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郭月争 |
释义 | 郭月争,男,1924年4月生,汉族,湖北浠水人 ,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两课部教授。1948年7月国立安徽大学历史系毕业,留校任教;1954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生班毕业。研究生毕业后来安徽农业大学,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长期兼任哲学教研室主任、马列主义教研室副主任、凤阳分院马列主义主义教研室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五十年代还兼任合肥市高等学校马列主义业余大学办公室主任,六十年代兼任安徽省高等学校哲学教学协作组组长。任哲学学会第一届理事,自第二届起任副会长至今;1978年建立哲学原理研究会,会长至1994年,现任名誉会长;省自然辨证法研究会第一届副会长,第二届会长,1993年后任名誉会长;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第一届、第二届理事;省发展战略研究会第一届、第二届会长;省政协第五、六届委员;经济工作委员会委员,农业工作组副组长;省社联第二、三、届委员,第四、五届副主席;省科协第四、五届委员。主要承担课程有中国近现代史、哲学、自然辩证法。 主要研究方向为哲学,多次参加全国性重要学术会议,如1978年8月全国真理标准讨论会;1980年全国唯物辩证法讨论会;1980年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1981年、1983年两次全国农业现代化研讨会等。具有学术性和应用性影响的代表作有《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哲学研究》1958年第1期);《再论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哲学研究》1960年第3期);《马克思早期著作中的异化思想和资产阶级对它的曲解》(《江淮学刊》1964年第1期);《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与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哲学研究》1982年第10期,与曹满生合作);《新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江淮论坛》1985年第6期);《不能用“实践本体论”代替物质本体论》(《江淮论坛》1990年第2期,与张绍龄合作);《辩证法与现代农业》(《哲学研究》1980年第4期);《农业生产与产态平衡》(《江淮论坛》1981年第3期);《安徽2000年的战略目标及其实现的途径和方法》(《战略研究通讯》1984年第2期);《治淮咨议》(《安徽大学学报》1992年第1期)。《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一文,以其在全国哲学界的影响和作用被写入《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和建国以来的中国哲学发展史书《中国哲学四十年》(1949-1989)。郭月争教授作为全国知名学者,其名字和业绩被收入了公开出版《中国当代名人录》、《中华当代文化名人大辞典》以及《二十世纪中国哲学》第二卷.人物志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