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贵州省血液中心 |
释义 | 贵州省血液中心成立于1966年,前身为“贵州省107工程筹备处”,成为在全国范围内最早建立的九个战备血库之一。目前中心承担着为贵阳市100余家医疗单位提供临床用血和保障安全用血的重任。迄今已成为省内唯一具有采供血、教学培训、输血科研三位一体的功能较齐全的医学输血业务技术指导中心。 贵州省血液中心贵州省血液中心成立于1966年,前身为“贵州省107工程筹备处”,成为在全国范围内最早建立的九个战备血库之一。1978年定名为“贵州省中心血站”,1996年更名为“贵州省血液中心”。中心坐落于贵阳市区风景秀丽、绿树成荫、环境幽雅的东山西麓,占地9649平方米,2001年通过中央预算西部专项(国债)资金建造了建筑面积为3240平方米的5层业务大楼,目前中心办公用房面积已达5515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22,287,231.42元,配有先进的专业仪器设备。 中心核定人员编制数为129名,现有在岗职工121人,其中高级职称17人,中级职称15人,初级职称41人;硕士2人,本科37人。根据采供血业务工作的需要,中心内设行政办公室、党委办公室、业务信息管理科、财务科、后勤保障科、献血管理指导中心办公室六个行政职能科室和质量管理科、供血科、体检采血科、检验科、宣传招募科、输血研究室及成份制备科七个业务科室。贵州省献血委员会、贵阳市献血委员会均挂靠在省血液中心内,分别履行相关职责。 目前中心承担着为贵阳市100余家医疗单位提供临床用血和保障安全用血的重任。为方便更多的公民参加无偿献血,中心除在大十字、人民广场、紫林庵新华书店门前等固定献血点配置了采血车外,还在市郊花溪、乌当、小河、白云四个区增设了流动采血车,提供全年无休息日献血服务。同时,还承担医学输血相关学科研究、咨询及检验项目等对外服务工作,配合临床开展血型血清学鉴定,稀有疑难输血配型、血小板配型、HLA分型、新生儿溶血病、输血相关传染病、艾滋病检验,开展机采血小板、红细胞制剂、血浆置换术等工作。迄今已成为省内唯一具有采供血、教学培训、输血科研三位一体的功能较齐全的医学输血业务技术指导中心。 血液质量是中心永恒的工作主题,中心始终以血液安全为最高宗旨,以保证血液质量为首要职责,建立了从献血者招募、献血者保留、血液采集、检测、制备、储存、运输、应用以及辅助设备的维护和原辅材料采购、信息系统建设、覆盖全过程的质量体系,并不断完善和持续改进,以献血者和受血者为关注点,严格执行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技术操作规范,以一流管理,一流技术,一流设备,一流服务,开拓进取,求实奉献,发展贵州的输血事业,为贵州省人民的身体健康做出应有的贡献。 行政部门行政办公室行政事务、人事工作、档案与图书管理、收发打字、接待、协调、来信来访、车辆管理。 党委办公室负责中心的党务、纪检、监察、审计、思想宣传教育工作。 献血指导管理中心对全省采供血机构进行技术指导;在省政府和省卫生厅的领导下,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做好无偿献血工作;按国家有关血液技术标准承担对全省临床用血的督促检查和技术指导;开展预防和控制经血传播疾病的教育;负责全省输血业务技术的指导、培训和科研管理。 业务信息管理科负责中心日常业务工作安排、中心计算机系统管理信息、统计工作;负责科研课题的申报、评审和科研成果奖的申报、评审工作、业务人员进修学习、继续教育、业务培训、传染病疫情上报工作。 财务科负责组织和实施本单位的经济管理、核算、预测和经济活动分析、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办法和规定的实施、成本核算、执行国家物价政策。 后勤保障科负责中心后勤保障工作、工作设备管理及维修、中心基建工作、社会治安综合工作。 业务部门宣传招募科负责无偿献血的宣传、招募工作,献血后的服务、血液偿还管理。 体检采血科献血员的体检、初筛、采血、纪念品和献血证的发放工作,采血点上的宣传、动员工作;负责 采血车工作及有关事宜。 检验科血液的两次复检与再检,稀有血型的初筛,艾滋病标本的留样与填报(报质控) 成分制备科血液成份制备和加工;负责全省血液系统成份制备等业务技术的指导和推广工作。 质量管理科负责采供血工作的全面质量管理和监督;负责质量体系的组织实施与维持,质量体系文件的控制和管理。 供血科负责血液临床供应的组织实施,负责血液的接收、分捡、包装、储存、发放;负责报废血的申报、登记。 输血研究室负责开展输血技术相关课题的研究,不断引进推广新技术、新业务,努力提高科研水平,推进输血医学事业的发展。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