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龟婆孵蛋
释义

“萨棉孵蛋”有译成“乌龟孵蛋”的。有的出版物书上还出现过“龟婆孵蛋”的意译。但这是经不起考古、文献、民俗三结合的检验的。在考古上,古黔中从来没有出土过图腾时代的“龟婆孵蛋”画像,在文献与民族传说中,从来没有出现过全民族都崇拜乌龟的记载,在民俗上从来没有在祭祀时把乌龟神当作农神供奉的习惯。

介绍

龟婆孵蛋是侗族的神话传说,古歌名叫《人类起源歌》。

神话传说

上古时候,世上没有人类。有四个龟婆先在寨脚孵了四个蛋。其中三个坏了,只剩下一个好蛋,孵出了一个男孩叫松恩。那四个龟婆并不甘心,又去坡脚孵了四个蛋,其中三个又坏了,剩下一个好蛋,孵出一个姑娘叫松桑。从此世上有了人类。后来,松恩、松桑生下了王素与虎、蛇等动物,王素又生下姜良、姜美。

松恩、松桑侗语叫“songh dengv songh sangl”,意思为“往地下扎深根须”。龟婆给侗族祖先取这名字,是想让侗乡团寨的子孙们,像万千棵嫩生小树,傍着松恩、松桑而生,并像这两棵枝繁叶茂的老树在阳世间深深地扎下根。

有了这样的说法,于是侗胞们认为满山遍野的树木花草、飞禽走兽,甚至树蔸、藻菌、人面猴身的山之精灵,都傍着松恩、松桑而生,是松恩、松桑的子孙。天地原先是一片混沌的,有了“气”后,“气”才像生命摇篮一样哺育了人类和繁衍了万物;也就是从那时起,人类有了生儿育女的“根”,侗寨里的男男女女才进进出出像蜂儿筑巢一样热闹非凡。

来源

在朦昧的原始社会阶段,侗族先民对大自然的种种现象,自然也无法从科学的角度去理解。但他们还是凭自己的想象创作了许多对社会现象进行解释的神话。侗族先民认为人是卵生的,最早是由亲兄妹的结合繁衍了人类。在古歌《侗族祖先哪里来》中,第一章《龟婆孵蛋》是这描述的:

四个龟婆在坡脚,它们各孵蛋一个。

三个寡蛋丢去了,剩个好蛋孵出壳。

孵出一男叫松恩,聪明又灵活。

四个龟婆在寨脚,它们又孵蛋四个。

三个寡蛋丢去了,剩个好蛋孵出壳。

孵出一女叫松桑,美丽如花朵。

就从那时起,人才世上落。

松恩松桑传后代,世上人儿渐渐多。

详细

侗族先民对人类来源的回答是很有趣的。他们认为,人是“卵”生的,是由龟婆孵出来的。龟婆在这里不是专指“龟”,而是泛指一种神圣的动物,意指人类的先祖。有的地方称“棉婆”,“棉”也是指一种稀有而珍贵的动物。意指侗族崇拜的“萨婆”、“萨神”,加上“棉”字表示是人类的先祖。这些棉婆各孵蛋四个,其中三个寡蛋(即未受精的卵)没孵出来而被丢弃,只有一个好蛋(即已受精的卵)孵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男孩,他的名字叫松恩;第二次又孵出了第一个女孩,她的名字叫松桑。这就是宇宙间人类的始祖。他们长大后成婚,才有了后来的人。这是侗族先民对人类生命来源的朴素的认识。这种认识产生于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观察和推测。它不仅表现出生命是由卵演化而来,反映出初始的进化论意识,而且有了男女结合、阴阳交合而生万物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古歌中的松恩、松桑原以兄妹相称,他们不肯结婚,后来因听从杉树神、岩鹰和大山仙的劝告,才结成夫妻,繁育后人。从中可以看出,这是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阶段所产生的神话史诗型古歌。它反映侗族社会已经从群婚制过渡到了族外婚,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制度已经形成。它说明侗族先民关于人类来源的观念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侗族先民从当时自然和生命变化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从侗族先民所塑造的人类史上的第一对先驱及其名称,我们即可看到耐人寻味的唯物主义的灵感。“松恩”、“松桑”都是侗语的音译,“松”是“放”或“放下”之意;“恩”是筋或茎;“桑”是“根”。松恩、松桑合起来的意思是“放下了茎,扎下了根”。这种把人的生命的产生与植物生命的产生相类比,意蕴含蓄而深刻,反映出他们的哲学思想是建立在直观形象的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

侗族先民关于人类生命来源于“卵”生的观念,与他们崇拜“鸟类”有关。他们所崇拜的“鸟”是由蛋孵化而来,由此推测,人类的始祖也一定是由蛋孵化出来。

关于人类的起源,侗族民间还有一种传说,更能体现其辩证的进化意识。在另一首关于人类起源的古歌中说:“起初天地混沌,世上没有人,遍地是树蔸,树蔸生白菌,白菌生蘑菇,蘑菇化成河水,河水生虾子,吓子生额荣(一种水中的浮游生物),额荣生七节(节枝动物),七节生松恩,……”(《侗族文化史料》第189页。黔东南州民研所编。)从中也可以看出,侗族祖先已经认识到人的生命是通过长时间的、由低等生物逐渐进化而形成的。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3: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