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郭冰庐
释义

郭冰庐,男,汉族,陕西省洛川县人。1936年10月生。农民家庭,学生出身,中共党员。榆林学院(原榆林高等专科学校)教授。政协榆林市委员会委员、文史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陕西省民俗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现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榆林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委员,陕西省老教授协会理事、榆林学院分会会长。《中国教育专家名典》、《百年陕西文艺经典》有传。

学习与工作经历

1947年8月至1949年7月,就读于黄陵县北谷小学;1949年8月至1952年7月,就读于陕甘宁边区黄陵联合中学(后改为黄陵中学);1952年8月至1955年6月,就读于延安师范;1955年6月至1956年8月,在洛川县老庙小学任教,曾任代理教导主任职务;1956年9月至1960年10月,在绥德师范学院中文系任助教;困难时期,绥德师院撤销,于1962年10月至1977年10月调至榆林中学任教,先后任教研组长、教导副主任等职。1977年10月迄于今,调回原榆林师专任教,曾任中文系系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主持工作)。先后主讲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民间文学、民俗学、陕北民俗文化等专业课和选修课。1987年晋升为副教授,1992年晋升为教授职称。其间,于1992年赴北京师大师从钟敬文教授作访问学者,专事陕北地域文化研究。回校后承担了省和国家社科研究项目。

学术研究及其著作

近20年来,一直从事陕北文史和陕北民间风俗文化的科学考察和研究。先后承担了陕西省教委《陕北榆林黄土文化和长城融合文化研究》、《窑洞民居风俗文化研究》(99 JK063)项目。1997年,独立承担的《陕北民间风俗文化与民间文学研究》课题一举立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并于2000年圆满结项(立项号97BZW024,结项证书号:2003047)。此项之立,填补了陕北国家级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的空白,也是陕西省在民俗文化学方面唯一获得批准的国家项目。项目成果有《窑洞风俗文化》(纯文字20万,彩图32幅,黑白插图98幅,共25万个印刷符号);《陕北文史科学考察与研究》(15万字);《陕北民间信仰与民间艺术》(包括插图在内,共20万个印刷符号)。

在项目运作过程中,发挥规范的田野科学考察的专长,以挖掘和抢救陕北民间文化原始积淀为指归,对陕北23个县、区的广阔地域作了普遍的田野考察,经过滤、筛选,对学术含量更高的民俗事象重点控掘,并上升到理论,作“形而上”的理论阐解。提出的陕北文化多民族融合的性质,已为学术界所认同。除上述国家项目成果外,有数十篇大型科学考察报告和论文,诸如《陕北保宁寺祀神活动及社火――秧歌考察》、《陕北“三老殿”考察》、《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再上神坛》、《陕北“熬冬”习俗的文化解说》、《陕北崇驴风尚释解》、《陕北红枣文化的生殖与生命象征意义》、《榆林四合院保护的意义和对策》、《地域性农村民俗资源田野作业的实践与思考》、《华夏民居瑰宝――王家大院》等,分别发表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访问学者专辑)、《民间文化》(2000年11-12期合刊)、《文艺报》(1998年2月7日1-3版)、《香港特区》月刊(1998年5月号)、《中国民俗学研究》(第二辑,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年8月1版)、《跨世纪论坛》(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8月1版)、《广东民俗》(1998年第3)期、《乡土》(1998年第11期)、《艺术界》(2001年第6期)、《延安大学学报》(1995年11月)、《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1期)《陕北文化研究论文》(2005年)、《神州民俗》(2005年7月)等报刊或专辑上。这些成果,除多次获得学术团体奖外,还多次获得省级和厅级奖:《陕北保宁寺祀神活动及社火――秧歌考察》获陕西省文联、陕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科研成果一等奖。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13:5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