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郭子仪
释义

郭子仪(697-781),中唐名将,汉族,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祖籍:山西。汾阳。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累迁至九原太守、朔方节度右兵马使。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之乱爆发后,任朔方节度使,率军收复洛阳、长安两京,功居平乱之首,晋为中书令,封汾阳郡王。代宗时,又平定仆固怀恩叛乱,并说服回纥酋长,共破吐蕃,朝廷赖以为安。郭子仪戎马一生,屡建奇功,大唐因有他而获得安宁达20多年,史称“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举国上下,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声誉。年八十五寿终,赐谥忠武,配飨代宗庙廷。

中文名:郭子仪

别名:郭令公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

出生日期:691年

逝世日期:781年

职业:军事家

主要成就:平定安史之乱,仆固怀恩之乱

谥号:忠武

简介

郭子仪(697—781年7月9日),汉族,祖籍山西汾阳。公元697年阴历十二月十二日(一说是中秋节)生于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唐代著名的军事家。武举出身,六尺有余,也就是现在的一米八以上的身材,勇武不凡。安史之乱爆发时任朔方节度使,在河北打败史思明。后任副元帅率唐军及回纥等援军收复洛阳、长安两京,功居平乱之首,晋为中书令,封汾阳郡王。代宗时,叛将仆固怀恩勾引吐蕃、回纥进犯关中地区,郭子仪正确地采取了结盟回纥,打击吐蕃的策略,保卫了国家的安宁。郭子仪戎马一生,屡建奇功,以84岁的高龄才告别沙场。天下因有他而获得安宁达20多年。他“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举国上下,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声誉。

身系国运 初战告捷

郭子仪的父亲祁国公郭敬之,历任渭州、吉州、绥州、寿州四州刺史。

郭子仪身材魁梧,体魄健壮,相貌秀杰。他不仅武艺高强、阵法娴熟,而且公正无私,不畏权贵。

传说,他20岁时,在河东(今山西)服役,曾犯过军纪,按律处斩。在押赴刑场的途中被当时著名诗人李白发现。李白见他相貌非凡,凛然不惧的样子,甚感可惜,认为其非平庸之辈。后来,郭子仪果然不负所望。参加武举考试后,便获高等补左卫长史(皇帝禁军幕府中的幕僚长)之职。天宝八年(749年),出任安塞军使,拜左卫大将军。安史之乱爆发的前一年,他已出任天德军使,兼九原太守,朔方节度右兵马使。

由于唐玄宗专宠杨贵妃,不理朝政,政治十分腐败。他又在边镇设10个节度使共拥兵49万,而中央禁军不过12万人。节度使后来又兼管行政和财政,权力很大,逐渐发展成割据势力,终于导致了安史之乱。

安禄山,本姓康,是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南)混血胡人。母亲是巫婆。他年少丧父,随母改嫁到虏族将领安延偃家,因而改姓为安,字禄山。开元初年,安延偃携带他投归了唐朝,在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的部队里做事。张守珪见他作战勇敢又有智谋,就把他收为养子,并推荐给朝廷。天宝元年(742年),御史中丞张利贞到河北采访,安禄山对他百般谄媚,拿出很多金钱结好张利贞的左右人员作为私恩。张利贞入朝,极称安禄山有才干,玄宗便任用他为平卢节度使兼任柳城太守。第二年入朝,玄宗很欣赏安禄山办事干净利落,于是升为骠骑大将军。第三年,又兼任了范阳节度使、河北采访使。此时宰相李林甫专权,安禄山便大肆贿赂他。李林甫嫉恨儒臣因战功提升,对自己不利,便劝玄宗大批启用蕃将,因此皇帝对安禄山的宠爱更加牢固。安禄山大行韬晦之计。他表面上装作愚蒙不敏以掩盖其奸诈。天子让他去见皇太子,他故意不叩拜,左右官员指责他,安禄山说:“臣不识朝廷礼仪,皇太子是何官?”皇帝说:“我百年后将皇位付给他。”安禄山谢罪说:“臣愚蠢,只知天下有陛下,而不知有太子,罪该万死。”于是再叩拜。当时杨贵妃得到皇帝的宠幸,安禄山即请求做贵妃的养子,皇帝同意了。他叩拜时,必先叩拜贵妃后叩拜皇帝,皇帝对此感到奇怪,他回答说:“蕃人是先母后父。”皇帝非常高兴。从此以后安禄山存有朝廷不难对付的心理,令麾下刘骆谷居住在京师,为他窥伺朝廷的动静。安禄山晚年更加肥胖,腹部松弛到膝盖,两只臂膊用力拉牵着腹部才能行走,可在皇帝面前跳起《胡旋舞》,仍然迅疾如风。皇帝看着他的腹部说:“胡儿腹中有何物而这样大?”安禄山说:“惟有一片赤心!”玄宗于是被他的赤诚所感动。天宝六年又进升为御史大夫,封他的妻子段氏为国夫人。皇帝给安禄山在京师建立府第,让宦官监督工程,告诫他们说:“要好好部署,安禄山的眼孔大,不要令他笑话我。”为他雕窗镂户,台观池沼的华丽都超过了他的身份。皇帝登临勤政殿,御座的东间特设金鸡幛,中置一榻,诏令安禄山坐,来表示对他的恩宠。太子进谏说:“自古以来幄座不是人臣应当享有的,陛下宠爱安禄山过分,必然要骄慢。”玄宗置若罔闻。 当时国家由于长期太平,人民已忘记战争,皇帝春秋已高,被受宠的美人牵制封固,李林甫、杨国忠更替把持朝政,纲纪大乱。安禄山估计天下可取,造反的阴谋日益炽盛,每当他经过朝堂龙尾道时,就要向南北侧目窥察,好久才离去。安禄山回到范阳后筑雄武城,扩充兵士,积聚粮食,暗中派遣胡商到各地经商,每年坐收百万之利,同时为他采购了大量战略物资,以备叛乱。为了迷惑皇帝,他骗诱契丹各酋长,大排酒宴,酒中放麻药,待他们喝得酣醉,将其全部斩首,先后杀戮数千人,将被杀人的耳朵献到阙下。皇帝不知真情,赏赐给他铁券(免死牌),进为东平郡王。安禄山还不满足,又求兼领河东,玄宗遂拜他为云中太守,河东节度使。他遂兼制3个道,兵力称雄天下。安禄山造反的苗头皇太子和宰相都有察觉。杨国忠屡次上奏说明安禄山的野心,唐玄宗也有些不放心了,杨国忠出主意说:“现在把安禄山召进京来,他若有意造反,怕我们扣留他,肯定不敢来;若无意造反,他就敢来,这叫‘做贼心虚’。”唐玄宗觉得是个办法,就下旨召安禄山进京,不几日,安禄山真的来了,唐玄宗悬着的心也就放下了,他庆幸自己没有错怪安禄山,并在华清宫摆宴招待。酒酣之际,安禄山在唐玄宗面前放声大哭,边哭边诉怨道:“臣是蕃人,受人歧视,又没有一点学问,可是圣明的皇上并不嫌弃,不断地提拔,我真是感激不尽啊!臣不知什么地方得罪了杨国忠,他一直想要杀掉我,请皇上为我作主啊!”唐玄宗听了这一番哭诉,更加同情和信任安禄山了,还授给他左仆射的官职。安禄山从京城出来,惟恐杨国忠有埋伏,疾行出关,以日行300百里的速度返回了自己的范阳老窝。从此,再有人报告说安禄山要造反,唐玄宗就怒气冲冲地斥责报告人诬陷,还将他绑缚送给安禄山处置。但报告人还是很多,有人拿出了确凿的证据,唐玄宗才明白了问题的严重性。他还是采用杨国忠的计策,降旨召安禄山进京。可是,这次安禄山称病推辞了。唐玄宗又施一计,为安禄山的儿子赐婚,要安禄山前来认亲,安禄山还是推辞不往。唐玄宗一切都想过来了,可是为时已晚。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初九,安禄山以“奉密旨讨杨国忠”为名,召集了诸蕃兵马15万人,号称20万,日夜兼程,以每天60里的速度长驱南下杀入中原。

自“贞观之治”以来,唐朝各地多年未发生战争。军队战斗力锐减,军备空虚。因此,当叛军打来的时候,黄河以北24郡的文官武将,有的开城迎敌,有的弃城逃跑,有的被叛军擒杀。安史叛军长驱南下,势如破竹,一路上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叛军每到一个地方,烧杀掳掠,奸淫妇女,强抽壮丁,残害百姓,无恶不作,使得沦陷区广大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长期沉溺于游乐宴饮的唐玄宗由于对这场叛乱毫无应变的准备,事到临头,仓促应战。他急派封常清、高仙芝去东京洛阳募兵抵抗,但洛阳很快陷落。玄宗在盛怒之下,处斩了封、高二将。

在这紧急关头,玄宗提拔郭子仪为卫尉卿,兼灵武郡太守,朔方(唐方镇名,镇治在今宁夏灵武西南)节度右兵马使郭子仪被升任为朔方节度使,奉命率兵东讨叛军。郭子仪立即亲赴校场,检阅三军,誓师出征。756年四月,朔方军旗开得胜,一举收复重镇云中(今山西省大同市),大败叛军薛忠义,坑其骑兵2000人。接着郭子仪又使别将公孙琼岩率2000骑兵攻击马邑(今山西省朔县东北),大获全胜。马邑的收复使东陉关得以重开,从而打通了朔方军与太原军的联系,使安禄山下太原,入永济,夹攻关中之军事行动无法实现。从而赢得了战略上的主动权。捷报传到京城长安,人心稍安,郭子仪以功加御史大夫。 朝廷命郭子仪回到朔方,补充兵员,从正面战场出击叛军,以图收复洛阳。郭子仪则认为,必须夺取河北各郡,切断洛阳与安禄山老窝范阳之间的联系,绝其后方供给线,才能有效地打击叛军前线的有生力量。这一出击方向的选择无疑是正确的。

经郭子仪的推荐,朝廷任命李光弼(契丹人)为河东节度使。郭子仪分了1万军队给李光弼,送他出征。李光弼由太原出井陉口,一连收复7座县城,直奔常山(今河北正定)。史思明闻讯,率5万大军从西包围李光弼于常山。双方展开激战持续40多天。李光弼消耗很大,寡不敌众,被迫困守。只得派人向郭子仪求援。郭子仪急率军东进,火速驰至常山,与李光弼会合,以10万官军,与史思明会战于九门城(今河北省藁城西北)南,大获全胜。

史思明新败后,又收整了5万叛军,退守博陵。博陵是河北重镇,易守难攻。郭、李两部久攻不下,郭子仪决定退守常山,采取先疲后打的战略,转战歼敌。史思明求胜心切,采取了追踪跟进的策略,企图重创唐军。“我行亦行,我止亦止”。郭子仪将计就计,亲选500精锐骑兵,交相掩护,牵着史思明的叛军疾速北进。史思明不知是计,一连追了3天3夜,追到唐县时,才发现前面只有500骑兵,方知上当,然而已经人困马乏。郭子仪乘其疲惫不堪之机,返军掩杀,大败史思明于沙河,又打了—个大胜仗。

安禄山忽闻败报,心惊胆寒。急忙从洛阳抽调2万兵马,派谢希德北上增缓。又发范阳老巢的精兵万余人,令牛廷蚧南下助战。会合5万叛军准备卷土重来。郭子仪这时驻扎恒阳(今河北曲阳),他见贼兵兵锋甚锐,兵力大增,欲求决战,仍然实行疲敌战术。加紧修缮防御工事,深沟高垒,严阵以待。“贼来则守,贼去则追,昼扬其兵,夜袭其幕”,使5万叛军欲战不能,欲退不可,大大挫伤了敌人的锐气。特别是郭子仪的扰敌战术,使叛军整日提心吊胆,不得安宁。当叛军被拖到相当疲劳的程度时,郭子仪对李光弼说:“敌已疲惫,可战。”于是在嘉山(今河北定县)摆开了战场,布好战阵,史思明等叛将也列阵而至,郭子仪指挥得当,唐军奋勇无畏,锐不可当。叛军士气低落,阵势混乱,四处溃逃。史思明见败局已定,吓得慌不择路,坠下战马,丢了头盔,连靴子都跑掉了,光着两脚,拄着一条断枪,逃回博陵。叛军被斩杀4万多人,被生擒5000余人,损失战马5000余匹。郭子仪指挥官军乘胜前进,进围博陵,声威大振。嘉山一战,对军心民心产生极大的影响。河北10多郡,自发集结武装,支援和响应官军,地方军民纷纷诛杀叛兵叛将,归迎唐朝。

安禄山丢失河北,则后方交通线被切断。叛军将士家在范阳者,都惶惶不安,忧虑后退无路。安禄山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恐慌,对他的军师高尚、严庄骂道:“你们叫我反唐,说是万无一失。现在起兵已经几个月了,后路被郭子仪切断,只剩下汴、郑几州,进退两难,万无一失在哪里?”他和谋士们不得已才考虑出一个放弃洛阳,撤回范阳的计议。

郭子仪在河北的辉煌战绩,扭转了唐军仓卒应战的被动局面,改变了整个战争形势。这时郭子仪提出了坚守潼关,挥军北上,直捣范阳的方略。如果朝廷采纳这个方略,平定安史之乱指日可待。但是,唐玄宗却听不进郭子仪的正确意见,而对杨国忠却言听计从。结果造成潼关失守。叛军从困境中得以解脱,使战局急剧恶化。

当时驻守潼关的哥舒翰是位突厥人。立过许多战功,担任过陇右和河西两镇的节度使。此时由于年老多病,已回长安居家休养。安禄山叛军进逼潼关时,唐玄宗为了借重哥舒翰的威名吓走敌人,就任命他为天下兵马副元帅(元帅由太子李亨挂名),领兵御敌。哥舒翰推辞不准,只得抱病出征,把军队驻扎在潼关一带。他十分清楚,自己带领的十几万唐军,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并不能打硬仗,守住潼关就不错了。因此采取以守为攻的稳妥之计,潼关守得很好。杨国忠看到哥舒翰兵权在握,怕对自己造成威胁,权势不保,于是插手哥舒翰的作战指挥。杨国忠密奏唐玄宗,派使者催促哥舒翰速出潼关,收复陕郡、洛阳。哥舒翰明知这样蛮干,只能招致失败,可是又不能违抗圣旨,他失声痛哭一场后,怀着视死如归的悲痛心情,领兵出了潼关。在灵宝县西南中了叛军的埋伏。几场苦战下来,葬送了十几万唐军的性命,哥舒翰被俘,潼关失守。

唐玄宗知长安不保,听信了杨国忠的建议,奔向四川逃跑。第三天,唐玄宗一行走了100多里路,来到马嵬驿。愤怒的士兵杀死了杨国忠。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对唐玄宗说:“士兵们杀了杨国忠,不把贵妃正法,他们就无心保驾了。”众怒难犯,于是玄宗不得不忍痛割爱,将杨贵妃赐死。马嵬驿哗变平息下来后,唐玄宗继续向西南逃难。百姓上路拦驾,请求玄宗留下来率领人民讨伐叛贼。玄宗无奈,只得分出2000人马留给太子李亨,让他主持军事,留下来平叛。朔方镇的留守官员劝李亨称帝,以便号令全国。天宝十五年(756年)七月,李亨在灵武(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即位,是为唐肃宗。

收复两京 重整河山

唐朝称长安为西京,洛阳为东京,首都设在西京长安。安史之乱爆发后,叛军很快攻占了东都洛阳。安禄山看到洛阳宫阙尊雄,心情急欲僭号。第二年正月便僭称雄武皇帝,国号燕,建元圣武。封他的儿子安庆绪为晋王,安庆和为郑王。任达奚殉为左相,张通儒为右相,严庄为御史大夫,还设置了百官。潼关失守后,安禄山还没有到长安,士民就逃入山谷,宫嫔哭着散匿逃亡,将相府第之家委弃的宝货不可计数,不逞之徒成群结队争抢财物,一连几日都抢不完。又剽掠政府盈库,百司帑藏,抢完便放火烧毁其余的财物。安禄山到长安,大怒,便大规模搜索了3天,民间的财产也全部进行抢掠,百姓更加骚动不安。安禄山怨恨他留在长安的儿子安庆宗被杀。便取皇帝的近属霍国长公主、诸王的妃妾、子孙姻婿等100多人全部害死,用来祭祀安庆宗。朝中群臣随从天子走的,诛灭其宗族。

京城长安是唐朝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洛阳是陪都,在政治和军事上也很重要。叛军占领长安、洛阳后,整个局势急转直下,朝廷危在旦夕。收复两京对挽救危局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

肃宗即位后,便图谋收复两京,诏令郭子仪班师。八月,郭子仪与李光弼率领步兵骑兵5万人从河北来到灵武。这时,新的朝廷刚建立,军兵少而且弱。及郭子仪、李光弼全军来到皇帝的行在,军声遂振,兴复之势才形成,人民才觉得有所希望。肃宗任命郭子仪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依旧兼任灵州大都督府长史、朔方军节度使。肃宗检阅六军,到彭原郡时,宰相房琯请求领兵1万人,自己任统帅去讨伐贼兵收复长安。皇帝平常就很重用房琯,同意了他的请求。军队开到陈涛时,被贼兵打败,丧师殆尽。刚要进行讨伐,军队就损失过半,只有依靠郭子仪的朔方军作为国家的根本了。

唐肃宗求胜心切,以“克城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女子皆归回纥”的无耻条件,向回纥借兵15万。并且任命自己的儿子李豫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郭子仪为副元帅。他深知李豫也只配当个挂名元帅。恳切地嘱托郭子仪要全力以赴。郭子仪答道,自己准备破釜沉舟,不消灭叛军,以死谢罪。

郭子仪从房官的失败中吸取了教训,认为要收复两京,必须先夺潼关,攻入陕州(今河南陕县),击溃潼、陕之间的叛军,截断叛军的后路,然后才能直取长安。唐肃宗同意这个意见,命令唐军按照郭子仪的军事部署去奋勇杀敌。

贼将崔乾柘据守潼关。郭子仪在潼关大破贼兵,崔乾柘退到蒲州据守。这时,永乐尉赵复、河东司户韩曼、司土徐炅、宗子李藏锋等人,被贼兵关押在蒲州,四人密谋等王师来到时为内应。及郭子仪进攻蒲州,赵复等人杀死守城的贼兵,打开城门迎郭子仪进城。崔乾祜逃到安邑,安邑的百姓假装投降,崔乾枯的军队进城门快一半时,城上的悬门落下,打击贼兵,崔乾柘没有进入城门,才得以脱身东逃。郭子仪遂收复陕郡的永丰仓。从此潼、陕之间不再有贼寇抄掠。

公元757年,安史内讧,安禄山被帐下李猪儿杀死。李猪儿幼年时就开始侍奉安禄山。成为阉人后,对他更加亲敬。安禄山反叛后,由于着急上火眼就瞎了,不久又得了疽疾,更加急躁,左右侍奉的人,稍不如意,即被鞭挞。李猪儿被侮辱的次数更多。严庄虽然是亲信,也时常遭到鞭笞奚落,所以二人非常怨恨安禄山。安禄山僭号后,宠幸段夫人,爱她的儿子安庆恩,欲立他为太子。安庆绪颇有所闻,很是畏惧。严庄也怕变难一起对自己不利,便私下对安庆绪说:“君听说过大义灭亲吗?自古就有不得已而为者。”安庆绪暗中晓示说:“对。”严庄又对李猪儿说:“你侍奉君上的罪可数吗?不行大事,离死没有多少日子!’遂与他定谋。至德二年正月初一,安禄山诏见群臣,疮痛很重,草草罢朝。这天夜里,严庄、安庆绪手持兵器在门外把守,李猪儿进入帐下,用刀捅了安禄山的腹部。安禄山眼睛看不见,摸不着佩刀,手击幄柱呼道:“是家贼!”一会儿肠子溃流在地,随即死了。矫称安禄山传位给安庆绪,仍伪尊他为太上皇。

安禄山死,朝廷想要大举进攻。诏令郭子仪率军直趋京师。军队在谲水西,与贼将安太清、安守忠战斗,唐军失利,部队溃败。郭子仪退保武功,来到朝堂请罪。九月,随从广平王李做(即李豫)率蕃汉军队15万进攻长安。回纥派遣叶护太子率领4000骑兵帮助唐朝讨贼。郭子仪与叶护太子在宴会上亲近修好,共同发誓要平定国难。郭子仪与贼将安守忠、李归仁在京西香积寺之北战斗,从午时至酉时,斩贼首6万级。贼将张通儒放弃长安,逃到陕郡。第二天,广平王李叔进入京师,城中老幼百万人,夹道欢呼,流着泪说:“没有想到今天又见到官军。”肃宗在凤翔听到捷报,群臣称贺。

郭子仪收复了都城长安后,又奉命率军乘胜东进,攻打洛阳。洛阳守将安庆绪听说唐军前来攻城,慌忙派大将庄严、张通儒带领15万大军前去迎战。叛军在新店(河南省郏县西)与唐军相遇。新店地势险要。叛军依山扎营,居高临下,形势对唐军非常不利。

郭子仪趁叛军立足未稳之机,选派2000名英勇善战的骑兵,向敌营冲杀过去,又派了1000名弓箭手埋伏山下,再令协助作战的回纥军从背后登山偷袭,自己则亲率主力与叛军正面交战。战斗打响之后,郭子仪佯装败退。叛军倾巢出动,从山上追赶下来。这时,突然杀声如雷,唐军埋伏的弓箭手像神兵一般从天而降,万箭齐发,无数的箭簇像雨点一样射向敌群。郭子仪又杀了个回马枪。这时,叛军的背后又传来高呼声:“回纥兵来了,快投降吧!”叛军前后被围,左右遭打。在唐军和回纥军的夹击之下,被打得一败涂地。庄严逃回洛阳,同安庆绪一起弃城北走,官军一举收复洛阳。

郭子仪因功封为代国公。不久,郭子仪入朝,肃宗慰劳他说:“虽吾之家国,实由卿再造。”郭子仪顿首感谢。

公元758年九月,唐肃宗命郭子仪与河东节度使李光弼、关内节度使王思礼、北庭行营节度李嗣业、襄邓节度使鲁炅、荆南节度使季广琛、河南节度使崔光远、滑濮节度许叔冀、兴平节度李奂等九节度使60万军队围攻相州,讨伐安庆绪。皇帝因郭子仪、李光弼都是国家的元勋,难以相互统属,所以不设立元帅,只用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使。

从洛阳逃到相州的安庆绪,明知已被唐军困于死地,便以让皇帝位为代价,向史思明求救,史思明率5万精兵杀来。

以九节度使的兵力本来可以一举灭敌,但群龙无首,诸将各自为战,互不统属。鱼朝恩是监督和操纵九节度使最高长官,但他根本不懂兵法,不知用兵。这次联军战斗唐军损失严重,战马万匹,只剩三千,刀枪十万几乎全部丢掉。

宦官鱼朝恩一向忌妒郭子仪,便把相州失利的责任推到郭子仪身上。唐肃宗不明是非,信以为真,便削了郭子仪的兵权,以李光弼代替郭子仪的职务。

上兀三年二月,河东发生叛乱,杀死统帅李国贞,太原节度邓景山也被部下所杀,朝廷对此很忧虑。而后辈的将帅没有能力弹压,势不得已,遂起用郭子仪出镇绛州(今山西新绛)。三月,郭子仪辞朝赴镇,肃宗身体不适,没有见一个朝臣。郭子仪请求说:“老臣受命,将死于外;没有见到陛下,是会死不瞑目的。”皇帝将他引到卧室内,对郭子仪说:“河东的事情,全都委托给卿了。”郭子仪呜咽流涕而出。郭子仪来到绛州,擒拿杀害李国贞的贼首王元振数十人,将他们处死。太原的辛云京听说郭子仪诛杀王元振,也将杀害邓景山的人诛杀,从此河东诸镇将帅皆遵奉国法。

公元762年四月,李豫即位。内官程元振当权,认为郭子仪功高难制,巧行离间之计,奏准罢免郭子仪副元帅之职,让他充任肃宗的山陵使,督工皇陵的建造。

史思明在相州替安庆绪解了围,自认为立了大功,要和安庆绪平分兵权。安庆绪不答应,史思明就把他杀了,吞并了他的军队,回到范阳,自称大燕皇帝。他听说郭子仪被夺去兵权后,于759年五月,从李光弼手中,夺取了洛阳,占据洛阳不久,就被自己的儿子史朝义杀死了。

陷于内忧外患之中的唐代宗李豫,在危亡面前,不得不启用郭子仪,他任命雍王李适(即后来的德宗)为统兵元帅,郭子仪为副元帅,又向回纥借兵10万,攻打洛阳。史朝义败走莫州(今河北任丘北)。史朝义的部下田承嗣、李怀仙等见大势已去,遂率部向官军投降。公元763年正月,史朝义看到众叛亲离,走投无路,便上吊自杀。至此延续了7年零3个月的安史之乱才算完全平定。

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国力虚弱。由于讨伐北方叛军的需要,西部的军队,大部被撤走调离。吐蕃乘虚深入内地,大举攻唐,占领了陕西凤翔以西、邻州以北的10几个州。763年十月,又占领了奉天(今陕西乾县),很快打到长安城下,吓得代宗逃到陕州避难。于是,吐蕃兵占领了长安。他们把唐宗室广武王李承宏立为皇帝,当自己的统治工具。纵兵焚掠,长安洗劫一空。

朝廷在没有什么别的御敌之计的情况下,急忙下诏拜郭子仪为关内副元帅。郭子仪接到诏书时,只有骑兵20人。他从洛阳到武关,才收拾散兵游勇4000余人。到达陕西蓝田时,各路勤王之师才相继到达。为了共赴国难,共雪国耻,收复京城,各路大军都表示愿意接受郭子仪的统一指挥。

郭子仪分析了敌强我弱,敌众我寡的形势后,采取声东击西、虚张声势之计。他派羽林军大将长孙全绪,带领200轻骑,到蓝田城北面,白天擂鼓呐喊,夜晚燃起火把,牵制吐蕃兵力。佯作向蓝田城东进军的姿态。暗中亲率主力杀向蓝田城西。与此同时,他又派遣禁军将领王甫潜入长安,暗中连结京城中的少年豪侠作为内应。郭子仪迅速集中兵力,奋勇攻击,打得吐蕃措手不及。吐蕃兵直向蓝田城东冲杀,扑了空,方知中计,吓得惊惶失措。这时,京城中的内应,此起彼伏高喊:“郭令公(指郭子仪)亲率大军来了!”吐蕃兵陷入四面楚歌之中,不战而走,慌忙逃离。长安陷落15天,又被郭子仪收复。

自吐蕃入侵后,皇帝的车驾东逃,人们皆归咎于程元振,谏官多次参奏他。程元振心中惧怕,又因郭子仪重立战功,他不想让天子回京,劝皇帝暂且以洛阳为都来避开吐蕃的侵寇,代宗同意了。下诏书多日后,郭子仪听说了,他极为不安,上书代宗,奏疏中说:长安之地,古代称为天府,右面控制陇、蜀,左面扼守崤、函二关,前有终南、太华的险峻,后有清渭、浊河的坚固,是神明的腹地,王者所都的地方,土地方圆数千里,带甲之兵十余万,兵强士勇,雄视八方,有利则可以出击,无利则可以退守。近来,因吐蕃的侵逼,銮驾到东部去巡行。是因为六军之兵,向来就不是精练的部队,全都是些市肆屠沽之民,他们只是挂个虚名,来逃避国家的征赋,等到驱赶他们去打仗时,百人中没有一个能够胜任。也有的人暗中输献财物,以此请求免去军籍。另外宦官掩蔽各地的实情,致使各种政务都荒废了。遂使陛下振荡不安,退居于陕郡。这些都是因为委任的失当,怎么可以说是秦地不好呢!

陛下所忧虑的是京师遭到剽掠,粮食不足,国用缺乏。依臣之见,只要轻征薄敛,抚恤百姓,简选贤才,托付老臣练兵御悔,中兴之功,旬月之间就可有所希望。

代宗看过上表,流着泪对左右侍官说;“子仪尽心于国家,真正是社稷之臣。朕要急早回京师。”公元764年十一月,皇帝的车驾从陕州回宫,郭子仪伏地请罪,皇帝将车停下来慰劳他说:“朕没有及早用卿,所以才到这种地步。”便赐给他铁券(免死牌),在凌烟阁为他画像,以表彰他的兴唐之功。

亲说回纥 大败吐蕃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社会内部矛盾重重,真是一波末平,一波又起。广德元年(763年),仆固怀恩叛变,屡引回纥、吐蕃攻唐。

唐朝将领仆固怀恩是铁勒族人。安史之乱时,从郭子仪、李光弼作战,屡立战功。曾与回纥兵击败过史朝义,官至河北副元帅、朔方节度使等职。因没有得到封官加爵,对朝廷不满,妄图反叛。他的母亲得知后,骂他忘恩负义,还举刀要砍杀他,以绝后患。仆固怀恩与朝廷猜疑日深,终于背叛朝廷,顿集军队于汾州,寇掠并州、汾州下属各县作为自己的封邑。

广德二年十月,仆固怀恩招引吐蕃、回纥、党项数十万部众南下,京师惶恐。皇帝召见郭子仪,问抵御戎兵之计。郭子仪说:“据臣所见,仆固怀恩不能有所作为。”皇帝问其原因,回答说:“仆固怀恩虽然号称骁勇,但他平素不得士心。仆固怀恩本是臣的偏将,其下边的人皆是臣的部曲,臣的恩信曾施及他们,今天臣为大将,他们必然不忍心以锋刃相向,因此知道他不能有所作为。”戎虏侵寇分州,郭子仪让他的长子朔方兵马使郭曜率军援救邻宁,与分宁节度使白孝德闭城拒守。仆固怀恩的前锋来到奉天,在城外挑战,诸将请用兵击之,郭子仪制止他们说:“客兵深入,其利在于速战,不可与他们争锋。他们都是我的部曲,缓之必然会叛离;如果逼迫他们,是加速他们战斗,开战则胜负不可言。敢言战者斩!”便加固城墙以待之,果然不战而退。

仆固怀恩第一次入寇就这样被粉碎了。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八月,仆固怀恩不甘心失败,又勾引吐蕃、回纥、吐谷浑以及山贼等30万军队,先出兵侵掠同州,约期从华阴趋赴蓝田,直取长安。京师震恐。代宗急召郭子仪从河中回来,屯驻长安北面的泾阳城,抵御贼兵。

郭子仪一军仅1万多人,被敌重重包围在泾阳。他命令部将四面坚守,自己亲率骑兵出没于前后左右侦察敌情。这时仆固怀恩在行军途中暴病已死,群凶无首,分营扎寨,各自为战。郭子仪心中暗喜。但敌众我寡,仗还是不好打。尤其是回纥兵,骁勇善战,又多于唐军5倍以上。不可一世的回纥王骄吟道:“威风凛冽气昂昂,塞外称雄无人言;鼓角声高催战马,诸蕃兵力我为强。”

战则必败,退则被歼,如何是好?足智多谋的郭子仪决定智取,放弃力敌。他派自己的得力牙将李光瓒前去回纥大营游说。回纥王听说他是郭子仪派来的,疑惑地说:“令公还活着吗?仆固怀恩说天可汗(指唐朝皇帝)已经抛弃四海,郭令公也已谢世,中国无主,我们才随同他来的。如果他老人家健在,我们倒要见一见。”

郭子仪深知只有争取回纥和唐军联合,重点打击吐蕃,才能取得这场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错过这个机会,战争的胜负,京城的安危不堪设想,他立即决定,亲自到回纥军营走一遭。

郭子仪将要出去会见回纥将领,诸将劝谏说:“戎狄之心,不可相信,请不要去。”郭子仪说:“虏寇有数万之众,今天依靠实力无法相敌,况且至诚能感动神灵,何况是虏寇之辈!”诸将说:“请选铁骑500卫从。”郭子仪说:“那样适足以招致祸害。”说完只带几名亲随准备上马出发。这时他的儿子急忙赶来,拦住马头哭道:“回纥像虎狼一样凶狠,您身为国家元帅,怎么能冒这个危险呢?千万不能去送死!”郭子仪说:“现在国家更危险,我以至诚相待,亲说回纥退兵,国家转危为安,别的还有什么可顾惜的。”他的儿子还是拦着不放,郭子仪扬起马鞭,照儿子的手上打去,纵马奔驰。

回纥首领药葛罗,怕唐军用计,赶紧叫部下摆开阵势,自己也搭弓上箭,准备射击。郭子仪远远看见这场面,干脆脱下盔甲,把枪也扔了,继续接近回纥。回纥首领看清后,赶忙上前迎接郭子仪。

郭子仪两次从安史叛军手里收复两京时,曾经带领过借来的回纥兵,同他们可以说有过并肩战斗的情谊。他在回纥人中有很高的威信,回纥人一向称他为郭令公,表示对他的尊敬。郭子仪来到回纥营寨,他们一齐向他跪拜。郭子仪将他们扶起,与之痛饮叙谈,又派人送来罗锦,欢言如初。

郭子仪对回纥说:“吐蕃本是我朝舅甥之国,朝廷没有辜负他们,而他们到这里,是不再为亲了。如果乘其不备倒戈一击,如拾地芥那样容易。他们的羊马遍野,长达数百里,这是天赐,不可失此机会。今天能驱逐戎兵战胜敌人,与我朝和好而凯旋,不亦善乎!”他们遂答应下来。

郭子仪派遣朔方兵马使白元光与回纥会师。吐蕃知道他们的计谋,当天夜里逃跑。回纥与白元光穷追不舍。郭子仪率大军继其后,在灵武台西原大破吐蕃,斩首5万,生擒上万人,收取他们所虏掠的士女4000多人,缴获的牛羊驼马,300里内接连不断。

高山景行 功德圆满

郭子仪戎马一生,屡建奇功,但他从不居功自傲,忠勇爱国,宽厚待人,因此在朝中有极高的威望。

李光弼和郭子仪同为唐朝著名将领。他们曾经同在朔方镇当将军。可是两个人的关系并不太好,互不服气。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提升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位居李光弼之上。李光弼怕郭子仪刁难他,曾想调到别的方镇去。这时朝廷要郭子仪挑选一位得力的大将,去平定河北。郭子仪出以公心,推荐了李光弼。李光弼却认为郭子仪是借刀杀人,让他去送死。可是朝廷成命又不能不服从。临行前对郭子仪说:“我赴死心甘,只求你不要再加害我的妻子儿女好吗?”郭子仪听到他冤枉自己的话后,流着热泪对他说:“现在国难当头,我器重将军,才点你的将,愿与你共赴疆场讨伐叛贼,哪里还记着什么私忿呢?”李光弼听了非常感动。两人手扶手相对跪拜,前嫌尽释。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十二月,有人掘了郭子仪父亲的坟墓,可是盗贼却没有抓到。人们怀疑是朝中宦官鱼朝恩指使人干的,鱼朝恩一向嫉妒郭子仪,并向皇上屡进谗言,一再阻挠皇上任用郭子仪。郭子仪对于祖墓被毁的原因心里也是明白的。他入朝时,皇帝先提起此事,郭子仪哭奏道:“臣长期主持军务,不能禁绝暴贼,军士摧毁别人坟墓的事,也是有的。这是臣的不忠不孝,招致上天的谴责,不是人患所造成的。”满朝的公卿大臣原来都很忧虑,怕郭子仪闹出事端,听了他的回奏后,都对他无限钦佩。郭子仪想到的是国家安危事大,朝廷的安稳远比自己私事重要。

郭子仪功德越高,人们越尊重他。吐蕃、回纥称他为神人。皇帝都不直接呼他的名字。甚至有些安史叛将也很尊重他,因为他曾施恩于很多人。安庆绪的骁将田承嗣占据魏州后,蛮横无理,飞扬跋扈。郭子仪派遣自己的——个部将去见他。田承嗣倒很规矩,还向郭子仪所在的方向遥望叩拜,指着自己的膝盖对使者说:“我这双膝盖,不向别人下跪已有多年了,现在要为郭公下跪。”他麾下的老将军数十人,都是王侯显贵,郭子仪颐指他们进退,他们就像奴仆一样,听从他的安排和指挥。

郭子仪处处做士兵的榜样。他领兵打仗从不侵犯百姓的利益。当时,连年战争,农村经济破坏,农民生活困难,负担很重,筹集军粮确实不易。为了减轻人民的负担,他不顾自己年迈力衰,亲自耕种。在他的带动下,官兵在休战时,一边训练,一边参加农业劳动。动乱时期,他的驻地丰收的庄稼到处可见。

郭子仪不仅得军心民心,事奉圣上也很忠心勤谨。无论是手握强兵,还是方临戎敌,诏命他何时入朝,他从未迟延过。在他被幸臣鱼朝恩谗毁,削去兵权后,仆固怀恩率10万大军进逼京师,正当用人破敌之急,朝廷恢复和加封他为太尉,分宁、泾原、河西及朔方招抚观察使,关内河东副元帅,中书令等一系列虚职和实职。郭子仪从不把打仗破敌当作升官发财的敲门砖,他坚决要求辞去太尉之职,只保留招抚观察使一职即可。他上奏说,自兵乱以来,纲纪破坏,时下与人比高低、争权势已成风尚流行,他希望朝中兴行礼让,就由自己开始实现。他还说,自己早巳懂得知止知足的道理,心中惧怕盈满之患。等到秩序安定,仆固怀恩被擒,往昔的官爵决心一无所受。经过他再三恳让,才辞掉了太尉之职。但这位四朝柱石,卫国功臣,理应受到宠遇。他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德宗尊他为“尚父”。他既富贵而且长寿,后代繁衍安泰。他有八子七婿,都是朝廷重要官员。孙子有数十人之多,当孙子来问安,他都无法分辨谁是谁,只是颔首而已。有一出戏《打金枝》,反映了他家兴旺热闹的场面。戏的故事是,郭子仪70大寿,全家的人全来拜寿,只有他的六儿媳升平公主没到。儿子郭暧气愤之下打了皇帝的金枝玉叶,还斥责道:“你依仗皇父就不来拜寿,我父还不愿意当皇帝呢!”郭子仪知道儿子打了“金枝”以后,带着儿子就去向代宗皇帝请罪。代宗对郭子仪说:“儿女闺房琐事,何必计较,老大人权作耳聋,当没听见这回事算了。”郭子仪谢过皇恩,回家后把儿子痛打一顿,小两口又和好如初了。

建元二年(781年)六月十四日(7月9日),郭子仪以85岁的高龄辞世。德宗沉痛悲悼,废朝5日,下诏书高度评价和追念他。按律令规定一品官坟墓高1丈8尺,特下诏给他加高10尺,以示尊祟。君臣依次到府第吊唁,皇帝还到安福门临哭送行。生前死后,哀荣始终。

郭子仪庙

庙址在张家堡街道办事处辖域的郭家庙村北、西铜公路起点处东北。庙宇建在20多米高的人工夯土台上,有坐北向南的大殿、庙房10多间。高台大殿前是东西长方形庙院,连同土台下山门和庙内场地约3亩多。

解放前,每年农历七月十四为庙会。庙会多唱大戏,每次大戏开场必唱《大拜寿》、《打金枝》,以此纪念唐代名将郭子仪。解放后随着神像的拆除,盾会消失,只留庙房。

郭子仪庙始建年代不详,据清嘉庆《长安县志》载:“清末郭家堡村曾有郭子仪庙。”《长安咸宁两县续志》载:“清末郭家堡村改为郭家庙。”又据民间传说,唐代即有此庙,庙旁有一大涝池,庙中有一蟒精,残害无辜百姓,每年以一对童男童女作为祭品献于蟒精,才能换得一方平安。唐朝华县武生郭子仪进京应考路经此地,闻知此事,夜宿此庙斩蟒精于涝池之中,为民除妖,免除了一方祸害。后人为纪念郭子仪仗剑斩蟒精的功德,称此庙为郭子仪庙。

1957年区文化馆由蔡家村迁入此庙,将其作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公用场所。1965年文化馆迁往新址,此庙交谭家人民公社建兽医站,庙舍被拆。

汾阳王纪念堂

汾阳王纪念堂为纪念汾阳王郭子仪而修建的建筑物。坐落于山西省汾阳城内。公元786年,即汾阳王郭子仪去世的第五年,汾阳曾经建造历史上第一座汾阳王庙,但因历史久远,已荡然无存。这座纪念堂是后来新建的。院内元代古柏枝繁叶茂、遮天蔽日。殿内古色古香,肃穆典雅。郭子仪塑像位居大殿正中,八子画像悬挂两侧。

汾阳王郭子仪纪念堂位于汾阳市南门街东侧,原为明代建筑。1994年10月重修。坐北朝南,占地4920平方米。如山门,东西有垂花门,东院为花园格局,西有藏经楼。东西两侧有厢房各9间。纪念堂大殿5间,进深3间,卷棚与戏台合而为一,皆悬山顶,砖木结构,殿顶玻璃塑镶嵌,颇为壮观。殿内设紫微阁,郭子仪塑像置于神台之上。山墙挂郭子仪八位公子图像,两侧展示汾阳王的生平系列书卷。供台上铜炉银烛为后人祭祀所设。大殿两侧为偏殿,面阔3间。西殿有虢城、爱子村简介及郭氏后裔迁徙图,并陈列依原件复制的明万历年间汾阳王庙碑及高璋县长所写之跋。东殿陈列有历代汾阳王庙遗物及稀世珍宝——郭子仪手书《后出师表》石碑。碑文烫金熠熠生辉,展现出狂草雄姿之势。

现汾阳王纪念堂是经汾阳市政府修建,位居城内庙前街市博物馆院内,院内元代古槐枝繁叶茂,遮天蔽日,汾阳王殿堂古色古香,肃穆典雅,子仪公塑像位居大殿正中,八子的画象悬挂两侧,进入殿内不禁使人肃然起敬。汾阳王纪念堂已成为海内外郭氏后裔祭祀子仪公的场所。中断失传千余年的汾阳王府酒,也在清泉人的挖掘、搜集历史资料、工艺配方的基础上,经过精心酿制,又成为人们喜庆宴会招待宾朋友好的上好佳品

郭氏子孙

郭子仪有八子八女

郭曜、郭旰、郭晞、郭昢、郭晤、郭暧郭曙郭映

郭曜,袭代国公,太子宾客。

郭曜子郭锋(《旧唐书》记作郭鉾),百户云。

郭晞,郭子仪第三子,随父征伐,屡建战功。任御史中丞、转御史大夫,累封赵国公。逝世后追赠兵部尚书。

郭晞长子郭钢,累封赵国公,赠兵部尚书。

郭晞次子郭钧,郭钧子郭承嘏。

郭晞孙郭承嘏,刑部侍郎,赠吏部尚书。

郭晤

郭晤子郭鐇,百户云。

郭暧,娶唐代宗女升平公主。赠尚书左仆射,一女:郭氏为唐宪宗郭皇后,生唐穆宗。四子:郭铸、郭钊、郭鏦、郭銛。

郭暧子郭铸,袭封。

郭暧子郭钊,妻沈氏,沈氏母为唐代宗女长林公主。三子郭仲文、郭仲恭、郭仲词(《旧唐书》记作郭仲辞);。

郭暧孙郭仲词娶唐穆宗女饶阳公主为妻。

郭暧孙郭仲恭娶唐穆宗女金堂公主,历詹事府丞。

郭暧子郭鏦,娶唐顺宗女汉阳公主李畅,赠尚书左仆射。

郭暧子郭銛,娶唐顺宗女西河公主,无嗣,以公主前夫沈翚子为嗣。

郭曙,金吾大将军,终祁国公。

《新唐书·郭子仪传》

郭子仪,字子仪,华州郑人。长七尺二寸。以武举异等补左卫长史,累迁单于副都护、振远军使。天宝八载,木剌山始筑横塞军及安北都护府,诏即军为使。俄苦地偏不可耕,徙筑永清,号天德军,又以使兼九原太守。

十四载,安禄山反,诏子仪为卫尉卿、灵武郡太守,充朔方节度使,率本军东讨。子仪收静边军,斩贼将周万顷,击高秀岩河曲,败之,遂收云中、马邑,开东陉。加御史大夫。贼陷常山,河北郡县皆没。会李光弼攻贼常山,拔之,子仪引军下井陉,与光弼合,破贼史思明众数万,平幰城。南攻赵郡,禽贼四千,纵之,斩伪守郭献璆,还常山。思明以众数万尾军,及行唐,子仪选骑五百更出挑之。三日,贼引去,乘之,又破于沙河,遂趋常阳以守。禄山益出精兵佐思明。子仪曰:“彼恃加兵,必易我;易我,心不固,战则克矣。”与战未决,戮一步将以徇,士殊死斗,遂破之,斩首二千级,俘五百人,获马如之。于是昼扬兵,夜捣垒,贼不得息,气益老。乃与光弼、仆固怀恩、浑释之、陈回光等击贼嘉山,斩首四万级,获人马万计。思明跳奔博陵。于是河北诸郡往往斩贼守,迎王师。方北图范阳,会哥舒翰败,天子入蜀,太子即位灵武,诏班师。子仪与光弼率步骑五万赴行在。时朝廷草昧,众单寡,军容缺然,及是国威大振。拜子仪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仍总节度。肃宗大阅六军,鼓而南,至彭原。宰相房管自请讨贼,次陈涛,师败,众略尽,故帝唯倚朔方军为根本。贼将阿史那从礼以同罗、仆骨骑五千,诱河曲九府、六胡州部落数万迫行在。子仪以回纥首领葛逻支击之,执获数万,牛羊不可胜计,河曲平。

至德二载,攻贼崔干佑于潼关,干佑败,退保蒲津。会永乐尉赵复、河东司户参军韩旻、司士徐景及宗室子锋在城中,谋为内应,子仪攻蒲,复等斩陴者,披阖内军。干佑走安邑,安邑伪纳之,兵半入,县门发,干佑得脱身走。贼安守忠壁永丰仓,子仪遣子旰与战,多杀至万级,旰死于阵。进收仓。于是关、陕始通。诏还凤翔,进司空,充关内、河东副元帅。率师趋长安,次潏水上。贼守忠等军清渠左。大战,王师不利,委仗奔。子仪收溃卒保武功,待罪于朝,乃授尚书左仆射。俄从元帅广平王率蕃、汉兵十五万收长安。李嗣业为前军,元帅为中军,子仪副之,王思礼为后军,阵香积寺之北,距沣水,临大川,弥亘一舍。贼李归仁领劲骑薄战,官军嚣,嗣业以长刀突出,斩贼数十骑,乃定。回纥以奇兵缭贼背,夹攻之,斩首六万级,生禽二万,贼帅张通儒夜亡陕郡。翌日,王入京师,老幼夹道呼曰:“不图今日复见官军!”王休士三日,遂东。安庆绪闻王师至,遣严庄悉众十万屯陕,助通儒,旌帜钲鼓径百馀里。师至新店,贼已阵,出轻骑,子仪遣二队逐之,又至,倍以往,皆不及贼营辄反。最后,贼以二百骑掩军,未战走,子仪悉军追,横贯其营。贼张两翼包之,官军却。嗣业率回纥从后击,尘且坌,飞矢射贼,贼惊曰:“回纥至矣!”遂大败,僵尸相属于道。严庄等走洛阳,挟庆绪度河保相州,遂收东都。于是河东、河西、河南州县悉平。以功加司徒,封代国公,食邑千户。入朝,帝遣具军容迎灞上,劳之曰:“国家再造,卿力也。”子仪顿首陈谢。有诏还东都,经略北讨。

干元元年,破贼河上,执安守忠以献,遂朝京师。诏百官迎于长乐驿,帝御望春楼待之。进中书令。帝即诏大举九节度师讨庆绪,以子仪、光弼皆元功,难相临摄,第用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使,而不立帅。

子仪自杏园济河,围卫州。庆绪分其众为三军。将战,子仪选善射三千士伏壁内,诫曰:“须吾却,贼必乘垒,若等噪而射。”既战,伪遁,贼薄营,伏发,注射如雨。贼震骇,王师整而奋,斩首四万级,获铠胄数十万,执安庆和,收卫州。又战愁思冈,破之。连营进围相州,引漳水灌城,漫二时,不能破。城中粮尽,人相食。庆绪求救于史思明,思明自魏来,李光弼、王思礼、许叔冀、鲁炅前军遇之,战邺南,夷负相当,炅中流矢。子仪督后军,未及战。会大风拔木,遂晦,跬步不能相物色,于是王师南溃,贼亦走,辎械满野。诸节度引还。子仪以朔方军保河阳,断航桥。时王师众而无统,进退相顾望,责功不专,是以及于败。有诏留守东都,俄改东畿、山南东道、河南诸道行营元帅。鱼朝恩素疾其功,因是媒谮之,故帝召子仪还,更以赵王为天下兵马元帅,李光弼副之,代子仪领朔方兵。子仪虽失军,无少望,乃心朝廷。思明再陷河、洛,西戎逼扰京辅,天子旰食,乃授邠宁、鄜坊两节度使,仍留京师。议者谓子仪有社稷功,而孽寇首鼠,乃置散地,非所宜。帝亦悟。

上元初,诏为诸道兵马都统,以管崇嗣副之,率英武、威远兵及河西、河东镇兵,繇邠宁、朔方、大同、横野军以趋范阳。诏下,为朝恩沮解。明年,光弼败邙山,失河阳。又明年,河中乱,杀李国贞,太原戕邓景山。朝廷忧二军与贼合,而少年新将望轻不可用,遂以子仪为朔方、河中、北庭、潞仪泽沁等州节度行营,兼兴平、定国副元帅,进封汾阳郡王,屯绛州。时帝已不豫,群臣莫有见者,子仪请曰:“老牙受命,将死于外,不见陛下,目不瞑。”帝引至卧内,谓曰:“河东事一以委卿。”子仪呜咽流涕。赐御马、银器、杂彩,别赐绢布九万。子仪至屯,诛首恶王元振等数十人,太原辛云京亦治害景山者,诸镇皆惕息。

代宗立,程元振自谓于帝有功,忌宿将难制,离构百计。因罢子仪副元帅,加实户七百,为肃宗山陵使。子仪惧谗且成,尽裒代宗所赐诏敕千馀篇上之,因自明。诏曰:“朕不德,诒大臣忧,朕甚自愧,自今公毋有疑。”初,帝与子仪平两京,同天下忧患,至是悔悟,眷礼弥重。

时史朝义尚盗洛,帝欲使副雍王,率师东讨,为朝恩、元振交訾之,乃止。会梁崇义据襄州叛,仆固怀恩屯汾州,阴召回纥、吐蕃寇河西,残泾州,犯奉天、武功,遽拜子仪为关内副元帅,镇咸阳。初,子仪自相州罢归京师,部曲离散,逮承诏,麾下才数十骑,驱民马补行队。至咸阳,虏已过渭水,并南山而东,天子跳幸陕。子仪闻,流涕,董行营还京师。遇射生将王献忠以彀骑叛,劫诸王欲奔虏,子仪让之,取诸王送行在。乃率骑南收兵,得武关防卒及亡士数千,军浸完。会六军将张知节迎子仪洛南,大阅兵,屯商州,威震关中。乃遣知节率乌崇福、羽林将长孙全绪为前锋,营韩公堆,击鼓欢山,张旗帜,夜丛万炬,以疑贼。初,光禄卿殷仲卿募兵蓝田,以劲骑先官军为游弈,直度浐,民绐虏曰:“郭令公来。”虏惧。会故将军王甫结侠少,夜鼓朱雀街,呼曰:“王师至!”吐蕃夜溃。于是遣大将李忠义屯苑中,渭北节度使王仲升守朝堂,子仪以中军继之。射生将王抚自署京兆尹,乱京城,子仪斩以徇。破贼书闻,帝以子仪为京城留守。

自变生仓卒,赖子仪复安,故天下皆咎程元振,群臣数论奏。元振惧,乃说帝都洛阳,帝可其计。子仪奏曰:

雍州古称天府,右陇、蜀,左崤、函,襟冯终南、太华之险,背负清渭、浊河之固,地方数千里,带甲十馀万,兵强士勇,真用武之国,秦、汉所以成帝业也。后或处而泰、去而亡者不一姓,故高祖先入关定天下,太宗以来居洛阳者亦鲜。先帝兴朔方,诛庆绪,陛下席西土,戮朝义,虽天道助顺,亦地势则然。比吐蕃冯陵而不能抗者,臣能言其略。夫六军皆市井人,窜虚名,逃实赋,一日驱以就战,有百奔无一前;又宦竖掩迷,庶政荒夺,遂令陛下彷徨暴露,越在陕服。斯委任失人,岂秦地非良哉!今道路流言,不识信否,咸谓且都洛阳。洛阳自大盗以来,焚埃略尽,百曹榛荒,寰服不满千户,井邑如墟,豺狼群嗥;东薄郑、汴,南界徐,北绵怀、卫及相,千里萧条,亭舍不烟,何以奉万乘牲饩、供百官次舍哉?且地狭厄,裁数百里,险不足防,适为斗场。陛下意者不以京畿新罹剽蹂,国用不足乎?昔卫为狄灭,文公庐于曹,衣大布之衣,冠大帛之冠,卒复旧邦,况赫赫天子,躬俭节用,宁为一诸侯下哉?臣愿陛下斥素餐,去冗食,抑阉寺,任直臣,薄征弛役,恤隐抚鳏,委宰相以简贤任能,付臣以训兵御侮,则中兴之功,日月可冀。惟时迈亟还,见宗庙,谒园陵,再造王家,以幸天下。

帝得奏,泣谓左右曰:“子仪固社稷臣也,朕西决矣。”乘舆还,子仪顿首请罪,帝劳曰:“用卿晚,故至此。”乃赐铁券,图形凌烟阁。

仆固怀恩纵兵掠并、汾属县,帝患之,以子仪兼河东副元帅、河中节度使,镇河中。怀恩子玚屯榆次,为帐下张惟岳所杀,传首京师,持其众归子仪。怀恩惧,委其母走灵州。广德二年,进太尉,兼领北道邠宁、泾原、河西通和吐蕃及朔方招抚观察使。辞太尉不拜。怀恩诱吐蕃、回纥、党项数十万入寇,朝廷大恐,诏子仪屯奉天。帝问计所出,对曰:“无能为也。怀恩本臣偏将,虽剽果,然素失士心。今能为乱者,訹思归之人,劫与俱来,且皆臣故部曲,素以恩信结之,彼忍以刃相向乎?”帝曰:“善。”虏寇邠州,先驱至奉天,诸将请击之。子仪曰:“客深入,利速战。彼下素德我,吾缓之,当自携贰。”因下令:“敢言战者斩!”坚壁待之,贼果遁。

子仪至自泾阳,恩赉崇缛,进拜尚书令,恳辞,不听。诏趣诣省视事,百官往庆,敕射生五百骑执戟宠卫。子仪确让,且言:“太宗尝践此官,故累圣旷不置员,皇太子为雍王,定关东,乃得授,渠可猥私老臣,隳大典?且用兵以来,僭赏者多,至身兼数官,冒进亡耻。今凶丑略平,乃作法审官之时,宜从老臣始。”帝不获已,许之,具所以让付史官。因赐美人六人,从者自副,车服帷帟咸具。

永泰元年,诏都统河南道节度行营,复镇河中。怀恩尽说吐蕃、回纥、常项、羌、浑、奴剌等三十万,掠泾、邠,躏凤翔,入醴泉、奉天,京师大震。于是帝命李忠臣屯渭桥,李光进屯云阳,马璘、郝廷玉屯便桥,骆奉先、李日越屯厔盩,李抱玉屯凤翔,周智光屯同州,杜冕屯坊州,天子自将屯苑中。急召子仪屯泾阳,军才万人。比到,虏骑围已合,乃使李国臣、高升、魏楚玉、陈回光、朱元琮各当一面,身自率铠骑二千出入阵中。回纥怪问,:“是谓谁?”报曰:“郭令公。”惊曰:“令公存乎?怀恩言天可汗弃天下,令公即世,中国无主,故我从以来。公今存,天可汗存乎?”报曰:“天子万寿。”回纥悟曰:“彼欺我乎!”子仪使谕虏曰:“昔回纥涉万里,戡大憝,助复二京,我与若等休戚同之。今乃弃旧好,助叛臣,一何愚!彼背主弃亲,于回纥何有?”回纥曰:“本谓公云亡,不然,何以至此。今诚存,我得见乎?”子仪将出,左右谏:“戎狄野心不可信。”子仪曰:“虏众数十倍,今力不敌,吾将示以至诚。”左右请以骑五百从,又不听。即传呼曰:“令公来!”虏皆持满待。子仪以数十骑出,免胄见其大酋曰:“诸君同艰难久矣,何忽亡忠谊而至是邪?”回纥舍兵下马拜曰:“果吾父也。”子仪即召与饮,遗锦彩结欢,誓好如初。因曰:“吐蕃本吾舅甥国,无负而来,弃亲也。马牛被数百里,公等若倒戈乘之,若俯取一芥,是谓天赐,不可失。且逐戎得利,与我继好,不两善乎?”会怀恩暴死,群虏无所统一,遂许诺。吐蕃疑之,夜引去。子仪遣将白元光合回纥众追蹑,大军继之,破吐蕃十万于灵台西原,斩级五万,俘万人,尽得所掠士女牛羊马橐驼不胜计。遂自泾阳来朝,加实封二百户,还河中。

大历元年,华州节度使周智光谋叛,帝间道以蜡书赐子仪,令悉军讨之。同、华将吏闻军起,杀智光,传首阙下。二年,吐蕃寇泾州,诏移屯泾阳。邀战于灵州,败之,斩首二万级。明年,还河中。吐蕃复寇灵武,诏率师五万屯奉天,白元光破虏于灵武。议者以吐蕃数为盗,马璘孤军在邠不能支,乃以子仪兼邠宁庆节度使,屯邠州,徙璘为泾原节度使。回纥赤心请市马万匹,有司以财乏,止市千匹。子仪曰:“回纥有大功,宜答其意,中原须马,臣请内一岁奉,佐马直。”诏不听,人许其忠。

九年,入朝,对延英,帝与语吐蕃方强,慷慨至流涕。退,上书曰:

朔方,国北门,西御犬戎,北虞猃狁,五城相去三千里。开元、天宝中,战士十万,马三万匹,仅支一隅。自先帝受命灵武,战士从陛下征讨无宁岁。顷以怀恩乱,痍伤雕耗,亡三分之二,比天宝中止十之一。今吐蕃兼吞河、陇,杂羌、浑之众,岁深入畿郊,势逾十倍,与之角胜,岂易得邪?属者虏来,称四节度,将别万人,人兼数马。臣所统士不当贼四之一,马不当贼百之二,外畏内惧,将何以安?臣惟陛下制胜,力非不足,但简练不至,进退未一,时淹师老,地广势分。愿于诸道料精卒满五万者,列屯北边,则制胜可必。窃惟河南、河北、江淮大镇数万,小者数千,殚屈禀给,未始搜择。臣请追赴关中,勒步队,示金鼓,则攻必破,守必全,长久之策也。

又自陈衰老,乞骸骨。诏曰:“朕终始倚赖,未可以去位。”不许。

德宗嗣位,诏还朝,摄冢宰,充山陵使,赐号“尚父”,进位太尉、中书令,增实封通前二千户,给粮千五百人,刍马二百匹,尽罢所领使及帅。建中二年,疾病,帝遣舒王到第传诏省问,子仪不能兴,叩头谢恩。薨,年八十五。帝悼痛,废朝五日。诏群臣往吊,随丧所须,皆取于官。赠太师。陪葬建陵。及葬,帝御安福门,哭过其丧,百官陪位流涕。赐谥曰忠武,配飨代宗庙廷。着令,一品坟崇丈八尺,诏特增丈,以表元功。

子仪事上诚,御下恕,赏罚必信。遭幸臣程元振、鱼朝恩短毁,方时多虞,握兵处外,然诏至,即日就道,无纤介顾望,故谗间不行。破吐蕃灵州,而朝恩使人发其父墓,盗未得。子仪自泾阳来朝,中外惧有变,及入见,帝唁之,即号泣曰:“臣久主兵,不能禁士残人之墓,人今发先臣墓,此天谴,非人患也。”朝恩又尝约子仪修具,元载使人告以军容将不利公。其下衷甲愿从,子仪不听,但以家僮十数往。朝恩曰:“何车骑之寡?”告以所闻。朝恩泣曰:“非公长者,得无致疑乎?”田承嗣傲狠不轨,子仪尝遣使至魏,承嗣西望拜,指其膝谓使者曰:“兹膝不屈于人久矣,今为公拜。”李灵耀据汴州,公私财赋一皆遏绝,子仪封币道其境,莫敢留,令持兵卫送。麾下宿将数十,皆王侯贵重,子仪颐指进退,若部曲然。幕府六十馀人,后皆为将相显官,其取士得才类如此。与李光弼齐名,而宽厚得人过之。子仪岁入官俸无虑二十四万缗。宅居亲仁里四分之一,中通永巷,家人三千相出入,不知其居。前后赐良田、美器、名园、甲馆不胜纪。代宗不名,呼为大臣。以身为天下安危者二十年,校中书令考二十四。八子七婿,皆贵显朝廷。诸孙数十,不能尽识,至问安,但颔之而已。富贵寿考,哀荣终始,人臣之道无缺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9:2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