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广州地铁
释义

广州地铁是中国广东省广州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于1997年6月28日开通。广州地铁由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负责营运管理,现有1号线、2号线、3号线、4号线、5号线、8号线、广佛线及APM线,广州地铁总里程236KM(包括广佛线广州段)。而广州地铁的远期规划长度是600公里。

中文名称:广州地铁

外文名称:GuangZhou Metro

类别:地铁

地点:广东省广州市

竣工时间:1993年2月28日

开放时间:1997年6月28日

远期规划长度:600公里

现有线路:1 2 3 4 5 8 广佛 APM线

现长度:236千米(包括广佛线佛山段)

简介

广州地铁是中国广东省广州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首段于1997年6月28日正式开通。广州地铁的运营里程现为236公里,是中国第三大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票价按里程分段计价。起步4公里以内2元;4至12公里范围内每递增4公里加1元;12~24公里范围内每递增6公里加1元;24公里以后,每递增8公里加1元。广州地铁车厢内报站提示:依次分别使用普通话、粤语和英语。

广州地铁的开通线路有1号线2号线3号线(包括机场南至体育西路和天河客运站至番禺广场两条支路)、4号线5号线8号线以及珠江新城旅客自动输送系统。此外,广州地铁还是广佛地铁的实际建设及运营者,并由此间接成为佛山地铁一号线(即佛山境内魁奇路至金融高新区区间)的运营商。

广州地铁已经成为广州市民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日均客流约为480万人次,并在亚运免费期以784.4万人次的峰值打破全国记录,为解决交通堵塞的问题,广州地铁仍在进行大规模的扩建工程,正在建设的线路包括6号线9号线广佛线后通段。经过数次修订,广州地铁的远期规划长度已达751公里。

广州地铁(含APM线和广佛线)大部分线路及车站都是建在地下,其中也有例外:4号线往南沙方向的后8座车站全为高架站,1号线有两座车站为地面车站,5号线有两座车站为高架车站。

地铁公司标志的主要含义

自下而上,标志图案的下半部分代表严谨、有序、规律。上半部分代表舒展、灵活、开拓。从整体看像一只羊角,也象征着广州是“羊城”,广州地铁是“羊城”的地铁。细看又像延伸的轨道驶向远方。

广州地铁乘坐步骤

首先,在地面找到广州地铁导向柱,地铁口500米范围均可见此导向柱,延导向柱箭头指向走,便可到达最近的地铁站。

1.在站厅自动售票机中买到单程票(一个绿色的通勤币)(如果有羊城通这步请省略);

2.到有绿色箭头的闸机,把币或羊城通放在感应区中,滴一声,你就可以过闸,同时,你可以在闸机屏幕上看到币的金额或羊城通的余额及乘坐公交、地铁的总次数; (APM线请直接把单程票投入闸机)

3.按站厅指示到达站台,并到你要坐的方向一边的月台按地面箭头标志排队候车,不要越过黄色安全线,也不要扶屏蔽门。先下后上;

4.上车请向车箱中部走;

5.换乘时请按站内指示走;

6.到达目的站点,上到站厅,找绿色箭头的闸机,把币投入回收口,或把羊城通放在感应区,滴一声,可以出闸了。同时,可以在屏幕上看到扣除金额及余额;(APM线只要走到闸机处,闸机就会自动打开)

7.如果不能出闸,请到不远处的票务中心处理。一般出现这样的情况是:A.在里面超过了240分钟,B.单程票不够钱或羊城通内余额不足,C.单程票或羊城通遗失或损坏至读不出。

注:1、持团体票的团体或特殊票的个人(如书香书门票等),请与工作人员联系,从侧门进入付费区。

2、上述5、7不适用于APM线。

建设中或规划中的线路

广州市希望在2040年左右建成500公里左右的地铁,地铁轨网由20条城市线、1条旅客自动输送系统、1条联络快线和11条城际线组成,轨网总里程为1041公里,其中城市线里程为761公里。

线路 项目 区间 长度(km) 车站数 列车编组 计划通车时间

现有线路延长


 3号线(南北快线) 北延段 机场南—机场北 1.16 1 6B 2012年

北延段预留站 高增 - 1 2014年


 8号线(海珠线) 北延段一期 凤凰新村—文化公园 1.8 2 6A 2013年


 广佛线 后通段 西朗—沥滘 11.6 7 4B 2013年

新建线路


 6号线(萝岗线) 首期 浔峰岗—长湴 34 22 4L 2012年


 7号线(番禺线) 首期 广州南站—大学城南 18.0 9 6B 2013年


 9号线(花都线) 
 飞鹅岭—高增 19.8 8 6B 2013年


 13号线(东西快线) 首期 象颈岭—鱼珠 28.3 11 6A 2015年广州规划线路

线路 项目 区间 长度(km) 车站数 列车编组 当前状态


 3号线(南北快线) 东延段 番禺广场—清流 
 5 6B 远期实施


 4号线(南沙线) 南延段 金洲—南沙资讯园 11.7 5 4L 近期实施


 5号线(环市路线) 东延段 文冲—黄埔客运港 9.8 5 6L 近期实施


 6号线(萝岗线) 二期 长湴—香雪 17.6 10 6L 2014年建成

东延段 香雪—永和 24.5 12 近期实施


 7号线(番禺线) 二期 大学城南-大沙东 11.3 4 6B 2015年建设方案


 8号线(海珠线) 东延段 万胜围—广汽基地 
 4 6A 远期实施

北延段二期 白云湖—文化公园 15.0 12 2014年建成


 10号线(天河线) 
 天河客运站—东沙 19.6 15 6B 远期实施


 11号线(市区环线) 
 
 42.4 32 
 近期实施


 12号线(二沙岛线) 
 槎头—大学城南 30.1 24 
 远期实施


 13号线(东西快线) 二期 凰岗—鱼珠 31.5 18 8A 2015年建设方案


 14号线(从化线) 首期 嘉禾望岗—街口 51.2 14 
 2015年建设方案

二期 广州火车站—嘉禾望岗 
 5 
 近期实施

三期 街口—良口 
 3 

14号线(知识城支线) 首期 新和—知识城 13.4 4 
 近期实施


 15号线(南沙环线) 
 蕉门—南沙客运港—蕉门 30.5 15 
 远期实施


 16号线(荔城线) 
 新塘—荔城 31.7 8 
 2015年建设方案


 17号线(紫坭线) 
 紫坭—莲花山 25.7 11 
 远期实施


 19号线(滨江线) 
 穗盐路—奥体东 
 20 
 远期实施


 20号线(琶洲联络快线) 
 琶洲—广州南站 17.5 3 
 2015年建设方案


 21号线(东部新城快线) 
 天河公园站—增城广场 58.7 14 
 2015年建设方案


 白鹅潭联络快线 
 白鹅潭—广州南站 31.3 3 
 2015年建设方案

线路信息

1号线

于1993年12月28日正式动工,1997年6月28日起开始试运营,首段开通西朗—黄沙段,全线于1998年12月28日竣工,1999年6月28日正式通车,标志着中国大陆继北京、天津及上海后,第4座城市建有轨道交通系统。

站点与车辆

全线设有16个车站,分别是:广州东站、体育中心、体育西路、杨箕、东山口、烈士陵园、农讲所、公园前、西门口、陈家祠、长寿路、黄沙、芳村、花地湾、坑口、西朗,线路全长约18.48公里,其中西朗和坑口是地面车站,其他为地下车站。1998~2005年一段时间,1号线是没有屏蔽门(幕门/安全门)的,2005年开始地铁公司开始在1号线各站加装屏蔽门,现在已经全部完工,也标志着广州地铁全部线路都设置有屏蔽门。

1号线隧道由德国设计,采用国际标准,沿线设有多处渡线(存车线),用于当前方隧道出现紧急情况时切换至反方向线路行驶或驶离主线路。

1号线车辆系由德国西门子-安达列车制造,全部德国原装进口,也是造价最高的一条线路。

车辆段

线路车辆段设于荔湾区西塱,位于西朗站与坑口站之间。行车控制中心则设于位于公园前站上盖的大厦内。

2号线

现广州地铁2号线

经过一系列的拆解,2010年9月25日,2号线北延长线和南延长线开通。

广州地铁2号线(嘉禾望岗—广州南站),全长约32km,设有24座车站,分别为:广州南站、石壁、会江、南浦、洛溪、南洲、东晓南、江泰路、昌岗、江南西、市二宫、海珠广场、公园前、纪念堂、越秀公园、广州火车站、三元里、飞翔公园、白云公园、白云文化广场、萧岗、江夏、黄边、嘉禾望岗。

车辆段及停车场

线路车辆段位于白云区嘉禾。行车控制中心则与广州地铁一号线共用公园前控制中心。大洲停车场则位于番禺石壁。

增购列车

广州地铁2号线列车是由中国南车集团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制造,整车国产化率达到70%以上。

为了适应大客流的需求,列车选型为A型车,采用-A+B+C*C+B+A-六节编组。每个独立的车辆单元由A、B、C车组成,一单元内的三辆车之间通过半永久车钩进行机械连接,两个单元以半自动车钩联挂。电气连接通过固定在车辆之间的跨接电缆实现,气动功能则通过用于连接车辆的软管进行传递。六节编组列车长约140米、宽3米。设计速度为90km/h,最高运行速度为80km/h,直流1500V供电。车体结构为轻量化、整体承载、大型中空挤压铝合金型材全焊接结构、运用成熟的“V”字型车体。地板、车顶、侧墙、端墙采用隔热、隔音、环保材料。

2号线列车外型采用流线型结构,以浅白色为主色调,从车头开始勾勒出一条紫色为主色调的色带贯穿全车。单节车侧墙两侧各设置有4扇宽阔通透的玻璃窗,与车体外表面齐平,极具有现代列车的造型特点。每节车每侧设置5对密封性良好的电动塞拉门。每节车客室的两侧各有4个长座椅,沿车厢纵向靠墙布置,座椅廓形按人机工程学要求设计、表面采用压纹的不锈钢制成。客室立柱扶手采用表面经过喷塑处理的不锈钢材料。车厢内墙面与天花板以月白色调为主,使列车客室显得清爽优雅。

广州地铁2号线列车每节车设有两台薄型车顶一体式空调机组及控制系统,保证车内温度小于26℃、湿度60%。每节车侧窗右侧的内装侧墙板上设置1个19寸LCD,用于播放高质量的视频图像。车厢内的每对车门上方设置1个LED动态线路地图报站装置,用于显示车辆开门侧指示、列车运行方向、换乘信息及站名显示。客室内的设计充分考虑了乘客的需求,车辆端部设有残疾人轮椅停放区域,这样可有效地利用客室站立区域,在客流高峰时段提高乘客舒适度。为乘客提供舒适、满意的乘坐空间。总体布局、装饰体现出现代美学特点和广州地铁的企业文化理念。

此外,2号线列车具备全自动、无人驾驶功能。列车的控制诊断系统、牵引系统、制动控制系统很大程度上沿用了在广州地铁3号线列车上成熟的技术和设计,但在一些细节上进行了优化和变动。2号线列车控制诊断系统全车采用MVB总线贯穿,MVB总线采用双冗余技术:本地总线和主干线均采用了两对双绞线电缆(A、B线),而3号线仅有一对双绞线电缆,这样一来,增强了列车通讯的可靠性。列车沿用了3号线列车的牵引逆变系统,但根据列车运行工况要求不同,列车采用“车控式”控制方式,而3号线列车采用的是“架控式”控制方式。制动控制系统采用克诺尔运用成熟的EP2002制动控制系统,为“架控式”控制方式。同时,2号线列车在客室增设了残疾人轮椅停放区,在保证了良好性能的同时,2号线列车设计更加合理化、人性化、现代化。

原广州地铁2号线

2号线首通段(三元里—晓港)于2002年12月29日通车试运营。2003年6月28日地铁2号线三元里—琶洲段正式营运。2005年12月30号,为了配合4号线(大学城专线)的开通,万胜围站正式启用。2号线使用了很多当时国内乃至国际上都处于领先地位的技术。广州地铁2号线是世界上全线都在建成时就安装了屏蔽门的地铁线路之一。屏蔽门可确保乘客候车时的安全,还能节省能源消耗。当时二号线投入使用的车站有17车站,分别为:三元里、广州火车站、越秀公园、纪念堂、公园前、海珠广场、市二宫、江南西、晓港、中大、鹭江、客村、赤岗、磨碟沙、新港东、琶洲、万胜围,全部为地下车站。

地铁公司为了在当时正在运营的2号线晓港—万胜围段,成功完成拆解二/八号线,不得不在运营结束后进行拆解工作。2010年9月21日晚,随着万胜围开出的最后一列车的到达三元里站,旧广州地铁2号线也随即成为了历史。

原车辆段

原2号线线路车辆段位于海珠区赤沙。行车控制中心则与地铁一号线共用公园前控制中心。拆解后,赤沙车辆段主要对8号线的列车进行维护、维修。

3号线

首通段(广州东站—客村)于2005年12月26日开通。2006年12月30日地铁3号线(客村—番禺广场、天河客运站—体育西路)开通试运营。3号线呈南北走向,全长67.25公里,包括一条主线和一条支线,共设29个车站(主、支线换乘站体育西路站算为两座车站),全部为地下车站。其中主线的16个站分别为:天河客运站、五山、华师、岗顶、石牌桥、体育西路、珠江新城、赤岗塔、客村、大塘、沥滘、厦滘、大石、汉溪长隆、市桥和番禺广场;支线的13个站分别是:机场南、人和、龙归、嘉禾望岗、白云大道北、永泰、同和、京溪南方医院、梅花园、燕塘、广州东站、林和西、体育西路。

3号线在国内率先采用“Y字型”线路,主线从天河客运站出发,到体育西站与支线相接——从而更经济、有效地解决客流问题。3号线列车设计最高速度为120km/h,是国内地铁列车中运行时速最高的列车。3号线列车为B型车,开通初期使用三节编组,实行“小编组,高密度”的行车方式。但因客流量过大,从2010年4月28日起,3号线全线变由六节编组列车运营,其中包括两列三节编组列车连在一起的六节编组列车。

此外,广州地铁还计划建设3号线东延段。东延段由番禺广场东延伸至清流,是一条长远规划的路线,暂未有落成的时间。

车辆段

线路的列车维护中心(车辆段)设于番禺厦滘。行车控制中心设于番禺大石。

广州地铁3号线北延段开通后,将增加嘉禾车辆段对3号线北延段列车进行维护、停泊、维修。

拥挤对策

在2006年底3号线(客村—番禺广场段、体育西路—天河客运站段)开通时,行车间隔约为12分钟。由于乘客人数很多,但列车只是三节编组,车厢空间比较狭小,因此曾一度造成混乱。而经过一年左右的调试,到了2008年初,3号线天河客运站—番禺广场段的行车间隔已经达到3分钟左右,高峰期的拥挤状况得到了缓解,但问题还是很严重,到2008年底,被迫提速,行车间隔缩至2分钟之内,达到每站之间可行一列。因此,停车时间大大缩短,但是人群还拥挤,造成无法按时出发。地铁公司最后决定:进行人员快速疏散,以及在地面上标出更明显的黄线疏导,才得至缓解。而因为当时地铁3号线运能严重不足,地铁公司决定:从2010年4月28日起,将列车加长至六节编组。

3号线主线、支线的分辨

广州地铁3号线,采用Y字型线路,主线天河客运站—番禺广场、支线体育西路—机场南 ,在体育西站与主线相接,进行换乘。其实,地铁公司也规划了3号线拆分的方案:远期,3号线体育西路—天河客运站将是10号线的一部分,从天河客运站开往荔湾东沙。当3号线拆分后,9号线将并入3号线,作为3号线的一条支线,于高增换乘。

4号线

地铁4号线大学城专线(万胜围—新造段)于2005年12月26日开通,新造—黄阁段也于2006年12月30日通车试运营(官桥站、庆盛站暂未开通),2007年6月28号蕉门和金洲站启用,2009年12月28日开通万胜围—车陂南段,2010年9月25日开通车陂南—黄村段。全线长46km,地下线长16km,高架线路长30km。

4号线南北走向,共设16座车站,分别为黄村、车陂、车陂南、万胜围、官洲、大学城北、大学城南、新造、石碁、海傍、低涌、东涌、黄阁汽车城、黄阁、蕉门、金洲。其中黄村—新造段车站为地下车站,其余车站为高架车站。

列车

4号线的列车为直线电机列车,四节编组,最高运行速度达90km/h。4号线的线路坡度达55‰,客观条件要求列车必须要有强爬坡能力。直线电机传动是利用直线电机和轨道中间安装的感应板之间的电磁效应产生的推力作为列车的牵引力或电制动力,列车的爬坡能力是普通旋转电机列车的3倍,可达到70‰以上。4号线列车可以转弯最小半径60米,列车还具有列车故障运行能力:即在损失1/4动力,且列车搭载额定定员状态下可以保证运行一个往返;在损失1/2动力且搭载额定定员时,可在60‰的坡道上起动,并能使列车行驶到最近车站;一列空载列车牵引一列在超员状态下(无动力)的故障列车能在60‰的坡道上起动。此外,4号线列车具有全自动驾驶功能。4号线将成为世界首条中大运量的直线电机线路,也是全国第一条采用直线电机车辆技术的轨道交通线路。

车辆段

目前4号线使用新造车辆段。新造车辆段位于新造站与石碁站之间、兴业大道旁。车辆段面积16.5公顷,绿化率达50%。

5号线

广州地铁5号线西起荔湾滘口,东至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黄埔客运港,全长约42.8公里,共设29座车站。其中广州地铁5号线一期(滘口—文冲)已于2009年12月28日14:00全线开通,共开通24座车站,全长32.03公里。

一期

一期于2009年12月28日通车,共24个车站,分别是:滘口、坦尾、中山八、西场、西村、广州火车站、小北、淘金、区庄、动物园、杨箕、五羊邨、珠江新城、猎德、潭村、员村、科韵路、车陂南、东圃、三溪、鱼珠、大沙地、大沙东及文冲。一期线路全长32.03km,24个车站,其中滘口站和坦尾站是高架车站,其余车站为地下车站。

二期

二期有5个车站,分别为为文冲、沙埔、庙头、夏园及黄埔客运港,二期全长11km,规划方案在2015~2020年落实。

建设历程

5号线一期原计划于2008年底开通,但由于市区部分站点和文冲站的站后折返线区域遭遇征地拆迁问题,导致工程进度变慢,因此改为2009年年底开通。最终,5号线穿越上千栋房屋,七次穿越断裂带,两次穿越珠江,创造了奇迹。

全线隧道于2009年4月19日贯通。2009年8月18日下午,由中铁三局施工的广州地铁5号线轨道Ⅱ标最后一根长轨焊接完毕,5号线全线长轨贯通,该线轨道长约96单线公里。其中,正线约64单线公里,车辆段32单线公里,正线共设6个铺轨基地。5号线轨道工程既有高架线,也有地下线,整体道床种类繁多,施工难度很大,再加上前期场地移交滞后,工期十分紧迫。建地铁建设者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加快进度,确保了工期。

列车

5号线的列车和4号线一样,都是直线电机列车,原计划初期采用四节编组,后来改为六节编组。首列青岛生产的广州地铁5号线列车于2008年11月22日运抵广州,并在2009年12月正式投入使用。列车外表为白色“上衣”,“下身”为深蓝和浅蓝两种颜色,中间有一条红色的线路穿过,简洁大方,又不失现代感。车头不到两米长,呈方形,车头内除了正中心有一把司机的皮椅外,还有三台显示屏,操控仪器简单而好识别。每节车厢两边各有3处车门,车内座椅大小颜色与4号线一样,扶手和吊环为粉红色,在车门与座椅之间,还有一块空位,扶靠更方便。此外,4块LCD显示屏增加为6块,在车厢内任何角度,都可以看到地铁电视,屏幕也由15寸变成了17寸,显示图像更大了。在车门上方位置,有5号线的闪灯报站线路图,每到一站,将有红色灯光提醒。

5号线列车具备空调自动调温功能,能在23~29℃的范围内自动调整。5号线列车还具有很强的爬坡能力,在1000米长的距离上可以攀上60‰的高坡,最小转弯半径150米。此外,每节车厢可以容下330名乘客。

车辆段

线路车辆段位于广州市黄埔区鱼珠街,5号线鱼珠站和三溪站之间,黄埔大道以北,中山大道以西的地块内。行车控制中心也设在鱼珠车辆段及其综合基地里。

6号线

广州地铁6号线一期长24.3km,设车站22个;二期长17.6km,设车站10个。由于一期工程受到拆迁的问题导致延期,将于2013年全线开通,二期预计于2015年前全线开通。和4、5号线一样,6号线也采用直线电机列车。

一期

6号线一期起点为广州西面金沙洲地区的浔峰岗,高架跨过北环高速公路后沿金沙洲路中央往东南方向前进,于沙凤村东侧以白沙河大桥横跨珠江支流,连接到大坦沙岛之沙头顶。之后线路转向正南,由高架转入地下隧道,往南至双桥路侧的坦尾站与5号线换乘。线路下穿广三铁路后,斜穿珠江支流,于旧广州南站范围内多宝路处设如意坊站。线路沿黄沙大道往南抵达大同路处的黄沙站与1号线换乘。之后线路沿六二三路,穿过文化公园,人民南路,沿一德路抵达海珠广场与2号线换乘。绕过广州解放纪念碑后,依次经过泰康路、万福路、越秀南路后,穿过东华南路及大沙头路附近的一大片建筑物,抵达东山湖公园。隧道下穿东山湖,折往东北方向,沿东山大街、龟岗大马路、署前路,与1号线再次换乘。随后线路辗转沿农林下路往北,于区庄站与5号线再次换乘。之后线路以小半径曲线转入先烈中路、先烈东路,再转入广州大道北、兴华路,与3号线支线在燕塘站换乘。线路沿燕岭路往东北行进,于天河客运站与3号线主线换乘,最后沿天源路抵达终点长湴。

广州地铁六号线一期(浔峰岗—长湴)将于2013年投入运营,线路全长24.3km,设浔峰岗、横沙、沙贝、河沙、坦尾、如意坊、黄沙、文化公园、一德路、海珠广场、北京路、团一大广场、东湖、东山口、区庄、黄花岗、沙河顶、沙河、天平架、燕塘、天河客运站、长湴22个车站,其中沙河站、一德路将面临“飞站通车”的形式开通。其中浔峰岗站、横沙站、沙贝站为高架车站。值得一提的是,5号线坦尾站为高架车站,6号线坦尾站为地下车站,因此该站将采用高架—地下的换乘设计。

二期

国家发改委已于2009年2月批准提前实施地铁6号线二期工程(长湴—香雪)建设。地铁6号线二期工程是萝岗区科学城通往市中心区的快速通道。建成后,将迅速提升萝岗区城市综合交通环境水平,对萝岗区加快发展,加快建设成为现代产业体系先导区、适宜居住城市示范区、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有着重要的作用。

广州地铁6号线二期各站预留6节长度的月台,但初,近期将与一期使用4节车厢列车贯通运营。

广州地铁6号线二期,于2009年10月30日试验性开工。

国家发改委已于2011年6月,正式批复广州市轨道交通六号线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6月17日上午,地铁公司在六号线柯木塱站施工现场召开六号线二期前期工作会议。广州地铁公司、4家监理单位及5家施工单位参加。标志着六号线二期上一阶段的规划、立项、报批工作已经基本完成,进入了正式动工阶段。

二期工程(长湴—香雪)全长17.6公里,设车站10个。各站为:长湴、华南植物园、龙洞、柯木塱、高塘石、黄陂、金峰、暹岗、苏元、萝岗、香雪。二期全部为地下线。植物园站将预留条件供远期进行线路拆解。

7号线

线路基本信息

2009年2月,国家发改委的批复了广州地铁7号线的建设,按照规划,7号线首期线路西起番禺区的韦涌,往东经广州南站,钟村、汉溪长隆,止于大学城南。建成后,将加快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共交通体系,构筑番禺组团内的轨道交通走廊,有效加强大学城与广州南站的沟通。

7号线在大石设置与3号线共用的控制指挥中心,3号线金山、4号线兴业主变电站将扩建扩容与7号线共用,7号线在大洲设车辆段一处,并在大洲车辆段设联络线与2号线相连。线路采用B型六节编组车辆,车辆旅行速度为43km/h,最高运行速度80km/h,高峰最高断面为3.06万人/小时。

站点设置

7号线线路西起番禺区的韦涌,向东南行进穿越钟村,之后转向东北,经过汉溪村、大学城与长洲岛,再穿越珠江之后,止于黄埔区的大沙东,并预留远期延伸至萝岗中心区的条件。线路全长约30.90km,均为地下线路,共设14座车站,其中换乘站8座,分别为韦涌(换乘佛山2号线),广州南站(换乘2号线、广珠城际轨道交通、武广客运专线、佛山2号线),石壁站(换乘2号线),谢村、钟村、汉溪长隆(换乘3号线),鹤庄、官堂、南村、大学城南(换乘4号线),大学城东、长洲(换乘8号线),丰乐路(换乘13号线),大沙东(换乘5号线);平均站间距2.30km。设车辆段1座,位于大洲停车场和南车广州组装厂的西南侧,占地面积约23.67公顷。7号线采用B型车,初、近、远期均采用六节编组列车。

7号线分三期进行建设,其中7号线一期为广州南站至大学城南站,长约18.60km,共设9座车站,其中换乘站为4座。广州南站和大学城南土建部分已建成,7号线一期工程预计2014年6月底建成;7号线二期为大学城南至大沙东,长约11km,预计2015年前开工建设。7号线三期(韦涌—广州南站)段长约1.30km,预计与佛山2号线同期实施。

7号线一期工程,线路从广州南站起始向东北方向行进,到规划路转向东南,穿越大片田地、水塘后转向东北,一直沿着汉溪大道行进,下穿既有的新光快速高架桥以及已经运营的3号线,在汉溪长隆站形成换乘,之后继续向东北方向前行,过迎宾路之后,线路折向东,沿南大干线东行,穿越南沙港快速路、市头涌后转向北,沿着板桥路前行,然后下穿珠江(三枝香水道),广州工业大学部分操场也绿地,然后折向东沿着中环西路向东,在大学城南站换乘4号线,线路并在此站后作为一期的终点。

7号线二期站点为大学城东、长洲、丰乐路(与13号线换乘)、大沙东(与5号线换乘)

8号线

广州地铁8号线西起于海珠区工业大道北凤凰新村,经晓港,东止于海珠区新港东路万胜围站,设有凤凰新村、沙园、宝岗大道、昌岗、晓港、中大、鹭江、客村、赤岗、磨碟沙、新港东、琶洲、万胜围13个车站。其中,晓港站—万胜围站为旧2号线沿用线路,已于2005年12月28日全线通车。昌岗于2010年9月25日开通,凤凰新村、沙园、宝岗大道亦于2010年11月3日开通。8号线远期将通到黄金围,目前凤凰新村以北已有两个站点被确定,分别为同福西和文化公园,均为地下车站,文化公园已与6号线同步开工建设,于2013年随6号线一同开通。

光大花园事件

8号线凤凰新村—晓港段共新增4座站点,全长4.1公里,分别为凤凰新村、沙园、宝岗大道和昌岗,原计划于2010年9月25日开通,但由于光大花园的业主反对冷却塔的位置,使凤凰新村、沙园、宝岗大道3站延迟至11月3日开通。虽然昌岗站8号线部分也是由沙园冷站供冷,但考虑到8号线与2号线换乘的重要因素,只能够就近借用空调冷水搭救。

9号线

9号线对广州的意义及九号线的未来

2009年2月,国家发改委的批复了广州地铁9号线的建设,9号线一期工程将以花都汽车城为起点,经花都中心城区,与3号线北延段于高增站换乘。建成后,对优化广州市北部市区内的交通,推动花都区的基础产业特别是汽车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列车

9号线初、近、远期均采用六节编组列车,为B型车,列车最高运行速度120km/h,列车旅行速度为55km/h。

建设

9号线线路全长约20.0km,采用的施工工法共分为盾构、明挖及暗挖法,全部为地下线。

广州地铁9号线已于2009年9月29日正式开工。

线路布置

广州市规划局已同意地铁9号线9个车站的站点位置。这9个站点分别为飞鹅岭、花都汽车城、广州北站、花城路、花果山公园、花都广场、马鞍山公园、清埗、高增,其中高增站可换3号线,平均站间距大约2.7公里。站点会因为地质条件及经济因素有所调整,但调整幅度不会超过前后200米的范围。

飞鹅岭站,位于风神大道西段,飞鹅岭附近;花都汽车城站,位于风神大道与红棉大道交叉路口;广州北站站,位于秀全大道和站前路交叉口,为与武广客运专线换乘站;花城路站为全地下车站,站位位于秀全大道与花城路的十字交叉路口的西侧的秀全大道下;花果山公园站,位于云山大道花果山公园段;花都广场站,位于天贵路与迎宾大道交叉口西侧;马鞍山公园站,位于迎宾大道与百寿路交叉口东南侧;清埗站,位于迎宾大道与镜湖大道交叉口西侧;高增站,位于新机场南侧,高增村附近。

11号线

广州地铁11号线是一条环城的地铁线

途经站点

行经琶洲、新滘路、逸景路、芳村大道、火车站、广园路、火车东站、员村二横路,至琶洲闭合。全长42.4公里。

广州地铁11号线功能

为串联城市主要交通集散点,完善线网结构,提升服务水平。

13号线

广州地铁13号线西起白云区凰岗,经荔湾区、越秀区、天河区、黄埔区,最后到达增城市新塘镇象颈岭。预计2010年动工。

线路全长约56.2km,均为地下线敷设方式;共设置28座车站,其中换乘站13座,平均站间距约2.1km。全部采用地下敷设方式。13号线在线网规划中的功能定位为穿越城市中心城区并连通城市东西部,特别是白云区石井、同德围、新塘的市域交通快线。13号线对于正在发展中的东部发展区融入市域交通网络,促进广州市大都市化进程具有重要作用。

一期工程鱼珠至象颈岭共设11个车站:

13号线首期工程线路起于鱼珠站,车站位于黄埔大道支路茅岗立交南侧的鱼茅路下,为地下两层侧式车站,13号线与5号线两个车站采用十字岛侧换乘模式。

丰乐路站位于丰乐路与规划海员路交叉路口下,车站沿海员路东西走向布置,为地下两层岛式车站。

文园站位于黄埔东路(107国道)南侧,地块的地形较平整。双岗村的西侧,沿黄埔东路呈东西走向。

庙头站位于黄埔东路南侧的空地上,线路在该段的走向基本为东西走向。本站为地下车站,采用岛式站台。

夏园站位于黄埔东路北侧下方,线路在该段的走向基本为自西向东。

南岗站及站后折返线位于南岗镇黄埔东路(107国道)路中,线路在该段的走向基本为西南-东北走向。

温涌路站位于温涌东路与新塘大道西沿线的交叉路口,沿规划新塘大道西沿线呈东西走向。

东洲站位于规划107国道与规划道路的交叉路口,沿规划路呈南北走向。

新塘站位于增城市新塘镇新新公路与规划107国道相交的“十”字路口以西的地块下方,与规划107国道斜交。

官湖站推荐方案的站位位于石新路、规划107国道与规划道路的交叉路口西侧,沿规划107国道路呈东西走向。

象颈岭站位于新沙大道,站位东西向横跨新沙大道,线路在该段的走向基本为西-东向。

广州珠江新城旅客自动输送系统(APM)

全称:广州市珠江新城核心区市政交通项目旅客自动输送系统,原称:珠江新城集运系统

珠江新城旅客自动输送系统(APM)于2010年11月8日开通投入试运营。它是世界首条的全地下捷运系统。

APM的作用和意义

APM将解决珠江新城核心区的交通疏导,它将是珠江新城CBD地区和天河商贸区内部的公交骨干线,满足其内部、珠江新城与天河商贸区、观光塔之间客流的交通需求,以及旅游观光购物的出行需要。

线路走向

APM与轨道交通线路形成快捷方便的连接,线路总长约3.94公里,全部采用地下线路,共设9座车站,由北往南分别为林和西站、体育中心南站、天河南站、黄埔大道站、妇儿中心站、花城大道站、大剧院站、海心沙站、广州塔站。输送系统站点之间最大间距693.5米,为体育中心—林和西区间;最小站间距315.5米,为天河南—体育中心站区间,平均站间距473.4m,走向基本与3号线平行。

车型

APM预计初期高峰小时客流断面3553人次,采用小编组高密度的行车组织方式。近、远期客流增长较快,高峰小时客流断面达到8807人次和10028人次,需要加大编组以适应客流的变化。APM采用和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旅客捷运系统相同的庞巴迪CX-100车辆,为APM胶轮车,直流驱动,轮距2032mm,600V交流供电,定员138人/辆,一期工程开行7列共14辆车,CX-100列车长12.8米,宽2.8米,高3.4米,重15吨。每辆车厢每侧均设有两组对开的外挂门。列车最大行驶速度为60km/h。全线车站的站台,均为岛式站台,站台有效长度为40米。两侧均设有松下电工(中国)提供的屏蔽门。本线路采用配套的庞巴迪CITYFLO 650控制系统,CITYFLO 605能实现无人驾驶、移动闭塞等功能。最大运载能力为单向每小时4500人。

停车场

由于艺苑小区拆迁缓慢,而APM系统必须于广州亚运会之前投入运营,因此车场分两期建设。一期面积约3500平方米,现已投入使用,拥有轻修线2条、重修线1条、停车线兼折返线1条,仅能停放2节编组的列车。二期车场在一期的基础上向南延伸了133米,将达到停放10列3节编组列车的能力,围护结构现已动工。

运营时间及收费

APM从8:00开始运营,晚上22:30结束运营,全天共计运营14.5小时,其余时间用于线路和设备检修,特殊时间段(节假日、举行重大活动)会适当延长运营时间。

APM采用一票制,只需购买统一价格的车票,就可以将APM从头坐到尾,而且在赤岗塔站与3号线的赤岗塔站相通,不用出地面再换乘,但这是一个单独的系统,所以将分开收费。APM的收费为2元/次。

林和西站及赤岗塔站分别可以与3号线林和西站及赤岗塔站换乘,需出闸换乘。

安全警示灯

广州地铁APM全国首创接触轨带电安全警示灯,APM采用了较为复杂的三相交流600V接触轨系统。为防止人员误闯入接触轨带电区域,地铁建设者实施了这一创新项目。该设施非常醒目,效果非常好。而且通过接口连接计算机,可进行各种文字、字体等的编辑。

海心沙站

海心沙站已于2011年2月24日正式向公众开放。由于海心沙站位于海心沙公园中,因此,在任何站点到达海心沙站,必须在站内购买海心沙公园门票(30元)才能够出站。而进站则无此限制,但进站后再出站需再一次付30元的门票。

广佛线

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州至佛山段工程,简称:广佛线,广佛线是一条跨越广州市海珠区、广州市荔湾区、佛山市南海区、佛山市禅城区的城际轨道交通线路,业主为广东广佛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委托运营商为广州地铁有限公司。2010年11月3日下午2点,广佛线首通段正式开通试运营。

站点

广佛线全长32.16公里,设21个车站,全部为地下车站,分别为魁奇路、季华园、同济路、祖庙、普君北路、朝安、桂城、南桂路、[虫雷]岗、千灯湖、金融高新区、龙溪、菊树、西朗、鹤洞、沙涌、沙园、燕岗、石溪、南洲、沥滘。

建设、运营情况

试验段于2002年10月11日动工,佛山的魁奇路站和广州的沥滘站主体土建工程已完成,而其他站点在2007年6月28日开始陆续开工。2010年4月8日,广佛线首通段隧道全线贯通。2010年11月3日,魁奇路—西朗段将通车试运营,2013年底建成西朗—沥滘段并通车试运营。

列车

广佛线的列车为B型车,四节编组,最高运行速度可达80km/h。2010年5月18日,首列广佛线列车下线。作为第一条城际线路,广佛线车辆在设计上充分融入了岭南特色,有两种颜色的列车,列车外观上蓝色彩带红色彩带的同时使用也体现了广佛同城的特点。

首列广佛线列车于2010年6月25日运抵佛山市夏南车辆段。

延长线及对珠三角辐射的作用

此外,广佛线还计划开设南延段,设4座车站,分别为澜石、世纪莲、东平、小涌,目前还处于内部论证阶段,线路敷设方式和开工时间未定。广佛线把珠三角紧邻的两个城市地区更加紧密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以广州为中心的包括户籍人口1033万,流动人口363万(官方统计,实际数目远超)的广佛都市圈,可以优化两个城市的资源利用和产业结构,有利于提高广佛都市圈乃至珠三角的竞争力。

广佛线规划线路

2号线:西安—广州南站

3号线:狮山—容桂

4号线:张槎—大石

5号线:葛岸—滘口

6号线:九江—平洲

7号线:大良—广州莲花山

8号线:德胜—南沙东堤

2010~2020年建设、规划规划

2010~2015年建设方案

2011~2015年线网建设的原则:一是衔接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及周边城市交通线网、促进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二是落实“中调”战略,加密中心城区线网和提升线网服务水平;三是与城市建设计划和旧城改造计划相结合,完善城市空间结构;四是与土地综合利用相结合,促进功能区建设,提升城市整体现代化水平;五是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及城市新经济增长极发展;六是兼顾效益,以客流疏导型线路为主,以利地铁事业的持续发展;七是兼顾需要与可能,既考虑城市发展和交通疏导的需要,又要根据市区两级财力,量力而行。据此原则,经反复研究,从全局统筹考虑,计划将如下新线纳入2011~2015年间实施:

(一)3号线东延线:从番禺广场到海傍,经过广州亚运城,主要为亚运城服务。

(二)4号线南延线:自四号线金洲站经资讯科技园延伸至南沙客运港,长11.7公里。主要功能为支持南沙临港经济区发展。

(三)7号线二期:由大学城南至黄埔大沙东,线路长11.3公里。主要功能为与一期共同增强广州南站客流集散能力,优化珠江后航道城市功能布局,支持大学城和长洲岛、黄埔区发展。

(四)8号线北延段:由在建的文化公园站继续向北延至白云湖,全长15.0公里。主要功能为疏解同德围地区交通并支持白云湖地区发展。

(五)11号线(环线):行经琶洲、新滘路、逸景路、芳村大道、火车站、广园路、火车东站、员村二横路,至琶洲闭合。全长42.4公里。主要功能为串联城市主要交通集散点,完善线网结构,提升服务水平。

(六)13号线(东西快线)一期:由鱼珠至新塘段,线路长28.3公里。主要功能为对接穗莞深城际线,加强东部地区与中心城区的联系。

(七)13号线(东西快线)二期:由鱼珠至凰岗段,全长31.5公里。主要功能为与首期共同构建城市东西快线,加强城市东西部区域与中心城区联系。

(八)14号线首期及支线(从化线及知识城线):主线嘉禾至街口段及支线新和至知识城段(知识城线),主线长51.2公里,知识城线长13.4公里。主要功能为落实城市“北优”发展战略、支持从化及知识城地区发展。

(九)16号线(荔城线):始于新塘镇,沿荔新公路经清水塘至荔城,全长31.7公里。主要功能为贯彻城市“东进”发展战略,优化我市东部交通体系,支持增城发展。

(十)21号线:由增城广场至黄村,主要功能为连接增城于市区。

上述建设线路的实施,以国家最后审批为准。

2020年规划方案

我市新一轮轨道交通规划在加强城市外围与中心城区联系同时,着力提升中心城区轨道交通的服务水平,加密中心城区线网,同时支撑中心城区与萝岗、番禺、南沙、花都、增城、从化四区两市的互联互达。规划线网结构由“环形线+放射线+X对角线”构成,并构建由13号线与3号线形成的十字快线,支持“两轴两带” (南部产业拓展轴、北部优化发展轴,东部产业发展带、西部区域联动带)的产业发展。与此同时,为贯彻《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预留与城际轨道交通及周边城市轨道交通对接条件,增强了线网的开放性。在2010年线网基础上,2020年线网增加了3号线东延段(番禺广场—清流)、4号线南、北延段(金洲-资讯园,黄村-水西)、5号线东延段(文冲-黄埔客运港)、6号线东延段(香雪-永和)、7号线(广州南站—大沙东)、8号线北延段(文化公园-白云湖)、10号线(天河客运站—东沙)、11号线(环线)、12号线(槎头—大学城南)、13号线(凰岗—新塘)(东西快线)、14号及支线(从化线及知识城线)、16号线(新塘-荔城,荔城线)、20号线(广州南站—琶洲,新客站联络快线)和白鹅潭联络快线(广州南站—白鹅潭),线网总里程677公里。

地铁用车

1号线

西门子—安达模块化列车

庞巴迪摩域亚456型列车(增购车辆)

2号线

庞巴迪摩域亚456型列车

南车株机列车(增购车辆)

3号线(天河客运站—番禺广场)

南车株机—西门子列车

南车株机列车(第一次增购车辆)

3号线(机场南—体育西路)

南车株机列车(第一次增购车辆)

南车株机列车(第二次增购车辆)

4号线

南车四方—川崎直线电机列车

5号线

南车四方—川崎直线电机列车

南车四方列车(增购车辆)

8号线

庞巴迪摩域亚456型列车

广佛线

北车长客列车

APM线

庞巴迪CX-100型列车

广州地铁轮对生产线

生产线成立目的

之前,广州地铁车辆轮对均以委外维修模式进行,不但维修成本高、运输时间长,而且车轮周转不及时,严重影响地铁车辆的供应。随着全国各地动车组、地铁线网等轨道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车辆段的功能、规模和设备的配置等都带来了跨越式的提升。如何对车辆检修合理规划和设计,达到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检修能力,以适应车辆检修发展的需要,保障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成为了广州地铁提高车辆保障能力的当务之急。

生产线的作用

2010年7月22日,广州地铁轮对生产线投产仪式在鱼珠车辆段举行,这标志着车辆轮对生产实现“广州地铁造”,从此,广州地铁将具备自主检修地铁车辆轮对的能力,轮对检修生产线项目的正式投产,有力地解决城市轨道车辆轮对检修和组装本地化的问题,而且具备每年生产上千对轮对的能力,可满足广州、佛山、东莞、深圳等珠三角城市轨道车辆轮对检修的需求。将来更有可能出口香港、东南亚等地。

生产线的组建和试产过程

在生产线投产的五年前,广州地铁就开始筹建地铁车辆轮对的检修基地,并将基地选址在鱼珠车辆段。该项目总投资1200多万,库房面积6000多平方米。在筹备阶段,地铁公司多次到国内各轮对检修基地进行实地参观和考察,吸取多方经验,并取得最优方案。终于,2008年2月与北京中铁泰格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广州地铁物资有限公司签订了轮对检修生产线设备的采购合同。2009年的5月,轮对检修生产线设备陆续到货,并开始设备的安装和调试。2010年3月,车轮车床的到货标志着轮对检修生产线30多台设备已全部到位。

从2009年的设备调试开始,经过一年多的时间,设备的调试已基本满足地铁车辆检修和生产的要求,按生产需要配备了设备操作人员,技术文件也通过了车辆中心的审核,轮对的备件、工具也已准备到位,关键设备已完成调试,并成功地按工艺要求完成了地铁一、二号线的轮对退卸、压装的试验。现在,轮对检修生产线设备的预验收已按部就班地进行,邀请的专家对地铁公司整条轮对检修生产线给予了充分的肯定。2010年7月7日地铁公司在邀请的专家协助下,试生产了8对地铁2号线的轮对,全部合格,每对轮对车轴上都将会打上广州地铁的“羊角”标记,标明“广州地铁造”。一条获得国内专家充分认可的轮对生产线终于建成,从此,广州地铁将具备自主检修地铁车辆轮对的能力。

广州地铁历史大事件

1965年5月:广州市进行第一次地铁规划与地质勘测。

1992年6月28日: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成立。

1993年2月28日:广州地铁1号线正式动工。

1997年6月28日:广州地铁1号线首段(西朗—黄沙)开通观光试运营。

1998年7月28日:广州地铁2号线动工。

1999年6月28日:广州地铁1号线全线(西朗—广州东站)正式开通运营。

2000年3月30日:广州地铁2号线海珠广场站封顶,成为2号线首个封顶车站。

2001年12月26日:广州地铁3号线动工。

2002年12月29日:广州地铁2号线首段(三元里—晓港)开通试运营,与原有的1号线形成“十”字型交叉地下轨道网络。公园前站成为广州地铁系统中第一个换乘车站。

2003年1月19日:广州地铁4号线与广州地铁2号线调整工程(琶洲—万胜围区间)动工、地铁4号线大学城专线(万胜围—新造段)动工。

2003年6月28日:广州地铁2号线(三元里—琶洲)全线正式开通运营。

2004年5月28日:广州地铁5号线动工。

2005年6月28日:广州地铁6号线试验段黄沙站动工。

2005年12月26日:广州地铁2号线调整工程(琶洲—万胜围区间)、3号线首通段(广州东站—客村)、4号线大学城专线(万胜围—新造段)开通运营。

2006年3月1日:珠江新城旅客自动输送系统(APM线)动工。

2006年8月28日:广州地铁地铁6号线动工。

2006年12月30日:广州地铁3号线(客村—番禺广场、天河客运站—体育西路)、四号线(新造—黄阁)开通试运营。

2007年4月9日:广州地铁2/8号线拆解工程全面动工。

2007年6月28日:广佛城际轨道交通(广佛线)、地铁3号线北延段(机场南—广州东站)动工。地铁4号线一期全线(万胜围—金洲)开通运营,广州地铁开通10周年纪念。

2008年11月23日:5号线首批2列车顺利抵达广州。

2009年1月15日:3号线北延线首个盾构区间贯通。

2009年4月19日:5号线隧道全线贯通。

2009年5月19日:广佛地铁南延段建设方案敲定,准备动工。

2009年5月26日:广州地铁2/8号线延长线首列列车在株洲下线。

2009年7月19日:广州地铁2/8号线工程实现全线隧道打通。

2009年7月22日:广州地铁1号线西朗站加装安全门完工,标志着广州地铁所有车站都设有屏蔽门(安全门)。

2009年9月29日:广州地铁9号线动工。

2009年10月15日:首批市民代表试乘5号线,成为广州地铁有史以来,第一次在开通新线前请市民进行“挑刺”活动。

2009年10月30日:广州地铁6号线二期试验性开工。

2009年12月28日:广州地铁5号线一期(滘口—文冲),及4号线(万胜围—车陂南)开通试运营。

2010年1月18日:第一列2/8号线增购列车投入使用。

2010年3月20日:第一列APM列车进入赤岗塔车辆段。

2010年4月8日:广佛地铁首通段隧道全线贯通。

2010年4月20日:3号线北延段全线贯通,同日,3号线首列六节编组列车在广州东站—体育西路区间运行。

2010年4月28日:广州地铁3号线全线都用六节编组B型列车运行,其中也包括了3+3编组,使得“广州地铁三号线是世界最短的地铁”的说法成为历史。

2010年5月18日:广佛地铁首列车下线。

2010年6月25日:广佛地铁首列列车运抵佛山夏南车辆段。

2010年7月22日:广州地铁轮对生产线投产仪式在鱼珠车辆段举行,这标志着车辆轮对生产实现“广州地铁造”。

2010年9月21日:广州地铁旧2号线(三元里—万胜围)结束运营,成为历史。

2010年9月25日:广州地铁新2号线(嘉禾望岗—广州南站)、8号线(昌岗—万胜围)、4号线北延段(黄村—车陂南)开通试运营。

2010年10月30日:广州地铁3号线北延段(机场南—体育西路)正式开通试运营(高增站、机场北站未开通),是时,广州地铁线网的最高票价达到19元。

2010年11月3日:广佛地铁首通段(广佛线)(魁奇路—西朗)、8号线(凤凰新村—昌岗)开通试运营。

2010年11月8日:广州地铁珠江新城旅客自动输送系统(APM线)开通试运营。

2011年2月24日:APM线海心沙站对公众开放,APM线收车时间从20:00延长到22:30。

2011年6月17日:广州地铁6号线二期正式动工建设。

2011年10月31日:广州地铁取消收取进出机场南站的5元特别费,自此,广州地铁线网的最高票价达到14元(金洲—机场南)。

购票方法

第一步:在车站大堂找到自动售票机。

第二步:在自动售票机的地铁路线图中轻触点到达的车站站名,并选择将要购买车票的张数,选择完毕后总票价会在显示屏上出现。

第三步:在自动售票机的投币口投入可接收的人民币,硬币只接受5角及1元,纸币可接受5元、10元,使用面值20、50或100元纸币的乘客请到票务中心办理兑换零钞的手续。

若投入的货币不能识别,纸币从投币口退回,硬币从取票口退回;若投入的货币正确及售票机可以识别,售票机将自动从取票口发售车票并找回零钱;车票是一个绿色塑料圆片,像1元硬币。从2006年11月起,为提高工作效率,票务中心不再羊城通充值业务,如有需要,乘客可到地铁站内的天天洗衣店、7-11便利店(现金充值)、日阅堂或自动充值机充值。

2009年7月1日,广州地铁新单程票面世并在一至四号线全面投入使用,原来使用8年多的旧单程票(黑)将同时回收。新单程票颜色是寓意环保的亮绿色,新票具有过闸速度更快,功能更强大的优点。

基本票价政策

广州地铁线网票价按里程分段计价。里程分段计价办法为:起步4公里以内2元;4~12公里范围内每递增4公里加1元;12~24公里范围内每递增6公里加1元;24公里以后,每递增8公里加1元。(由于广州地铁以前是区间计费,里程计费使老线路某些区间里程达到3元的范围,但以就低不就高的原则,这些区间依然是2元)APM独立计费,每程2元。使用羊城通搭乘地铁有9.5折优惠;持羊城通学生卡搭乘地铁的学生5折优惠;60(含)岁至65(不含)岁老人,持老年人优惠卡搭乘地铁享5折优惠;65岁以上老人持老年人优惠卡搭地铁免费。

A.羊城通学生卡;学生凭卡搭乘地铁每次享受地铁票价5折优惠。公交月票优惠和地铁优惠可以合并在一张羊城通上办理。

B.60(含)岁至65(不含)岁老人,持老年人优惠卡搭乘地铁享5折优惠;65岁及以上老人持老年人优惠卡搭地铁免费。

C.广州本地户籍的重度残疾人可以申领重度残疾人优惠票卡,凭卡免费乘坐地铁。

D.在一个自然月中,使用羊城通坐公交、地铁累计15次(地铁未够15次前享9.5折优惠)后,均可享受6折优惠。

按现时计算票价办法计算,广州地铁按里程计算票价如下表:

(后者均为不含)

里程(公里) 票价(人民币)元

0~4 2

4~8 3

8~12 4

12~18 5

18~24 6

24~32 7

32~40 8

40~48 9

48~56 10

56~64 11

64~72 12

72~80 13

80~88 14

88~96 15直到目前为止,广州地铁最昂贵的票价为14元。按2013年开通的路线计算,最远的是地铁四号线金洲往返地铁三号线机场北站,里程为85km,在80~88收费区间,收14元。广州地铁票价不设封顶,以后线路再长,只要在后面每加8km加一元计算便可。

值得注意的是,广州地铁的单程票以及羊城通均有时间限制,目前计算时间是入闸后240分钟内必须出闸。否则需要按照出闸站线网最高票价支付更新车票的费用。单程票的遗失、无票乘车、人为折损等,也需要按照出闸站线网最高票价进行补票手续。

用票

单程票回收循环使用

检票机就是一条很短的通道,刷票后,自动检票机发出“嘟”声,机器中间的两个红色“扇门”打开,乘客就能通行。

单程票,出站时需要将票放到检票机下方的“回收口”里回收,像这样的一张单程票将由地铁经营单位简单处理后进行循环使用。

屏蔽门系统

现时,广州地铁新建的线路都已安装屏蔽门(安全门),而较早建设的1号线亦已经加装完毕。 1号线原来并没有设计安装屏蔽门,后来1号线车站发生了乘客跳轨自杀事件,地铁公司为了安全,陆续在沿线车站进行加装屏蔽门或安全门的工程。屏蔽门除了确保乘客的安全,还能够达到节能的目的,工程预计于2008年底完成,但由于一些原因,推迟到2009年上半年完成。1号线所有站点的屏蔽门(安全门)均已建成并投入使用。而花地湾、坑口和西朗则完成安装1.5米高的半高式安全门。坑口站的安全门已于2009年1月21日投入使用,这也成为1号线第一个投入使用的安全门。同年2月25日,广州地铁1号线花地湾站的安全门投入使用。同年7月22日,西朗站的安全门投入使用。

自此,广州地铁成为了全国第一个全部线路都拥有屏蔽门或安全门的地铁系统。

广州地铁乘坐守则

已按市政府规章《广州市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的规定审查通过,现予发布,自2009年11月1日起施行。本守则自2009年1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五年。《广州地铁票务规则》(穗建法[2006]757号)、《广州市地铁乘客票务守则》、《广州市地铁乘车守则》、《广州市地铁乘客安全守则》(穗建法[2000]174号)同时废止。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21:2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