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贵余万暴动
释义

简介

1927年冬至1930年夏,贵(溪)余(江)万(年)边区广大贫苦农民,在共产党人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的领导下,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举行了震惊东北的贵余万暴动。这次暴动,是继弋(阳)横(峰)暴动之后,在赣东北持续时间最长、起义范围最广、参加人数最多、革命声势最大的一次暴动。它不仅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对弋横苏区的“进剿”,而且开辟了纵横百余里的红色区域,增添了信江工农红军的力量,促进了“方志敏式”的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成功创建。它是一座历史的丰碑,永远矗立在人民的心里。

暴动背景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武汉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会议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确定了发动农民群众,举行秋收起义,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暴动准备

1927年9月,方志敏亲赴波阳,为弋横暴动搬兵。碰上了中共江西省委特派员刘士奇,得悉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好不满心欢喜”,旋即返回故里,筹备弋阳、横峰、贵溪、铅山、上饶5县党员联席会议。11月25日,共产党员邵棠以贵溪代表的身份,出席了在弋阳窖头村召开的5县党员联席会议。会上,方志敏传达了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分析了全国、全省和信江地区的形势,认为全面暴动虽无可能,然而部分地区暴动则是完全可行的。会议决定:深入乡村,发动农民,举行武装暴动,实行土地革命。会上成立了中共弋、横、贵、铅、上5县工作委员会和暴动总指挥部。方志敏当选为5县工委书记和暴动总指挥。邵棠当选为5县工委委员,并受命返回周坊,组织革命队伍,准备武装暴动。

暴动经过

一、贵溪的秋收暴动

1927年12月,邵棠偕其兄邵忠带着党的“八七”会议精神来到周坊。他以防匪护乡为名,邀集穷人,结拜兄弟,教习拳术,训练骨干,秘密建党,准备暴动。翌年3月,建立了中共周坊支部,邵忠为书记,直属中共弋横贵铅上工委领导。

1928年5月,经中共弋横县委联席会议批准,在周坊成立了中共贵溪特区委员会,邵棠为书记,辖周坊、桃源、降家坪、岭脚底、高门、罗家畈等6个支部,党员30余名。

当周坊的暴动准备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时,弋横暴动区域却遭受严重挫折。在这革命危急关头,6月25日,方志敏在方胜峰破庙里,召开弋横县委联席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论,决定倚仗革命区域的有利条件,集中优势兵力,击破敌人薄弱环节。同时派黄道去贵溪周坊,加快开辟第二革命根据地的工作,以打破敌人的包围。

7月初,黄道化名老彭,乔装郎中,携带眷属,定居周坊。白天。他身背药箱,走村串乡,给群众治病,一边熟悉地形,一边了解民情;晚上,他深入茅舍,同贫苦农民拉家常,宣传马列主义,启发阶级觉悟,培训活动分子,秘密发展党员。

随着党组织的不断发展壮大,1929年3月,经信江特委批准,在降家坪成立中共贵溪临时县委,辖贵溪区委、万年特支和余江支部,黄道为临时县委书记。

5月,方志敏、邵式平亲临周坊,指导贵余万边区党员代表会议。会上,黄道作了目前形势与任务的报告。会议号召共产党员以实际行动去迎接秋暴胜利。会议还根据信江特委的指示,成立了中共贵溪县委,黄道为书记,辖贵溪区委、万年特支和余江支部。同时成立了贵余万边区暴动总指挥部,黄道为总指挥。

6月初,邵棠在弋阳一次战斗中负伤被捕。他在敌人威逼利诱面前,大义凛然,英勇不屈,最后惨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6月,当邵棠遗体运回周坊时,群情激愤,导致周坊农民起义。接着,神前、高门、河上、三丫桥、杨家、库桥、长塘、塔桥、湖塘、垄溪、裴源、横岭、白田、标旗、兰田、港黄等80余村,数万农民,先后由青黄不接的经济斗争直接转为夺取乡村政权的秋收暴动。

7月17日,黄道率红军战士16人和赤卫队员千人,在桃源胡家围歼贵溪县靖卫团,缴步枪18支,活捉匪首翁志高,将其处决在神前烧纸坪。所缴枪支,信江特委交贵溪县委组建红七连。从此,贵溪农民如虎添翼,秋收暴动呈现高潮,贵溪北乡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区苏维埃政府先后成立。

8月,中共贵溪县首次代表大会在周坊邵氏宗祠举行。方志敏代表信江特委莅会祝贺。大会因黄道受命赴余干,组织余干、余江、万年的秋收斗争,故公推李上达为贵溪县委书记。是时,贵溪县委除辖贵溪八个区委外,还辖余江区委和万年特支。不几天,贵溪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又在周坊邵氏宗祠召开。成立贵溪县苏维埃政府,邵忠当选为县苏主席。辖贵溪7个区苏政府。

贵溪秋收暴动胜利,国民党反动派非常恐慌,他们纠集13县靖匪,分二路“进剿”信江苏区。其中一路以贵溪、余江、万年三县靖匪和弋阳部分靖匪“进剿”贵溪苏区。同时派戴岳旅第四九六团第六连占据苏区中心地周坊,扎在关王殿,强迫群众接头。这是国民党动用正规部队“进剿”贵溪苏区之始。在这危急关头,方志敏受命出任贵溪县委书记。他深入乡里,组织群众,严阵以待。是时,白军内部也出现动摇,不敢贸然进攻。而农民武装亦无力打败白军,一时双方相持不下。10月,方志敏、邵式平运筹帷幄,决定集中红军独立第一团第一、三、七连的优势兵力,围歼关王殿白军一个连。接火之后,红军以两连的兵力正面佯攻,以一连的兵力迂回到白军背后,抢占了俯临白军壕坑的小山。红军居高临下,猛烈射击,打得白军嗷嗷哀叫。是役缴步枪67支,机关枪1挺,俘敌24名。首创全歼白军一个连的大胜利。

关王殿大捷,不仅巩固了革命老区,而且开辟了山背、流岭、金沙、西洋、珍田、赤岐等30余村的暴动新区,即第八区。至此,贵溪北乡一片红。

二、余江的青黄不接起义

窖头会议后,以“防匪护乡、结拜兄弟、习拳练武”为名的革命之火,于1928年5月蔓燃到余江、万年一些村寨。余江的李咸清、胡应兴、饶世相、周年德等贫苦农民,在亲友的动员下,分别在贵溪的乐家庙、降家坪、畈背、鸿鹤嘴、鲁家嘴、胡马头等村相继成立了党的支部。6月,余江东北边境数十个村庄掀起了“上名字”热潮。是时,王坊、象湾、画桥、姜坊等地,也先后建立了党的支部。为加强青黄不接斗争的领导,经贵溪县委批准,成立了中共余江区委,黄灿为书记。7月,李咸清、胡应兴、胡天贵、李林春、饶世相、周年德等活动分子参加贵溪的秋收暴动胜利归来,群情鼎沸,纷纷要求打出红旗,举行暴动。8月19日,鸿鹤嘴农民起义。20日,狮马源农民暴动。反动派惶恐不安,连忙派出南桥挨户团“进剿”。21日,鸿鹤嘴、狮马源两地农民革命团受挫。9月4日,中共余江区委又组织象鼻湾农民暴动,处决了靖卫团头子陈兰才。翌日,余江县长彭克勤率靖卫团,配合国民党十八师戴岳旅一部“进剿”暴动区,农民革命团寡不敌众,被迫转移到贵溪周坊,暴动区域被敌占领。

10月,关王殿大捷,扫除了余江、万年边区农民暴动的障碍,为中共余江县委的成立创造了条件。不久,中共余江县委正式成立,黄灿为书记,辖同月成立的一区委、12月成立的二区委,1930年2月成立的三区委和1931年3月成立的余万区。

为了抓住有利战机,乘胜扩大苏区,方志敏从避居周坊的余江同志中,选拔出李咸清、王允先、李林春、胡天贵、汤仁传、汤继生等在贵溪县委机关训练。方志敏亲自给他们讲授革命道理和领导斗争艺术。训练班结束后,李咸清等人被派回余江,继续组织武装暴动。方志敏亦经常到鸿鹤嘴、狮马源、胡马头、烈桥等村检查指导工作。12月,在方志敏的亲自指导和余江县委的具体领导下,鸿鹤嘴、狮马源、象鼻湾等村开展了以抗租、抗债、抗苛捐杂税为内容的年关斗争。

1930年春,蒋冯阎军阀混战,信江地区反动势力暂时出现空虚。3月,余江县委弄来7支步枪,挑选农民革命团骨干20余人,组成余江县游击队。同时,县委又派出干部,深入各村,领导农民团,开展以禁米谷出村、分粮钱度荒为内容的青黄不接斗争。4月,三屋里、太阳界、画桥、跳上等村1000余农民暴动。5月,胡马头、桥头、王坊2000农民揭竿起义。6月,南桥、铁山、灌田4000农民大暴动。在此期间,江西红军独立第一团主动出击余江北部地区,支援了各村的农民暴动,尤其是武力赤化了大桥、洪峦、峨门等封建堡垒村庄,为巩固和扩大余江苏区扫除了障碍。5月6日,余江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于象鼻湾召开。正式产生了余江县苏维埃政府,饶茂林为县苏主席。属信江苏维埃政府领导,辖早在4月成立的一区苏维埃政府和7月、8月成立的二区、三区苏维埃政府,以及1931年3月成立的余万区苏维埃政府。

暴动意义

贵余万暴动,是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人根据党的“八七”会议精神,结合三县边区的实际,精心组织的一次区域大、人数多、持续时间长、给革命带来新的转机的大暴动。正如方志敏所说:从前,“我们被封锁在这狭小的九区的铁圈里,不得伸展出去,现在,成千上万的群众跑向我们这边来了。从前没有党组织的地方,现在建立起来了。从前我们被包围的反革命包围圈,现在无形消灭了。我们冲破了反动派的包围,伸展出来了,这真使我快乐得很。”

贵余万暴动,在赣东北革命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其重要意义是:

(一)贵余万暴动,扩大了共产党的影响,显示了农民团的力量,使人们增强了推翻旧世界的信心和勇气。

(二)贵余万暴动,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为“方志敏式”革命根据地的成功创建准备了条件。

(三)贵余万暴动,创建了一支革命武装。

(四)贵余万暴动,锻炼了广大党员,造就了一批干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7:4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