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郭彩荣
释义

11岁经济独立,21岁自主创业,31岁首次触网……如今,她是找查发信息网和宇飞网络工作室的负责人,她也是内蒙古个人公益网站商标注册第一人。她的名字叫郭彩荣。

关于童年

郭彩荣出生于内蒙古敖汉旗。这里的地形是典型的北方丘陵区,百姓一年四季靠天吃饭,当地人传唱的“敖汉敖汉,十年九旱,一年不旱,洪水泛滥”的民谣,就是对当年敖汉旗最精确的总结。郭彩荣就出生在这片土地,土地的贫瘠带给这里百姓的是贫穷。童年的郭彩荣生活很苦,她没有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度过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而是过早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担,7岁时就开始帮助父母打理家务,做饭、洗衣、挑水、喂养猪鸡。11岁小学毕业,她已经是个合格的劳动力了,庄稼地里所有的活计她都做得非常娴熟。她热爱这片贫瘠的土地,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她幼小的心灵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也锻炼了她坚强的性格和不服输的韧劲。

初出乡关

转眼郭彩荣已15岁了,小学毕业辍学在家务农已5年。这5年,郭彩荣走遍了贫瘠家乡的沟沟坎坎,看尽了人们生活的艰辛,她仿佛一夜之间长大了,她突然想知道山外边是什么样子。

上世纪90年代,偏远的山区没有报纸没有电视,网络更是闻所未闻。当时郭彩荣的家里只有一台收音机,她每天听着收音机了解外面的世界,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但当时郭彩荣所处的山村交通闭塞,根本没有班车,想走出大山只有靠双脚走25公里山路,才能走到离家最近的公路。郭彩荣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憧憬,她毅然决然地步行25公里,踏上了开往辽宁省大洼县的班车。那年,郭彩荣15岁。

郭彩荣走出大山如同刚出笼的小鸟,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她来到大洼县开始插稻秧,每天能赚25元钱,郭彩荣很知足。她觉得这钱赚得很容易,因为在此之前10元钱对她来说都是一个天文数字。但好景不长,插稻秧只有半个月时间就结束了,和她一样的打工妹都准备回家的时候,她却选择了当地一家砖厂继续打工。

砖厂的活又苦又累,但郭彩荣从没有喊过苦和累,因为这些和家里繁重的农活比起来要轻松多了。她当时是砖厂里最瘦小的一个,但她干活从来没有落在别人后面。

转眼,冬天到了,砖厂放假,工人们都回家了,但郭彩荣不想回家,她又到一家造纸厂继续打工。当年年底,郭彩荣给家里带回3000多元现金。

再闯天下

1991年,郭彩荣仍不想继续留在家里,但也没有远走他乡,而是来到家乡敖汉旗的喇嘛蒿砖厂继续打工。因为离家近,自己带上粮食和行李吃住在砖厂,每个月能收入300多元。

郭彩荣在砖厂一干就是3年,她熟悉从一粒土到一块成品砖的每个流程。而此时,厂子里和她一般大的女孩子都在寻找自己的另一半时,她却离开了这里,坐上了开往赤峰的客车。

1994年6月20日下午,天空飘着蒙蒙细雨,郭彩荣来到赤峰市陶瓷厂准备开始她新的打工生涯。然而,这个国有老厂很歧视临时工,工资每月只有150元不说,那些正式工人还看不起乡下人。因为工资少,郭彩荣省吃俭用,她连3毛钱的对夹都舍不得吃,半年时间只有900元工资,她给家里拿回800元,她半年时间留给自己的生活费只有100元。

1995年,赤峰市陶瓷厂倒闭。郭彩荣在赤峰继续找工作,但没有任何进展。

在郭彩荣老家,人们当时有一种说法,说去饭店打工的女孩都会变坏。郭彩荣受这句话的困扰,一直不敢到饭店打工。但最终走投无路,她只好选择了一家饭店,还好饭店管吃管住,尽管每月只有120元工资,但郭彩荣总算暂时有了个落脚之地。

慢慢地,郭彩荣发觉在饭店打工也没有想象中那么恐怖难堪,也没有向父母担心的那样学坏,在各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郭彩荣,此时有了一个新的想法。

有一天,饭店老板娘和女儿的对话无意间被郭彩荣听到,老板娘训斥女儿如果不好好学习,长大了就叫她去饭店当服务员。这一刻,郭彩荣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刺痛,她当时就下定决心,一定要自己做老板。

郭彩荣当时横下一条心,在哪受伤就在哪爬起来。郭彩荣离开那家饭店,找了一家更大的饭店继续打工,她在两年的时间里,先后换过5家饭店,不为别的,她就想多学点东西,多积累点经验,为自己将来开饭店打基础。工夫不负有心人,郭彩荣在此期间学会了拉面、面点、凉拼,还拿到了 厨师证,同时也攒下了几千元钱。于是她辞职准备自己开饭店。

第一桶金

从饭店服务员到自己当老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租房、买旧自行车花去郭彩荣200元。满大街找地方又花费了不少时间。最后,郭彩荣找到了一个临街房,这房子原来是用于收破烂的,郭彩荣租下来后开始自己收拾,买水泥沙子,自己挑水,修补房内遍布的大坑以及粘 瓷砖,然后又找朋友借钱办各种证件,购买设备,雇服务员……郭彩荣忙得不亦乐乎。

1997年7月1日,郭彩荣的饭店开业了。开业当天食客爆满,人们吃饭排队。在食客们买单时竟然找不到收银员,这时郭彩荣才想起忘了建吧台。于是郭彩荣就在靠门口的一张桌子上收钱,当时她连钱包也没有,零零散散的钱满桌子都是,一个同事见此情景就把自己的钱包拿来给郭彩荣装钱。那天,郭彩荣终于体会到了做老板的滋味。

3个月后,郭彩荣就把本钱赚回来了,不仅还清了当初借的外债,还给家里寄回了好多钱。那一年郭彩荣21岁。

转行风波

郭彩荣的生存问题解决了。就在这一年,郭彩荣在报纸上认识了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人。

郭彩荣很喜欢写文章、爱学习,她订了份《红山晚报》。当时报纸上一篇文章写得很有穿透力,而且文章后面还附加了一条交友信息:“人要像一棵树一样好好地活下去”。就是这句话,给了郭彩荣莫大的鼓舞。她经历了太多的艰辛与不幸,她想也没想,就提笔给文章的作者张欣慰(网名“青蛙”)写信。

没想到时间不长,青蛙回信了。两个人因此成了无话不谈的笔友。他们每周一封信,在信里他们还原了最真实的自己。在未与青蛙相识之前,郭彩荣因为没有文化没有知识,特别自卑,受到青蛙的开导,郭彩荣很快走出自卑阴影,迈向自信,思想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自己做了老板,砖了钱,可郭彩荣不满足。她认为当初的梦想是实现了,可这并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她现在最渴望去读书,那是她藏在心底的呐喊,只有自己听得见。于是她写信给青蛙,告诉他自己的迷茫与困惑。青蛙的回信很简捷:趁年轻去做你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郭彩荣此时又做了件让任何人都无法理解的事情:卖掉饭店开书店。她的决定遭到了所有认识她的人的反对,因为饭店的生意正如日中天,而且自己又熟悉这个行业。但人们并不了解此时郭彩荣内心的想法。

郭彩荣一意孤行兑掉饭店,在赤峰四中对面租下一家书店兼营音像制品。这一天是1998年10月12日。

充实自己

当晚郭彩荣在点完货后,进来一位客人,问原来的老板哪去了?郭彩荣说生小孩了,我是这的新老板。他问《彗星撞地球》这碟怎么租,郭彩荣说你以前是怎么租的,现在还怎么租。郭彩荣此时突然意识到隔行如隔山,好多东西自己以前没接触过,现在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做。于是她开始拼命地学习书店的经营方式,去和每一个顾客做朋友。直到今天,郭彩荣的QQ好友里还有当年她做书店老板时的顾客。

手触及得到的地方就有书,书籍充实了郭彩荣,丰富了她的知识。金庸、古龙等等名家的作品她是一本没落,各类感兴趣的书籍她也毫不放过,整整一个冬天,郭彩荣阅读了无数的书籍,遇到不认识的字拉住顾客就问,整个人跟脱胎换骨一般,认识了众多演员和知名导演,熟悉了众多漫画和小说的作者。连她给青蛙写的信都已完全不一样了,动不动就甩出几句名人名言,她自己心底也窃喜不已。

寻找爱情

开书店4年,不知不觉自己年龄已经很大了。父母催促郭彩荣订婚。此时郭彩荣才意识到,自己也是女孩子,也的确该找个男朋友考虑结婚之类的事情。当时郭彩荣看了大量的爱情小说,她坚信这世界上一定有爱情在等着自己。于是她到处寻找爱情,朋友们也帮忙介绍,但是没有一个是她喜欢的类型,找不到感觉。

郭彩荣有些灰心,但也觉得很好玩。她把生活中的这些点滴都写信告诉青蛙,青蛙也一直鼓励郭彩荣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

2001年的元宵节,郭彩荣因身体透支过度,被迫在医院度过。那一夜很冷、很漫长。她突然觉得很孤单,突然有了嫁人的冲动——不管谁,只要对她好,就嫁了算了。

出院后,郭彩荣走马灯似的相亲,可一圈下来,自己仍然不能进入状态。

郭彩荣想来想去,觉得这些人根本不懂自己,觉得这世界上只有青蛙最懂自己。于是她找了一张像电脑桌那么大的纸给青蛙写了封情书,她大胆地说出了心中的爱情、理想中的人就是青蛙那样的,但是自己却不可以爱他,因为青蛙比自己小7岁。可青蛙的回信却像没有任何反应一样,他告诉郭彩荣他暗恋的女孩他不敢表白。

可当青蛙知道郭彩荣真的要和一个不相干的不了解的人结婚的时候,青蛙竟一反常态,在郭彩荣3月12日过生日的那天,一向抠门的青蛙给郭彩荣打来了长途电话,并且一打就是通宵。两人的感情自那一晚上开始就羞答答地变质了,一连7个晚上,夜夜通宵电话,青蛙总算说服了郭彩荣。

2001年4月28日,通信4年从没有见过面的郭彩荣和青蛙,彼此去找寻爱情但最后回到原点相爱对方的他们,第一次在赤峰火车站见面。爱情就这样在瞬间定格了……

这份爱情来得太突然,太甜蜜。所以注定了太多的不可能和太多的坎坷……

郭彩荣和青蛙一起找到《红山晚报》社,找到当年刊发青蛙文章的编辑谭炳燕。谭没有祝福他们,而是说:“你俩现在这样亲密,日后分手也不要太难过。”

两人当天还去谭炳燕家吃了一顿饭,但是明显看出谭炳燕不支持郭彩荣和青蛙谈恋爱。双方的父母、朋友以及青蛙的同学和师也统统反对,并且认为这都是郭彩荣的错,因为青蛙年龄小,犯错可以原谅,但是郭彩荣不一样,郭彩荣的年龄让她必须直面现实。

甜蜜的瞬间之后,两人开始生活在周遭的冰冷目光中。原本郭彩荣还真有很多顾忌,可经过这么一折腾,她反倒静下心来,她认为自己喜欢一个人并没有错,而青蛙爱自己更没有错。既然如此,为何要生活在这样的煎熬中呢。于是两人约定,离开这里。郭彩荣于是随青蛙回到了青蛙的家乡兰州。青蛙办理了退学手续,郭彩荣租房子,两人开始在兰州共同生活。

一生之痛

郭彩荣选择离开,也给自己留下了一个终生的遗憾。郭彩荣二叔家的妹妹燕子,和郭彩荣一起在书店生活了三年,郭彩荣决定走之前把书店的一切都交给她打理,因为燕子熟悉店里的业务。尽管郭彩荣离开了赤峰,但她仍惦记着赤峰的书店和妹妹燕子。

2002年大年初一,晴天霹雳。郭彩荣突然接到燕子失踪的电话,电话这头的郭彩荣宛如被拉进了地狱。青蛙立刻去车站买车票,郭彩荣不断地给赤峰所有认识的朋友打电话问有没有燕子的消息。但一无所获。

郭彩荣让赤峰的朋友帮忙报案,第二天坐火车从兰州赶回赤峰。两天两夜后,郭彩荣在大年初四凌晨4点半回到赤峰,打车回到书店看了看,之前郭彩荣还有很多幻想,认为也许是燕子想自己了在和她开玩笑,可当她看见门口贴着封条的时候,她绝望了,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

无处可去的郭彩荣,暂时住在朋友家,四周包围着她的,都是拜年的话、团圆的气氛。只有郭彩荣格格不入。天亮了,郭彩荣去刑警队,配合刑警寻找各种可疑的线索……

郭彩荣发疯似地找寻燕子几个月,从初春找到了盛夏,可什么也没找到,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这期间郭彩荣一直反思,一直自责,爱情对于自己来说真的那么重要吗?可是自己却为爱情失去了相依为命的妹妹。郭彩荣痛不欲生……

郭彩荣因此决定继续留在赤峰,只为寻找燕子。青蛙为了分解郭彩荣的痛苦,专门从兰州赶到赤峰陪伴郭彩荣。

时间一天天过去,燕子没有一点点消息。2002年、2003年、2004年。整整三年,郭彩荣没有离开过赤峰一步。期间,郭彩荣和青蛙在赤峰领了结婚证。2004年春节,婆婆希望郭彩荣和青蛙回兰州过年。老人们盼望团圆,郭彩荣与青蛙结束在赤峰的一切,离开了这个伤心之城,回到兰州。

新的起点

2005年,郭彩荣和青蛙来到 呼和浩特。之所以选择这里,是因为这里距兰州和赤峰一样远。两人在这个陌生的城市开始了自己新的事业。7月28日,郭彩荣创办的公益网站——找查发内蒙古信息网正式开通。

郭彩荣说:“做这个公益网站的初衷,主要是来源于妹妹燕子失踪对自己造成的打击,让自己感受到这世界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钱可以买到的。燕子的意外,让自己看淡了很多,反思自己,一个30岁的女人,应该为社会做些什么。互联网的精神就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那我去好好经营这个网站,让它可以帮到很多素不相识的人,为别人提供方便。我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做下去,给每个登陆找查发信息网站的人带来一点点方便和帮助。也许有一天,我在帮助过的这些人中,所产生的影响力会帮我找到燕子。”

郭彩荣说,以前经常去天涯社区发帖寻人,却引来很多骗子。开始做网站就是这些想法,没想到找查发发展的比想象的快很多,很多用户都给找查发提出了可行性建议。随着用户越来越多,信息越分越细,我们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感觉很吃力。因为是公益性的网站,我们和商业网站是有区别的,收入就是固定位置商家以及企业的给的一些赞助,也有一些个人因为在找查发网站受益不少也主动给些赞助。如今,找查发已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网站,找查发是属于所有人的网站,每位用户对于找查发都有话语权,每次找查发的改版都是源于用户的建议。

公益不仅是一个网站的公益。

2007年4月14日,郭彩荣组织了首届内蒙古网站站长植树活动,原计划组织50人参加植树,没想到一下来了90人,这些纯公益性质的活动都是爱的延续。

通过互联网,找查发信息网的影响力超过了郭彩荣和青蛙的预想。郭彩荣坦陈:我运营公益网站找查发是用心在做,不求任何回报,用心尽自己最大努力服务好每一位需要帮助的来访用户,我也收获颇丰,那是用金钱无法计算的。尽管我因为手术导致右手不能长期握鼠标,但是我可以学习用左手使用鼠标。甚至我努力让左手和右手一样熟练,以至于别人看见我双手可以同时写字的时候还以为我天生有才。

关于未来

今天的找查发信息网,每日流量在2万人次以上,众多网友也逐渐接受了“找查发”这个名称,并且普遍觉得找查发琅琅上口,通俗好记。

对于网站的将来,郭彩荣道出了自己的想法:十年一日,坚持为普通大众提供一个免费交流信息的平台;十年一日。始终无偿为社会普通大众服务。

郭彩荣坦言:因为永远太远,很多事情不能预测。我只能在可以掌控的时间范围内,以自己的实力,自己的能力,自己的影响力,将公益性的免费信息平台坚持到底。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如果说十年是一份功课,我已经完成了这份功课的十分之一。

十年,不算很短,也不算很长,但是,用来见证一个网站成长的过程,也足够了。

创业箴言

诚信做站,真诚沟通。

培养用户忠诚度,培养网站美誉度。

不谈大,先做小;不求远,先顾近;不图快,先要稳。

走一步,看两步,想三步。

先生存,后盈利。

知道自己的网站定位,知道自己所面对的主要客户,这是互联网时代的“知己知彼”

想要流量长得快,服务客户离不开。

做网站,不管大站小站,都要有海纳百川的气魄,能容得下不同的话语,听进去不同的声音。

上帝给了我们两只耳朵,一只嘴巴——良好的倾听,适当的表达,是发展的关键。

你认识多少人不重要,多少人认识你才是关键。

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每一天,我都在努力向前奔跑。

路有没有终点不重要,奔跑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乐趣。

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

决不言败,直到人生光辉的顶点。

关于找查发

品牌:找查发前身为2005年由个人成立运营的内蒙古分类信息网,作为一个信息交流集散的平台,内蒙古分类信息网成立伊始,就非常注重自身品牌形象建设,多次组织筹办内蒙古互联网业内会议,在本地互联网圈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后于2006年初申请“找查发”图文组合商标(取找信息、查信息、发信息之意),开创内蒙古个人网站申请商标保护先河。三年来,找查发服务青城网民数以万计,找呼和浩特信息就去找查发看看已成为不少呼市网民上网的习惯之一。找查发这三个字已形成品牌化。

公益:找查发网站创立初衷即为大家帮助大家,帮助普通大众,回馈社会。同时找查发多次发起组织一些公益活动,如看望敬老院、特教学校、植树、清扫街道积雪、为震后灾区募捐等。新华社、中国青年报、内蒙古电视台、北方新报、内蒙古晨报、内蒙古法制报、内蒙古商报、内蒙古新闻网、内蒙古商标杂志社、呼和浩特晚报、呼和浩特电视台、呼和浩特人民广播电台等权威媒体均对找查发公益回报社会的做法予以肯定和报道。

口碑:找查发自创办至今三年有余,从未在传统媒体上做过一分钱的广告宣传。找查发今天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都是由找查发每年服务过得数十万用户群体所口口相传完成的,从找查发网站上发布信息完成交易的网民,很惊讶于找查发的速度和效率,自然通过网民的分享,找查发网站的名气在以几何倍数的速度在网民之间传承。

服务:尽管找查发上的信息是免费的,但是找查发的服务却没有丝毫的缩水。无论是指引初级菜鸟发布信息,还是帮助用户删除信息,甚至面对用户的投诉和疑问,找查发都始终如一的做着细致的服务,也正因此找查发备受用户的青睐,成为呼市网民发布生活信息的首选。

价值:2005年,找查发每天的信息仅仅十几条;2006年,找查发的每日信息已有几十条;2007年,找查发的每日信息已突破上百条;截至目前,找查发的每日信息已突破800条;突破每日1000条信息的门槛指日可待---这可以作为找查发网站价值的绝佳注脚。

传播范围广:

传统媒体有发布地域、发布时间的限制,相比之下,网络广告的传播范围极其广泛,只要具有上网条件,任何人在任何地点都可随时浏览到网络的广告信息。

针对性强:

传统媒体受众目标分散、不明确,网络广告相比之下,可直达目标用户。

交互性强:

传统媒体中受众只是被动地接受广告信息,而在网络上,受众是广告的主人,受众只会点击感兴趣的信息。而厂商也可以在线随时获得大量的用户反馈信息,提高统计效率。

实施灵活、节省成本:

在传统媒体做广告费用高昂,而且发布后很难更改,即使更改也要付出很大的经济代价。而网络广告能根据客户要求,制定广告计划,随时改变广告投放形式,更改广告内容或广告错误,使广告成本大大降低。

富有创意、感官性强:

传统媒体往往只采用片面单一的表现形式,互联网广告以多媒体、超文本格式为载体,图、文、声、像传送多感官的信息,使受众能身临其境般感受商品或服务。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22:5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