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国际空间站 |
释义 | 1 一项国际太空合作计划国际空间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ISS)是一项由六个太空机构联合推进的国际合作计划,也指运行于距离地面360公里的地球轨道上的该计划发射的航空器。国际空间站的设想是1983年由美国总统里根首先提出的,经过近十余年的探索和多次重新设计,直到苏联解体、俄罗斯加盟,国际空间站才于1993年完成设计,开始实施。2012年5月,美国首次向国际空间站发射商业飞船。 ◎ 简要介绍国际空间站的设想是1983年由美国总统里根首先提出的,即在国际合作的基础上建造迄今为止最大的载人空间站。经过近十余年的探索和多次重新设计,直到苏联解体、俄罗斯加盟,国际空间站才于1993年完成设计,开始实施。该空间站以美国、俄罗斯为首,包括加拿大、日本、巴西和欧空局(11个国家,正式成员国有比利时、丹麦、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瑞典、瑞士和爱尔兰)共16个国家参与研制。其设计寿命为10~15年,总质量约423吨、长108米、宽(含翼展)88米,运行轨道高度为397千米,载人舱内大气压与地表面相同,可载6人。国际空间站结构复杂,规模大,由航天员居住舱、实验舱、服务舱,对接过渡舱、桁架、太阳能电池等部分组成,建成后总质量将达438吨,长108米。 ◎ 名称来历名字“国际空间站”(英语: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ISS;俄文:Междунаро днаякосми ческая ста нция, МКС)是不同命名之间妥协的产物。国际空间站最初提议的名字是“阿尔法空间站(Alpha)”,但是遭到俄罗斯的反对,俄方认为这样的命名暗示国际空间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空间站,可是事实上苏联以及后来的俄罗斯先后成功地运行过8个空间站。 俄罗斯提议将空间站命名为亚特兰大(英文:Atlanta),但是这个议案遭到美国的反对,美方认为亚特兰大的读音和拼写太接近传说中沉没的大陆“亚特兰蒂斯”,其中似乎隐含了不祥的征兆,而且亚特兰大这个名字也容易与美国的一架航天飞机——亚特兰提斯号航天飞机相混淆。 虽然国际空间站的命名没有采用最初提出的阿尔法空间站,但是空间站的无线电呼号却是阿尔法(Alpha),这个呼号是空间站第一批乘员登站时确定的,当时国际空间站的名字仍然未定,时任NASA主席的丹尼尔·戈登(Daniel S. Goldin)便给空间站取了一个临时呼号阿尔法,这个呼号最后沿用下来,成为空间站的正式电台呼号。 ◎ 成员介绍◎ 成员国家该空间站以美国、俄罗斯为首,包括加拿大、日本、巴西和欧空局(11个国家)共16个国家参与研制。其设计寿命为10~15年,总质量约423吨、长108米、宽(含翼展)88米,运行轨道高度为397千米,载人舱内大气压与地表面相同,可载6人。 中国参与国际空间站遭到美国的反对,国际空间筹划建设时美国反对邀请中国参与,所以中国没有成为国际空间站的启动方。美国认为太空空间站技术有军事用途,所以制裁。 ◎ 长期考察组所有永久驻地乘员组命名“长期考察组N”,“长期考察N”在每次长期考察以后连续地被增加。太空游客没有算作是长期考察成员。直至2011年5月底,共完成了27次长期考察(长期考察1-27),1次进行中(长期考察28),11次计划中(长期考察29-39)。 ◎ 建造历程◎ 建造阶段国际空间站计划分三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 1994年至1998年为第一阶段——准备阶段。目前已顺利完成第一阶段的任务(主要进行了9次美国航天飞机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的交会对接,取得了宝贵的经验) 从1994年至1998年,美、俄两国完成航天飞机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的9次对接飞行。美国宇航员累计在“和平”号空间站上工作2年,取得了航天飞机与空间站交会对接以及在空间站上长期进行生命科学、微重力科学实验和对地观测的经验,可降低国际空间站装配和运行中的技术风险。 1998年11月20日,国际空间站的第一个组件——曙光号功能货舱(美国出资,俄罗斯制造)发射成功,标志着国际空间站正式进入第二阶段——初期装配阶段。 第二阶段 此后,国际空间站的第2个组件——美国团结号节点舱于1998年12月4日由奋进号航天飞机送入轨道,并于12月7日与曙光号成功对接。第2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建成1个具有载3人能力的初期空间站。 从1998年至2001年,国际空间站达到有3人在轨工作的能力。1998年11月20日,俄罗斯从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用“质子”号火箭将国际空间站的第一个部件“曙光”号多功能货舱(FGB)发射入轨,从而拉开了国际空间站在轨装配的序幕。同年12月4日,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将国际空间站的第二个部件“团结”号节点舱送入轨道,并于12月6日成功地与“曙光”号对接;2000年7月12日,国际空间站的核心组件、俄罗斯建造的“星辰”号服务舱发射入轨,同年11月2日,首批3名宇航员进驻空间站,国际空间站开始长期载人,11月30日,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为国际空间站送去两块翼展达72米、最大发电量为65千瓦的大型太阳能电池帆板;2001年2月7日,美国的“命运”号实验舱由“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送入轨道,4月23日,加拿大制造的遥操作机械臂与国际空间站顺利对接,7月12日,美国“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又把供宇航员出舱活动的“气闸舱”送入轨道。至此,美国和俄罗斯等国经过航天飞机、“质子”号火箭等运输工具15次的飞行,完成了国际空间站第二阶段的装配工作。 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2000年~2011年)为最终装配和应用阶段。国际空间站建成后,可载6人,工作寿命为15~20年。 从2001年至2006年,国际空间站完成装配,达到6~7人长期在轨工作的能力。此阶段先组装美国的桁架结构和俄罗斯的对接舱段,接着发射日本实验舱和欧空局的哥伦布轨道设施等。 装配完成后的国际空间站长110米,宽88米,大致相当于两个足球场大小,总质量达400余吨,将是有史以来规模最为庞大、设施最为先进的人造天宫,运行在倾角为51.6°、高度为397公里的轨道上,可供6~7名航天员在轨工作,之后国际空间站将开始一个为期10~15年的永久载人的运行期。 按照计划,建造整个国际空间站共需要超过50次太空飞行和组装,整个建造工作完成后,国际空间站将会有1200立方米的内部空间,总重量419000公斤,总输出功率达到110千瓦,衍架长度108.4米,舱体长度74米,额定乘员6人。 ◎ 组装计划国际空间站在组装阶段,其主要设施由俄罗斯的质子号火箭、欧空局阿里安5号火箭以及美国的航天飞机发射运送。组装完成后的运输工作由美国的航天飞机、猎户座号飞船以及俄罗斯的联盟-TM飞船及进步号货运飞船完成。美国还计划研制一种有升力的救生飞船参与工作。 到2000年7月为止,国际空间站已有3个舱送入太空,即俄罗斯提供的功能货舱、服务舱和美国提供的节点1号舱。按计划,此后还将陆续发射加拿大制造的遥控机械臂、美国的中央桁架和节点2号舱、日本的实验舱和站外暴露平台、欧空局的实验舱和美国的居住舱等。预计在2011年年底将完成全站的组装任务。 ◎ 建造历史国际空间站计划的前身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自由空间站计划,这个计划是1980年代美国战略防御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在1987年12月1日NASA宣布波音公司、通用电气公司、麦道飞机公司和洛迪恩推进动力公司获得了参与建造空间站的订单。老布什执政期间,星球大战计划被搁置,自由空间站也随之陷入停顿,1993年时任美国总统的比尔·克林顿正式结束了自由空间站计划。冷战结束后在美国副总统戈尔的推动下,自由空间站重获新生,NASA开始与俄罗斯联邦航天局接触,商谈合作建立空间站的构想。 1998年11月国际空间站的第一个组件——俄制曙光号多功能货舱进入预定轨道,同年12月,由美国制造的团结号节点1号舱升空并与曙光号连接,2000年7月星辰号服务舱与空间站连接。2000年11月2日首批宇航员登上国际空间站。 空间站的各个组件大多由NASA的航天飞机进行运输,由于各个组件大多在地面就已经完成建设任务,宇航员在太空只需要进行很少的操作便可以将组件连接上空间站主体。到目前为止国际空间站的装配完成了一半,能够支持3名宇航员,到国际空间站完全完成之后,根据其设计共可以提供7名宇航员同时工作和生活。 国际空间站的预算远远超过了NASA最初的预计,其建造时间表也比预定的要晚,主要原因就是2003年初发生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事件之后,美国宇航局停飞了所有的航天飞机。在航天飞机停飞的两年半时间里,空间站的人员和物资运输完全依赖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空间站上的科学研究活动也尽可能地被压缩了。按照预定计划,空间站的建设将在航天飞机重返太空之后在2006年恢复,但是在2005年7月发现号航天飞机的STS-114飞行任务完成后,由于航天飞机隔热材料在升空过程中脱落,NASA再次停飞所有航天飞机,这使得国际空间站的建设时间表再次拖延。 2006年11月15日,国际空间站上的活动首次在地球上进行了高清晰度电视直播,并在纽约的时代广场大屏幕电视上播放。这是人类首次观看到来自太空的高清晰度电视直播画面。直播节目的主角是国际空间站第14长期考察组指令长迈克尔·洛佩斯·阿莱格里亚,摄像师是站内的随航工程师托马斯·赖特尔。这套直播系统名为太空视频网关,直播的清晰度可以达到普通模拟视频的6倍。 2007年1月31日,国际空间站第14长期考察组中的两名美国宇航员洛佩斯·阿莱格里亚和苏尼特·威廉斯成功进行超过7个小时的太空行走。他们将命运号实验舱的一个冷却回路从临时系统接入永久系统,完成了一些电路接线工作,使对接的航天飞机能接入并使用站上新太阳能电池板提供的电力,将一个遮光反射罩和隔热罩丢弃掉,然后将一组旧太阳能电池板上的散热器回收。 2月4日美国东部时间上午8时38分,这两名宇航员再度出舱,进行约7个小时的太空行走。他们将命运号实验舱的另一个冷却回路从临时系统接入永久系统,对一个废弃的氨水冷却设备进行清理。 2月8日,这两名宇航员完成了6小时40分钟的第三次太空行走,将空间站外的两个大型遮蔽罩移除丢弃,并安装货物运输机的几个附属装置。2月22日,国际空间站飞行工程师、俄罗斯宇航员米哈伊尔·秋林和洛佩斯·阿莱格里亚进行一次6个多小时的计划外太空行走,修复了对接在空间站上的进步M-58飞船的一处未能收拢的天线。 2007年10月30日,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号太空人日前为国际空间站重新装配太阳能天线电池板时,电池板出现破裂,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科学家检视电池板破损处,了解造成原因。 2011年美国航天飞机全部退役又重起太空船对接计划。 预计2011年12月最后一个组件将发射上天,完成组装工作。 ◎ 主要结构其主要结构是: (1)基础桁架。它用来安装各舱段、太阳能电池板、移动服务系统及站外暴露试验设施等。 (2)居住舱。它主要用于航天员的生活居住,其中包括走廊、厕所、淋浴、睡站和医疗设施,由美国承担研制和发射到太空。 (3)星辰号服务舱。它内含科学仪器设备等服务设施,也含一部分居住功能,由俄罗斯研制并发射。 (4)曙光号多功能货舱。它内设有航天员生命保障设施和一部分居住功能(如厕所、卫生设施等),以及电源、燃料暂存地等,舱体外部设有多向对接口,由美国出资,俄罗斯研制并发射。 (5)多个实验舱。其中美国1个命运号、欧空局1个哥伦布号、日本1个希望号、俄罗斯3个。美国、日本和欧空局的3个实验舱将提供总计为33个国际标准的有效载荷机柜;俄罗斯的实验舱中也有20个实验机柜。另外,日本的实验舱还连有站外暴露平台,用于对空间环境直接接触实验。 (6)3个节点舱。它们由美国和欧空局研制,是连接各舱段的通道和航天员进行舱外活动的出口。此外,节点1号舱还可作为仓库,用于存储;节点2号舱内有电路调节机柜,用于转换电能,供国际合作者使用;节点3号舱为空间站的扩展留有余地。 (7)能源系统和太阳能电池帆板。它们由美国和俄罗斯两国提供。 (8)移动服务系统(具体是遥操纵机械臂(即加拿大臂2))。它由加拿大研制。 ◎ 构成组件整个空间站由众多组件构成: 组件 航次 运载者 发射时间 长度 曙光号功能货舱 1 A/R 质子号 1998年11月20日 12.6 4.1 19,323 团结号节点舱(1号节点舱) 2A - STS-88 奋进号 1998年12月4日 5.49 4.57 11,612 星辰号服务舱 1R 质子号 2000年7月12日 13.1 4.15 19,050 国际空间站衍架- Z1 衍架 3A - STS-92 发现号 2000年10月11日 4.9 4.2 8,755 国际空间站衍架- P6 衍架及太阳能电池板 4A - STS-97 奋进号 2000年11月30日 73.2 10.7 15,824 命运号实验舱 5A - STS-98 亚特兰蒂斯号 2001年2月7日 8.53 4.27 14,515 外部装载平台1(ESP-1) 5A.1 - STS-102 亚特兰蒂斯号 2001年3月13日 4.9 3.65 2,676 移动维修系统- 空间站遥控机械臂(加拿大臂2) 6A - STS-100 奋进号 2001年4月19日 17.6 0.35 4,899 寻求号气密舱(联合气密舱) 7A - STS-104 亚特兰蒂斯号 2001年7月12日 5.5 4 6,064 码头号对接舱- 码头号气密及对接舱 4R - 进步-M-SO1 进步号 2001年9月14日 4.9 2.3 3,676 国际空间站衍架- S0衍架 8A - STS-110 亚特兰蒂斯号 2002年4月8日 13.4 4.6 13,971 移动维修系统- 机械臂移动平台 UF-2 - STS-111 奋进号 2002年6月5日 5.7 2.9 1,450 国际空间站衍架- S1衍架 9A - STS-112 亚特兰蒂斯号 2002年10月7日 13.7 4.6 14,124 国际空间站衍架- P1衍架 11A - STS-113 奋进号 2002年11月23日 13.7 4.6 14,003 外部装载平台2(ESP-2) LF1 - STS-114 发现号 2005年7月26日 4.9 3.65 2,676 国际空间站衍架- P3、P4衍架及太阳能电池板 12A - STS-115 亚特兰提斯号 2006年9月9日 13.8 4.8 15,824 国际空间站衍架- P5衍架 12A.1 - STS-116 发现号 2006年12月9日 3.4 4.6 1,864 国际空间站衍架- S3、S4衍架及太阳能电池板 13A - STS-117 亚特兰提斯号 2007年6月8日 13.7 5.0 16,183 国际空间站衍架- S5衍架 13A.1 - STS-118 奋进号 2007年8月8日 3.4 4.6 1,864 外部装载平台3(ESP-3) 13A.1 - STS-118 奋进号 2007年8月8日 4.9 3.65 2,676 和谐号节点舱(2号节点舱) 10A - STS-120 亚特兰提斯号 2007年10月23日 7.2 4.4 14,288 哥伦布实验舱 1E - STS-122 亚特兰提斯号 2008年2月7日 6.9 4.5 19,300 希望号日本实验舱- 实验储藏舱 1J/A - STS-123 奋进号 2008年3月11日 3.9 4.4 4,200 移动维修系统- 特殊微动作机械手 1J/A - STS-123 奋进号 2008年3月11日 3.67 6.70 1,560 希望号日本实验舱 1J - STS-124 发现号 2008年5月31日 11.19 4.39 14,800 希望号日本实验舱- 日本机械臂 1J - STS-124 发现号 2008年5月31日 10.0 0.35 780 国际空间站衍架- S6衍架及太阳能电池板 15A - STS-119 发现号 2009年3月15日 13.84 4.97 14,100 希望号日本实验舱- 外部实验平台 2J/A - STS-127 奋进号 2009年7月15日 5.20 5.00 4,100 迷你研究舱2 (探索号迷你研究舱) 5R - 进步-M-MIM2 进步号 2009年11月10日 2.25 4.049 3,670 宁静号节点舱(3号节点舱) 20A - STS-130 奋进号 2010年2月8日 6.706 4.480 19,000 穹顶舱 20A - STS-130 奋进号 2010年2月8日 1.500 2.955 1,880 迷你研究舱1 (晨曦号迷你研究舱) ULF4 - STS-132 亚特兰提斯号 2010年5月14日 6.00 2.35 8,015 多用途增压舱 ULF5 - STS-133 发现号 2011年2月24日 未知 未知 未知 ◎ 主要功能组装成功后的国际空间站将作为科学研究和开发太空资源的手段,为人类提供一个长期在太空轨道上进行对地观测和天文观测的机会。 在对地观测方面,国际空间站比遥感卫星要优越。首先它是有人参与到遥感任务之中,因而当地球上发生地震、海啸或火山喷发等事件时,在站上的航天员可以及时调整遥感器的各种参数,以获得最佳观测效果;当遥感器等仪器设备发生故障时,又可随时维修到正常工作状态;它还可以通过航天飞机或飞船更换遥感仪器设备,使新技术及时得到应用而又节省经费。用它对地球大气质量进行监测,可长期预报气候变化。在陆地资源开发,海洋资源利用等方面,也都会从中受益。国际空间站在天文观测上要比其他航天器优越得多,是了解宇宙天体位置、分布、运动结构、物理状态、化学组成及其演变规律的重要手段。因为有人参于观测,再加上空间站在太空的活动位置和多方向性,以及机动的观察测定方法,因而可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作用。通过国际空间站,天文学家不仅能获得宇宙射线,亚原子粒子等重要信息,了解宇宙奥秘,而且还能对影响地球环境的天文事件(如太阳耀斑、暗条爆发等)作出快速反应,及时保护地球,保护在太空飞行的航天器及其成员。 国际空间站上的生命科学研究,可分为人体生命与重力生物学两方面:人体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可直接促进航天医学的发展,例如,通过多种参数来判断重力对航天员身体的影响,可提高对人的大脑、神经和骨骼及肌肉等方面的研究水平。重力生物学和材料科学的研究与应用有广阔的前景,而国际空间站的微重力条件要比和平号空间站和航天飞机优越得多,特别是在材料发展上可能起到一次革命性的进展。 仅就太空微重力这一特殊因素来说,国际空间站就能给研究生命科学、生物技术、航天医学、材料科学、流体物理、燃烧科学等提供比地球上好得多、甚至在地球无法提供的优越条件,直接促进这些科学的进步。同时,国际空间站的建成和应用,也是向着建造太空工厂、太空发电站,进行太空旅游,建立永久性居住区(太空城堡),向太空其他星球移民等载人航天的远期目标接近了一步。 ◎ 相关争议有很多对NASA持批评观点的人认为国际空间站计划是在浪费时间和金钱,并且抑制了其他更有意义的计划。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列举,花费在国际空间站计划上的上千亿美元和近乎一代人的时间,可以用来实施无数的无人太空任务,或者将这些时间和金钱花在地球上的研究中,也要比国际空间站更有意义。 空间站的支持者认为对于空间站的批评是目光短浅而且带有欺骗性的,支持者认为花费在载人空间探索上的巨额经费同样会给地球上的每个人带来切实的好处。有评估指出,国际空间站计划所开发的载人航天相关技术的商业应用,会间接带动全球经济,其所带来的收益是最初投资的七倍,也有一些相对保守的估计则认为此种收益只是最初投资的三倍。还有一些坚定的支持者认为,即便国际空间站在科学方面的意义为零,仅其发挥的推动国际合作的作用,也足以令这个计划彪炳史册。 ◎ 太空之旅北京时间2011年5月16日晚间,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展开最后一次太空之旅。这将是奋进号最后一次太空之旅,将为国际空间站输送价值20亿美元的太空实验设施,并会逗留12天。预料会有40万群众涌到太空中心附近观看升空过程。 当地时间2012年5月22日3时44分(北京时间15时44分),搭载“龙”飞船的“猎鹰9”号火箭从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升空。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当日凌晨向国际空间站发射“龙”飞船。这是世界第一艘向空间站发射的商业飞船。 “龙”飞船高约6.1米,直径约3.7米,此行携带近500公斤货物,主要是食品和衣服等,一旦任务失败,损失也不至于太大。它计划于24日接近空间站并进行一系列轨道机动及设备检测,以确认其通信和导航系统处于可控状态。欧洲和日本货运飞船首次与空间站对接前也要经历类似“标准程序”。 2010年7月5日,国际空间站已进入“暮色地带”,令世界某些地方的业余天文爱好者在7月1日晚可以前所未有地多次观测到这个轨道实验室。 国际空间站在距地面280英里(约合480公里)的高空飞行,每90分钟绕地球飞行一圈。每到夜晚,国际空间站从头顶飞过的时候,我们并不一定能看到,因为在大约30%的时间里,它被地球阴影所笼罩。不过,国际空间站的轨道每年会有一次与所谓的“昼夜明暗界限”(地球昼侧与夜侧边界的永久暮色区域)接近于平行。 一旦进入这个区域,当国际空间站每次从头顶经过时,从黄昏到第二天拂晓,我们的肉眼都能看到。美宇航局马歇尔太空飞行中心的威廉姆-库克表示:“这是观测天空的绝佳机会,因为国际空间站的飞行轨道始终保持那种方位,直至7月2日,它将处于阳光照射之下。这意味着,你拥有特别的观测机会,可以一晚看到三到五次国际空间站。” 国际空间站的建设接近于完成,目前相当于一个美国标准橄榄球场大小。国际空间站表面被发光金属和大量高反射性太阳能电池板覆盖,这样,肉眼也能相对容易地看到它,即便是从城市中心。偶尔,国际空间站会是夜空中仅次于月球的第二亮点。国际空间站以每小时1.7万英里(约合27350公里)的速度绕地球轨道飞行,看上去就像一颗迅速从天际划过的流星,会在约两到四分钟内在天空画一道圆弧。 库克指出,我们很容易辨别出国际空间站和飞机的不同,因为前者始终会发出白光。近年来,业余天文爱好者可以通过安设在院子里的望远镜,跟踪和拍摄国际空间站的照片。库克说,人们现在可以“清楚看到结构性细节,比如空间站太空舱、太阳能电池板,甚至有的时候,还能看到空间站与航天飞机对接后的画面。” 与许多气象和通信卫星不同,国际空间站的飞行路线并不是处于地球静止轨道——这一轨道令卫星始终保持在地球某个点的上空,相反,它总是不断变换其相对于地球的位置,所以,某些地区的观测者并不一定能看到。为查明世界上某个重要城市何时、何地能看到国际空间站,空间气候网站专门有一套在线卫星跟踪工具,可以确定未来飞越的日期、具体时间和亮度。国际空间站两名俄罗斯宇航员成功完成太空作业 2011年1月21日电俄罗斯地面飞行控制中心21日发布消息说,国际空间站的两名俄罗斯宇航员在成功完成太空作业任务后,已于当天顺利返回国际空间站。 控制中心说,执行此次任务的是奥列格·斯克里波奇卡和德米特里·孔德拉季耶夫。他们于莫斯科时间2011年1月21日17时29分(北京时间22时29分)打开空间站的“码头”号对接舱舱门,开始了俄罗斯宇航员今年首次舱外作业。 据介绍,两位宇航员出舱时携带一个高速通讯系统的壳体。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将其安装到“星辰”号服务舱表面,并铺设和连接电缆。随后,他们还在“星辰”号服务舱表面成功拆卸了一件科研仪器,并在“黎明”号舱上安装了摄像机。整个工作持续了5个多小时,比原定计划缩短了约半小时。 控制中心还说,这两位宇航员此次穿的是俄制智能型舱外宇航服“奥兰―MK”。它的电脑系统可以通过液晶屏幕提示宇航员如何做好出舱准备工作。在氧气消耗过快等特殊情况下,这种宇航服还能够进行声光报警,并通过显示板提示宇航员该如何应对。2009年6月,国际空间站宇航员在太空行走时首次对“奥兰―MK”舱外宇航服进行了试验。 ◎ 运行期限据美国宇航局太空网报道,俄罗斯太空官员宣布,他们打算在2020年国际空间站的使用期限结束后,把它沉入大海,避免它变成太空垃圾后引发永久性问题。 据媒体报道,俄罗斯航天署副署长维塔利-达维多夫说:“等到国际空间站完成使命后,我们将被迫把它沉入大海。它不能继续留在轨道里,因为它太复杂,体积太大、太重,如果留在太空它会产生大量太空垃圾。”但是2020年似乎并不是空间站的最终末日。虽然俄罗斯及其国际合作者已经同意至少让该站运行到2020年,但是,进行国际合作的宇航局之间的初次会面,已经研究了进一步延长空间站寿命的可能性。 美国宇航局发言人凯利-汉弗莱斯说:“加拿大、欧洲、日本、俄罗斯和美国的国际空间站负责人2010年3月11日在日本东京会面,回顾空间站的合作事宜,并一致认为,该站一直运行到至少2020年不会遇到可识别的技术障碍。国际合作目前正在努力确保它的寿命能够延长到2028年以后。我们将会继续进行技术评定,并与我们的国际合作者进行商讨。” 汉弗莱斯证实,“空间站的生命结束时,他们打算让它在海洋上空安全脱离轨道”。 耗资1000亿美元的国际空间站用时13年在轨道里建设完成,它代表着来自15个国家的5个航天局的共同努力。该站的建设工作从1998年开始,美国宇航局及其合作者目前更关注的,是如何利用这个轨道实验室进行科学和技术研究。空间站位于距离地面大约220英里(354公里)的轨道里,它有13个空间组成,常驻居民可达6人。该站重近100万磅(453.59吨),大约相当于320辆小轿车的重量。 把空间站沉入大海可以避免给低地球轨道带来麻烦,对飞船和人造卫星来说,这里的太空垃圾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上个月,一块太空碎片从距离空间站很近的地方飞过,为了以防万一,站上的6名成员只得登上他们的“联盟”号飞船。美国宇航局及其合作者有追踪太空垃圾的明确方法,并有让空间站避免被撞的安全程序。俄罗斯空间站“和平”号(国际空间站的前辈)2001年也是葬身大海。结束15年的操作任务后,“和平”号穿过地球大气层,一头扎进太平洋。 “和平”号沉入太平洋的安排是事先计划好的,这就如同国际空间站可能经历的死亡过程。美国宇航局还以类似方式抛弃了它的第一个轨道实验室,但是并非该站的所有组成部分都成功降落在水里。77吨重的“天空实验室”穿过地球大气层后,在印度洋东南部和西澳大利亚部分地区下起了碎片“雨”。国际空间站“后事”的计划者希望可以确保这种事情不会再次发生。 ◎ 商业飞船2012年5月22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22日凌晨向国际空间站发射“龙”飞船,这是世界第一艘向空间站发射的商业飞船。 当地时间5月22日3时44分,搭载“龙”飞船的“猎鹰9”号火箭从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升空。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当日凌晨向国际空间站发射“龙”飞船。这是世界第一艘向空间站发射的商业飞船。 “龙”飞船高约6.1米,直径约3.7米,此行携带近500公斤货物,主要是食品和衣服等,一旦任务失败,损失也不至于太大。它计划于24日接近空间站并进行一系列轨道机动及设备检测,以确认其通信和导航系统处于可控状态。欧洲和日本货运飞船首次与空间站对接前也要经历类似“标准程序”。 如果一切顺利,“龙”飞船此行将是首次由私营企业的飞船向空间站运送补给。不过,美国航天局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均对“龙”飞船此行持谨慎态度。 ◎ 业余无线电通讯计划◎ 计划简介Amateur Radio on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ARISS),国际空间站业余无线电通讯计划,由美国业余无线电联盟、国际业余卫星公司、美国国家宇航局等共同组织和发起的一项活动,和太空微重力实验计划一样,是美国国家宇航局面向青少年的科技教育项目之一。这个计划给学生们提供一个利用业余无线电和国际空间站宇航员直接交流的兴奋体验。教师、家长和社会将看到业余无线电将如何激发青少年对科学、技术和知识的追求。 和国际空间站宇航员对话是一种独特的教育体验,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支持国际空间站业余无线电通讯计划。借助业余无线技术的帮助,美国国家宇航局希望给世界范围内的青少年提供机会。国际业余卫星公司的志愿者提供技术上操作,指导学校通讯计划。美国业余无线电联盟提供空间站业余无线电的信息,美国业余无线电联盟和美国国家航天局总部编制和分配国际空间站业余电台的课程计划并向老师们提供资源,成百的业余无线电操作者,包括在约翰逊太空中心、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和马歇尔太空飞行中心的美国航天中心的业余无线电俱乐部的幕后工作,提供技术和知识的保障,使这项教育体验成为可能。 该计划要求学生用英语提出关于太空、太空飞行、宇航员的太空生活等关的问题,宇航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因此要求学生有较好的英语口语和听力水平,同时对太空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该活动可以使学生体验前沿高科技,学校也将被公布在美国国家宇航局、美国业余无线电联盟以及其他一些国际网站,在世界范围内享有一定的荣誉知名度。太空宇航员回答中国学生的20个提问 2007年8月26日18:50—19:00之间,在南京三中,中国的20名学生将与国际空间站宇航员进行通话,这是中国中学生(含港澳台地区)第一次通过学校业余电台与国际空间站宇航员实现直接通话。腾讯科技对此活动进行了全程直播。 ◎ 中国实施宇航员回答中国学生提问 2007年8月26日18:50—19:00之间,在南京三中,中国的20名学生将与国际空间站宇航员进行通话,这是中国中学生(含港澳台地区)第一次通过学校业余电台与国际空间站宇航员实现直接通话。 通话成功后,现场一篇欢腾。 新华网南京8月26日电“你能从空间站看到中国的长城吗?”26日18时50分,南京三中学生唐洁雯通过业余无线电台,向身处国际空间站的美国宇航员克莱顿·安德森提出了问题,中国学生首次与国际空间站实现“天地对话”。 “很遗憾,目前还没有看到,但我们希望能够看到。”安德森的回答清晰地从电台中传来。 “在空间站工作会出汗吗?如果会,如何处理?”南京三中香港籍的学生尚本威郎提出了第2个问题。安德森的回答很风趣:“在空间站也会流汗,但不会往下滴,我们会用毛巾擦去。” 来自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20名学生按照事先约定的次序,一个挨一个提出了问题。整个通话过程持续了9分44秒,获得圆满成功。 安德森在通话中告诉中国的学生们:“国际空间站很吵。所有的风扇和水泵制造噪音以至于我们需要戴耳机。”“空间站产生的垃圾将由宇航员收集起来,带回地球,不会污染美丽的太空。”“空间站里有机器人帮助工作,这样可以减少宇航员的一些简单劳动,比如拿一些东西等。” 据南京三中业余电台负责人王龙老师介绍,为了这次通联对话,南京三中特别增设了一套价值10多万元的超短波通讯设备,并且购买了相应的卫星跟踪软件。在国际空间站掠过南京上空时,成功实现了对话。南京三中成为全球第311个与国际空间站实现“天地对话”的学校或团体。 由美国业余无线电联盟、国际业余卫星组织、美国国家宇航局等共同发起的“国际空间站业余无线电通讯计划”(“ARISS”)是美国国家宇航局面向青少年的科技教育项目之一。该计划要求学生用英语提出关于太空、太空飞行、宇航员的太空生活等关的问题,宇航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要求学生有较好的英语口语和听力水平,同时对太空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20名中国学生向宇航员提出的20个问题及美国宇航员克莱顿-安德森的回答。(资料由江苏省南京市第三高级中学提供) 1、问:Can you see the Great Wall from the ISS? 你能从空间站看到中国的长城吗? 答:I have not been able to see the Great Wall yet but I am looking for it and need to know where to look. 我现在还没看到长城,但是我正在寻找希望知道在哪儿可以看到。 2、问:Do you sweat in the space and how do you handle it? 在空间站工作是否会出汗?如果有,如何处理? 答:Yes, we do sweat in space. And because there is no gravity we must use towels to wipe off the sweat. 是的,在太空我们流汗。因为没有重力所以我们必须用毛巾把汗擦去。 3、问:If air leak happens in the ISS, what emergency actions will be taken? 如果在空间站发生泄漏,你们会采取怎样的紧急措施? 答:If we have an air leak we try to isolate which module is leaking and move closer to the “Soyuz”. 如果我们有空气泄漏我们会把泄漏的部分隔绝并且向联盟号飞船靠的更近。 4、问:How do you handle the waste generated in the space? 你们怎样处理空间站产生的垃圾? 答:We put the waste in tanks and put those tanks onto the progress vehicle and release the progress vehicle. It burns up on the earth’s atmosphere as progress falls. 我们把垃圾放在罐子里,再把这些罐子放在俄罗斯的进步号货运飞船上,将飞船释放到太空中。当它落到地球大气层中时,它会燃烧起来。 5、问:Is it very quiet on the ISS? 国际空间站里非常安静吗? 答:No, it’s very noisy. All the fans and pumps mane so much that we need to wear ear plugs. 没有,国际空间站很吵。所有的风扇和水泵制造噪音以至于我们需要戴耳机。 6、问:What does your family think of your work in the space? 你的家人怎样看待您空间站工作? 答:Its really neat and they are very proud of me and they are happy that I can do this. 我们一家人觉得这很酷。他们为我感到自豪。他们为我能够从事这项工作而感到很高兴。 7、问:On the ISS, in which direction will the plants grow? 在国际空间站里,植物会向什么方向生长? 答:5 days ago I started growing some plant but have not seen them yet. I believe they will grow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light. 5天前我开始种植物。但是还没有见到它们。我相信它们会随着光的方向生长。 8、问:How do you maintain oxygen supply on the ISS? 在空间站怎样获得氧气供应? 答:We get our oxygen from several places. First from tanks on the progress vehicle. Second, from tanks on the shuttle. Third, we make it through the progress of breaking down the water. Fourth, we burn oxygen candles that creates oxygen. 我们从好几个地方获得氧气:第一,从俄罗斯的进步号货运飞船的罐子里获得氧气。第二,是从航天飞机上的罐子里获得氧气。第三,我们通过分解水的过程获得氧气。第四,我们燃烧特制的氧气蜡烛获得氧气。 9、问:What does it feel like when you go through the black-out-area? 你通过“黑障区”时是怎样的感受? 答:It does not feel any different. Just wait a while and you are in contact again. 没什么区别。等一会儿你就可以再次取得联系。 10、问Is there any robot on board the ISS? 请问空间站里有机器人吗? 答:Yes, we have the robotic arm from Canada. 是的,我们拥有产于加拿大的机械臂。 11、问How far does the ISS fly per hour? 空间站每小时飞行多远? 答:17500 mph or 5 miles/seconds 每小时17500英里或每秒钟5英里。 12、问:How can you keep ISS on its own orbit? 你们如何控制空间站在自己的轨道上运行? 答:ISS simply falls around the earth. 它逐渐下降,越来越靠近地球。(注:国际空间站上带有发动机,可以提升自己的轨道) 13、问:What if you happen to get sick? 如果你们在空间站生病会如何处理? 答:Luckily we have Dr. Oleg on board who is very good doctor. 幸运的是,我们舱内有医生Dr. Oleg,他是个非常好的医生。 14、问:What if you lost connection with the ground? Is it possible for the spacecraft to go back to the earth automatically? 如果和地面失去联系,飞船能否自动回到地球? 答:It is possible. If you have a very day to escape using the “Soyuz” vehicle to come back to earth. 运气不好的话有可能与地面失去联系。我们通过使用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来回到地球。 15、问:Have you ever seen some space junk with your own eyes? 你在空间站用肉眼看到过太空垃圾吗? 答:I saw something nearby spinning around but was not sure what it was. 我曾看见附近有东西在不停的旋转。但是很小,不能确定是什么。 16、问:Does earth look any different from it used to be? 我们的地球看起来和以前有什么不同? 答:We see lots of fires burning snow but it looks the same to me. 我们看到有很多火在燃烧,也看到有云、雪和高山。但对我来说没有什么不同。 17、问:What is the longest distance between the ISS and the earth? 空间站和地球的最远距离是多远? 答:220n/miles 220海里 18、问:Which time zone do you use in the space? 空间站里使用的哪个时间? 答:GMT 格林威治时间 19、问:What do you feel about space walk (EVA)? 在太空行走的感觉是什么? 答:Cool and beautiful and I really enjoy it. 很酷,很美,我很享受太空行走。 20、问:What do the stars look like in the space? 在空间站看星星象的样子是什么? 答:The stars do not twinkle as much because there is no atmosphere, polluting. We can see them more clearly. 星星不再像地球上看来那样闪烁。因为没有大气层,没有污染,所以显得更清晰。 2 太空3D电影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