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郭玺
释义

1.熏肉名家

个人履历

郭玺(1871年—1930年),张家口怀安县柴沟堡镇人。

驰名全国的“柴沟堡熏肉”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而其中尤以“玺”字号熏肉最负盛名,它的创制人就是清末著名厨师郭玺。

从业经历

郭玺出生于一个小商贩家庭,为了养家,他15岁时便开始学艺谋生。当父母征求他的意见时,他毫不犹豫地说:“万般皆不爱,就爱厨子行。”在旧社会,厨子是被人瞧不起的“下行道”,因此,父母不同意,先后让他去学泥瓦匠、细毛匠,郭玺都没有坚持下来,最后父母不得已,才托人介绍他到柴沟堡的“兴茂店”商号当炊事小伙计。

郭玺学艺的第三年初,师傅因故离开,经理便让他挑大梁。又恰巧有人要大宴宾客,饭菜要求十分讲究。这时,郭玺慌了,他左思右想,猛然想到本堡厨行老前辈徐大福,于是决定请徐老来解燃眉之急。徐大福见郭玺谦虚有礼,十分高兴,当即答应前去救场。那天宾客纷纷到来,品味美味菜肴,赞不绝口。郭玺也对徐大福佩服得五体投地,当晚就叩头拜师。经过两年的刻苦学习,郭玺终于成为当地的名厨师。他烹饪精妙,肴馔双成,菜肴烹调十六法,样样精绝。他最拿手的“罐菜”八大碗,妙手绝招,灵心巧制,令食者赞不绝口。

郭玺在烹调成名后,并不安于现状,而是打算将厨工烹调技艺用到熏制肉食上,超过当地熏肉名店“义盛源”,创立自己的品牌。他22岁时,开起了“玺和元”肉铺。经过长达三年的“观察”、“体味”与“品香”等一系列的试验,郭玺终于创制出色香味融于一体,别有风味,独具一格的“玺”字号熏肉。

独创优势

在创制过程中,郭玺博采众家特别是“义盛源”之长,然后用自己独有的烹调技艺,熔二者于一炉,创出腐三(焖、煮、煨)熏二(气、烟)的烹制法。他曾说:“我是厨师开肉铺,熏制的肉品必须是厨师的香和味。要与别家不同,让人一看、一闻、一品尝就知道是郭玺的熏肉。”由于郭玺的精心钻研,他的熏肉在与强手的竞争中常胜不败,以至于出现了“飘香熏肉知多少,惟有‘郭玺(肉)’入万家”的局面。

郭玺烹制的熏肉皮烂肉嫩,表里一致,色泽鲜艳,味道醇香,肥不腻口,瘦不塞齿,不仅风味独特,而且营养丰富。据传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外逃时,路经柴沟堡进膳,对柴沟堡熏肉颇为赞赏。此后即被禧太后点为贡品。

郭玺聪明好学,自强不息,白手起家,成为怀安县民间能工巧匠中的佼佼者,也为肉食文化作出了可贵的贡献。作为全国特色名食,“郭玺熏肉”被载入《中国食品大词典》。

2.清官

郭玺(1434—1474) 字子瑞,今成武县城北五公里郭楼人。他少年丧父,非常孝敬母亲。性情忠直、重意气,明天顺八年中进士。开始被选为翰林院吉士,他办事严谨,作风清正。监局官吏,因与曹省有牵连,多无所畏惧,一直达到与主事分庭抗礼的地步。郭玺刚到任理事,就有人从旁策划刁难,他便加以惩治,监局官吏为之慑服。他一心为公,从不做行私违法之事,即使有人托他行私,也均遭斥责。他往往一言决定,使大家折服。为此,很受英宗重视,遂任兵部武库主事,后升补为员外郎。郭玺刚直公正、蜚声朝野。英宗曾把郭玺的名字写到御屏上,称之为“清介官”。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7: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