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桂溪村 |
释义 | 顺昌县仁寿镇桂溪村一、地理位置桂溪村地处仁寿镇政府所在地西部,东与仁寿村、塘后村、余塘村接壤;南和洋墩乡连墩村、埔上、大布村相邻;西与邵武市交界;北与建阳市毗邻。 二、气候状况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夏长冬暖;年平均气温18度,一月平均气温7度,七月平均27度。年降雨量约1700毫米。无霜期为280—300天。 三、建制沿革西汉时,越国子民繁衍于此,曾为桂溪都、桂南乡、桂北乡。现全村有桂溪、秀墩、地村、北溪、洋坌、北溪头、松元头、苏屯、外坝下、里坝下、黄角、前坑、何历堂十三自然村,20个村民小组。 四、资源状况全村土地面积约52平方公里,有林地68782亩,耕地4655亩;有林地55535亩(用材林19441亩,毛竹林14328亩,生态林17261亩,柑桔4505亩)。木、竹、果、粮是全村的主导产业,有华家山、石门寺、板岭三个毛竹采育场。2006年全村人均收入2800元。 五、基础设施主村距镇所在地7.6公里,2003年11月竣工3.5米宽的水泥路与之相通;村中设有完小一座;2003年建有一座9单元的敬老院;全村开通500户程控电话;移动和联通基站各一座。 桂溪现有人口4028人,以王、陈、吴姓居多。原有闽王审知后裔王姓一族在桂溪建有一座祠堂。元朝时张晟官至江西儒学提举,进阶秦议大夫,其子张智于明洪武十一年入仕,罗官至礼部右侍郎,父子皆知被誉为“神童”。 桂溪、地村、洋坌、北溪、北溪头为革命的发源地,1934至1937年,黄立贵、吴先喜、缪敏、曾镜冰、左丰美、陈贵芳、张翼、陈德魁、赖求兴等同志先后率领红军游击队在此战斗过、生活过。现地村、北溪头被定为老区“基点村”。 永安市西洋镇桂溪村桂溪村是西洋镇的一个行政村,距西洋镇10公里,距永安城区25公里,有14个自然村。1989年总人口283户,1273人。境内土地肥沃,有5.5万多亩毛竹和用材林,以盛产毛竹、笋干驰名。 1970~1974年,村自筹资金37万元,县林业部门和竹柴炭公司拨款13万元,修筑6条总长33公里的公路,兴建永久性桥梁12座,村村通了汽车。1978年投资25万元,新建装机容量150千瓦的水电站1座。1982年建成砖混结构的村委办公楼,建筑面积370平方米。1983年建成砖木结构桂溪电影院,占地400平方米,建筑面积720平方米,装饰考究,有764个座位,是永安第一流的村级电影院。同年,建筑面积60平方米的幼儿园落成。1984年,该村被《福建日报》誉为驰名全省的“电视村”。1985~1986年,投资4.39万元,在村口铺设长729米,宽3.5米的水泥路面1条,建成功率为7千瓦的电视差转台2座。1986年和1987年又投资12.29万元,新建砖混结构的2层小学教学楼和3层宿舍楼各1幢,3层医疗站1座,建筑总面积1273平方米;同时建成20个蹲位的公共厕所1座。1983年投资3.5万元,建成1座卫星地面接收站。1989年,铺设长300米、宽4米的水泥路面1条,建成2层砖混结构的青年活动楼,建筑面积200平方米。至1989年,村所在地非生产性公共建筑总面积2673平方米;供销社仓库、村委会车库、皮带锯板厂、快餐筷厂、竹林场等砖木结构生产性建设建筑总面积1050平方米。 1966年之前,村民基本没有盖新房。1967~1978年,全村有70多户的旧房翻建、改建、维修。1979~1989年,有88户农民盖了新房,建筑总面积达1.56万平方米。全村人均居住面积由1966年前的8平方米提高到1989年的22.25平方米。新建住房结构合理,人畜分离,造型和装饰都较考究。其中12户农民新建的砖混结构2~3层楼房,设有平顶、阳台和洗澡间,外部洗砂、瓷砖装饰,房前屋后种植花果,环境舒适。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