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
释义 | 医院概述简介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以下简称“妇儿中心”)是于2006年9月经广州市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由原广州市儿童医院和广州市妇幼保健院(广州市妇婴医院)整合而成,加挂广州市妇幼保健院、广州市儿童医院和广州市妇婴医院的牌子,为市副局级事业单位。核定事业编制2533名,核定床位1358张。妇儿中心现有在职人员2240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252人,硕士以上学历298人,博士和硕士生导师36人。现有固定资产值3.46亿元。是集预防、医疗、保健、科研、教学为一体的医疗机构。其学科齐全、设备先进,为完善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网络、提高广州地区人口素质提供有力的保障,使我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事业上一个新台阶。 科室医院专业科目开设齐全,整体实力较为雄厚,管理规范,有部分科目已走在国内的前列,有的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医院门诊开设有儿内科、儿外科、急诊科、皮肤科、神经康复科、中医科、耳鼻咽喉科、眼科、口腔科、保健科、理疗科等十一个专业,而每个专业还开设各种特色专科。 住院内科开设:PICU、新生儿内科、感染、消化、呼吸、肾病、血液、神经康复、心血管、内分泌等十个专业。 住院外科开设:泌尿外科、骨外科、新生儿外科、烧伤、小儿普外、心外科、胸外科、口腔外科、耳鼻咽喉科、眼科、NICU、麻醉科等十二个专业。 医技科室设置齐全,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医院中心实验室为医院的科研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 在广州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医院于1998年建立“广州市重症儿童救治中心”,该项目被评为广州市“21世纪优先工程项目”。医院创建的广东地区新生儿危重病救治网络为全国首创,年转运危重病儿在1000人次左右,至今仍维持着没有一名患者在转运途中死亡的记录,因而被同行誉为“移动的ICU”。 妇婴医院院区(原广州市妇幼保健院、广州市妇婴医院) 前身为广州市产院,1963年5月改名为广州市妇幼保健院;1986年7月增挂市妇婴医院牌子。医院建筑面积14926.5平方米,编制病床300张,2007年出院病人1.08万人次,门急诊量达51多万人次。1997年11月和12月分别通过了省级及国家级“三甲”评审,是集医、教、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国家级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 医院年分娩量一直位居全市各级妇幼保健院之首,医院开展“一对一”陪伴助产、家庭式分娩、分娩镇痛等服务;妇科在国内率先成功进行电视腹腔镜下输卵管端端吻合术;早产儿重症救治中心救治成活最低孕周为25周、0.65公斤患儿;儿童血液科率先在国内开展了临床脐血移植治疗小儿血液疾病。 医院门诊开设30多个专病专科,住院部编制床位300张,设有产科、妇科、生殖健康科、儿科(含造血干细胞移植病房)等,建立了广州市优生围产研究所、广州市生殖保健中心、广州地区妇幼保健培训宣教中心、广州市新生儿筛查中心、广州地区腹腔镜妇科培训中心、早产儿诊疗护理中心、广州不孕症鉴定中心、生殖医学实验室等,充分发挥着广州地区妇幼保健技术指导和培训宣教中心的作用。广州市优生围产研究所被列为广东省“五个一科教兴医”重点实验室和特色专科,1996年率先在国内建立脐血干细胞库,该库已向国内30多家移植中心提供非亲缘脐血228份用于临床移植治疗白血病、再障、重型—地中海贫血等血液病。产前诊断中心为卫生部培训基地之一,多次获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奖。新生儿筛查中心每年筛查人数近14万。 2003年2月,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的陈竺院士还到广州市妇婴医院参观和考察了该院的脐血库建设,对该院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对脐血库今后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并对其发展前景寄予厚望。 珠江新城院区刚刚竣工的的珠江新城院区位于广州市城市中轴线上,是广州市政府在充分调研群众的就诊需求的基础上,经过市卫生局严谨论证后,为改善我市妇女儿童的医疗环境、完善妇幼保健网络而进行建设的。该项目于2005年5月奠基开工,占地面积27,620平方米,建筑面积86,156平方米,建设资金为近7亿元,设有门诊部、住院部、医技部门、后勤保障部门以及行政管理部门等。按700张病床、每天接纳门急诊5,000人次规模设计。目前,该项目已经竣工,计划2009年9月投入使用。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于2006年9月经广州市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由原广州市儿童医院和广州市妇幼保健院(广州市妇婴医院)整合而成,并继续保留广州市妇幼保健院、广州市儿童医院和广州市妇婴医院的院牌,为市副局级事业单位。核定事业编制2533名,核定床位1358张。2007年门急诊量超过200万人次,出院人数近3.5万人次,妇儿中心现有在职人员20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252人,硕士以上学历298人,博士和硕士生导师36人。现有固定资产3.46亿元。 名家介绍廖灿妇产科博士研究生导师 第二届中国医师奖获得者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全国产前诊断技术专家组 专家组成员广州市人大代表 广州市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 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广州分会 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医学遗传学分会 第五届常委会常委 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医学遗传 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副主任委员 2003年 广东省“巾帼科技创新带头人”荣誉称号暨广东省“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2002年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01年 广州市第七届“十大杰出青年” 2000年 广东省劳动模范称号 2000年 广州市优秀专家 1999年 广东省、广州市白求恩式先进工作者称号 1999年 广州市青年技术革新能手 1997年 卫生局管理的优秀科技人才 我国著名妇产科及产前诊断专家,学科带头人,全国产前诊断专家组成员之一,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及第二届“中国医师奖”获得者。从事妇产科、产前诊断临床与科研工作近30年,擅长各种遗传病及胎儿异常的产前咨询和诊断、各类介入性产前诊断穿刺术、医学遗传相关实验技术,并在国内率先开展超声下经母腹脐带血管穿刺术及经母腹绒毛膜穿刺术,现已完成6000余例手术,为国内领先。相关课题“B超下经母腹取胎儿脐静脉血行产前诊断的研究”于1991年获广州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在我院产前诊断中心工作20余年中,她带领整个团队开展了众多项目的研究及临床应用,并获得多项省、市科技进步奖。其中,1993年主持实施以医院为中心的预防重型a和b地贫患儿出生的孕前筛查及产前诊断的实践模式,成功达到了在医院水平有效杜绝重型地贫儿出生的目的,为国内首创。1996年与第一军医大学合作进行“广东省b地贫人群基因频率及产前诊断研究“和“中国人α(β)-地中海贫血分子诊断技术及应用”,对大规模人群筛查、诊断及产前诊断有重要意义,相关成果在《Hum Genet》、《Brithsh of Hematal》等国际杂志发表,并分别获得广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0年率先在国内开展唐氏综合征血清筛查技术,运用简单、经济、有效的方法筛选孕妇中的高危人群并进行产前诊断,对于降低广州地区出生缺陷率和染色体发病率有重大的意义。2005年引进英国胎儿医学基金会的胎儿颈项透明层(NT)测量及“一站式唐氏筛查”技术,有效提高了唐氏筛查的检出率和降低假阳性率,属国内领先水平。近年还开展了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广州市唐氏综合征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及快速分子诊断技术的建立”,旨在开发唐氏综合征的产前快速分子诊断技术,现已建立了稳定的QF-PCR技术,主要针对五种常见的染色体异常疾病(18、13、21、x、y)进行快速的分子产前诊断。目前已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在其领导下,产前诊断中心2005年成为卫生部产前诊断培训基地,至今已培养全国各地进修医生150多名。2001-2010年成功举办7次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和1次国际性会议,区域培训班10余期。2009年对既往的遗传与产前诊断的突出工作的系统回顾《遗传病的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的系列研究》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广州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此外,她还是广州市脐血库的学科带头人,对广州市脐血库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1995年负责广州脐血库筹建,建立了集脐血干细胞采集、保存及临床应用一体化的脐血造血干细胞库,从1998年到2011年5月共采集11526份脐血,冻存共4897份;向国内38家移植单位提供脐血313份,已完成临床移植255例,非亲缘供者脐血移植236例,植入率为71.43%。提供脐血例数居全国前列,是国内临床应用最多、范围最广的脐血造血干细胞库。广州脐血造血干细胞库及临床移植应用系列研究获2006年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及2007年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在HLA配型技术方面也有较大成果,HLA高分辨技术在非亲缘性脐血移植中的应用获得2006年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作为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共参与发表专著3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50余篇,国家核心杂志40余篇。 专业专长 产前咨询;介入性产前诊断;胎儿疑难复杂疾病会诊 研究领域 科研成果 2010年 “遗传病的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的系列研究”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广东省政府)以及获广州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广州市政府) 2007年 “广州脐血造血干细胞库及临床移植应用系列研究”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广东省政府 2007年 “广东省人群α和β地中海贫血的遗传学分析及其预防的研究”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广东省政府 2006年 “广州脐血造血干细胞库及临床移植应用系列研究”获广州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广州市政府 2006年 “HLA高分辨技术在非亲缘性脐血移植中的应用”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广东省政府 1999年 “脐血干细胞库的建立及其临床应用”获广州市青工“五小”科技成果奖三等奖 广州市政府 1998年 “中国人α(β)-地中海贫血分子诊断技术及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中国科学技术部 1997年 “中国人地中海贫血分子诊断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获中国人民解放军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中国人民解放军 1996年 “酶标寡核苷酸探针进行β地中海贫血的产前诊断”获广州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广州市政府 1995年 “早孕妇女感染性致畸因子的检测及产前诊断”获广州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广州市卫生局 1994年 “早孕妇女感染性致畸因子的检测及产前诊断”获广州市卫生局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广州市卫生局 1991年 “B超下经母腹取胎儿脐静脉血行产前诊断的研究”获广州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广州市政府 1990年 “胎儿脐血脆性X综合征产前诊断技术及临床应用”获广西壮族自治区区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广西壮族自治区区人民政府 叶明叶明,女,医学硕士,主任医师。自1984年始,一直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现任妇产科副主任及泌尿妇科主任。对妇科疾病的诊治有较高的水平,尤其善长于妇科微创手术(阴式手术,腹腔镜手术)及性器官发育畸形手术。近十年研究方向注重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防治。主持建立了泌尿妇科。开展尿失禁流行病学调查,建立我院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疗常规。开展了TVT,TVT-O,Prolift等手术。 专业专长 妇科良性肿瘤,盆腔器官脱垂,压力性尿失禁,生殖器官发育异常,,各种排尿异常,生殖道瘘,阴道肿物/异物 研究领域 科研成果 1、2006年广州市卫生局科研项目《 超声影像学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断中的应用 》叶明等,已结题。 2、 2007年广州市卫生局科研项目《 I型、III型前胶原基因的表达与压力性尿失禁相关性研究》叶明等,已结题。 3、 2010年广东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研《广州市外来妇女产后避孕需求及干预的研究》叶明,黄柳等,项目实施阶段。 论文: 1、 叶明,唐家龄等,《盆底器官脱垂患者主韧带和阴道壁Ⅲ型胶原代谢变化》中国妇幼保健,2009-6 2、 叶明,唐家龄等,《妇科门诊女性尿失禁患病率及危险因素调查 》 中国妇幼保健, 2006-11 3、 叶明,唐家龄等,《女性尿失禁患者盆底组织胶原状态的研究》实用妇产科杂志,2007-2 4、 叶明,唐家龄等《80例大子宫阴式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分析》实用妇产科杂志,2004-9 5、叶明,《桥式手术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附60例病例分析)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9-5 其他相关中心具有较高的科研教学水平,近年来承担国家、省部级、市厅级等科研课题共200余项,截止2007年共获市厅级三等奖以上科技奖励近40项。近5年来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发表论文2000余篇,其中在S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35篇。为广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和中山大学妇幼卫生系教学基地,承担本科生、研究生教学任务。 中心一直以来十分重视与世界各地的医院和专家交流合作,并与国内外多家医院结为姐妹医院或友好医院。近年来,设立了中青年业务骨干海外培训基金,派遣了300多人次的医护人员到美国、加拿大、日本、西班牙等国家进修学习。 医院地址地址:广州市金穗路9号 邮编:510623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