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郭宅镇
释义

郭宅镇地处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中部,距东阳城区3.3公里,东邻东阳江镇,西同湖溪镇接壤,南与湖溪镇交界,北靠里岭和北江镇。郭宅镇总面积29.9平方公里,辖28个行政村。郭宅镇人民政府驻地郭宅,分郭一、湖山、增丰三个行政村。南郭、湖溪等三条公路穿郭宅镇而过,历来是东阳交通要道区,素有“十里长衢”之美称。

乡镇概况

郭宅镇始建于宋咸平四年(1001),原为孝顺乡,元、明承宋制。先祖于明朝永乐年间(既公元1403年)为遵先祖嘱咐,感恩晋后殿胡公大帝恩德,浇铸了大蜡烛一对,每逢正月十八庙会挚拾至今,足有600余年历史了。曾用名称有石洞乡、郭宅乡、灯塔公社、郭宅乡,建制镇。1956年白泉、香山、茜畴、后田等乡并入该镇。1958年归属为湖溪公社郭宅管理区,1961年改为灯塔公社,1983年改称郭宅乡,1993年改为建制镇镇人民政府驻地郭宅,分郭一、湖山、增丰三个行政村。

郭宅镇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19℃—21℃,无霜期达352天,年均降水量达1755mm,平均相对湿度在65﹪—80﹪之间。地形明显,东、北部高,中南部低;依山傍水,山清水秀,属浙中丘陵区域。郭宅镇山地18.9万亩,其中毛竹面积3.5万亩,木材蓄积量50万立分米,毛竹蓄积量437万根,森林覆盖率83﹪,农业以粮食作物水稻、甘薯为主。

名胜古迹

石洞书院是东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郭钦止创建,时延聘叶适执掌师席。朱熹、吕祖谦、魏了翁、陈傅良、陆游、陈亮等先后来此或讲学论道,或切磋交流,并留下了题刻。宋庆元四年(1198),朱熹避居石洞改定《大学章句集注》,《诚意章句集注》尤多删正。

石洞书院学子来自山东、江西、安徽、江苏、湖南及浙江省内宁波、天台、金华、衢州各地。自宋历元、明,书院续修整葺,代不乏人。明中叶毁芜,明末天启辛酉年(1621)下街头村郭氏裔孙郭文达山阳宦归捐囊重修建。清嘉庆三年(1798),郭氏合族重修,并创建新舍,以祀朱(熹)、叶(适)二夫子。清同治七年(1868),郭氏子孙又鼎立重修建。郭宅镇人民政府发动群众捐助,重新把原书院屋拆迁回原址。1997年9月15日,举行石洞书院朱熹纪念馆开放暨纪念石洞书院创建850周年纪念活动。

特色农业

郭宅镇大力扶持果树种植。郭宅镇政府给种植果树的果农每株补贴1元,每十株补贴有机肥20公斤,种植面积达50亩、100亩、200亩的分别给予奖励5000元、10000元、15000元。此举措激发了果农的积极性,郭宅镇迅速建立起万亩果树基地。

郭宅镇果树基地建成后,郭宅镇政府多方为农民提供培训学习机会。农民技术员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除了下到果园,手把手地指导果农外,还组织果农参加当地的农业函授大学学习和科技知识培训,郭宅镇已有500多人次参加了函授学习,有1000多人次参加了科技知识培训。

郭宅镇邀请东阳市级以上的农业专家来为果农解决问题,已成为郭宅镇的一个惯例。每逢出现技术难题时,农业专家总会出现在果农面前。郭宅镇解决方法通过传单的形式分发到果农手中,大大提高了果树种植的科技含量。郭宅镇万亩果树基地形势看好,每亩果树的收入都超过万元。

基础建设

郭宅镇有综合大市场2个,农产品丰富。郭宅镇学校10所,就学便利;卫生院、福利院各1家,就医、养老有家;水力资源丰富,大小电站5座,装机容量3.67万千瓦,供电充足稳定。郭宅镇通讯设施完善,移动网络覆盖郭宅镇,固定电话通村率达100%。。郭宅镇有线电视差转台,设备齐全。郭宅镇有3所村级小学、3所高级小学、1所中心小学、1所初级中学、1所乡直幼儿园,1所成人党校。

郭宅镇拥有卫生院1家、卫生所2个、村卫生室12个,有专业医护人员40人,有个体医疗点4个。郭宅镇现有镇道公路41条,村际公路19条,总长达145公里,按照“建养并重,协调发展,深化改革,强化管理,提高质量,保障畅通”公路工作方针,郭宅镇强化公路养护管理。郭宅镇内公路网全面完成了水泥路面硬化,交通质量大大改善。郭宅镇已实现村村通公路。

环境整治

郭宅镇结合村屯绿化和环境整治活动,培育和弘扬地域精神,加大村屯整治的工作力度。为了确保绿化环境扎实有效的开展,郭宅镇党委分别组织班子成员、全体机关干部、镇企事业单位干部进行了学习和任务部署。郭宅镇工、青、妇、武、文教卫生、司法、交通等部门结合书峰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部门的活动细则,对环境整治工作进行目标细化,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郭宅镇以创建优美环境为目标,郭宅镇党委在郭宅镇范围内开展整顿治理环境的大行动。机关干部和郭宅镇中学50多名学生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对郭宅镇中心街道路两侧环境卫生和农贸市场附近车辆乱停乱放进行了一次清理整顿;各村村干部和群众对村路和庭院周围的环境进行了清理整顿;树新风活动也在郭宅镇掀起热潮,郭宅镇中心小学学生到敬老院义务擦玻璃、打扫卫生、清理院内垃圾,并为老人们献上了一台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

郭宅镇随着环境整治工作的落实,使人居环境有所美化和提高,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有所改变,在全社会形成讲求清洁、爱护环境的良好风尚,达到共铸和谐社会的目的。郭宅镇团委联合郭宅镇中学校团(总)支部积极开展青年志愿者家园清洁行动,40多名青年学生志愿者共同清扫街道,清理垃圾池,为美化、亮化家园出一份力。

社会事业

郭宅镇文教卫生事业发展步伐加快,郭宅镇新建13幢现代标准化教学楼,净增校舍面积8000多平方米,郭宅镇4所基层小学、1所初级中学校园“十配套”全面达标。郭宅镇有8个村新建村部办公大楼,并设立老年人活动中心、村文技校、图书阅览室、文化活动室等。郭宅镇实现村村通有线电视并与东阳市级联网,乡镇机关和镇直各单位都建立电脑互联网工程。

郭宅镇医疗卫生设施逐步完善,郭宅镇新建卫生院综合门诊楼,院内各科室设置合理,医疗器械设施基本符合要求,郭宅镇86﹪居民参加新型农村医疗合作保险。郭宅镇逐步完善了村级医疗卫生保健网络、疫苗接种工作扎实认真,地方病及各类传染病均在控制指标内,无重大疫情发生。随着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的不断提高,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的健康状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得到遏制,解决了群众就医难问题。

民俗风情

郭宅大蜡烛被原中国人大副委员长严济慈先生称为“中华一绝,郭宅巨蜡”,是出于百工之乡东阳郭宅镇的一种工艺巨蜡。据东阳市志记载:郭宅大蜡烛,高丈余,断面直径尺许,重四五百斤,外漆以朱红,绘以龙凤,共二根。每年正月十八在郭宅安庆庙庙会迎展,连续可燃300多天。

大蜡烛工艺精湛,历史悠久,是木雕、制蜡、堆塑、剪纸等多种工艺与民族文化融汇的结果,在迎展中,它还结合民间武术、民间音乐、民间舞龙等为一体,使之成为具有娱乐、欣赏和观赏价值的民间艺术精品,有东阳民间娱乐“四大之一”的美称。

郭宅大蜡烛源于明朝永乐年间。每年正月十八日庙会,都要举行擎抬大蜡烛活动。郭宅大蜡烛前有清道族旗8面,大行灯8盏,大鼓1面,先锋8支,火刀8把,大铙16把,执事兵器36件,蜈蚣旗30面,盾牌、大刀各24件,神大锣40面,灯门8个,民乐吹打3班。后有大蜡烛两根,高达5米,断面直径50厘米,重达500多公斤,每根大蜡烛由32个壮汉擎抬。左边烛上有一条金碧辉煌的盘龙,右边烛上有一只展翅欲飞的彩凤。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5:5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