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国故学 |
释义 | “国学”是“国故学”的简称,所以“国学”又称“国故”。据胡适说,所谓“国故”是包含着过去中国的一切历史与文化,包含着“国粹”,也包含着“国渣”。研究这些历史与文化的学问,就叫“国故学”。 中文名:国故学 简称:国学 又称:国故、中国学、汉学 狭义:以儒学为主的中华传统思想文化 国故学定义相对于洋学,而有国学,国故学最简单的说法,就是中国学、汉学。国学一个特点是概念模糊性。国学原指国家学府,如太学、国子监。国学指学问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国学”一词,古已有之。《周礼.春官.乐师》:“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孙诒让《周礼.正义》:“国学者,在国城中王宫左之小学也。”周代的“国学”只是国家所办的“贵族子弟学校”。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包括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是国学的外延。国学又可称国故,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构成了恢弘的经、史、子、集四部。国学,兴起于二十世纪初,而大盛于二十年代,八十年代又有"寻根"热,九十年代"国学"热再次欣起遂至今。(中国学、汉学、汉族学)。 狭义:以儒学为主的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与学术,包括古代诸子百家。 广义:“中国的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说法而拓展外延和内涵,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两汉)经学 、 (魏晋)玄学 、(隋唐)佛学、 (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 、 (元曲)与(明清)小说 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 、学术体系。中国古代和现代的优秀标化和学术成就,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书画、音乐、术数、医学、星相、建筑都是国学范畴。国学严格定义,目前为止,学界没统一界定。 国粹派邓实1906年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 章太炎《国学概论》:国学之本体是经史非神话、经典诸子非宗教、历史非小说传奇;治国学之方法为辨书记的真伪、通小学、明地理、知古今人情的变迁及辨文学应用。 吴宓:“兹所谓国学者,乃指中国学术文化之全体而言”。 胡适:“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都是我们的‘国故’;研究这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就是‘国故学’,省称为国学”。 汕头大学王富仁“新国学”视中国文化为一个结构整体,包括中国古代学术和中国现当代学术在内的中国学术的总称,政治、经济、文化是一个整体,是一种社会科学,是中国学术的简称。文学不是国学、历史也不是国学,艺术也不是国学。而对他们研究而写出的著作才叫做国学著作。 国学研究对象:传统经史子集,由此延伸的朴学、训诂学、音韵学、古文字学、古典文献学、图书版本及辩伪学、文物鉴定等古典国学体系。现代中国文化,为国学。如把现代文学、现代历史、佛学、宗教、马克思主义、进化论、存在主义等等思想融入到了中国文化里面的一些文化现象。 国学成就评价标准: 国学强调科学性、逻辑合理性、学术严谨性。艺术性、思想性不是判断国学成就的主要标准,乃是判断文学艺术作品的标准。国学也就是中学,也可以说是一种旧学,因为它是国产的。中国的文化都加上"国"字,比如说中国的绘画就称国画;中国的武术称国术;中国的戏剧称国剧;中医就叫国医。国学学科:综合国学比哲学、文学范围大,包括了文、史、哲,政、经、法,很难归纳。章太炎--小学是中国古代的文字、音韵、训诂,也就是阅读古籍基本的学科,再学经、史、子、集四部。这就、是国学。因为中国文化的根源在这里。梁启超--国学是中国历代学术的思想史。 钱穆--讲国学思想的转变。胡适--国学就是国故学,也就是说一切属于中国传统的学问都叫国学。西方汉学,是以汉文字为载体的汉学。“河殇”现象。《河殇》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黄土文化、黄色文化、封闭文化、无更新机制文化。西方文化是海洋文化、蓝色文化、开放文化、进取文化。现代化不等于西化。近3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现象,催促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文化传统和传统文化。换句话说,中国哲学讨论的问题是心物之间的关系问题,而不是说心第一、还是物第一的问题。而直接感觉,就是中华文化的整体根基越来越浅薄了,西方文化的内容可以说是铺天盖地,国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越来越少。国学主要指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学术,即古人所划分的义理学、考据学、辞章学。近现代的学术来理解,义理、考据与辞章三学,分别对应的是哲学、史学与文学,属今人文科学或社会科学范畴。 国故学意义国学,是精神资源、文化资源、思想资源,对构建和谐社会意义是:对于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巩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指导地位有重要意义;重振国学对于传承中华文明,实现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意义巨大;对于提升国人道德水准,维持良好的社会秩序意义重大;对增强我国文化竞争力,增强国际影响的意义重大。“和谐社会”,西方从柏拉图《理想国》到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中国从先秦儒家“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到清末康有为的《大同书》,都在致力于“和谐”为特质的理想社会。 《礼记·礼运》篇中,记载了孔子关于“大同社会”和“小康社会”的话。脊续文脉,重振国学,重提国学,重建学科,国学或可“苟日新,日日新”,乃是一场文化启蒙运动。 国故学大师的标准中国20世纪十大国学大师(王国维、钱钟书、胡适、鲁迅、梁启超、蔡元培、章太炎、陈寅恪、郭沫若、冯友兰),仅仅属于:经学大师、古书学大师、考证学大师、辩斗大师、维新大师、教育学大师、讲学大师、述略大师、史学大师、思想大师范畴。 第一:有比较系统的国学知识,精通小学(古文辞各体式、古体诗、近体诗词)。国学以《四库全书》为主,《四库全书》卷帙浩瀚,看完非必要条件。 第二:对这些典籍内容研究有贡献,某领域有原创性成果。 第三:对国学有深刻的领会,对国学的发展起过推动作用。汲取外学,不忘民族本位,中西兼通,治学指归传统。 第四:总结出国学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培养出国学名家。 孔子是大师,非儒的墨子也是大师,辟杨、墨的孟子也是大师,非子思、孟子的荀子也是大师。董仲舒是大师,韩愈是大师,程、朱是理学大师,陆、王是心学大师,理学是国学,心学也是国学,虽然有诸子百家,都不在国学范围之外。汉学有大师,宋学也有大师,都在国学大师之列。毛泽东,是真正的国学大师,毛研究了存世的几乎所有的中国典籍,毛对武术、体育、中医中药、兵法谋略、老子的道德经、戏剧、古典诗词、书法艺术、文字研究、宗教、工农业等有建树的研究,“毛泽东思想”有之有部分关联。龙共子说:在中国,毛泽东才是真正的国学大师。 中国没有女性国故学大师的原因1.女性长期缺乏教育。统治者奉行“女子无才便是德”。古时对女性的要求倾向于相夫教子的类型,要求顺从。 2.女性受到的教育质量不高。 3.女性性别的特点阻碍了她们成为国学大师。性的思维偏于感性、而男性的思维偏于理性有关系。 4.社会缺乏一个为女性研究学问的良好环境。 5.中国长期以来都有重男轻女的思想。 国故学研究的现代化趋势从宏观看,传统学术属于定性研究范畴,多侧重于性质认定、特探讨、经验的描述、价值论断、道德评判,少有数量概念、数据统计、计量分析。数字化时代来临,定量分析方法引入到人文领域。中国近年产生了“定量分析”、“统计分析”等概念。史学研究计量法,文学研究定量分析,我国还只是刚刚起步。 1,正确认识数量与质量的辩证关系。任何一种客观事物都具有一种质的规定性,科学研究的任务就是要探索和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 2,当代电子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定量分析在国学研究中的运用提供了优越的物质条件和技术保证。古人在从事学术研究中,有人注意到数量的统计与分析,如清代的赵翼在《瓯北诗话》卷六中就曾论及陆游的纪梦诗有99首之多。陆游是宋代最为高产的一位诗人,他曾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存诗仍有9400多首。 3,我们在国学研究中要正确处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关系,使二者完满地结合起来。马克思曾经指出: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 国故学基本必备书目国学纲要,即传统国学基本必备书目。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它列从属地位;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它列从属地位;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以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所分,则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 章太炎在其《国学概论》中称:国学之本体是经史非神话、经典诸子非宗教、历史非小说传奇;治国学之方法为辨书记的真伪、通小学、明地理、知古今人情的变迁及辨文学应用。国粹派邓实称:“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国学讲习记》,《国粹学报》第19期)。 启蒙阶段六本书:《三字经》(高度浓缩的中国历史、文化介绍资料)、《百家姓》(中国姓氏大全)、《幼学琼林》(古代文化知识,音律感)、《千家诗》(普及古典诗歌基础知识)、《千字文》(对仗韵文,音律感)、《朱子家训》(进业修身的指南,启思增智)。 对于培养读者的,介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攻读阶段《四库全书》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丛书书目,梁启超将国学入门书目最低限度列为——经部:《四书》、《易经》、《书经》、《诗经》、《礼记》、《左传》;史部:《战国策》、《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或《通鉴纪事本末》)、《宋元明史纪事本末》;子部:《老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集部:《楚辞》、《文选》、《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梁任公并认为:“以上各书,无论学矿、学工程报……皆须一读,若并此未读,真不能为中国学人矣。”。《四库全书》编撰于乾隆年间,由当时的纪晓岚、王念孙、戴震等等一流学者完成。“四库”指经、史、子、集四部,“全书”指所收都是全本。 (1)、经部分为:“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群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石经类”、“汇编类”,主要是儒家经典和注释研究儒家经典的名著。其中儒学十三经:《周易》、《尚书》、《周礼》、《礼记》、《仪礼》、《诗经》、《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十三经>儒家核心著作,历代注释的书---魏晋古注取郑玄较准。先解经文义,再在某种程度上,探究乾嘉朴学。<说文解字>、<广雅>,读先秦两汉的工具书,亦有误。但,段玉裁和王念孙的注本上乘。台湾学者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与《孟子旁通》微言大义,当读。宋代学者兼儒家大师二程曾说:“学者须先读《论》、《孟》,穷得《论》、《孟》,自有要约处,以此观其它经则省力也”(《近思录》)。经部书是国学精华,语言文字之学是基础。 经部就是指四书五经,这是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所在。学国学之人,必须以此为根本。总计九部。①必须全部通读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篇幅比较短小。常读,反复。《论语》是核心,微言大义,尽在其中。《孟子》民本思想,爱民思想。②节选阅读的:《易经》、《诗经》、《尚书》、《礼记》、《春秋》。《易经》:最好能够背诵乾、坤二卦的爻辞。熟读《系辞》。《诗经》国风为重。《尚书》、《礼记》可节选。《春秋》:《公羊》、《谷梁》、《左氏》对照并读,可节选。钱穆指出有7部书是“中国人所人人必读的书”(《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六祖坛经》、《近思录》、《传习录》)。苦涩死板又诘屈聱牙的前五书,是国学必读最低书目。 经部,从《易》始。西方的成功学都是讲“术”,如积极心态、沟通技巧、管理营销、创造力等,对人改善很有效,感觉财富一步之遥。中华成功学讲“道”,如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致胜之道、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老庄避世修身之道、曾国藩“挺经”处世之道。厚黑教主李宗吾说成功在于“厚黑”,揭示学生不超越老师的社会现象,孔是儒家鼻祖,孟子仅为亚圣。杨振宁“2004文化高峰论坛”做“《易经》对中华文化的影响”的报告,称《易》是导致近代科学没在中国萌生的原因,摒弃天人合一而完全用西方办法做事。国学: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哲学,指导实践和结果,推陈出新。如勾股定理、《孙子兵法》中的奇正、毛泽东“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仗”的战略思想,超越不出《孙子兵法》“虚实篇”。 (2)、史部分为:“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别史类”、“杂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抄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汇编类”,重要书目如:《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战国策》、《宋元明史纪事本末》等等。《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最低标准是五部。学有余力的可加《晋书》、《新唐书》、《旧唐书》、《明史》。总计五部至十部。①通读:《史记》、《汉书》,同目比较参读。《史记》、《汉书》列传,精读,可树正确历史观、确立是非观念。②选读:《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③参读:《晋书》、《新唐书》、《旧唐书》、《明史》(清朝部分除外,尚可)。 <二十五史>(不包括新元史),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浓缩在书里,帝王将相家谱,必读了。前四史必读之纪传体史书的经典代表。现当代作史传,远远未汲取前四史的精华。《史记》,可读遍。<水经注,通典,文史通义>分别是地理书,政书,史评书。通典,唐以前典章制度仪礼。<四库全书总目,书目问答>,目录学是入门要旨。 (3)、子部分为:“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丛书类”、“汇编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耶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重要书目如:《老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管子》、《尹文子》 、《慎子》 、《公孙龙子》、《淮南子》、《抱朴子》、《列子》、《孙子》、《山海经》、《艺文类聚》、《金刚经》、《四十二章经》等总计五部。①通读的:《老子》与《庄子》参读。也要留心与《论语》联阅。②节选阅读的:《庄子》、《墨子》、《荀子》《韩非子》。《庄子》走笔峋丽,其文恣肆。五四作家施蛰荐读《庄子》、《文选》、《墨子》、《韩非子》。 (4)、集部分为:“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词曲类”、“闺阁类”,重要书目如:《楚辞》、《全唐诗》,《全宋词》,《乐府诗集》、《楚辞》、《文选》、《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等等。首推《文选》;次谓文尊韩柳,诗推李杜,故《韩昌黎集》、《柳河东集》、《李太白集》、《杜工部集》当读。<楚辞,文选,古文辞类纂>影响较大,文选对作赋写骈文,有裨益。古文辞类纂是选本,多体现桐城派标准。《古文观止》总计一部,通读。选读:①四大名著类:《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②启迪智慧类:《菜根谈》、《容斋随笔》、《智囊》。③笔记小说:唐传奇小说、宋元话本小说、《聊斋志异》、《儒林外史》。 真正深入古书,探究原著学术钱穆《国学概论》、章太炎《国学演讲录》(章《国学概论》短,故不提)二书;现代白话版:《中国传统文化荟要》(吉林人民出版社)、《国学词典》(四川人民出版社)---是国学知识的总体轮廓。国学书分必读书和参考书两种,后者主要是写文章时用的。一言以蔽之:《论语》、《孟子》(必读);《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庄子》、《老子》、《墨子》、《韩非子》、《文选》(不可不读,选读);《韩昌黎集》(《柳河东集》)、《李太白集》(《杜工部集》)(当读,选章节)。近、当代国学,未曾出现---四书五经、史家、诸子百家那样的宏篇巨制。但窃以为“人之有学,如木之有枝叶也。木有枝叶,犹庇荫人,而况君子之学乎?(《国语》)”。国学当评定历史得失、国学当传承文化精华、国学当领悟古老智慧、国学当感受知识魅力、国学当开阔博大心胸、国学当开启全新境界。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不是拿来主义文化,不是狭隘的海岛侵略文化,而是中国文化精髓。当代国学大师潘承祥先生曰:“国学之探微,在于功力之深厚,自可一巧破千均也。”。 国故学古代文化常识称谓汇总【直称姓名】(1)自称姓名或名。(2)用于介绍或作传。(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自称,以显示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 【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称官名】如“孙讨虏聪明仁惠”,“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 【称爵名】《训俭示康》“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寇准的爵号是莱国公,莱公是省称 【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贾岛曾任长江县主簿,世称贾长江,他的诗集就叫《长江集》。 【兼称】如《游褒禅山记》“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前两人兼称籍贯、姓名及字,后两人先写与作者关系,再称名和字。 【贱称】表示轻慢斥骂的态度。如《荆轲刺秦王》:“今往而不反者,竖子也。”《毛遂自荐》:“白起,小竖子耳。” 【谦称】 (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 (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 (4)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5)称己方亲属朋友,常用家舍等谦词。“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 (6)其他自谦词有: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小可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女子自称妾;老和尚自称老衲;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 【敬称】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 (1)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 (2)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 (3)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 (4)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对使节称节下;对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 (5)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 (6)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 (7)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先帝,先考或先父,先慈或先妣,先贤。 (8)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 (9)君对臣的敬称是卿或爱卿。 (10)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如孔子圣人,孟子亚圣。“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等。 【特殊称谓】 (1)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2)职业的称谓。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 (4)年龄的称谓。垂髫-三四岁至*岁儿童。总角是*岁至十三四少年。豆蔻十三四至十五六。束发男子十五。弱冠是男子二十岁。期颐百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