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圭峰登高 |
释义 | 圭峰为南粤名山、“邑之镇山”,圭岭远眺,景观壮丽,人们对游圭峰情有独钟,重阳圭峰登高早已成为邑中习俗。新会童谣中有句:“九月登高随山走(新会方言“走”即现代汉语“跑”的意思)。”现存最早的明代万历《新会县志》记:“重阳泛菊饮萸,童子放鸢,玉台如市。”清代道光《新会县志》更具体一些:“九日登高,饮茱萸酒,食芝麻糖,谓之结缘,童子竞放纸鸢,圭峰诸山游人如市。” 重阳登高习俗的起源据说重阳登高源于避邪祛祸。南朝《续齐谐记》说到,桓景跟随费长房游学,长房说九月九日将有大灾,要他紧急通知家人登山避难,并系茱萸臂上,饮菊花酒,当他全户晚上下山回家时,见鸡狗皆死。《续齐谐记》是一部志怪小说,如果说大众登高习俗源于这神秘的故事,实在是荒诞;但在邑人登高活动中,确实存有驱疫辟邪的风俗痕迹。如过去饮茱萸酒,又如放风筝玩够了就断线放飞,方言“飘纸鸢”,含有放掉滞运的寄意;上世纪80年代时一度很多人将手帕抛上树杈,更有甚者,不文明地将文胸、内裤也扔到树上,说是甩掉身上的晦气。如今,登高已演变为秋游娱乐、登山健身的节日活动了,圭峰山可供游玩的景点大大增加。 圭峰登高成了快乐的集体活动重阳圭峰登高是一年中最庞大的集体郊野游乐活动。登高者欢乐融融,多携带食物大吃开怀,旧时带蒸糕、柚子、甘蔗、烧酒等,今有各种水果、凉果、花生、烧味、矿泉水、可乐等,上世纪80年代初期有人在山里野炊,经常发生小山火,后为安全起见,有关部门禁止市民上山生火。商贩抓住机会赚钱,设摊摆档卖食品饮品、风筝风车、手杖雨具、旅游工艺品等。文人墨客雅兴所致,赋诗作词挥毫。儿童手拿风车、气球嬉戏。很多年青人觉得好玩或要避开白天上班,初八晚上就成群结队摸黑登山,顶着帐篷露营,弹琴唱歌,欢声笑语,至初九清早才下山。白天看到人流摩肩接踵,夜晚望见山上手电筒光闪动,似繁星熠熠。除会城人登圭峰外,还有不少来自蓬江、江海的群众和外来游客。登高者大多数以山腰玉台寺为终点,有席地休息、饮食、打牌、聊天,有入寺烧香拜佛,祈求平安,有人说要连续3年登高转运。有从永镇山门拾级而上,也有从龙山路口沿盘山公路爬坡,还有从杜阮叱石攀山、经绿护屏、过天线过脉而来。力气和游兴足者,则从玉台寺登圭峰山顶,或经天线过脉到天鹅湖、下叱石。一些幼儿老者、力有不逮者,到山麓的玉湖景区或体育运动公园游玩,也高兴一场。抗战前,还有经山下北较场岳王庙打秦桧石像的活动。 圭峰历史圭峰山海拔442米,绝顶旧称婆髻顶,今已削平。圭峰实则是龟峰,因为该景区中的山峰多象乌龟,千姿百态,更有些似飞来之龟,神采奕奕。过去山路崎岖,登山人数有限。1938年建了山门至玉台寺的水泥阶梯路,但再往上就只有泥路,登上绝顶的人较少。1983-1985年在山顶上建省电视调频转播台,开辟了盘山公路,上世纪90年代初政府又铺上了水泥路面;1989-1991年还将原梯级路砌上花岗岩;进入新世纪,再铺设了一条从玉台寺上山顶的石级路——悦洋登山路;近期又增添了大光明登山道,上山顶变得较为容易。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