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郭里镇
释义

郭里镇地处邹城市西南部,与滕州、微山两市县交界,辖6个管区,39个村,总面积85.9平方公里,耕地6万亩,人口4.8万人。该镇东邻京沪铁路、 104国道、京福高速公路,西依微山湖,北靠岚济公路,白马河横穿北部,直通京杭大运河,交通十分便利。

乡镇概况

郭里镇位于邹城市西南部25公里的白马河南岸,东临石墙镇,西与微山县两城乡搭界,南与滕州市滨湖镇接壤,北隔白马河与太平镇相望,是邹城市、滕州市、微山县三县两地交界处。东经117°02′4″,北纬35°13′25″。东西长11.75公里,南北宽11公里,总面积为85.9平方公里,折合128981亩,耕地面积58914亩。辖6个管区、39个行政村。

历史沿革

因镇政府驻地郭里集,故名为郭里镇,是邹城市西南部的重镇。郭里集历史悠久,据出土文物考证,五千多年前就有人类居住。相传晋王皇帝郭元威在此筑城为廓,取名廓里,后更名为郭里。郭里农历一、六为集,市场繁荣,商贾云集,故称郭里集。历代多为社、乡(镇)机关所在地,是该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清光绪年间,邹县分35社,该镇范围包括郭东社所辖的全部村庄及薄梁社、羊绪社部分村庄。民国初期实行地方自治,划全县为8个区。该镇境属凫山区,1944年设立凫山县,该镇属凫山县十二区。1951年更名为三区。全区设郭里集、王屈、上镇头、高李村、独山村、西郭村、东郭东、姜庄、樊山、纸坊头、北亢阜、北薄梁12个乡,辖56个村,区公所驻郭里集。1956个撤消凫山县,将该区划归邹县,为郭里区,把北亢阜、南亢阜、夹道、谢庄、果庄划归太平区,并将北薄梁、南薄梁、纸坊头、黄路桥、路家庄、小庄划归微山县。1956年3月,由小乡变大乡,撤王屈乡、高李村乡、独山乡、西郭东乡、东郭东乡,设郭里集、上镇头两个大乡,1958年成立郭里人民公社,辖36个村。1982年把原郭里二村分为郭里二、郭里五两个村,把原东郭东村分为东郭东南、东郭东中、东郭东北3个村,全社共39个行政村。1983年5月体制改革,郭里人民公社改为郭里区,下设郭里集、王屈、下镇头、东郭东4个乡。1987年1月撤区建乡镇,改为郭里乡,原4个乡改为王屈、镇头、郭里、东郭东4个管理区。1989年12月,增设西郭东、独山两个管理区。1994年4月,郭里乡撤乡建镇,辖6个管理区、39个村委会。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绿化达标单位”、“全国计划生育先进协会”;山东省“明星乡镇”、“小康乡镇”;济宁市“五个好”乡镇党委等荣誉称号。

行政区划

朝阳村 :朝东村、朝西村、

王屈 :屈前村、屈中村、屈北村

镇头 :上镇村、下镇村

爷娘庙:庙东村、庙西村、

高李村

羊山村

黄了屯 :上屯村、下屯村、

郭里: 郭一村、郭二村、郭三村、郭四村、郭五村

独山村、

五厘村、

黄山村:前黄村、中黄村、后黄村

西郭村

卧牛村、旺山村、侍玉村

东郭村:郭南村、郭中村、郭北村

宋山村、苗山村、东张村、宫庄村、郎子山

地势地理

境内地势南高北低,平均海拔294.4米,最低点海拔35米,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群山连绵9.5公里,共有大小山头79座,系凫山山脉,均为碳盐,南北走向,开口朝北,形成东南排列的5个山套,面积27975亩,东起九山、郎子山、堵子山、东凫山,最西边是邹微搭界的大顶子山。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有石灰石、耐火土及铁、铜矿等20余种。青石储量丰富,达6亿立方米。境内有山岭地和山脚下自然形成的丘陵地,约占总面积的38.7%。中部为平原,北部为涝洼,属微地貌类型,有低山岭坡梯田、近山阶梯、倾斜平原、台子地、山间洼地和背河洼地7种地形组成。南部山区形成土母质为钙质岩,形成的土壤类型属荒山裸岩裂隙土和褐色土性。北部最洼处长期因积水作用或季节性积水作用,部分洼地由沉积物形成,土壤类型属沙姜黑土。南部低山丘陵适宜种植地瓜、谷子、小杂粮和发展林牧业,北部洼地适宜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境内土壤共有3个土类,褐性土亚类是主要土类,主要分布在郎子山山套、独山山套、大洪套、爷娘庙和朝东5个山套的上部及岭坡梯田上,面积27695亩,占28.%;典型褐土亚类主要分布在朝阳南部、王屈北部、独山南部和郭里集斜山南部的高阶地上,面积5379亩,占5.5%;褐土类是第二大类土,主要分布在苗山村、凤凰山村、宫家庄、西郭东村南部,面积18820亩,占19.4%;第三大类潮褐土亚类,主要分布在倾斜平地、微斜平地的平原地带及白马河南部北河洼地上,面积39094亩,占40.2%;潮土类集中在侍玉村东北部背河洼地处,属盐化潮土,面积793亩,占0.82%;沙姜土黑土类,主要分布在西北部三角洲内,面积5506亩,占5.5%,这种土壤质地较粘重,物理性差,一般中性,表层有碱化现象,漏水跑肥,易涝易旱,生产水平很低。

资源优势

境内资源丰富,青石储量6亿立方米;国家、省级生态公益林3.5万亩,森林覆盖率28.7%,林木蓄积量2.4万立方米;人文始祖羲皇庙遗址、西晋大将军刘宝墓,以及金国大将乌林答将军墓等遗址闻名遐迩,历史文化悠久。该镇在蚕茧、食用菌、大蒜、林果、食品加工和石材加工等领域已初具市场竞争优势,桑园面积达3000亩,食用菌种植面积20万平方米。该镇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绿化达标单位”、山东省“明星乡镇”、“小康乡镇”等荣誉称号。

主要河流

境内主要河流有白马河和白马河的引水河。白马河经该镇境沿边的卧牛村北与石墙双庆河交汇,向西延伸与石里沟汇流出境。该镇白马河的引水河渠有七里沟子、幸福渠、九大渠等,构成了境内北半部水利网。发源该镇境内的主要河流,均系季节性河流。如苗山沟,发源于郎子山北麓,南北流向,经过苗山向北流经宫家庄折转东流,经过东郭东接江庄排水渠,注入石墙双庆河;环山河发源于黄山西麓,南北流向,流经独山庄、五厘山转向西北,穿过郭里集,折而向西,在下镇头村西出境,于微山县境内入白马河。王屈河发源于大顶山北麓,北流经朝阳村、王屈村,在上镇头村西一公里处入环山河;七里沟小河发源于西凫山东麓,南北流向,流过爷娘庙于上镇头村东约3公里处注入环山河。均属于白马河水系,为季节性间歇河,雨季山洪暴涨,冬季干涸,容易造成旱涝灾害。

气象特征

该镇属于暖湿带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季风特点明显。春季干旱回暖快;夏季高温多雨,雨量集中,天气变化异常;秋季天高气爽,雨量明显减少,气温急降,多干旱,有时阴雨连绵;冬季干旱,雨雪稀少,多北风。年平均气温14.2摄氏度,绝对最低气温—18.5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743毫米,集中在六、七、八三个月份。据多年来的记录,日最大降雨量94毫米。全年无霜期202天,日照时数2581小时,全年温差小,光照充足,对农作物生长十分有利。

山川治理

1998年以来,先后实施了宫家庄、独山、山套、黄山流域综合治理和北部4万亩平原、南部1万亩中低产田综合开发。至2004年全镇共调动劳动力1600多万个,建成小一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4座,塘坝9座,总蓄水量32.5万立方米。打机井148眼,沿白马河引水渠建提水站24处,铺设高低压管道10800亩,建成固定式喷灌工程1000亩,使全镇灌溉面积增加到3.98万亩,占耕地面积67%。治山改土,挖鱼鳞坑,修水平梯田,整平土地9800亩。全镇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4.8万千瓦,其中大中小型拖拉机853台,农用三轮车1368台,各类机引农具1845台(件),农业机械总值达4362万元。现全镇10KV线路已达110公里,变压器106台,39个村1984年全部用上了电。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程度逐年提高,机耕机割面积5.2万亩,占耕地总面积89.6%。

林业经济

境内有宜林面积23582亩。建国前,只有四旁零星植树,南部多荒山秃岭。建国后,人民政府带领群众艰苦奋斗,绿化荒山秃岭,在宜果园的丘陵地带发展果园。1984年育林315亩,新造林1800亩。从1984年开始,不断落实林业政策,狠抓植树造林,至2004年,全镇共投资880余万元,投工160多万个,栽植各种树木1600多万棵,其中侧柏1100多万棵,花椒140多万棵,四旁植树160万棵,苹果、桃、梨、果杏、香椿60多万棵,绿化荒山17245亩,新建完善平原林网4.2万亩,发展地堰林业1.4万亩,经济林2000亩,建果杏基地1000亩,香椿基地500亩。全镇林木覆盖率达到30%。1995年7月,被省林业厅命名为“八五”绿化达标单位。畜牧业规模经营不断扩大,养殖效益大步提高,多种经营、庭院经济开发取得了明显成效。全镇百头以上养猪大户23户,养羊大户38户,养牛大户13户,养鸡大户34户,各类畜禽总存栏量23.1万头(只),其中大牲畜存栏3110头,猪存栏2.4万头,羊存栏4万只,家禽15万只,兔存栏3.3万只,年出栏生猪1.3万头,出栏肉兔1.3万只。

镇属企业

郭里镇原有镇属企业13个,职工500余人。主要有:水泥厂、五金厂、织布厂、运输队、面粉厂、石料厂、爆管站、地毯厂、建筑队、木器厂、印刷厂、预制件厂等13处镇办企业。村办企业原有纽扣厂、钢管厂、铸造厂、地毯厂等8处特色企业。石料厂105处,打石机80多部,从业人员4532余人。主要产品有:建筑安装、机械制造、化工、轻纺、地毯加工、建材、印刷等21个大类百多个品种。1998年,对镇属企业改制全部进行了改制。企业改制后,郭里镇立足实际,大力度开展了招商引资,先后引进外资企业32家,2004年,全镇工业总产值实现48420万元,实现利税6120万元。民营经济异军突起,全镇已发展个体工商户650户,个体私营企业48家,从业人员3000余人,形成了石材、加工、建筑、养殖、种植、食品、餐饮服务、运输等门类齐全的生产格局。2004年,民营经济实现产值20900万元,创利税1735多万元。

农业发展

该镇是一个农业型乡镇,耕地面积6万亩,主产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特产花生、地瓜、芝麻、谷米等小杂粮。全年产粮量9000余万斤,居邹城市第四位。近年来,该镇不断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大搞农业综合开发,北部平原全部建成了“林成网,田成方”的丰产田,粮食产量逐年上升。该镇粮食资源丰富,是进行农产品深加工的黄金宝地。该镇率先在全市实现了村村通自来水,进行了10千伏供电线路和村电网改造,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村村通上了水泥路、电话、闭路电视,基础设施齐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绿色无公害食品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该镇农产品农药含量低,是很好的绿色食品,进行食品深加工有着广阔的市场。

精神建设

镇驻地建有中心文化站,内设图书、阅览、乒乓球、康乐球活动室。组建了镇业余剧团、文艺宣传队,农闲到各村演出。1984年底,投资10万元建设电影院1座,配备35毫米、16毫米放映设备一套,定期赴各村巡回放映,群众文化生活基本得到满足。1999年10月,开通有线电视,至2004年电线入户2300户。全镇有中学1处,30个班,学生2060人,教职工126人;小学13处,89个班,教师142人;有幼儿班27处,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有教学楼17座,总建筑面积35160平方米。1997年新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座,1100平方米,教师宿舍楼1幢,1000平方米。小学“六室”和中学“七室”的配套建设均达到了规范化标准,全镇形成了幼儿教育、基础教育、成人教育配套成龙的教育格局。1995年顺利通过了省“普九”验收,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获省级规范化学校称号。

新农村建设

一是“一池三改”工作有了重大进展。去年以来,全镇各村都能够认真按照镇党委、政府的工作安排部署,积极动员群众从事“一池三改”工作。特别是高村、下屯两村,宣传发动好,群众参与热情高,“一池三改”走在了全镇前列。截止目前,全镇已有600户家庭实施了“一池三改”。二是村庄面貌有了明显改观。特别是屈北、卧牛、朝西三村,不但新建了办公楼,还建设了高标准、高质量的文化广场,为群众提供了娱乐休闲的良好场所。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大大改善。紧紧抓住上级政策,实施了东郭管区南四山和郭里管区山套四村的村村通建设工程,初步建成了覆盖全镇的水泥路网,解决了群众的行路难题。实施了自来水改造工程,对下屯村的自来水进行了改造,解决了该村群众的吃水难题。刚才,参观了中学宿舍楼、朝西村水库加固除险工程、敬老院二期工程、卧牛大桥、医院病房楼等基础设施建设的现场,特别是朝西村水库加固除险工程,每年汛期都是我镇的一大心病,时时面临着决堤的危险。这次加固除险工程的实施,将从根本上消除朝西水库隐患,确保该村群众,乃至整个王屈流域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总的来说,2007年以来,该镇基础设施的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四是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初步呈现出农民自愿的良好态势。独山、郭二、郭四、郭五在传统食用菌种植的基础上,部分群众自发建起了养菌大棚。前黄村部分群众还重新从事植桑养蚕,全村新增桑园面积30亩。

武术之乡

郭里镇地处“素有桑梓之邦,文化发祥之地”的邹城市,南通滕州市,西临微山湖,总面积85.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8万亩,人口4.6万人,辖6个管区,39个行政村。郭里人民,自古以淳朴、刚直、勤劳、勇敢著称。郭里镇武术活动源于何时,现无资料可查。但在西晋时期就已开展的相当广泛,特别是到北宋后期,宋王朝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当时的北宋忠臣杨宗保与穆桂英在郭里(当时叫廓里)下镇、高村一带大破辽国大元帅韩昌所布天门阵时,附近的习武村民纷纷加入到抗辽的队伍当中。清末民国初年郭里武术达到鼎盛时期,涌现出了很多武术名家,特别是以孟宪均为代表的武术人,进一步发展了落地梅花拳,使郭里武术套路拳术得到更快的发展壮大,形成了百花争艳的局面。

当时群众多以练习梅花拳、大小洪拳、罗汉拳等拳术套路。在这些拳术中又以梅花拳最为有名,梅花拳以擒拿为主要手法,其特点是:着重一打、二摔、三挤、四踢、五扣、六扫。招势严谨,变化多端,动静分明,干净利落。练习时要做到动如游龙,定如卧虎,迅如狡兔,灵如猿猴,轻如云鹤。攻防意识强,具有健身强体的作用。徒手套路有一条线、二狮抢球、三朵梅花桩等14路。

建国后,郭里武术虽有发展,但也走过了一段不平坦的道路。其中落地梅花拳的继承发扬者孟宪均,回到了家乡郭里王屈后,怀着发展祖国传统武术事业的热切愿望,广收门徒,先后受到他指教的徒弟多达五千余人。一九六零年已过花甲之年的他参加了在济南举行的全省民兵比武大会,勇夺武术亚军称号。但在三年自然灾害和文化大革命期间,武术活动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直到武术活动才得以迅速恢复和蓬勃发展起来。

自八十年代以来,郭里镇已组织举办各类武术比赛、技艺切磋活动50余场次,参与群众10万多人次,邀请济宁市武协迟新剑等名家来镇指导,并多次邀请周边武术前辈和武术爱好者来镇共同对武术技艺、武德精神等进行探讨切磋。随着全镇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郭里这片肥沃的武术土壤孕育出的更多武术人才正逐步走上前台,郭里镇民间武术活动之花,必将开放的更加绚丽多彩。

招商引资

基本情况

郭里镇地处邹、滕、微三县市交界处,东临京沪铁路、京福高速公路、104国道,西依微山湖,北靠兖石铁路、岚济公路、白马河,邹两路、郭石路横穿东西,太黄路纵贯南北,公路通车里程60公里,水陆交通十分便利。总面积85.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万亩,人口4.8万。

有利条件

石材资源丰富,南部群山连绵9.5公里,共有大小山头79个,青石储量6亿立方米。森林资源丰富,全镇拥有山林35000亩,平原林网40000亩,各类树木总量1200万棵,森林覆盖率达16.3%,居全市第一位。粮食资源丰富,年可产优质小麦、玉米、各种杂粮9000万斤,居全市第四位。文物资源丰富,独山村北有西晋安北将军刘宝墓,东北有商周遗址,爷娘庙村东北有大堆汉墓,爷娘庙老磨台有周代遗址,均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爷娘庙村伏羲庙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劳动力资源丰富,全镇可利用剩余劳动力1.8万人。生态资源丰富,境内山川俱秀,绿林处处,山水相映,环境优美。食用菌养殖业发达,全镇共有大棚283个,总面积3.5万平方米,年可产菇200余万公斤。

可上项目

利用丰富的石材资源,可投资兴建采石厂、预制件厂、水泥厂、石雕厂、大理石厂。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可投资兴建纤维板、细木板、胶合板加工厂、造纸厂。利用丰富的农副产品,可投资兴建面粉厂、食用菌加工厂等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利用丰富的文物资源、生态资源,可投资兴建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度假村,也可投资发展规模养殖、规模种植。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闲置厂房、空置校区,可投资兴建食品加工、电子元件、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加工项目。

有利环境

硬件环境,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用电网得以改造,通讯设施得以改善,村村通油路工程得以实施,镇驻地、民营经济园区、六处集市、所有村庄全部达到“四通一平”。政策环境,出台了《招商引资优惠奖励政策的若干规定》,从证照办理和收费、土地使用、财政扶持、落户、引荐人奖励等五个方面为民营业者和外来投资者提供一系列的优惠奖励政策。稳定环境,深入开展打霸除恶、平安建设活动,扎实落实了各项综治措施。服务环境,各部门按照“规范、透明、到位、精简”的要求,提供优质服务。

教育事业

教育

镇党委、政府对教育投入不遗余力,虽然镇没有建办公楼、多数村庄办公条件落后,但仍挤出有限资金用于教育建设投入。前段时间,投资230万元的独山小学教学楼选址工作已经结束,麦收后即将施工建设。同时,加强了学前教育设施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深化了教育教学改革。该镇被济宁市政府授予“学前教育先进镇”,被济宁市人事局、教育局等八部门授予“职业教育先进镇”。在2006年度中考中,高中升学总人数达到432人,取得了农村中学“十三连冠”的好成绩。

郭里教办积极探索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途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是完善了教育宣传体系,充分发挥校园广播、宣传栏、主题板报的作用,促进学生文明行为意识形成,激发学生遵纪守法的主动性;二是加强学科渗透,把各科教学作为基础文明养成教育的主渠道;三是狠抓班级管理,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强化行为规范教育训练,加强对学生“如何做事,怎样做事”、“如何做人,做什么人样的人”的指导;四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环境的陶冶,逐步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小学生高尚的情操,维持良好的行为动力;五是发挥社会德育的作用,让学生在实践中接受感恩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法制及交通法规教育;六是完善一日常规监督机制、管理评比机制,以制度规范学生行为,以评比促学生良好行为养成。七是教办定期督查,对优良的校风、学风、班风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医疗卫生

卫生事业有了较快发展。建国前,仅有几家中药铺和私人诊所,群众看病很不方便。现在,境内有邹城市人民医院郭里分院,为济宁市“一甲”医院,医务人员66人,病床38张,医院科室门类齐全,并配有现代化的医疗器械,能做一般的外科手术。全镇共设立10处卫生室,8处卫生所,有乡村医生74人,全部达到了甲级卫生室的标准,达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镇。从2000年6月起,在全镇实行了镇村组织一体化管理,设立17处卫生所,乡村医生75人。2004年为解决群众因病返贫的难题,实施了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群众达到了76.86%。卫生防疫妇幼保健均配备有专职人员,通过接种疫苗等预防措施,“天花”、“黑病”已绝迹,麻诊、乙脑、流脑、百日咳等疾病得到有效的控制,大大提高了人民群众医疗卫生保健水平。

率先在全市实行卫生一体化,有效整合了全镇卫生医疗资源;与市人民医院联合,成立了市人民医院郭里协作医院,利用市人民医院的医疗资源,提升了卫生院自身的市场竞争力;率先在全市进行了新型合作医疗试点,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的合作医疗模式,成为了全市新型合作医疗运行最好的镇街,全镇参合率达86%,受益人口达6713人,占参合群众的17.5%,有效解决了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难题。6月6日,我镇卫生院与兖矿总院又结成了结对帮扶对子,每天都有兖矿总院的内外科专家来郭里卫生院做诊,进一步提升了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水平。

基础条件

该镇东邻京沪铁路、104国道、京福高速公路,西依微山湖,南抵凫山山系,北靠兖矿集团,白马河横穿北部,直通京杭大运河,邹两、太黄公路穿越境内,陆路、水路交通十分便利。邹两线(邹城到微山两城)和太黄路(太平镇—黄山山口)两条公路贯穿境内14.7公里。境内1954年设郭里邮政支局,主要从事信函、包裹、报刊发行、储蓄等。电信支局主要从事电话安装,现已增容6000门,程控电话用户达到5000户,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9部。

古迹文物

该镇历史悠久,古迹众多,人杰地灵,孕育了汉带大将军刘宝、医学家王叔和等历史名人。古老的文化、悠久的历史,在郭里留下了众多的文化遗址,有伏羲庙、刘宝墓、乌林答将军墓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爷娘庙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43555

男 22559

女 20996

家庭户户数 13142

家庭户总人口(总) 43505

家庭户男 22522

家庭户女 20983

0-14岁(总) 10377

0-14岁男 5553

0-14岁女 4824

15-64岁(总) 29406

15-64岁男 15197

15-64岁女 14209

65岁及以上(总) 3772

65岁及以上男 1809

65岁及以上女 1963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42980

下辖村

中黄山村  爷娘庙西村  爷娘庙东村  羊石山村

下镇头村  下黄路屯村  西郭东村  五厘山村

卧牛村  旺山村  王庄村  王屈中村民委员

王屈前村  王屈北村  孙庄村  宋山村

侍玉村  上镇头村  上黄路屯村  前黄山村

苗山村民  郎子山村  后黄山村  郭中村

郭一村  郭里五村  郭里四村  郭里三村

郭里二村  宫庄村  高李村  富民村

凤凰山村  独山村  东郭东南村  东郭北村

朝阳西村  朝阳东村  长青村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3: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