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郭新伟 |
释义 | 郭新伟 工花鸟、山水、善文能篆郭新伟,谱名友舸,字思来,洛阳人。1971年出生于河南洛阳。 毕业于河南大学。贤良谦恭,仁厚笃诚。工花鸟,偶写山水,尤精于细笔花卉,清正文雅,善文能篆。乐茗,好友。斋号归一斋、三香书屋。现为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洛阳文人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1996至1998年在西安美院进修中国画专业。2001年结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班。2002年结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首届中国画高级研修班。2006年结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陈绶祥艺术教育工作室中国画创作高级研修班。1996年8月国画作品《花王》在河南省首届美术新人新作展览中获优秀奖。2002年5月参加了在济南举办的“中国艺术研究院2002年中国画学术邀请展”。 2003年8月27日至30日参加了在洛阳市博物馆举办的“中国新文人画家邀请展”。 2003年12月国画作品《洛阳春色图》在河南省第八届美术新人新作展览中获优秀奖。 2005年4月17日至20日参加了在洛阳美术馆举办的“中国艺术研究院陈绶祥艺术教育工作室师生作品展”。2005年9月参加了在洛阳美术馆举办的“洛阳市首届优秀青年画家提名展”。 2006年11月2日至5日参加了在常州刘海粟美术馆举办的“2006中国艺术研究院陈绶祥艺术教育工作室作品展”。 2006年11月22日至26日参加了在山西大学美术馆举办的“中国艺术研究院陈绶祥艺术教育工作室作品展”。 2007年4月国画作品《国色天香图》被洛阳市人民政府收藏。 2007年11月17日至22日参加了在韩国釜山文化会馆举办的“第一届亚洲艺术绘画节巡回展”。 2007年11月25日至12月5日参加了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由重庆市人民政府主办的“重庆立场·中国当代艺术大展”。 2007年12月22日至25日组织并参加了在洛阳美术馆举办的“莫负春光——中国画六人联展”。 2008年11月8日至18日参加了由《新美域》杂志社和经典之地文化艺术机构在北京经典之地画廊联合主办的“锦屏韶光——当代青年画家水墨条屏展”。 2008年12月20日至24日组织并参加了在洛阳博物馆举办的“饮水思源——中国画六人联展”。2009年12月26日至30日组织并参加了在洛阳博物馆举办的“一纸文章——中国画六人联展”。 2010年11月1日在白马寺参加了首届“(洛阳白马寺)佛教与艺术研讨会”,并被聘为洛阳白马寺佛教文化研究会专家组成员。 2010年12月1日至5日组织并参加了在洛阳博物馆举办的“如鱼饮水——中国画六人联展”。 2011年12月23日至26日组织并参加了在洛阳市群艺馆举办的“大道朝天——中国画六人联展”。 出版有《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高研班作品集》、《洛阳市首届优秀青年画家提名展作品集》等合集,以及个人专集《学步集·新伟画册》、《夜雨润花》、《花落花开》、《余韵留香》、《小大由之》、《跬步集·清风明月》,作品曾入编《美术观察》、《当代文人画》、《宜兴陶与文人画》等杂志。 (洛阳·潇洒^_^依旧·丁一整理) 书房里的牡丹书房里的牡丹 (作者李志军) 七年前,新文人画派在洛阳举办画展。结束后,送陈绶祥先生回京。临上火车前,陈先生握住郭新伟的手,一再叮咛:“记住,你就是恽南田。”可见,陈先生对新伟的期许之高。 郭新伟是一位谦谦君子,学养高,文笔也好,为画派里的老师与同学整理文字的任务就落在他的身上。然而,朋友们聚在一起的时候,他总是文静地站在大家后面,微笑着听别人高谈阔论。 郭新伟的画中,就有一种静怡之气。在大家都在争先恐后地张扬个性,创造风格,而画风日趋脏、乱、差、怪、异、丑的所谓的“先锋”时代,郭新伟的“文”“静”甚为难得。 古人论画,以逸品为上。倪云林尝言:“作画不过写胸中逸气耳。”然而,倪高士此语,多被人所误解。恽南田叹息:“此语最微,然可与知者道也。”“写意画”,“最能误人”。恽南田说:“高逸一种,盖欲脱尽纵横习气,澹然天真,所谓无意为文乃佳。”写逸气,不是任人随意挥洒,而恰恰是要脱尽纵横习气,而“笔意静净”。黄庭坚说:“盖世聪明,惊彩绝艳。离却‘静净’二语,便堕入短长纵横习气。”原来,堕入短长纵横习气,是因为人太聪明的缘故。太聪明了,就坐不住板凳了。心浮气粗,哪来的“笔意静净”?逸气基于精工,精工不妨逸气。郭新伟的花卉,精工之中,而别有逸宕之气。我爱其莲花,以秀润之笔画荷叶,以温艳之色点花苞,而其茎矫拔挺立,恽南田云:“惟能挺立而绰约妖冶以为容,斯可况美人之贞而极丽者。” 我亦爱其果蔬、稼禾、虫草的小品册页,天然情趣,观之使人不觉回到田间地头、小河山坡,回到割草盗瓜、摸鱼逐雀的童年时光。 一位朋友说:“洛阳画家,以不画牡丹者为贵。”此乃落魄画家的门外汉语。 画品的高低,岂可以画什么来衡量?观近来,不少画家爱以画高士述怀。清者自清,高者自高。画家心灵境界不高,高士翻成俗士。文殊菩萨拈一支草说:“此药能杀人,亦能活人。”洛阳画家,与牡丹没有关系,只与画家有关系。恽南田说:“今人用心在有笔墨处,古人用心在无笔墨处,倘能于笔墨不到处观古人用心,庶几拟议神明,进乎技矣。”可惜得很,画家临习古人,往往是在笔墨到处作文章,而看不到笔墨不到处。 “文人画”者,抒文人之情怀也。文人之情怀,庄子所云“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者也。绝俗故远,天游故静。恽南田言作画:“笔笔有天际真人想,一丝尘垢便无下笔处。”真正拥有中国文人心灵的画家,能有几人? 一位老先生向我索一张“洛阳牡丹”,要题上“唯有牡丹真国色”之句,挂在客厅。我把任务交给了新伟。老先生拿到画后,反复观看,然后说:“这是书房里的牡丹,不是客厅里的牡丹。”没想到,这位一辈子混在官场的老先生,竟也是郭新伟的知音。 郭新伟·画余微言夫画,形色也。形色者,笔墨也。笔墨者,非笔非墨,乃画人之运笔用墨,造形布色于纸上呈象也。象生于心,人心不同,象也不一,故而画有万象千形之变化。 就国画之本体而言,无非是点画及点画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已。然而要让其为我所用变化出新,必要平时练得烂熟于胸,并辅之以文养、学养、修养,作画时自然流露于毫端,方能出得精妙之作。若待展纸时仍斤斤于点画结构,虽有一二好作品,亦流于匠矣。 “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系云林自谦之语,然后人对此多有曲解。愚以为,此“草草”乃放笔轻松写出之意,非为潦草之态;此“形”乃物形,非画之形,意在不可谨毛而失貌也。此境之及,乃丹青高手对画法熟极,而又触景生情,感悟于胸,情思涌动,逸气由心而生,贯于臂,操于手,达于毫端,遂一挥而就,心相跃然纸上,画面情趣盎然,生机勃勃,胸怀自现,虽时有不尽物形之处,然真得其生意也。如此之境界,必要心端态正,不可弃“认真”二字于不顾,失此则潦草行事,遂不复为画矣。习画者当慎之,不可为“草草”所误。 (洛阳·潇洒^_^依旧·丁一整理) 为艺之道,参差高下,唯以境界格调为绳墨。凡历代之书画、诗词、歌赋等,大凡境界高者格调亦高,格调低者境界亦低,未尝闻境界低而格调高者,亦未闻格调低而境界高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亦有语:“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推而广之,众艺皆然,不独词也。想来境界格调本一家,于艺一道原不可分也。 ------- 郭新伟·画余微言 一日,与大隐师闲话花草养植,师忆其儿时因植凤仙而遭长辈呵斥,曰其格低。予初不明其因,后于《闲情偶寄》中见笠翁有评凤仙之语,“凤仙极贱之花,止宜点缀篱落。”并释其贱俗之因,始方豁然。似此类贱俗之物,大约是不堪入画的,因历来甚少见人写之,然此物真不可写焉?非也。予曾见南田先生所画凤仙,极其雅致,并无半点贱俗之气;而白石老人之作,则尽显质朴之态,去贱俗亦远。或若再论牡丹,世称花王,写此花当尽显其王者之风采、典雅之姿态、富贵之气度,然纵观历代之画作,亦有恶俗之笔墨,能与世论相称者寥寥。由是思之,画之雅俗与物之贵贱并无必然之关系,俱凭画人心手所操耳。 先哲曰:“治大国若烹小鲜。”为画亦如厨事。烹调要讲究选料,熟知煎炒烹炸蒸煮熘烧等诸法,把握火候调和五味等等;绘画亦要选用精良之工具材料,掌握描画涂绘皴擦点染等法式,择而运用于画幅之中。菜肴之成,厨师必要先知其味,并择适宜之法烹制,食者品而后知其味;画幅之就,画家必先有其意,观者品而后能会其意,是为知音,此又难于庖厨也。 书法对中国绘画之发展影响深远。当书法在完善了自身法度——四体皆备、笔法俱全,并形成了特有的发展规律后,再次与绘画结合之时,个人画艺之高低亦完全为其书艺所左右,当然,并非所有好书家俱能成为好画家,但是一个好画家却必须有一手好书法。有评家说“音乐乃舞蹈之灵魂”,愚以为“书法乃中国画之灵魂”,无音乐之舞蹈杂乱无章,而无书法之国画格低趣俗。音乐在舞蹈中之表现不是舞蹈中有无声音,而是舞蹈之节奏与韵律;书法在国画中之表现不是画面上有无题款,而是画中反映画家个性之笔法。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