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郭光灿
释义

郭光灿,福建惠安人。196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现任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主任、物理系教授;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中科院-北京大学超快光科学和激光联合中心双聘院士。华南师范大学双聘院士。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文名:郭光灿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福建惠安

出生日期:1942

职业:教授

毕业院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主要成就:中国科学院院士

光学和量子信息专家

人物简介

郭光灿(1942-)福建惠安人。196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现任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主任、物理系教授;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中科院-北京大学超快光科学和激光联合中心双聘院士。华南师范大学双聘院士。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量子光学、量子密码、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提出概率量子克隆原理,推导出最大克隆效率,在实验上研制成功概率量子克隆机和普适量子克隆机。发现在环境作用下不会消相干的"相干保持态",提出量子避错编码原理,被实验证实。提出一种新型可望实用的量子处理器,被实验证实。在实验上实现远距离的量子密钥传输,建立基于量子密码的保密通信系统,并提出"信道加密"的新方案,有其独特的安全保密优点。在实验上验证了K-S理论,有力地支持了量子力学理论。发现奇偶相干态的奇异特性等。

人生历程

作为中国科学家的典型代表之一,很多人都了解郭光灿院士所走过的路。他的成功得益于他及时识别量子信息研究前沿,并采取超前部署走在了世界前列。

人们在中国科 大东区的东北角可看到一座崭新的现代化大楼,大楼中央是透亮的玻璃幕墙,走在其中心里分外爽朗。郭光灿院士领衔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就布设在这里。这应该是当代中国最“炫”的实验室之一。实验室里已装备了许多先进的实验设备,喜爱量子信息研究的年轻人已不在乎出国,因为在这里他们完全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更何况如果有需要随时可以出访。对中国新一代科研人员,郭光灿院士特别想对他们说的是:“发表论文不是科学研究的最终目标,重要的是你的研究对学科发展所产生的真正影响和价值。”这也是他对自己所带领的科研团队研究成果的期望与追求。

上世纪90年代初,国内尚无人对量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有所认识,郭光灿的研究工作难以得到重要的支持,在早期的15年里他才获得55万元人民币的经费支持。直到1999年,中科院高技术局局长科研基金支持了他5万元之后,他才开始有可能开展实验研究。如今的年轻人已体会不到导师当年“独守空房”的心境。郭光灿常常告诫年轻人“板凳要坐十年冷”。然而,即使在那经费短缺的年代,他始终没有放弃奋斗目标。他常常借款买设备,郭光灿用心中的热火点燃了中国量子信息的火焰,将我国的量子信息研究向前推进。他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国际同行的高度关注。20多年过去了,量子信息已发展为重要的新兴交叉学科,他深深感到,培养更多年轻人,建立实验室和科研团队是目前的当务之急。目前,他的实验室除了量子信息的理论研究之外,还部署了量子光学、量子密码与量子器件、冷原子物理、低维光学体系、量子输运与量子计算、表面等离子体与量子传输、介质微腔等多个研究方向。

当代量子信息领域的最高学术权威、IBM实验室的ChairC.H.Bennett在2006年来中国参观后说:“中国在量子信息研究方面的‘底层结构’很好,学科布局和人员都有,并聚集了一批充满活力的年轻人。”他所言即是指郭光灿院士的实验室。

郭光灿说,中国在量子光学领域的研究比欧洲晚起步约20年,但国际学术界目前已经有了中国的声音。同时,我国已经把量子信息研究列入了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国只要选准方向和突破口,加上自己的创新思想,把自身的优势集成起来,必定可以有所作为。

人生价值

回首过去,展望未来。郭光灿说,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基本硬件都已具备了,目前需要关注的是研究人员的人生价值和科学理念。在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他特别强调3个方面。

第一,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一些人便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然而,科研工作者若缺乏雄心壮志,在科学事业上便难以有所作为。从事科学研究,必须要把一生的精力投入科学事业。但现在有些科研人员自以为发表几篇论文、提了教授、指导几个研究生,或能拿到国家的基金就满足了,也不思有更大的作为。而郭光灿对他率领的量子信息实验室的科研团队,明确反对科学研究中这种不求进取的安逸思想。他们提倡把科学研究当做人生的追求,永远保持科研激情,在科学园地中不停地耕耘和探索,充分发掘个人的聪明才智,同时享受科学研究的乐趣。他们把“尽我所能,品味科学”作为实验室的科学理念。

第二,关于量子信息的研究,中国若想更上一层楼,当前最需要的是团队精神。郭光灿说:“科学发展到21世纪,我们面临更严峻的挑战。不仅要将量子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紧密结合、互相补充和推进,而且要依靠团队的整体优势,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把人类科学资源和积累发挥出最大效益。”

郭光灿介绍说,他的实验室目前每年可以派送一定比例的研究人员到国外学习访问,这些研究人员除了学习对口的专业知识,更希望他们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理念、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他说:“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社会急功近利,在科学研究和科学管理方面都有所表现。论文造假、报奖浮夸等现象时有出现。如果中国能够把对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标准更加科学化,我们的科学研究将会更加健康地发展。

第三,量子信息实验室对研究生的培养,注重因才施教、独立指导。导师要发扬学生的长处,但不袒护他们的缺点。不仅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更要严格训练。该实验室之所以多年来能不断地培养出一批批优秀人才,就得益于“精心培养,严格要求”这种理念和做法。

改写电脑史

“几十年磨一剑”。昨日下午,我国量子通信技术专家郭光灿院士用最浅显易懂的语言,带着福建师大附中数百名中学生遨游了量子的世界。

郭光灿在家排行最小,3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海边的冬天好冷好冷,家里又穷,兄弟们只能缩在被窝里。哥哥给我讲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小小年纪,我就觉得热血沸腾,总盼望着为国效力。”这就是郭光灿儿时的思想启蒙教育。

“没条件买仪器,我就自己动手焊仪器。”郭光灿回忆道,他一度每天学习到深夜两点,几乎生活在被人遗忘的空间内。当时的科研条件和环境都比较差,他就自己动手焊仪器,就这样“几十年磨一剑”,为国家做出重要贡献。“大约在未来20年的时间里,我国要占据量子计算机研究的制高点。”郭光灿告诉记者,在量子计算机研究方面,我国已经研制出4个量子位的演示用量子电脑,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他说,具有5000个量子位的量子电脑,可在30秒内解决传统超级计算机要100亿年才能解决的大数因子分解问题,这种特性非一般人能够理解。由于量子电脑问世后将对电脑及网络造成巨大的冲击,许多国家正在进行激烈比拼。日本今后10年里预计在该课题上的投入将达400亿日元,而美国的情报机构也对此高度关注。

精彩语录

郭光灿介绍说,量子信息是量子物理与信息科学融合的新兴交叉学科,其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对物理学基本理论及实验技术的研究,对国民经济、军事、国防安全等都有着直接而重大的影响,其诞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在90年代中期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巨大兴趣,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

郭光灿介绍了量子态的特殊性质。他用了一幅漫画来形象地说明经典信息和量子信息的差异。“在一个雪地上,穿过一根树桩时,代表经典信息的滑雪者只能绕过,而代表量子信息的滑雪者则像魔术师一样直接穿过了。”他还用母亲自动升级为外婆的例子来说明两字的纠缠性。“‘量子纠缠’是什么?就像一个母亲和她的女儿,分别住在中国和美国。在美国的女儿怀孕了,当她生孩子的一瞬间,哪怕远隔千山万水,不用电话通知,远在中国的母亲就顺理成章地变成了外婆。纠缠是一种非常奇怪的性质,两个粒子无论分开多远,对其中一个粒子操纵或者作用,必将影响另一个粒子的态。”

“因为量子信息技术基于量子特性,如量子相干性、非局域性、纠缠性、不可克隆性等,所以可以实现现有信息技术无法做到的新功能。例如,量子计算机可以加速某些函数的运算速度,攻破现有的密钥体系,量子因特网必须使用量子纠缠通道将通信节点连接成网络,它传送的是量子比特,可实现分布量子计算,将信息传输和处理融为一体,安全且可降低通信复杂度。量子密码可提供不可破译、不可窃听的保密通信等,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量子密钥分配可使用单个光子或者纠缠光子对在光纤或者自由空间中实现。”

郭光灿介绍,当前实现量子计算的瓶颈在于如何研制含有数目巨大量子处理器的物理体系,它可有效地克服不可避免的消相干影响,又具有物理可扩展性。这个研究实质上是对人类操控量子世界能力的极大挑战。目前两种主要研究途径是固态量子计算和基于量子光学的量子计算。这项研究还将深化人类对量子物理的更深层次认识,揭示出新的物理规律。

郭光灿还介绍了自己在量子信息技术领域的研究进展:在光纤量子密码网络项目上有所突破——发明并实现“量子路由器”,无需对量子信息进行测量即可实现自动寻址,现有技术水平可实现一个量子路由器可联系100多用户同时进行量子保密通信。

郭光灿指出,量子信息技术可以突破现有信息技术的物理极限,为信息科学的发展提供新的原理和方法,21世纪信息科学将从“经典”时代跨越到“量子”时代。量子信息技术是后莫尔时代的重要新技术,将来有望形成QIT新产业,因而成为各国未来高技术的战略竞争焦点之一。

科学理念

从孤军奋斗走向率军团作战 作为中国科学家的典型代表之一,很多人都了解郭光灿院士所走过的路。他的成功得益于他及时识别量子信息研究前沿,并采取超前部署走在了世界前列。

如今,人们在中国科大东区的东北角可看到一座崭新的现代化大楼,大楼中央是透亮的玻璃幕墙,走在其中心里分外爽朗。郭光灿院士领衔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就布设在这里。这应该是当代中国最“炫”的实验室之一。实验室里已装备了许多先进的实验设备,喜爱量子信息研究的年轻人已不在乎出国,因为在这里他们完全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更何况如果有需要随时可以出访。对中国新一代科研人员,郭光灿院士特别想对他们说的是:“发表论文不是科学研究的最终目标,重要的是你的研究对学科发展所产生的真正影响和价值。”这也是他对自己所带领的科研团队研究成果的期望与追求。

上世纪90年代初,国内尚无人对量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有所认识,郭光灿的研究工作难以得到重要的支持,在早期的15年里他才获得55万元人民币的经费支持。直到1999年,中科院高技术局局长科研基金支持了他5万元之后,他才开始有可能开展实验研究。如今的年轻人已体会不到导师当年“独守空房”的心境。郭光灿常常告诫年轻人“板凳要坐十年冷”。然而,即使在那经费短缺的年代, 他始终没有放弃奋斗目标。他常常借款买设备,郭光灿用心中的热火点燃了中国量子信息的火焰,将我国的量子信息研究向前推进。他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国际同行的高度关注。20多年过去了,量子信息已发展为重要的新兴交叉学科,他深深感到,培养更多年轻人,建立实验室和科研团队是目前的当务之急。目前,他的实验室除了量子信息的理论研究之外,还部署了量子光学、量子密码与量子器件、冷原子物理、低维光学体系、量子输运与量子计算、表面等离子体与量子传输、介质微腔等多个研究方向。

当代量子信息领域的最高学术权威、IBM实验室的Chair C.H.Bennett在2006年来中国参观后说:“中国在量子信息研究方面的‘底层结构’很好,学科布局和人员都有,并聚集了一批充满活力的年轻人。”他所言即是指郭光灿院士的实验室。

郭光灿说,中国在量子光学领域的研究比欧洲晚起步约20年,但国际学术界目前已经有了中国的声音。同时,我国已经把量子信息研究列入了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国只要选准方向和突破口,加上自己的创新思想,把自身的优势集成起来,必定可以有所作为。

人生价值和科学理念最为重要

回首过去,展望未来。郭光灿说,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基本硬件都已具备了,目前需要关注的是研究人员的人生价值和科学理念。在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他特别强调3个方面。

第一,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一些人便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然而,科研工作者若缺乏雄心壮志,在科学事业上便难以有所作为。从事科学研究,必须要把一生的精力投入科学事业。但现在有些科研人员自以为发表几篇论文、提了教授、指导几个研究生,或能拿到国家的基金就满足了,也不思有更大的作为。而郭光灿对他率领的量子信息实验室的科研团队,明确反对科学研究中这种不求进取的安逸思想。他们提倡把科学研究当做人生的追求,永远保持科研激情,在科学园地中不停地耕耘和探索,充分发掘个人的聪明才智,同时享受科学研究的乐趣。他们把“尽我所能,品味科学”作为实验室的科学理念。

第二,关于量子信息的研究,中国若想更上一层楼,当前最需要的是团队精神。郭光灿说:“科学发展到21世纪,我们面临更严峻的挑战。不仅要将量子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紧密结合、互相补充和推进,而且要依靠团队的整体优势,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把人类科学资源和积累发挥出最大效益。”

郭光灿介绍说,他的实验室目前每年可以派送一定比例的研究人员到国外学习访问,这些研究人员除了学习对口的专业知识,更希望他们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理念、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他说:“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社会急功近利,在科学研究和科学管理方面都有所表现。论文造假、报奖浮夸等现象时有出现。如果中国能够把对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标准更加科学化,我们的科学研究将会更加健康地发展。

第三,量子信息实验室对研究生的培养,注重因才施教、独立指导。导师要发扬学生的长处,但不袒护他们的缺点。不仅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更要严格训练。该实验室之所以多年来能不断地培养出一批批优秀人才,就得益于“精心培养,严格要求”这种理念和做法。

国家目标是最好的科学需求

从事基础研究的人大多认为,自然科学研究要以自由探索为主,许多研究项目很难说清具体应用价值。但郭光灿认为,倘若我们把自己的兴趣爱好与国家的需求紧密结合,必将更大地发挥出自我价值。

郭光灿说:“在汶川地震的搜救工作中,我们虽然用上了各种探测仪器,但也不难看出,中国的技术水平还较低,面对自然灾害缺乏应对能力。所以,科学研究首先应该用以增强国力,这是科学家的良知和责任。如果没有人思考国家的命运,这个国家还能生存与发展吗?作为一名院士,我知道,院士群体经常讨论国家的重大需求。因此,无论考虑个人兴趣还是选择科研课题,特别是国家的重大项目的设立都要看是否对提升国力具有意义、是否对国家发展有贡献,这一点务必需要坚持。”

他指出,科学研究的成果,本质上需要看主流学术界是否认同、是否确有学术价值,而不是靠媒体宣传来确认它的真实价值。

现在,郭光灿正组织和指挥整个团队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既定的科研目标前进。他说:“我的任务是给年轻人创造最好的条件,给他们足够的支撑,但同时也要求他们以国家的使命为重任,充分发挥个人的才华和智慧,为我国的科研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近期主要文章

Faithful remote state preparation using finite classical bits and a nonmaximally entangled state, Ming-Yong Ye, Yong-Sheng Zhang, and Guang-Can Guo, Phys. Rev. A 69, 022310 (2004)

Experimental Test of the Kochen-Specker Theorem with Single Photons, Yun-Feng Huang, C. -F. Li, Y. -S. Zhang, J. -W. Pan and G. C. Guo, Phys. Rev. Lett. 90 (2003)

Quantum data hiding with spontaneous parameter down-conversion, Guang-Can Guo and Guo-Ping Guo, Phys. Rev. A 68, 044303 (2003)

Scheme for preparation of mulipartite entanglement of atomic ensembles, Peng Xue and Guang-Can Guo, Phys. Rev. A 67, 034302 (2003)

Quantum computation with untamable couplings,Phys.Rev.Lett,2002

Efficient Scheme for two-atom Entanglement and Quantu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n Cavity QED,Phys.Rev.Lett,2000

Addendum to "Efficient quantum- key-distribution scheme with nonmaximally entangled

states",Phys.Rev.A,2002

Experimental preparation of the werner state via spontaneous parametric down-conversion, Phys.Rev.A,2002

Scheme for the preparation of multiparticle entanglement in cavity QED, Phys.Rev.A,2002

Distillation of the Greenberger- horne-zeilinger state form arbitrary tripartite states, Phys.Rev.A,2002

Conditional efficient multiuser quantum cryptography network, Phys.Rev.A,2002

Bounds for state-dependent quantum cloning , Phys.Rev.A,2002

Scheme for preparation of the W state via cavity quantum electrodynamic, Phys.Rev.A,2002

Nondistortion quantum interrogation using Einstein-Podolsky-Rosen entangled photons,Phys.Rev.A,2001

Efficient quantum-key-distribution scheme with nonmaximally entangled states,Phys.Rev.A,2001

Reducing the communication complexity with quantum entanglement, Phys.Rev.A,2001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via quantum encryption,Phys.Rev.A,2001

High-efficiency nondistortion quantum interrogation of atoms in quantum superpositions,Phys.Rev.A,2001

Optical realization of universal quantum cloning,Phys.Rev.A,2001

Controlled dense coding using the Greenberger-Horne-Zeilinger state, Phys.Rev.A,2001

Comment on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without alternative measurements, Phys.Rev.A,2001

Teleportation of atomic states within cavities in thermal states, Phys.Rev.A,2001

南安烈士

郭光灿(1914-1937)又名郭灿,化名鲁默,笔名丁英、独晃,福建省南安县蓬华乡山城村山后人。幼年随父母侨居缅甸,读书时热心参加当地华侨的进步活动。1929年因参加学生游行示威被殖民当局逮捕,不久被驱逐出境,经香港回到厦门进入厦门省立十三中读书。期间积极参加学生爱国活动。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曾返回家乡参加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活动。1932年因工作需要重返厦门,以厦门职业学校学生的身份为掩护开展革命工作,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反帝大同盟”,创办《晨光》壁报,揭露社会黑暗,宣传反帝爱国思想。1934年7月任中共厦门市委常委兼青年委员,分管共青团和青运工作。1935年夏以中共厦门市委巡视员的身份前往安南永德(安溪、南安、永春、德化)革命根据地指导工作。其时,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北上,国民党调集重兵“清剿”安南永德苏区,安南永红军主力和革命政权遭受严重损失,革命斗争处于十分艰难的时期。郭光灿根据革命斗争实际情况,于1935年7月主持召开中共安溪中心县委扩大会议(史称“七七”会议),对安南永德革命根据地的反“清剿”斗争形势进行了正确分析,提出“巩固组织,开辟新区”的斗争策略,整顿了党的组织并短暂兼任中共安溪中心县委书记。同年9月因疲劳过度,感染重病,离开安南永德革命根据地返回厦门一边治疗一边继续从事革命工作,同时在厦门《星光日报》担任副刊《星星》的主编。期间以文会友,团结了一大批进步文人宣传抗日救亡,对闽南地区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1937年底,因操劳过度在厦门病逝。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追认郭光灿为革命烈士。

参考资料

1.郭光灿--中国科学院院士 

2.出版的其他作品 

扩展阅读:

1

http://www.bioknow.cn/html/pages/705/paper_63705.htm 2008-09-18 科学时报

2

http://www.ebiotrade.com/newsf/2008-9/200891793144.htm 郭光灿院士:发表论文不是目标

3

http://vipblog.cqvip.com/user1/2543299/ 郭光灿

开放分类:
南安人物郭氏人物惠安人物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合作编辑者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需进一步完善,百科欢迎您也来参与在开始编辑前,您还可以先学习如何编辑词条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 次
编辑次数:21次
最近更新:2012-04-17
创建者:随时举手
更多贡献光荣榜

辛勤贡献者:

中果电商部 

夏至线0819 

boltboft 

egg_2 

邱冠瑛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9:3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