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贵州刚竹
释义

基本概况

贵州刚竹(P.guizhouensis C.S.Chao et J.Q.Zhang)

别名:白节斑(贵州土名)秆高16m,径8cm,新秆绿色,疏被短刺毛,略粗糙,老秆灰绿色,节下具白粉;节间长30~41cm,秆箨紫黄色,具紫色脉纹,疏被棕褐色刺毛,无斑点;箨耳镰刀状(下部的较小),紫色,遂毛紫色,稀疏;箨舌微弧形或截形,高2mm,紫色,紫色,先端密被白色流苏状毛;箨叶窄带状,紫褐色具绿色条纹,直立或开展。每小枝2叶,叶鞘无毛,鞘口疏生直立遂毛,易落,叶片披针形,长8~11cm,宽1.1~1.6cm。秆形较大,竹材优良,为当地重要材用竹种,可供竹器家具、建筑等用。

分布:贵州。

命名来源:[Bull.Bamb.Res. 1982(1): 3. 1982]

中国植物志:9(1):288

组中文名:刚竹组

组拉丁名:Sect.Phyllostachys

亚族中文名:刚竹亚族

亚族拉丁名:PHYLLOSTACHYDINAE

族中文名:倭竹族

族拉丁名:SHIBATAEEAE

超族中文名:竹超族

超族拉丁名:BAMBUSATAE

亚科中文名:竹亚科

亚科拉丁名:BAMBUSOIDEAE Nees

目中文名:禾本目

目拉丁名:GRAMINALES(POALES)

纲中文名:双子叶植物纲

纲拉丁名:MONOCOTYLEDONEAE

门中文名:被子植物门

门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态特征

形态特征:竿高16米,粗8厘米,幼竿绿色,被稀疏短刺毛,略粗糙,老竿灰绿色,节下方具白粉;竿中部节间长30-40厘米,竿下部的竿环较平坦而上部者则可隆起。竿箨紫黄色,具紫色脉纹,疏被棕褐色刺毛,无斑点;下部的竿箨之箨耳小,上部的箨耳呈镰状,长约1厘米,紫色,缝毛紫色,稀疏生于箨耳末端;箨舌微呈拱形或截形,高2毫米,紫色,先端密生白色纤毛呈流苏状;箨片窄三角形至带状,直立或开展,紫褐色具绿色纵条纹。末级小枝具2叶,叶鞘无毛;鞘口疏生直立的缝毛,易脱落;叶片披针形,长8-11厘米,宽1.1一1.6厘米。笋期5月。

用途和产地分布

用 途:竹竿体形较大,材质优良,为当地重要材用竹种,可制作竹器或家具,亦供建筑等用。

产地分布:产贵州。模式标本采自贵州毕节,栽培于海拔1440米溪沟旁。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8:1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