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 |
释义 |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成立于2001年7月。原由中文系、历史系、新闻系组成。2003年增设秘书学系,新闻系独立组建新闻学院。人文学院以高等师范教育为主,以非师范教育为辅,现已形成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及成人教育等多层次办学体系,教学设备先进,有电教室、语音室等。学院现有硕士点4个: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门史、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并有教师教育硕士点语文教育硕士方向1个。 学院概况广州市重点学科2个:中国古代文学(A级)、专门史(B级);广州市重点学科预备站点1个: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广东省重点课程2个:现代汉语、写作与文选;广州市重点课程6个:古代文学、外国文学、古代汉语、中国近代史、世界史、中国古代史。目前在校研究生73人、本科生1687人;教职工100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3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8人,在读博士生11人。 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一)学术梯队 中国古代文学学科是广州市重点学科,现有教师13名,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5名,带头人刘晓明教授。本学科现有稳定的研究方向三个:中国古代戏剧学(带头人刘晓明),中国古代诗学(带头人吴晟),中国古代小说学(带头人纪德君),每个方向都形成了比较合理的梯队。 (二)科研成果 近五年来,本学科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两篇:《杂剧起源新论》(2000年3期)、《语文的离合与中国文学思维特征的演进》(2002年1 期),全部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此外,还在《文史》、《文学遗产》、《世界宗教研究》、《文艺理论研究》、《文献》等国内重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150多篇,其中核心刊物90篇,并有20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光明日报》、人大复印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中华读书报》转载或转摘。 出版专著12部,编著5部,译著4部。如专著《瓦舍文化与宋元戏剧》、《中国历史小说的艺术流变》、《江西禅宗文化研究》、《黄庭坚诗歌创作论》、《视角与方法:中国古代文学新论》、《英雄崇拜与美人崇拜》、《明清历史演义艺术论》等,其中不少著作获奖。 本学科2001年以来获得广东省政府哲学社学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广州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共10项。 (三)科研项目 本学科2000年以来先后主持了 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类群理论与杂剧的生成”(2002年)。 ②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明清通俗小说编创方式研究 ”(2005)。 ③教育部重大项目“岭南濒危剧种的研究与保护”(2005)。 ④教育部人文社科“十五”规划项目“杂剧形成史”(2001年)。 ⑤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豫章丛书整理校勘”(2000)。 ⑥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江南野史》校注、辑佚与研究(2002)。 ⑦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明代史料笔记中的戏曲资料汇编”(2002)。 ⑧国家博士后基金二等资助项目"民间说唱与通俗小说双向互动研究"(2004)。 ⑨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广东清代孤本小说〈煲老鸭〉的发现与研究”(2002)。 ⑩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古代诗歌与戏剧互为体用研究”(2004)。 (11)广东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中国历史小说的艺术流变”(1998)。 (12)广东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民间说唱与通俗小说的互动研究”(2003)等 19项各级各类项目。获得科研经费180万元。 (四)硕士点 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专门史 语言学 学院管理学院定位人文学院的定位是:以汉语言文学和历史学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材,把人文学院建设成为教学研究型的学院。 学院目标以大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作为培养人才的核心,以提高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目标,大力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