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郭永胜 |
释义 | 西安华亚电子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郭永胜,男,现年66岁,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陕西省、西安市劳动模范,文化程度大专,高级经营师,国际职业经理人,现任西安华亚电子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郭永胜,1966年至1970年,西安市围巾一厂副厂长;1970年至1975年,西安市莲湖区工业局生产科干部;1975年至1980年,西安市测绘仪器厂副厂长;1980年至1985年,西安环境污染控制设备总厂供销科科长;1985年至1990年,西安环保锅炉公司总经理;1990年创建西安华亚电子有限责任公司至今,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二十二年来,郭永胜董事长致力于华亚牌增视仪系列产品的开发、研制,不断开发新产品,取得重大业绩和经营效益,独家生产的SZS闪烁增视仪,已发展为十大类80多个品种,获国家专利63项,为全国10多万弱视、近视及各类眼病患者带来光明。发表临床论文160多篇,产品荣获的奖项有68项,主要有:全国适用技术消费精品信得过金奖、中国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金奖、中国消费者信得过产品、全军科技进步金奖、美国中华医学会金奖、中国质检协会国家权威检测合格品、全国消费者放心品牌、省市工商局“重合同、守信用”单位、中国质量信誉保证企业、西安市政府“重信誉、守合同”单位、陕西省企业信用协会会员单位、省市著名商标。 社会职务郭永胜至今担任的社会职务有:美国中华医学会会员、《国际眼科杂志》副社长、陕西省暨西安市天主教爱国会教务委员常委、陕西省暨西安市慈善会常务理事、省体改研究会中小企业代表会常委、西安市社会福利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公共关系协会创会终身副会长、西安市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副理事长、西安市杨氏太极拳学会创会终身副会长、中欧资助贫困基金会西部分会会长、陕西省医疗器械协会副会长、中华健康管理促进联盟副主席、中华健康管理联盟老年眼病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华健康管理联盟儿童眼病专业委员会、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专家委员会青少年近视防控专业委员会。 个人荣誉郭永胜自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后,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积极参加党内活动,被选为市农工党经济委员会委员,评为优秀党员,2005年授予“突出贡献奖”。他极富爱心,踊跃开展慈善活动,被香港首届中医药全球大会评为“世界华人慈善家”。被评为全国优秀福利企业家、西部开发优秀创业者、陕西省首届风云人物、中华爱国英才、陕西省希望工程十大公益大使、第二届中国企业改革百佳人物、中国公益百优功勋人物、全国优秀福利企业家、中华慈善突出贡献奖、中国专家学者三十年贡献人物、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公益建设杰出贡献人物、连续四年获全省慈善先进个人、“5.12”抗震救灾先进个人、“朝阳行动,重建校园”爱心大使、西安市“未央十佳道德模范”、助残先进个人等称号。 爱心事迹《华亚董事长郭永胜送残疾员工回家过年》 二月十一日,为了帮助残疾员工能平安回家过年,西安华亚电子公司董事长郭永胜冒雪不远千里亲自驾车送他们返乡与家人团圆共度新春佳节。此事被陕西慈善界广为传颂,就此记者专门拜访了华亚公司,深入了解我省残疾人福利企业。 据了解,在庆祝庚寅春节前期,西安华亚电子公司例行为全体员工提前一天放假,得知这一消息大家欣喜之余又万分焦虑。因近日西安地区普降大雪,道路冰封,尤其是给残疾人员工返乡带来了诸多不便,更有些残疾员工家在外地乘车有很大困难。正在他们急切盼望回家的时候,董事长郭永胜急大家之所急,想大家之所想,立即安排并征求残疾人员工意见,排出名单,亲自驾车送他们回家和亲人团圆并配发了米、面、油等过年礼物。 残疾员工卢培珍家住户县,如果乘坐长途车也只能到县城,距离偏远的村庄还需走几里土路。郭永胜董事长小心翼翼地开车,一直把她送进家里,这才安心返回。卢培珍父亲朴实的说:“郭董,天这么冷的你还亲自送娃回家,真是比我们做父母的还要爱娃呀,太感谢您啦!” 从华亚公司办公室刘晓冬的讲述记者得知,西安华亚电子公司是民政部门领导下的福利企业,目前已吸纳残疾人32名,占到企业职工总数的65%,公司为员工办理了“六金”,提供稳定的生活保障和良好的工作环境,全心解决残疾人员工的后顾之忧。现任省、市慈善协会常委的郭永胜董事长,今年先后获得“中国杰出公益人物”、“全国百家自主创业明星奖”等荣誉。他用19年如一日的大爱情怀为社会无私奉献,已累计150多万元的善款全部用在资助贫困学校、搭桥、修路、爱护残疾人、帮助社会弱势群体的公益事业上,用实际行动谱写着“为他人做点事,不枉此生”的神圣诺言。(来源:中国网) 国民党将领郭永胜,少将。曾任宁夏贺兰山警备司令部少将司令,1949年9月率部投降,1950年3月叛变,任西北反苏讨共救国军司令官,10月在贺兰山区被俘,11月9日在银川被处决。 山东省临邑县委常委、副县长分工:分管经济和信息化、民营及工业经济、科技、技术监督、电力、品牌创建、安全生产、油区方面的工作;协助樊兆杰同志分管审计、监察方面的工作;协助邓荣良同志分管招商引资、金融和资本市场方面的工作。 简历:1986年10月至1990年9月部队战士 1990年9月至1995年12月县城建委办公室职员、副主任、主任(1994年9月至1997年6月,省委党校业余大专班学习) 1995年12月至1997年4月县政府机关后勤服务部科员 1997年4月至1998年12月县政府机关后勤服务部副主任(1997年9月至2000年6月,省委党校业余本科班学习) 1998年12月至1999年6月,县政府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机关后勤服务部副主任(1999年4月—5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专业班学习) 1999年6月至2000年5月,田口乡党委副书记、乡长 2000年5月至2002年1月,兴隆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2002年1月至2005年2月,翟家乡党委书记 2005年2月至2006年4月,临盘街道党委书记 2006年4月至2007年2月,临盘街道党委书记(副县级) 2007年2月至2010年4月,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 2010年4月至今县委常委、副县长 北京市劳动模范简介郭永胜,男,1947年6月出生,1991年11月入党,北京第一机床厂中型铣床制造部生产计划调度员。他16岁入厂,在北一已经有40多年工龄,对北一有着浓厚的情结,他常讲:是北一培养了他,所以一定要用在北一学到的本领来回报。郭永胜曾获北京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1993,1994.1996年分别被评为厂优秀共产党员;1994,1995年分别被评为厂级服务标兵;2001年被评为厂“十佳明星”。2004年被评为2003年度房山工业公司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4年被评为北京市人民政府国资委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5年元月被京城机电控股公司授予“突出贡献的岗位标兵”称号。 事迹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工作中,他真正理解了科技生产力的精神实质。1984年调到生产处之前,郭永胜在分厂就是一个小有名气的革新迷。来生产处后,虽然每天都忙于控制生产节奏的工作,但他的脑子始终处于思考状态中。1992年,在生产的关键时刻,他提出了减少机床部分零件的建议,赢得了厂各级领导的关注。厂里组织了专家调查组,对他的建议进行调研论证后,一致同意实施。按照郭永胜的建议改进后,降低了产品成本,年增加收入20多万元。多年来他在协调控制生产节奏过程中,虚心向科技人员学习,并与之密切合作,既提高了自身的技术理论水平,又利用科学知识,发挥主观能动性。他先后运用价值工程的原理提出了几十项的技术革新、合理化建议,创出了一套新的管理形式,对机床的外观、工艺、设计提出大量改进措施。2000-2002年,近三年间,由他进行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项目累计节约工时一万多小时,节约十几吨的钢材,年增加收入30万多元,极大程度的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生产速度,受到了各级领导和科技专家的好评。他先后于2001年XKA5750吊挂垂直问题的解决措施,获北京市优秀现代合理化建议奖;2002年XKA714,715工作台底座及电缆走线的改进措施获北京市优秀合理化建议奖;2003年在全国机械工业职工技术改进创新活动中,被评为优秀个人。 2003年北一的改革进入了关键时期,搬迁、新建、改革、改制各项艰巨复杂的工作在有序的进行中。生产处面临改制解体。由于年龄和身体的原因,郭永胜已经做好了服从组织安排下岗的准备。但出乎他预料的是,厂里决定继续任用他,将他调至位于通州区的中型产品事业部继续从事生产计划调度工作,正当他刚刚要步入新岗位的时候,北一厂位于房山良乡的精密零部件加工基地急需有一定工作能力的生产计划调度人员,于是郭永胜被借调到了房山。组织的信任,为他投入到新岗位进行工作注入了兴奋剂。家住在市区里的他时常奔波于通州、房山、市里之间,这样的工作状况对于近60岁的老师傅而言极具挑战性。路途远了,为了不影响生产,他经常早去晚归,牺牲了很多休息时间,从不计较个人得失。面临全新的工作环境,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他克服困难,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生产现场仔细分析,合理安排,比较成功的预见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影响生产的薄弱环节。原计划生产几种老产品,又增加了几种新产品,老产品的大件是钢性生产线,穿插新产品的困难很大,经常影响新产品的进度。他经过认真分析和实践,采取分批、分阶段、分工序的方法,根据生产空挡合理穿插新产品,以此2003年刚刚运营起来的公司就基本满足了装配的需要。特别是2004年1-4月份,北一紧紧抓住市场良好契机全面打响了“上产量、上规模、上效益”的生产攻坚战役,时任北一良工生产技术部部长的郭永胜,充分发挥自己的生产技术特长,在理顺紧张的生产环节过程中,对设计、工艺进行合理的改进,为了全面完成增产任务,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提出并实施了“对工作台及工作台底座进行改进”、“对原有工装进行改进”等六项技术革新合理化建议,贯彻了国家相关安全标准,更重要的是节约工时3000多小时,还节约了资金和材料,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为新企业降低成本开了一个好头,全面保证了装配的需要,为保证完成生产任务做出了突出贡献。经常有人问:“您为什么总能在技术上取得一些成绩?”他回答说:“努力了不一定成功,不努力将永远没有成功!只要你热爱你的工作,就能创造出无限的勇气和智慧!” 正当房山零部件加工基地的生产出现了良性循环的时候,北一将郭永胜同志调回,为具有北一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参加2005年4月的国际机床博览会进行生产组织协调工作。尽管房山零部件加工基地极力挽留,但是为了顾全大局,郭永胜还是迎难而上,毅然服从组织决定回到了位于通州的中型制造部,投入到紧张的生产经营活动当中。如今,郭永胜的手机最多时每天要响上20多次,来电都是关于新产品生产协调亟待解决的问题。新产品较之老产品在供应件、外协件、零部件的生产和装配过程中随时有新的问题出现,必须要马上解决。作为在老产品生产现场进行了20多年生产协调的郭永胜而言极具挑战性。一方面,他查阅很多关于新产品相关的图纸资料,甚至连金属元素都要进行分析研究,确保产品零部件的性能和装配的质量。另一方面,他克服很多困难,同年轻人一道摸爬滚打,积极适应对新产品生产的要求,及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郭永胜有着严重的心脏病,对于他的诊断医学上是不允许有任何工作压力或尽量不去工作。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郭永胜坦诚地讲“时刻准备着!”这个信念一直鞭策着自己,只要北一需要自己就会用充沛的精神状态来迎接挑战。因此他时时处处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敬业爱岗,无私奉献,对工作认真负责,竭尽全力向自己为自己制定的“完善科学基础管理,理顺生产环节;提高企业加工制造能力,向其他市场扩充,提高企业市场占有率和盈利水平;使企业具备设计研发能力,最大限度地参与市场,从根本上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目标迈进。如今,郭永胜也开始带起了徒弟,他不但向徒弟们传授工作上的方式方法,而且潜移默化的引导他们如何爱厂爱岗,立足岗位不断创新创效。几位徒弟经过他的传、帮、带,现在都成为了本单位的生产管理、技术方面的骨干,有的还走上了领导岗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