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广州亚运会奖牌
释义

亚运会奖牌包括金银铜牌,,铜牌的材质是99.9%的紫铜,银牌则使用的是99.9%的白银,而金牌的主体材质和银牌一致,不同的是外面包裹了99.9%的黄金。铜牌的重量(不包括绶带)为128~130克,银牌的重量为150~152克,而金牌则比银牌重2克。

简介

广州亚运奖牌彰显岭南精神

亚运会颁奖仪式是亚运赛场上最精彩的仪式之一,奖牌、礼仪服装、颁奖花束等作为颁奖仪式的基本视觉元素,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亚运颁奖仪式的视觉风貌与整体风格特色。

如今,正式亮相的5类颁奖仪式物资,其形象与工艺主题均洋溢着浓厚的广州特色,既承载着“祥和亚运、绿色亚运、人文亚运”的精神,也表达了人们对于广州亚运带来“吉祥、和谐、幸福、圆满和快乐”的美好祝愿。

据广州亚组委体育展示和颁奖仪式工作团队主任黄南冰介绍,广州亚组委从2008年7月就开始启动颁奖仪式系列物资设计征集的筹备工作,在3年多时间里,完成前期设计、评审、打样、实物对比征选、生产招标等步骤。目前,这五类广州亚运会颁奖仪式专项物资已全部进入生产阶段。

诞生

广州亚运会奖牌“海上丝路”诞生记

2010年9月29日下午,观众期盼已久的广州亚运奖牌首次惊艳亮相,红棉花、“广船”、“广绣”、“五羊雕塑”等岭南文化标志性元素出现在亚运奖牌上,引起观众的一片赞叹!亚运奖牌也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海上丝路。“海上丝路”是由谁设计的?这背后都有什么故事?广州日报记者独家专访了亚运会奖牌设计者张海文教授及其团队——设计师张懿、张聪,揭秘了亚运奖牌诞生的艰苦历程。

2009年1月16日,在第16届亚运会组委会举办的“广州2010年亚运会奖牌设计评审会”上,“海上丝路”脱颖而出,最终一举夺魁,成为最后的赢家。有趣的是,这个设计团队是一个“家庭兵团”——由广州美术学院张海文教授和其双胞胎儿子张懿、张聪设计师三人组成的。

父亲与双胞胎儿子组团队

记者:父子设计团队的组建经过是怎样的呢?

张海文:2008年9月,广州美术学院接到了广州亚组委的邀请,参加奖牌设计征集活动。学院推举我来领衔组成设计团队应征。我经过仔细斟酌后,决定选用我在各种重大设计项目中最得力的两个设计助手,也就是我的双胞胎儿子,组成“父子兵”设计团队应征。

南海神庙里产生创意

记者:“海上丝路”的创意是怎样产生的?

张海文:通过考察古迹,我们认识到南海神庙是我国古代海外交通贸易史上的一个重要遗址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外国银币激发灵感

记者:你们在奖牌的背面设计了一艘船,这艘船有什么讲究吗?

张海文:在调研中,我们在一些资料中发现了一枚特殊的银币。据史料记载,18世纪中期普鲁士王国曾多次派出“普鲁士国王”号等商船远航广州,国王还特别破例批准为首次远航广州的贸易铸造了唯一一批铸有广州商人像的德国银币。该银币背面正中是即将远航中国广州的“普鲁士国王”号,还有一个穿着清朝服装的广州商人。

闭门谢客秘密工作

记者:你们的设计工作都是秘密进行的吗?

张海文:是啊,我们跟亚组委签了保密合同的,如果泄密就要罚款200万元。我们白天照常上班,到了晚上就闭门谢客,躲在家里的工作室中,常常要干到深夜两三点钟。

评审答辩:只用了20分钟

记者:能讲讲你们的设计作品获奖的经过吗?

张海文:答辩的时候是全封闭的,亚组委官员、专家评委、公证处公证员、媒体记者全部就位,只允许我一人代表团队进入评审室,对奖牌设计方案进行陈述和答辩。前后不到20分钟就结束了。我答辩完一出来,等在门外的我的两个儿子都“愣了”,别的设计团队都答辩了至少1至2个小时,没想到我的答辩时间这么短。

回家的路上,虽然对自己的设计方案很有信心,但由于不知结果如何,还是有点忐忑不安!车刚回到楼下,亚组委那边来电话了,让我们赶快返回亚体中心,要公布评审结果。当亚组委官员宣布评审结果的那一刻,我们太高兴了!我们的“海上丝路”方案被评为一等奖方案,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好评。

设计精度达千分之一毫米

记者:你们在工艺中采用高浮雕的技法,给造币厂的制作带来怎样的困难?

张海文:试制过程经过了多次打样,难点在于奖牌是由一块坯板一次成型,而奖牌的设计中有许多造型是锐角的设计,浮雕层次丰富,特别是弦纹非常精细,在冲压过程中容易出现图案模糊的问题和次品。实际上,生产与设计的激烈讨论就在提高和降低0.1至0.3毫米间,设计精度达到千分之一毫米。最终,我们与造币厂共同努力,在1毫米的浮雕高度中完美呈现了设计的内容。

设计

亚运奖牌名叫“海上丝路”

奖牌正面:“红棉花”融入设计

奖牌正面的设计主题为“亚奥理事会会徽+广州市花红棉”。设计理念为:本设计将本届亚奥理事会官方提供的会徽图形和本届亚运会主办城市广州市市花红棉图形有机融为一体,并将其提供的平面图形设计成富有动感、立体感、时代感兼容的立体浮雕形态,强化了亚奥理事会会徽的核心要素——灿烂的太阳和举办地广州市市花红棉的主题。

奖牌背面:海上丝绸之路呈现广州精神

奖牌背面的设计主题为:“乘风破浪,开拓进取”。设计理念是:以中国文化为底蕴,蓝色文明、海洋文化为背景,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充分展现了岭南人“乘风破浪,勇于开拓进取,敢为天下先”的独特人文精神。广州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著名的商都、港口,有两千多年的开放贸易历史,一直以来以特有的蓝色文明、海洋文化著称。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近代革命策源地、岭南文化中心地、改革开放前沿地。

奖牌挂带:“流动的海水”

最终制作的亚运奖牌挂带手感非常好,内有填充料,软硬适中,热转印图案细腻光滑,有丝绸般的质感,与海上丝路主题相吻合。挂带图案两边采用黄线机织包边,细腻精美,色彩对比强烈,此创新是挂带设计中的一大亮点。而文字部分,“广州2010”和“第16届亚运会”的英文同样采用“广绣”概念,织在挂带上,极富立体感。

包装盒:凸显岭南元素

包装盒样式是中国岭南式的,与奖牌一样,能表征广州的文化。吸收了中国传统制作家具中的“螺钿”贝壳镶嵌效果,用中国式的语言重新设计了包装盒。新的包装盒为木制,方方正正,哑光、含蓄,木纹细腻,四面雕刻了精细的银色海水纹样,时隐时现泛出七彩的星光。木盒内还专门设计了一个小小的暗格,可收纳奖牌的挂带,非常规整漂亮。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6: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