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国际货币制度
释义

国际货币制度是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规则以及国际间进行各种交易支付所依据的一套安排和惯例。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主要内容

①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②汇率制度的安排;③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

演变过程

迄今为止,国际货币制度经历了从国际金本位制到布雷顿森林体系再到牙买加体系的演变过程。

世界上首次出现的国际货币制度是国际金本位制,1880-1914年的35年间是国际金本位制的黄金时代。在这种制度下,黄金充当国际货币,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的含金量比例决定,黄金可以在各国间自由输出输入,在“黄金输送点”的作用下,汇率相对平稳,国际收支具有自动调节的机制。由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各参战国纷纷禁止黄金输出和纸币停止兑换黄金,国际金本位制受到严重削弱,之后虽改行金块本位制或金汇兑本位制,但因其自身的不稳定性都未能持久。在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冲击下国际金本位制终于瓦解,随后,国际货币制度一片混乱,直至1944年重建新的国际货币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资本主义世界各国都出现了剧烈的通货膨胀。战后,欧洲各国经济实力大大削弱,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国,黄金储备迅速增长,约占当时资本主义各国黄金储备的3/4。西欧各国为弥补巨额贸易逆差需要大量美元,出现了“美元荒”。国际收支大量逆差和黄金外汇储备不足,导致多数国家加强了外汇管制,对美国的对外扩张形成严重障碍,美国力图使西欧各国货币恢复自由兑换,并为此寻求有效措施。

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由44国参加的“联合国联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以“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这个协定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是: (1) 以黄金作为基础,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双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即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2) 实行固定汇率制。 (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预先安排的资金融通措施,保证向会员国提供辅助性储备供应。 (4) 会员国不得限制经常性项目的支付,不得采取歧视性的货币措施。这个货币体系实际上是美元——黄金本位制,也是一个变相的国际金汇兑本位制。

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过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种种缺陷也渐渐地暴露出来。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外汇收支逆差大量出现,黄金储备大量外流,导致美元危机不断发生。1971年8月15日美国公开放弃金本位,同年12月美国又宣布美元对黄金贬值,1972年6月到1973年初,美元又爆发两次危机,同年3月12日美国政府再次将美元贬值。1974年4月1日起,国际协定上正式排除货币与黄金的固定关系,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瓦解。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国际货币制度又一次陷于混乱,导致国际金融形势动荡不安。1976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举行会议,达成了著名的“牙买加协定”。同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通过《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第二次修正案》,并于1978年4月1日正式生效,从而形成了新的国际货币制度牙买加体系。

牙买加体系的实行,对于维持国际经济运转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牙买加体系并非是理想的国际货币制度,它目前仍存在着一些缺陷,国际货币制度仍有待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国际货币制度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②汇率制度的安排;③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迄今为止,国际货币制度经历了从国际金本位制到布雷顿森林体系再到牙买加体系的演变过程。

相关制度

固定汇率制

目前的固定汇率制主要表现为钉住汇率制。它是指一国采取使本国货币同某外国货币或一篮子货币保持固定比价关系的做法。这种钉住不同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钉住美元的做法,因为那时美元是与黄金挂钩的,而美元的金平价又是固定的。而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一些国家所钉住的货币本身的汇率却是浮动的。因此目前的固定汇率制本质上应该是浮动汇率制。

固定汇率制的优缺点:

1、优点:

(1)有利于经济稳定发展

(2)有利于国际贸易、国际信贷和国际投资的经济主体进行成本利润的核算,避免了汇率波动风险。

2、缺点:

(1)汇率基本不能发挥调节国际收支的经济杠杆作用

(2)为维护固定汇率制将破坏内部经济平衡。比如一国国际收支逆差时,本币汇率将下跌,成为软币,为不使本币贬值,就需要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但这种会使国内经济增长受到抑制、失业增加。

(3)引起国际汇率制度的动荡和混乱。东南亚货币金融危机就是一例。

浮动汇率制

1、优点:

(1)简便易行

(2)汇率基本可发挥调节国际收支的经济杠杆作用,且具有连续的调节能力。

(3)保证了国内政策的自主性,不会产生以牺牲内部平衡来换取外部平衡。

(4)可避免通货膨胀的国际传播。

(6)减少了官方对国际储备的需要和依赖。

2、缺点:

(1)浮动汇率调节国际收支的能力是有限的

(2)不利于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因为汇率波动的不确定性存在很大风险。助长了外汇投机活动,会加剧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与混乱。

存在问题

金融危机不断爆发

" 世纪以来,世界经济、金融危机不断。自 20 年代危机之 后,又先后爆发过英镑危机、美元危机、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欧 洲货币体系危机、南美金融危机、东南亚危机、俄罗斯危机等。据 不完全统计,在 1980—1997 年的 17年中,181个 IMF(国际货币 基金组织)成员国中 133个先后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货币危机。 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更加巨大。多 数学者从内外因两个方面去解释这场危机,但各种解释大多停 留在危机的表层。我们认为,20 世纪 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爆发 的经济、金融危机,究其根源是世界经济、金融一体化与国际货 币多元化的矛盾。具体表现形式为市场均衡的悖离。金融市场的 无套利均衡保证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优化。由于国际货币多元 化使这种均衡遭到破坏,在金融市场上各种货币汇率变动不定, 以及由汇率变动带来各种金融产品价格的频繁变动,使金融市 场上存在着许多投机套利机会,并且投资基金等国际金融力量 蓄意攻击可人为创造投机机会,导致市场无法逼近均衡并导致 悖离,使金融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遭到破坏,造成资源配置 劣化,虚假经济和经济泡沫出现。在超单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金 融霸权”的攻击下,经济、金融危机不可避免。

综观历史,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已发生过多次,比较历次危机 不难发现,任何国际性的货币金融危机都是由于一国货币对外 大幅度贬值,导致国家实体经济的破坏和世界经济秩序的混乱, 进而导致国际性金融危机。所以,我们认为国际性货币危机的根 源在于世界货币的不统一。

国际储备供求矛盾加剧

国际货币制度决定国际储备体系,国际储备制度是国际货 币制度的内容之一。在现行国际多元货币体系下,一国的储备资 产由货币性黄金、外汇储备、特别提款权和在 IMF的储备头寸所 组成的,其中特别提款权、储备头寸是 IMF根据各国份额予以分 配的,一国无法主动增加其持有额。另外一国持有的黄金量也是 相对固定的。因此外汇是一国增加国际储备的主要手段。从根本 上看,外汇收入增加的来源是国际收支盈余,其中经常账户盈余 是更为可靠、稳定的来源,而来自资本账户盈余的新增外汇储备 则具有借入储备的性质。这样在国际收支差额与外汇储备的关 系上,一些国家通过国际收支长期盈余缓解了对外汇储备的需 求,却出现了外汇储备的积累,而赤字国一方面增加了对国际储 备的需求,另一方面却出现了外汇储备的下降。国际收支差额对 外汇储备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反悖制约是现行国际货币制度弊 端在国际储备体制中的反映,是今后国际货币体制改革的一个 重大问题。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矛盾在储备体系中的反映另一方面是国 际货币发行国与非国际货币发行国的不平等。国际货币发行国 增加储备可以通过货币发行和货币互换来取得外汇储备,但是 它们作为发达国家往往又都是国际收支顺差国,有大量的外汇储蓄储备。而非国际货币储备发行国只能通过增加出口减少进口 来取得,但是这些国家都属于发展中国家,出口能力有限,进口存 在刚性,改变国际储备的状况显得力不从心。这样在国际储备的 管理中,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处境形成强烈反差,迫切需要 储备的国家面临储备短缺,而不需要储备的国家反而感到储备过 剩。

不公平占有

在现行国际货币制度下,一国货币的发行,每新增 1 单位货 币,本文指不可兑信用货币-,货币发行者都能无偿获得 1 货币单 位所对应的价值,因此有“货币发行收入”之说。货币发行收入是 对社会,或者说对市场欠下一笔债务而获得的。货币当局作为货 币发行者,名义上也承认这笔债务,并登录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 上。但从总趋势看,货币流通量是只增不减的,再加上发行的是不 可兑信用货币,所以货币发行所欠的债务,实际上是一笔不用偿 还的债务,货币发行收入就成为实实在在的收入了。在经济生活 中如果这部分货币发行收入取之于全社会却只由一部分人占用, 又不用偿还,那么这种货币制度就是一种不公平的货币制度。

在现行的国际货币制度中,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等充当国 际储备货币,特别是美元占国际储备的 57%。这些发达国家向国 际社会发行货币所形成的货币发行收入完全被这些国家无偿占 有,并成为其一项固定收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这部分货币发 行收入越来越多,到2001 年底,仅中国大陆、日本、台湾、香港四 地外汇储备就达上万亿美元之巨。显然,这种国际货币发行收入 的不公平占有是当前国际货币制度的又一重大弊端。

汇率体系弊端

在国际货币多元化背景下,各种货币兑换比例及其变动,对 一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有巨大影响。由于货币符号作为货币的本 体,货币之间的兑换比例无法自然固定。而一些小国和地区抗外 来冲击的能力较弱,为了保持自身的经济稳定需要相对固定的汇 率制度。在现实条件下只能采取人为固定的方法——— 钉住汇率制 度。钉住汇率制度有利于本国货币的稳定、治理国内恶性通货膨 胀、稳定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往来关系,也有利于提高一些经济实 力不强的国家的货币的信誉和地位,但是,钉住汇率制度会导致 一国经济政策失去独立性。

首先,它不利于调节钉住国与被钉住国的经济关系。钉住国 与被钉住国的经济增长率不同,通货膨胀率不同,国际收支的差 额不同,因而两国货币汇率需要不断变化才能调节两国的经济关系。

其次,它不利于调节钉住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关系。钉住国相 对于其他国家而言的经济和贸易情况与被钉住国相对于其他国家 而言的经济和贸易情况不可能是相同的,因而钉住国与被钉住国货 币汇率需要不断变化,才能调节钉住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关系。

再次,它不利于调节钉住国的国内经济。钉住国的货币随着 被钉住国的货币浮动,不但会加剧国内存在的经济问题,而且还 使钉住国无法利用货币政策去解决国内经济问题。例如,当钉住 国货币随着被钉住国货币降值时,将会带来钉住国出口增加和进 口减少。如果钉住国正发生通货膨胀,那么通货膨胀的形势将会 恶化。当钉住国货币随着被钉住国货币升值时,钉住国的出口将 会减少而进口将会增加。如果钉住国正陷于经济停滞,那么经济 停滞的形势将更加严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0:2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