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桂柳会战 |
释义 | 日寇为打通由平汉路经湘、桂两省至越南的陆路交通线,于1944年8月攻陷湖南衡阳后,由湖南、广东分兵向广西进犯。1944年八九月间,蒋介石严令第四战区(广西属第四战区作战地区)司令长官张发奎(广东人)在广西的桂林、柳州等地进行防御抗敌。这次对日寇防御作战,史称“桂柳会战”。 会战缘起1943年秋季起,同盟国在二战转入战略反攻,日军在太平洋战争上屡遭失败,使南洋各地军队的海上交通线受到威胁。日本大本营为保持本土与南洋的联系,根据“绝对国防圈”战略指导原则,拟定如下战略目标: 夺取中国南方和西南方的空军基地。由于这些中美空军基地已严重危及日本本土至南洋之间的海上交通线,海上交通线为维持日本继续战争之生命线,因为战略物资必须经由海路方得至日本本土。打通亚洲大陆的陆上交通线。日军既在太平洋上屡屡失利,海上通路随时有被切断危机。如果能打通路上交通线,使关东军、中国派遣军和南方军结成一体。如此不但使相互间能够支援,更可充份利用亚洲大陆战略空间作持久战。打击重庆国民政府的抗战意识。为此,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畑俊六拟定了一个由北而南、全面进攻的计划: 第一期作战由华北方面军发动攻击,打通平汉铁路,同时歼灭国军于河南的主力(主要为汤恩伯部)。第二期作战由驻武汉的日军第11军攻击衡阳,摧毁国军第九战区主力。第三期作战由第6方面军与华南第23军配合,由广州北上,以打通粤汉铁路为目标,并与第11军会师。第四期作战于打通平汉、粤汉线之后,再出兵攻占广西和越南的通路。此次作战期间日军亦需尽量攻击并摧毁华军于江西、湖南和广西的机场。 这份计划第一期作战计划即为豫中会战,第二期为长衡会战,第四期部份为桂柳会战。若日军达成其战略目的,中国将被分为两半,重庆基地有可能被其占领,这也是抗战伊始,中方最为担心的日军战略方针。 会战经过具体战斗1944年8月,日军侵占湖南衡阳后,为准备进占广西桂林、柳州,日军成立第6方面军,以冈村宁次为司令官,出动第11军横山勇第3、第13、第37、第40、第58、第116师团,及战车、重炮联队,共6个师又1个旅,于8月29日由衡阳沿铁路向湘桂边界推进;以第23军2个师团又1个独立混成旅,于9月6日由广东清远等地沿西江向广西梧州进攻,另1个独立混成旅由广东遂溪向广西容县进攻。 9月10日,冈村宁次奉命指挥第11、第23军、第2飞行团(飞机约150架)和第2遣华舰队一部,共约16万人,在南方军一部配合下,以打通桂越(南)公路为目标,向桂林、柳州进攻。中国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指挥第二十七、第十六、第三十五、第二十七集团军,及第六战区孙连仲第二十四集团军、汤恩伯兵团,共9个军、2个桂绥纵队、空军一部(飞机217架),共约20万人,在黔桂湘边区总司令部的3个军支援下,以分区防御抗击日军。9月14日,日军第11集团军攻占全州,随后调整部署,准备攻击桂林。9月22日,日军第23军陷梧州,至10月11日相继攻占平南、丹竹和桂平、蒙圩。 第四战区鉴于全州地区日军尚无行动,遂调整部署,将所部编组为桂林、荔浦、西江3个方面军,南宁、靖西2个指挥所,以大部兵力国军第31军桂系中将军长贺维珍部2万兵力固守桂林,集中一部兵力先击破西江方面之敌。10月21日,第64军配属桂绥第1纵队向进占桂平、蒙圩之日军独立混成第23旅实施反击;另以第135师等部向平南、丹竹攻击,策应反击。战至10月28日,日军第23军主力逼近武宣,中国军队遂停止反击退守武宣。与此同时,日军第11军突破桂林、荔浦方面军的防御阵地,主力于11月4日进抵桂林城郊;一部向柳州进攻。11月7日第四战区将3个方面军编组为左、中、右兵团,集中兵力保卫桂、柳。11月9日,日军第40、第58、第37师和第34师团一部,向桂林城发起总攻。 同日,日军第23军第104师团、第11军第3师团及第13师团突破中央兵团的防御阵地,攻向柳州。11月11日,防守桂林城区的中国军队撤退,部分在撤退途中被俘,桂林陷落;守军除第16集团军副总司令韦云淞、第31军军长贺维珍率一部分幕僚逃出以外,桂林防守司令部参谋长陈济恒、第31军参谋长吕旃蒙、第170师副师长胡原基、第131师第392团团长吴展等以下官兵2400余人在战斗中牺牲。31军131师少将师长阚维雍拒绝撤退,于阵地拔枪自尽忠烈殉国。据日军第11军统计,桂林战斗中,中国军队阵亡5665人,被俘13151人,被日军缴获各种口径的火炮156门、重机枪110挺、轻机枪359挺、步枪2737枝。 第27集团军接到战区11月7日改为中央兵团、固守柳州的命令后,以急行军于当夜到达指定位置,当即进行防御部署:令第37军在象县以北掩护主力向柳州转进,令第188师在柳州以北、以东的长塘、东泉各附近掩护柳州侧背安全,令第26军防守柳州,令第20军控置于柳州西车站附近待机。第26军以第41师守备柳州东面和北面,第44师守备西面和南面。8日,日军第13师团及第3师团分别进至柳州以北6公里处和柳江东岸,第23军的第104师团先头第161联队进至柳州南约18公里的四方塘(第22师团仍在贵县北龙山地区)。杨森急令第20军的第134师在柳州西岸担任河防,并以一部占领鹅山,以加强防守力量。9日,日军第13师团、第3师团分由柳州以北、以东和东南发动总攻。当日中午,日军第3师团的第34联队由三门江附近强渡柳江,进至西岸;第13师团先头第104联队攻入柳州北部;第104师团先头第161联队第3大队亦进至柳州机场南侧。10日凌晨,日军第3师团第34联队与第104师团第161联队第3大队攻占柳州飞机场。美国陆军航空队支援战机30架及桂林机场遭日军击毁;坚守柳州城区的第26军伤亡过半,奉命撤离,柳州失守。随后,日军第3、第13师沿黔桂铁路(都匀-柳州)向西北进攻;第23集团军沿柳邕公路(柳州-南宁)向西南进攻,11月24日攻占南宁。 11月28日,日军南方军第21军一部从越南突入中国,向广西绥渌(今属扶绥)进攻。沿黔桂铁路进攻的日军至12月2日攻至贵州独山,遭黔桂湘边区总司令部部队的反击,撤回广西河池。12月10日,日军第21军与第23军各一部在绥渌会合。至此,大陆交通线全部打通。日军伤亡约13,400人。 结果和影响战术上日军在初期订定战术正确,因此在整体作战上几乎达到成功,就结果而言也达到了一开始预定的作战目标,但是日军从开战时即出现的兵力不足问题在此场全面性会战中再次暴露,虽然有效打击了国民革命军战力(以中路作战击溃第九战区薛岳所驻防之长沙最为明显,第九战区到战争结束前再也无力作战),但是无法有效占领领土之下最后仍然自行撤出部分地区,而日军于南路没有击溃第四战区兵力的结果种下隔年湘西会战日军惨败的因子。 二战尾声,中国战区相较于盟国欧洲方面同一时期的情形,如苏军白俄罗斯歼灭战,和英美联军之诺曼地登陆,显然成就远不可比拟。此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于战略上指导失误已如前所述,对于日军主攻方向虽已大致知悉,但终因为支援滇缅作战,主力和预备队配置不当。重以错估日方如是全力进犯和永久占据之决心和准备,致使豫、湘、桂大片国土被占,空军基地、场站被毁。 日军尽管达成作战企图,却无力保障大陆交通线畅通,在日军发动一号作战的同时,美军攻克了塞班岛,在中国的B-29轰炸机全部转场塞班岛,因此日军未能阻挡美机空袭日本本土。中共延安则在潘汉年通知下即早获知情报,在一号作战中几乎未与日军正面抗战。 重庆国民政府在日军一号作战中连番受挫失地的情形,极大程度的损害了美国对中国(尤其是以蒋中正为首的国民政府)的观感;史迪威与蒋间在此役之前即恶化的关系更因此达到临界点,史迪威以此役中国军拙劣的表现与辖下印度蓝迦滇缅远征军的精强做对比,直指蒋政权腐化无能是导致战争延长之主因,甚至进而主张由其取代蒋担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而蒋也几近愤怒的要求美方撤换史迪威。 这场中美指挥权的冲突最后以美方退让,在1944年底撤换史迪威告终,但美国政界及民间对中国国民政府的印象已转趋不信任与轻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战后国共内战的结果。 失败原因国民党抗战无能和腐败才造成这次会战失败的理由,国军之所以在桂柳会战中被日军击败,最明显和直接的原因莫如其兵力的严重不足,参加会战的国军部队,计有11个军的番号。但当中的97军只是会战后期才投入战斗,其战斗也不过是截击追击的日军小部队而已,第10军那就不好意思说了,这个部队是方先觉部队的残部在顶着这个军的空番号而已!该军从湖南转到广西宜山整补,根本就没什么战斗力,也没有参加什么战斗。克了上面两个军,参加会战的国军实际上就只有9个军了,就是:31,46,93,20,26,37,62,64,79这9个军,再加上桂林绥署的的广西民团武装2个纵队,大致10万人左右,撑死也不超过12万人,这就是书上面写的湘桂豫大溃败中参加桂柳会战的国军兵力,也是这一系列会战中国军兵力最少的一次,而豫中会战,国军投入23个军40来万;长衡会战,国军投入16个军30来万人。而且要命的是参加前两个会战的日军不比参加桂柳会战的多,有的还要少些,日军精锐的11军也在桂柳前线。 参加桂柳会战的国军也是要和其他两个会战的国军部队相比比较下等的部队,参加豫中,长衡的国军都是中央的主力军,兵力和装备都好,参加桂柳会战的国军那就是另外一个景象了,完整点的就是桂系的16集团军下面的31军,46军(这个军也参加了长衡会战,而且也有不小的损失),加上中央军系统的93军,就这3个军的战斗力和装备还比较齐整,其他的几个都是从衡阳前线被日军打残的部队,兵少,枪少炮也少,还有士气也受到重挫。来自国民党第4战区“桂柳会战要报”中的国军部队的资料:齐整点的桂系31军和46军和民团加起来接近5万人(其中正规桂军大概在4万上下),中央的93军13000人左右,79军6000来人,从广东到广西来的粤军64军4000多人,20,26,62这3个军都残了每个军就3000多人,简直和个完整的步兵团差不多,37军1700来人(简直就是一个空架子),其中只有桂军第46军第188师算是半美械部队,其他的部队装备都很差。 日本方面投入桂柳会战的按现在的历史书籍上公布的兵力应该为15万,包括日本在中国大陆最精锐的野战军11军。也就是说是国军12万对日军15万,国军在桂柳会战中无论是人数还是装备素质都居劣势。桂林作为日军进攻的重点,当时的军事会议上是决定两个广西军守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上,白崇禧又调了两个师出去机动作战(188师,175师)只有131师,170师守城了,这当然不能回避掉小白保存桂军实力的动机在里面,但是你也不能否认兵力不足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各派系的斗争其实也影响了桂柳会战的正常进行,当时的国军地方部队和中央军都认识军事实力的存在才能体现自己的政治价值,都不把自己的军队和日军拼。 点评“桂柳会战”此战持续近8个月,国民党军损失兵力五六十万人,丢弃了河南、湖南、广西、广东、福建、贵州等省的大部或一部,使20余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沦丧敌手,6000余万同胞处于日军铁蹄蹂躏之下。在这次大溃败中,中国人民生命财产所受的损失是无法统计的。河南损失88家工厂;湘桂粤3省的工厂占大后方工厂的三分之一,全部落入敌手;湖南著名的钨、锑等重要战略物资,全被日军攫夺;豫湘桂是重要农业地区,也被日军掌握。日军所到之处残暴地烧杀抢掠,仅萍乡一地,被杀害者1.9万余人,被虏者2万余人,妇女被侮辱者6000余人,房屋被毁700余间,农具被毁值4700余万元,米谷被劫5万余担,棉花被劫9500余担。战争中几十万难民颠沛流离,每天数百人死于疾病冻饿。豫湘桂战役的大溃退是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的第二次大溃退,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由于战略指导失误,战役指挥失当,加之国民党政府长期执行避战、观战政策,致使豫、湘、桂大片国土被占,空军基地、场站被毁。使部队大部丧失抵抗信心和战斗力其军事上的溃败.日军尽管达成作战企图,却无力保障大陆交通线畅通,也未能阻挡美机空袭日本本土。由于分散了兵力,为中国军队反攻提供了条件。 桂柳会战-思索桂柳会战纪念塔 桂柳会战中12万国军中广西军接近5万,广西桂军在桂林2万来人几乎全部和日军拼光了,当时由杂牌军守大城市且表现成这样,这是任何一支其他地方军队都没有的事情,桂林的守军表现得非常英勇,他们在孤立无援,失去统一指挥的情况下,与近10万装备精良的日军血战13天一直战斗到桂林陷落,这也是桂柳会战唯一值得一提的地方。 但是反过来说,从桂林保卫战的表现来看,桂军还是有战斗力的,就因为他们的部队有战斗力,所以桂系首脑在自己地盘上的不顾家乡父老而保存兵力的行为更令人鄙视。 其实桂柳会战除了桂林保卫战外,在其他地方国军也有不保存实力的时候,比如桂平蒙墟战斗,广东粤军第64军拒绝执行粤系首脑要撤退全部粤军部队回广东的建议,第64军集中全部兵力(才4000多人)部分广西民团武装向广西桂平、蒙墟地区的日军独立混成第23旅团主力(大概6000多人左右)进行反击战,重创日军,击毙日军大队长一员。 在柳城县,桂军第175师一部2000余人,拒绝执行桂系首脑要求撤退的命令,在一个团长的指挥下,在柳城县一带与日军激战数日,死不后撤,最后在175师的严令下才不得不撤退到接近百色一带。 在来宾县等地,来宾、迁江县部分民团和中共在广西的游击队加上部分从柳州撤退出来的国军部队一起一共2000多人,在迁江县石陵镇一带阻击日军北上的3000骑兵(就是这3000骑兵制造的谣言造成了历史上有名的“三千日军吓跑几十万中国老百姓”的情况),毙伤日军近800人,把日军又赶回了南宁。 桂柳会战国民党军的失利确实有客观原因,但是主观原因也有不少,比如各地方派系的保存实力互不增援等等,总之一句话,桂柳会战,国民党军还是过要大于功,谴责应该要稍微多于理解。毛主席曾经就桂柳会战评价过:桂柳会战是怎么打都肯定输的,但是只是希望中国军队能打得更好点,消灭日本人更多点,让老百姓的损失更少点。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