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国家宏观调控
释义

宏观调控,是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宏观调控分为直接调控和间接调控两种方式

直接调控,即国家运用行政手段直接协调和控制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

间接调控,即国家主要运用经济手段,通过市场机制,影响和引导企业的经济行为,以达到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1.市场不是万能的

2.市场具有固有的弱点和缺陷:

(1)自发性:表现:a生产经营者追求自身利益(唯利是图)b不正当经济行为

危害:a两极分化b社会矛盾,不利于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2) 盲目性:原因:a生产经营者不可能掌握社会各方面信息b无法控制经济变化的趋势

危害:a经济波动b资源浪费 表现:一哄而上(下)

(3) 滞后性:原因:a事后调节b时间差

危害:a经济波动b资源浪费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1.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有其固有的缺陷和弱点2.不仅要有市场调节,还要有宏观调控3.宏观调控可以克服市场的缺陷4.二者结合,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如下: 促进经济健康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国家宏观调控目标的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只有综合运用各种宏观调控手段,统筹安排,才能和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宏观调控的手段

宏观调控的手段如下:

.

经济手段

(1)含义: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措施

(2)外沿: 经济政策:价格、税收、信贷、利率、汇率、产品销售、产业、扶贫、货币等政策

经济计划:年度计划、五年计划、十年规划

(3)作用:经济政策: 调动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生产的发展

经济计划: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经济发展起重要调控作用

法律手段

(1)含义: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2)市场经济法制性

(3)作用:

a。有效维护经济活动参加者的合法权利;

b。调整社会经济关系;

c。规范生产经营者的活动和市场秩序

d。保证经济正常运行

行政手段

(1)含义: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行政命令、指示、指标、规定等行政措施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2)特点:直接、迅速;

(3)注意:a必须反映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b不能片面强调和过多运用 。

发展市场经济的必要性

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的必要性:

1。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2.市场经济是我国对外开放走向世界的需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公有制意义:

(1)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有坚实的经济基础;

(2)劳动人民在社会生活中的主人翁地位得以实现;

(3)防止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原因:

(1)各部门各企业以及劳动者之间利益上的一致性,国家能够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

(2)国有经济导向作用

(3)中共作为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领导核心,有能力将全国人民的意志统一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6:1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