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广州市第三中学 |
释义 | 广州市第三中学,坐落在广州市越秀区大新中路,位于著名的海珠广场附近,广州市第三中学创建于1863年,创校至今已有147年历史,前身是圣心中学和明德女中两所教会学校,至今已有147年历史,是广州地区历史最悠久的名校之一。 概述历史悠久广州市第三中学创建于1863年,前身是圣心中学和明德女中两所教会学校,至今已有近150年历史,是广州地区历史最悠久的名校之一。办学近150年来,三中培育了大批优秀人才,如: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原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军事部长杨殷;著名抗日将领、原十九路军参谋长黄强;原广东省副省长兼统战部长杨康华;原广东省副省长李兰芳;原广州市政协副主席梅日新;现广州市政协副主席郭锡龄;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苏式冬、林仲湘、张炼强、李平日等教授;著名足球专家、原中国足球队主教练苏永舜;著名歌唱家罗天婵;广州市尊师重教促进会会长苏巨汉等。 广州市第三中学,1978年定为越秀区重点中学,1994年成为首批省一级学校。目前,学校有60个教学班,3200名学生,教职员工人数192人(教师175人),其中,特级教师3名,高级教师60人,,硕士研究生22人,参加过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的教师有数十人。二00一年,该校被指定为广州市第一批创建示范性高中学校之一。2007年通过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督导验收,评为广东省教学水平优秀等级。 校史1863年,法国天主教教会在约瑟路(现三中校址)兴建了一间颇具规模的学校,命名为圣心书院。该书院以学外文为主,兼修中文,校长是法籍黎神父,教师大多数为外籍修道士,也有少数教中文的中国教师。1914年(民国三年),改为四年制私立圣心中学,1945年,又改名为启育中学。1925年,天主教广州教区出资,在圣心中学相邻的一块空地上新建了两座楼房,开办明德女子中学,学校全部招收女学生,由当时广东省财政厅长冯祝万的夫人陈秉卿女士任校长。 1952年9月,启育中学与明德女中一起将学校献给政府,合并成广州市第三中学。同时并入三中的还有越山中学,真光中学高中部,南武中学高中部,新中华会计学校,珠海大学,东方无线电学校,导正、华夏、协和等三间名校的联合体。 1952年学校定名为广州三中以来,学校历届领导班子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历代三中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保证了学校长盛不衰。学校1978年被评为广州市越秀区重点中学,1993年被评为广东省首批省一级学校,1998年8月,又顺利通过广东省一级学校第一次复评。2006年,学校顺利通过了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初期督导验收。 2004学年,广州市第96中学并入广州市第三中学.2009学年,广州市第三十四中学并入广州市第三中学,成为广州市第三中学东校区 一个半世纪的历史积淀,凝聚为“爱校、乐学、律己、为善”的校风和“团结协作、勤奋严谨、创造进取、永争一流”的三中人精神。一个半世纪以来,三中像慈母般哺育了一代代莘莘学子,向社会输送了逾10万毕业生,他们当中涌现出许多民族精英、国家栋梁和时代的风云人物。如: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原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军事部长杨殷,著名抗日将领、原十九路军参谋长黄强,原广东省副省长兼统战部长杨康华,原广东省副省长李兰芳,原广州市政协副主席梅日新,现广州市政协副主席郭锡龄,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苏式冬、林仲湘、张炼强、李平日等教授,著名医学专家周炳盛、吴开俊等教授,著名足球专家、原中国足球队主教练苏永舜,广州尊师重教促进会会长苏巨汉,美国华美总商会会长、美国澳门海外联谊会会长、美国世界中医药学针灸协会会长、医药学博士梁葡生教授,澳门中华教育会理事长刘羡冰,国际象棋国际特级大师彭肇勤,世界著名击剑运动员董兆致,中国著名歌唱家罗天婵,经济界著名人士陈熙炎、汤宝森、吴启刚等,广州电视台新闻部负责人谭伟新等等。三中人为了民族的振兴,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学校发展学校现有80个教学班,学生3600多人,校级领导5人,中层干部9人,专任教师203人。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236人,其中高级教师75人,一级教师110人,研究生学历50人,在职特级教师3人。广东省教育系统“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对象2人,南粤优秀教师2人,南粤教坛新秀2人,广州市优秀教师16人,越秀区模范教师2人, 越秀区名校长1人,越秀区名教师1人。参加国家级培训骨干教师3人,参加省级培训骨干教师4人,市骨干教师2人。从全国各地引进学科带头人20人。各学科均有市、区教研会理事和年级中心组成员。 从2001年至2004年,市、区政府投入3.26亿元对学校进行扩建改造。扩建后,学校占地面积43554平方米,建筑面积47479平方米,课室与教辅室之比达到1:1。学校设施设备配套完备,拥有国际标准400米环型跑道运动场,7600平方米室内多功能体育馆,25×50米标准游泳池,独立篮球场5个,其他球场7个,乒乓球台一批。课室、实验室、行政用房、生活用房、各种现代化教学专用场室均达到省级标准。教学区、运动区、办公区布局合理,设施完备,绿地覆盖率达到95.78%,实现了净化、绿化、美化。校园环境优美,具有浓郁的文化氛围。 学校秉承“勤俭、仁爱、忠诚、敏毅”的校训,“多思明辨,求实创新”的学风,坚持“以德育为核心,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关键,以创新为方向”的办学思路,倡导“勤奋严谨,民主合作”的教风,强化争创一流的意识,走“主体性教育”的特色办学之路,发扬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从而迈出了创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坚实步伐。 由于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学校连续多年获得高、初中毕业班工作一等奖,并被评为《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全国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无线电测向竞赛活动先进集体、广东省电子计算机教学优秀学校、广东省广州市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广州市普教系统现代教育技术先进单位、广州市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广州市安全文明校园、广州市绿色学校、广州市文明单位、广州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广州市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广州市人防教育先进单位、广州市先进党组织、广州市教育系统安全文明单位、义务献血模范单位、越秀区先进党组织、越秀区安全文明校园、越秀区文明单位等等。 办学成效2009年余子濠同学高考理科基础150分(满分),成为广东省高考单科状元。 梁子睿同学高考理科总分671分,成为越秀区高考总分状元。 余子濠同学高考理科总分654分,位于越秀区高考总分第三名。 廖颖茵同学高考理科总分649分,位于越秀区高考总分第五名。 我校高考总分650分以上共有2人,是越秀区高考总分650分以上人数最多的学校。 我校高考总分600分以上共有21人,其中文科有12人,理科有9人。 高考省本科上线人数为418人,超额完成市教育督导室下达的本科指标,超标人数为85人,超标率为125.5%。 2010年该校高考再创辉煌和历史新高:本科上线率为80.2%,本科超标人数为156人,本科超标率为148.6%。文科最高分为628分,理科最高分为664分。 办学理念以人为本、弘扬高尚、尊重个性、关注发展。 办学目标1、总体目标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以现代化教育技术为手段,以竞争机制为动力,以科学民主管理为保证,以教学改革创新为重点,以师德高尚、专业知识渊博的师资队伍为力量,以培养素质全面、特长突出的人才为目标,把学校建设成在广东省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2、具体目标(1)德育工作更上一层楼,发展现实教育与理想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工作特色,真正体现“爱校、乐学、律已、为善”的良好校风。 (2)教学教研相结合,认真推行校本教研,在新课改中,闯出一条切合实际,富有特色的教改新路,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确保高考名列同类学校前茅。 (3)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在确保学生文化水平质量的同时,大力开展体艺及科技活动,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在最广泛地开展普及性群众体艺运动的基础上培养体艺及科技活动尖子,确保在各级竞赛中夺得优异成绩。 (4)全力推进信息化工程,完全实现网络化教育教学管理,全面充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办学特色在该校“以人为本”办学理念的引领下,我们确立以人为本的“主体性教育”为学校的总体办学特色。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学生成长的主体性,二是教师发展的主体性,三是学校管理的主体性。 现任领导校 长:梁国就 党委书记:廖小兵 副 校 长:吴秀英、具惠兰、梁袁锵 已和广州市第三十四中学以及广州市第九十六中学合并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