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
释义 | 简介广州市社会科学院是广州市委、市政府直属的综合性哲学社会科学专业研究机构(正局级事业单位)。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原称广州市社会科学研究所,成立于1981年7月,1989年8月改称现名。因机构改革的需要,2003年7月,广州市委、市政府决定把原广州市经济研究院与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合并,组建成现在的新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同时决定撤消原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其承担的任务并到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使命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为行动准则,坚持以研究解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为主攻方向,把立足广州、研究广州、服务广州,为广州市委、市政府决策服务和为广州市三个文明建设服务作为基本任务。 25年来,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在广州市委、市政府的直接关怀、支持和领导下,规模不断扩大,事业不断发展,培养出一支有较高素质的科研队伍,出了一批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形成了一些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建立了新的社会科学研究管理机制,由一个后起的地方小院发展为一所学科门类多、科研能力强、功能齐备、文献资源丰富的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综合性哲学社会科学专业研究机构。 部门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下设部门18个:办公室、人事处(外事处)、科研处、哲学文化研究所、历史研究所、社会学与社会政策研究所、经济研究所、区域经济研究所、城市管理研究所、现代市场研究所、数量经济研究所(经济决策仿真试验室)、金融研究所、产业经济与企业管理研究所、国际问题研究所、软科学研究所、政治法律研究所、出版编辑中心、文献信息中心(图书馆)等。 场地广州市社会科学院拥有一个占地面积16亩的独立大院,科研办公用房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院馆藏中外文图书8万多册,学术报刊资料500多种。早在2001年就建成院内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和连接国际互联网的院网站系统。图书集成管理、全文数据库检索和办公自动化等计算机应用系统的投入使用,在本院形成了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传递网络化、信息检索远程化、信息资源共享化的现代化科研环境,为科研、办公等各项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 编制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编制人数171人。在职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52名(研究员22人、副研究员30人),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55人,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28人,获博士学位的16人,获硕士学位的41人。拥有一批在省内外学术界享有盛名、学术造诣较高的专家学者和在学术理论方面崭露头角的中青年科研骨干。现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10人,荣获“广东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的2人,荣获“广州市优秀专家”称号的5人, 有20人受聘担任广东省政府和广州市政府的顾问,有5人作为决策咨询专家入选“广州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库”,还有5人荣获广州市优秀中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称号。目前,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已形成一支多学科、多层次的并有较高素质的科学研究队伍。 研究建院以来,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积极参与和独立承担有关广东省政府、广州市政府决策研究,特别是研究经济社会中长期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有多项研究成果被各级市政府采纳,有的还被作为文件下发,发挥了政府“智囊团”和“思想库”的作用。其中主要有《广州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研究报告》、《广州市党风 廉政建设纲要》、《广州中心城市地位的研究报告》、《建设广州地区性金融中心的研究报告》、《组建广州大型企业集团的研究报告》、《广州旅游发展战略》、《广州市政府机构改革思路》、《广州市政府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方案》、《白云山集团解困方案》、《广州市留学回国人员工作调研报告》、《广州文化发展战略》、《民主的根基——广东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实践》、《开放与封闭: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展趋势探索》、《未来十年自然灾害对广州经济发展影响的对策研究》、《广州市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研究》等。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坚持以应用研究为主,但又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坚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始终瞄准学术理论前沿,既注意热点问题的理论研究,又注意各学科基础理论的深入探讨,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经济学研究》等国家一级刊物发表论文10多篇。一些学科,如哲学文化、城市管理、广州地方史、精神文明建设、经济学、社会学等的研究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有的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了积极影响。如在学术界有一定影响的学术专著有:《社会主义四百年》、《精神文明学》、《广州简史》、《时代演进与价值选择》、《改革时代的理性思考》、《企业文化学》、《精神文明机制论》、《生命存在与境界超越》、《现象学的使命》、《城市管理原理与方法》、《人格论》、《岭南文化》、《经济人与道德人》、《精神文明建设机制论》、《广州外贸史》、《同步与超越》、《广州百科全书》、《历史决定论的现代阐释》、《变革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大整合》、《世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与研究》、《社会科学情报研究概论》、《国际政治经济学》、《隋唐道家与道教》等。 据不完全统计,至2005年底,广州市社会科学院承担和完成国家、广东省、广州市社会科学规划各类课题250多项,广州市委、市政府领导交办的课题、企事业单位委托和合作的研究课题380多项。出版专著、编著226部,论文集27部,发表论文3000多篇,完成调研报告等1000多份。全院获得各类优秀成果奖共394项,其中获国家级奖9项,获省部级奖52项,获市级奖133项,其他奖项200项。 交流广泛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是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学术研究显著特点之一。25年来,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与美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越南、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知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学术研究机构一直保持良好的联系,互派访问学者,广泛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来访广州市社会 科学院的外国和港澳台专家学者284人次,出访外国、港澳台的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专家学者685人次,外派的访问学者和留学人员45人次。 院刊广州市社会科学院有公开出版发行的院刊两份:《开放时代》和《珠江经济》。其中《开放时代》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和中文社会科学索(CSSCI)来源期刊。《开放时代》和《珠江经济》各有特点,两刊都是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的品牌,在国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另外,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编辑的内部刊物《领导参阅》、《广州经济研究简报》及时向广东省和广州市领导及有关部门反映经济社会热点问题、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建议、社会科学理论动态等,受到上级部门和有关领导的高度赞扬。 现状“十一五”期间是广州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重要时期,为繁荣发展广州的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提供了重要机遇。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将按照《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纲要》、《广州市“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和广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实施意见》等重要文件的要求,坚持立足广州、面向实际,研究广州、服务广州,为广州市委、市政府决策服务和为广州的三个文明建设服务做出更大的贡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