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广义政治经济学
释义

广义政治经济学(Political economy in broad sense),按照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的定义: “研究人类社会中支配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交换的规律的科学”。

简介

通常把仅研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称为狭义政治经济学,我国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材普遍都是狭义政治经济学,而广义政治经济学则研究的是人类各种社会形态,既包括前资本主义也包括资本主义及其以后的社会形态。其创立者和奠基者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由于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时所处的条件,在各个国家各不相同,在每一个国家的各个时代各不相同,因而不能用只限于研究某一种社会生产关系的政治经济学去对一切国家和一切历史时代作出解释。广义政治经济学首先应该研究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每一个发展阶段的特殊规律,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立为数不多的、适合于一切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最普遍的规律。适合于一定的生产方式和交换形式的那些特殊规律,对于具有这种生产方式和交换形式的一切历史时期和国家也是适用的。因此,广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是以对某一种社会生产关系的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为基础的。在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前,政治经济学只限于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作出研究,这种研究显然是不够的。对于发生在这一生产方式之前的或者在比较不发达国家内部和这一生产方式同时并存的一些生产方式,同样也应该作出研究和比较。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中,从具体分析社会生产总过程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方面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入手,不仅深入地科学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也研究了资本主义以前的各种生产方式,并对不发达国家内部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并存的其他生产方式作了比较研究,而且还对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作了科学的预测和论述。由于研究了一定社会经济形态的特殊规律,在此基础上,又确立了为数不多的、适合于一切社会经济形态的最普遍的规律,因而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广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关于广义政治经济学著作不多,比较系统的只有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其余的在《资本论》、《反杜林论》、《德意志意识形态》、《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给维?查苏利奇的复信草稿》、《古代社会史笔记》等著作也有许多论述,但不集中。因此《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就成为研究广义政治经济学极其珍贵的著作,里面虽然字数不多,但却是字字如金。在书中,马克思主要论述了亚细亚、古代和日尔曼三中生产方式和其发展趋势,在亚细亚生产方式上争论最多影响,大致有这几种观点:原始社会生产方式说、东方奴隶社会生产方式说、东方封建社会生产方式说、东方特有生产方式说、混合所有制说和经济形式说。而后来系统的广义政治经济学的著作有许涤新的《广义政治经济学》和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编写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这两本书均成书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今天仍有很大参考价值,其按照五种生产方式来解释前资本主义社会,许多观点已经陈旧。其余广义政治经济学方面的著作文章有奥斯特罗维强诺夫的《资本主义以前的诸社会经济形态》,徐禾等著《资本主义前的各社会经济形态》,胡如雷的《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吴大琨的《从广义政治经济学看亚细亚生产方式》等。其中特别值得的一提的是胡如雷的《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是一本系统阐明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学的著作,其余基本上讲中国封建社会的著作基本上是历史学著作,因此《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有很高价值,甚至有学者将其和《资本论》相媲美。其它在历史学,经济史,哲学方面的许多著作也含有丰富的广义政治经济学思想,如王亚南的《中国地主经济封建制度论纲》,郝镇华主编的《外国学者论亚细亚生产方式》,马克垚的《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朱寰主编的《亚欧封建经济形态比较研究》,赵家祥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简论》和其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晁福林的《先秦社会形态研究》,厉以宁的《资本主义的起源——比较经济史研究》,庞卓恒的《唯物史观与历史科学》,杨共乐的《罗马社会经济研究》。在其它学科的研究下广义政治经济学得到很大发展,但这些并不是为了研究政治经济学而研究政治经济学,因此广义政治经济学尚待创造。而在其它学科上如中国史学界的中国有无奴隶社会、中国上古社会形态、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等问题和民族学上解放前西藏农奴制、西双版纳的封建领主制、凉山彝族奴隶制等问题和政治学上的国家起源和国家历史形态等问题都需要广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才可能得到合理权威的解释,因此广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和创造不仅需要政治经济学,还要综合历史学、民族学、政治学、哲学等多门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跨学科研究,这也是当年马克思和恩格斯能建立广义政治经济学的原因。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论前资本主义社会 第一种所有制形式是部落所有制。

第二种所有制是古典古代的公社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

第三种形式是封建的或等级的所有制。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分工包含着所有这些矛盾,而且又是以家庭中自然形成的分工和以社会分裂为单个的、互相对立的家庭这一点为基础的。与这种分工同时出现的还有分配,而且是劳动及其产品的不平等的分配(无论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因而产生了所有制,它的萌芽和最初形式在家庭中出现,在那里妻子和儿女是丈夫的奴隶。家庭中诚然还非常原始和隐蔽的奴隶制,是最初的所有制,但就是这种所有制也完全符合现代经济学家多下的定义,即所有制是对他人劳动力的支配。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不管这种以公社成员身份为中介的所有制,究竟是表现为公社所有制(在这种情况下的,单个人只是占有者,不存在土地私有制);还是这种所有制表现为国家所有同私人所有相并列的双重形式(不过在这种情况下,后者决定于前者,因而只有国家公民才是并且必定是私有者,但另一方面,作为国家公民,他的所有制又同时具有特殊的存在);最后,还是这种所有制仅仅表现为个人所有制的补充(在这种情况下,个人所有制表现为公社所有制的基础,而公社本身,除了存在于公社成员的集会中和他们共同目的的联合中以外,完全不存在)。

---马克思《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

亚细亚形式必然保持得最顽强也最长久。这取决于亚细亚形式的前提:单个人对公社来说不是独立的,生产的范围限于自给自足,农业和手工业结合在一起;等等。

---马克思《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

奴隶制和农奴制只是这种以部落体为基础的财产的继续发展。它们必然改变部落体的一切形式。在亚细亚形式下,它们所改变的最少。这种财产形式建立在自己自足的工农业统一之一上的,在这种情况下,和在土地财产、农业独占统治的地方不同,征服[其他共同体]并不是必要条件,另一方面,因为在这种形式下,单个的人从来不能成为所有者,而只不过是占有者,所以他本身本质就是作为公社统一体的体现者的那个人财产,即奴隶。而奴隶制在这里既不破坏劳动的条件,也不改变本质的关系。

---马克思《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

在奴隶制、农奴制等等之下,劳动者本身表现为服务于某一第一第三者个人或共同体的自然生产条件之一(这不适用于例如东方的普遍奴隶制;这只是从欧洲的观点来看的);因而财产就不再是亲身劳动的个人对劳动客观条件的关系了。奴隶制、农奴制等等总是派生的形式,而决不是原始的形式,尽管它们是以共同体和以共同体中的劳动为基础的那种所有制的必然的和合乎逻辑的结果。

---马克思《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

所有制的各种原始形式,必然归结为把各种制约着生产的客观因素看作归自己所有这样一种关系;这些原始形式构成各种形式的共同体的经济基础,同样它们又以一定形式的共同体为前提。这些形式由于劳动本身被列入生产的客观条件(农奴制和奴隶制)之内而在本质上发生变化,于是属于第一种状态的一切财产形式的单纯肯定性质便丧失了,发生变化了。它们全部包含着奴隶制这种可能性,因而包含着这种对自身的扬弃。

---马克思《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

我们看到,摇役劳动或多或少与一切形式的农奴制度是联系在一起的。但是,摇役劳动作为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纯粹地表现出来的地方,——比如过去在斯拉夫或家和罗马人占领的多瑙河地区特别是这样,现在这些地方部分地也是这样,——我们能够肯定地认为,摇役劳动不是在农奴制的基础上产生的,正好相反,农奴制是从徭役劳动中产生的。徭役劳动是建立在的共同体基础上的,共同体成员超过维持自己生存所必需的劳动所完成的剩余劳动,原来一部分充作准备金(公共的),一部分满足他们公共的、政治的和宗教的需要,可是这种剩余劳动逐渐地变为替那些把准备金以及政治的和宗教的职务当作他们的私有财产来侵占家庭进行的徭役劳动。

---马克思《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

小农经济和独立的手工业生产,一部分构成封建生产方式的基础,一部分又在封建生产方式瓦解后和资本主义并存。同时,它们在原始的东方公有制解体以后,奴隶制真正支配生产以前,还构成古典共同体在其全盛时期的经济基础。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

农村公社的构成形式只能是下面两种情况之一:或者是它所包含的私有制因素战胜集体的所有制因素,或者是后者战胜前者。

---马克思《给维?查苏利奇的复信草稿》

把所有的原始公社混为一谈是错误的;正像地质的形成一样,在这些历史的形成中有一系列原生的、次生的、再次生的等等类型。

---马克思《给维?查苏利奇的复信草稿》

现代家庭在萌芽时,不仅包含着奴隶制,而且也包含着农奴制, 因为它从一开始,就是同田间耕作的劳役有关的.它以缩影的形式包含了一切后来社会及其国家中广泛发展起来的对立。

---马克思《关于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

这些关系是经过两条道路产生的。人们最初怎样脱离动物界(就狭义而言),他们就怎样进入历义:他们还是半动物,是野蛮的,在自然力量面前还无能为力,还不认识他们自己的力量;所以他们像动物一样贫困,而且生产能力也未必比动物强。那时普遍存在着生活状况的某种平等,对于家长,也存在着社会地位的某种平等,至少没有社会阶级,这种状况在开化得比较晚的民族的原始农业公社中还继续存在着。在每个这样的公社中,一开始就存在着一定的共同利益,维护这种利益的工作,虽然是在全体的监督之T9却不能不由个别成员来担当;如解决争端;制止个别人越权;监督用水,特别是在炎热的地方;最后,在非常原始的状态下执行宗教职能。这样的职位,在任何时候的原始公社中,例如在最古的德意志的马尔克公社中,甚至在今天的印度,还可以看到。这些职位被赋予了某种全权,这是国家权力的萌芽。生产力逐渐提高;较密的人口在一些场合形成了各个公社之间的共同利益,在另一些场合又形成了各个公社之间的相抵触的利益,而这些公社集合为更大的整体又引起新的分工,建立保护共同利益和防止相抵触的利益的机构。这些机构作为整个集体的共同利益的代表,在对每个单个的公社的关系上已经处于特别的、在一定情况下甚至是对立的地位,它们很快就变为更加独立的了,这种情况的造成部分地是由于职位的世袭(这种世袭在一切事情都是自发地进行的世界里差不多是自然而然地形成的),部分地是由于同别的集团的冲突的增多,使得这种机构越来越必不可少了。在这里我们没有必要来深入研究:社会职能对社会的这种独立化怎样逐渐上升为对社会的统治,起先的公仆在情况有利时怎样逐步变为主人,这种主人怎样分别成为东方的暴君或总督,希腊的部落首领,克尔待人的族长等等;在这种转变中,这种主人在什么样的程度上终究也使用了暴力,最后,各个统治人物怎样结合成一个统治阶级。在这里,问题仅仅在于确定这样的事实:政治统治到处都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基础,而且政治统治只有在它执行了它的这种社会职能时才能持续下去。不管在波斯和印度兴起和衰落的专制政府有多少,每一个专制政府都十分清楚地知道它们首先是河谷灌溉的总管,在那里,没有灌溉就不可能有农业。只有文明的英国人才在印度忽视了这一点;他们听任灌溉渠道和水闸毁坏,现在,由于周期发生饥荒,他们才终于发现,他们忽视了唯一能使他们在印度的统治至少同他们前人的统治一样具有某种合理性的那种行动。

但是,除了这样的阶级形成过程之外,还有另一种阶级形成过程。农业家族内的自发的分工,达到一定的富裕程度时,就有可能吸收一个或几个外而的劳动力到家族里来。在旧的土地公有制已经崩溃或者至少是旧的土地共同耕作已经让位于各个家族分得地块单独耕作的那些地方,上述情形尤为常见。生产已经发展到这样一种程度;现在入的劳动力所能生产的东西超过了单纯维持劳动力所需要的数量;维持更多的劳动力的资料已经具备了,使用这些劳动力的资料也已经具备了;劳动力获得了某种价值。但是公社本身和公社所属的集团还不能提供多余的可供自由支配的劳动力。战争却提供了这种劳动力,而战争和相邻的几个公社集团同时并存的现象一样,是十分古老的。在这以前人们不知道怎样处理战俘,因此就简单地把他们杀绰,在更早的时候甚至把他们吃掉。但是在这时已经达到的“经济状况”的水平上,战俘获得了某种价值;因此人们就让他们活下来,并且使用他们的劳动。这样,不是暴力支配经济状况,而是相反暴力被迫为经济状况服务。奴隶制被发现了。这种制度很快就在一切已经发展得超过古代公社的民族中成了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形式,但是归根到底也成为他们衰落的主要原因之一。只有奴隶制才使农业和工业之间的更大规模的分工成为可能,从而使古代世界的繁荣,使希腊文化成为可能。没有奴隶制,就没有希腊国家,就没有希腊的艺术和科学,没有奴隶制,就没有罗马帝国。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我们的全部经济、政治和智力的发展,是以奴隶制既成为必要、同样又得到公认这种状况为前提的。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有理由说:没有古代的奴隶制,就没有现代的社会主义。讲一些泛泛的空话来痛骂奴隶制和其他类似的现象,对这些可耻的现象发泄高尚的义愤,这是最容易不过的事情。可惜,这样做仅仅说出了一件人所共知的事情,这就是:这种古代的制度已经不再适合我们目前的情况和由这种情况所决定的我们的感情。但是,这种制度是怎样产生的,它为什么存在,它在历史上起了什么作用,关于这些问题,我们并没有因此而得到任何的说明。如果我们深入地研究一下这些问题,我们就不得不说——尽管听起来是多么矛盾和离奇,——在当时的情况下,采用奴隶制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人类是从野兽开始的,因此,为了摆脱野蛮状态,他们必须使用野蛮的、几乎是野兽般的手段,这毕竟是事实。古代的公社,在它继续存在的地方,从印度到俄国。在数千年中曾经是最野蛮的国家形式即东方专制制度的基础。只是在公社瓦解的地方,各民族才靠自身的力量继续向前迈进,他们最初的经济进步就在于借助奴隶劳动来提高和进一步发展生产。

----恩格斯《反杜林论》

随着奴隶制的出现,发生了社会大分裂,分为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而这种分裂继续存在于整个文明时代,古代奴隶制、中世纪的农奴制和近代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是文明时代的三大时期所特有的三大奴役形式。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我们始终都要记住历史上社会划分为阶级的这一基本事实.,世界各国所有人类数千年来的发展,是这样向我们表明这种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性、常规的和次序的:起初是无阶级的社会——父权制原始社会,即没有贵族的原始社会;然后是以奴隶制为基础的社会,即奴隶占有制社会。整个现代文明的欧洲都经过这个阶段,——奴隶制在两千年前占有完全统治的地位。世界上其余各洲的绝大多数民族都经过这个阶段......在历史上继这种形式之后的另一种形式,即农奴制,。在绝大多数国家里,奴隶制发展成了农奴制......后来,在农奴制社会内,随着商业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出现,随着货币流通的发展,产生了一个新的阶级,即资本家阶级......在人类历史上有几十个几百个国家经历过和经历着奴隶制、农奴制和资本主义。

---列宁《论国家》

历史上有五种基本类型的生产关系:原始公社制的、奴隶制占有制的、封建制的、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的。

---斯大林《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在奴隶占有制度下,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占有生产工作者,在封建制度下,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封建主占有生产资料和不完全占有生产工作者。这生产工作者便是封建主虽已不能屠杀,但仍可以买卖的农奴。当时除封建所有制外,还存在有农民和手工业者以本身劳动为基础占有生产工具和自己私有经济的个人所有制。

---斯大林《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许涤新《广义政治经济学》(第一卷)目录

初版序言

修订版序言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是工人阶级争取解放的武器

第二节 人类的社会生产

第三节 政治经济学的对象

第四节 政治经济学是历史的科学

第五节 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第六节 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第二章 原始公社的生产方式

第一节 原始公社的社会生产

第二节 原始氏族社会

第三节 父系氏族的发避孕药与原始公社的崩溃

第四节 原始公社制度的残余

第五节 对原始公社的认识

第三章 奴隶制生产方式

第一节 历史上第一个剥削形式

第二节 奴隶制生产方式的特征

第三节 自由民的独立小生产

第四节 奴隶社会的商人资本和高利贷资本

第五节 奴隶制生产方式的矛盾及其崩溃

第四章 封建生产方式

第一节 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必然性及其过渡

第二节 封建制生产方式的特征

第三节 封建地租

第五章 商品与货币

第一节 商品生产

第二节 商品的两因素——使用价值与价值

第三节 劳动的二重性

第四节 价值形态及其发展

第五节 价值规律对商品生产的作用

第六节 货币与商品流通

第七节 货币的职能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