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广武、晋阳之战 |
释义 | 汉高帝七年(公元前200年)冬,在西汉与匈奴的战争中,刘邦率军反击南掠至广武(今山西代县西南)以南至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古城营村)一带匈奴和降匈奴之异姓王韩王信军的作战。 战争背景汉朝初建,以广武都城为代表的十余个边城仍在激战,广武、晋阳开战就是胡汉交战。时至汉高祖七年,匈奴族在冒顿单于的领导下,北灭曲射、深庚、丁零等国,拓地至俄罗斯贝加尔湖;东占内兴安岭、辽河等郡,亚洲东部草原全属他管;西控大胝、楼兰、乌孙等二十多个部落,地界划至祁连山、天山;南攻占秦在长城内建的河郡,距长安最近处仅七百里。 战争经过汉高帝六年秋,汉将韩王信以马邑(今山西朔县)降匈奴,匈奴乘胜南下。七年十月,刘邦率军击败韩王信军于铜千(今山西沁县南)后,韩王信部将曼丘臣、王黄等立赵王后裔赵利为王,收编韩王信散兵,与信及匈奴拒汉。冒顿单于抓住有利时机,令匈奴左、右贤王率万余骑联合王、黄等部南下,进至广武以南。为保卫北部边郡,刘邦率夏侯婴、灌婴、将军周勃、樊哙、骑部尉靳歙等部32万大军北上反击,于晋阳大破匈奴与韩王信军,匈奴军败逃至离石(今山西离石),又为汉军击败,但很快又聚兵于楼烦(今山西神池东南)西北。汉车骑将军灌婴至马邑,先后击降楼烦(今山西原平北崞阳镇东北)以北六县,破匈奴骑兵于武泉(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东北)北。此战,西汉虽获胜,但也付出较大代价。由于天气寒冷,雨雪交加,士卒手指冻掉者十分之二、三。 战争点评汉的轻敌特别是首领韩王信对当时战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因素的心理准备不足,因败而降;刘邦没有体察到兵将的浮躁心理,更没有了解到匈奴首领冒顿在打仗用兵时采用特殊的思维形式,各方因素最后导致战争的失败。 降将韩王信信,在汉定国之初受封为王,他在维护汉的统一方面立下了不朽的功绩。汉高祖元年正月,刘邦经过三次谦让诸侯们的共请,于甲午正式登基,八月论功大封诸侯。首次受封的韩王并不是信而是信的族爷郑昌。哪知郑昌受封后拥兵自重,要造刘邦的反。在平郑昌之乱时,刘邦启用了信,授信为太尉官衔。信率兵作战十个月,就略定了郑昌受封的十余个城池,并撵走郑昌。高祖五年,刘邦与信剖符定封,信称韩王于颖川。信受封后更勤于兵旅,严律己,苦操兵,其军迅速成为中原大地上的一支劲旅,本人也成为诸侯中的名星。恰此时云中、广武战火呈燎中原之势,新生的汉政权,受到严重挑战,刘邦急调韩王备边,为了抚慰信,将太原郡所辖三十一县划归了他。 调防晋阳,就是镇守广武,也就是戊守长城雁门关。和匈奴打交道,不仅仅是战争,还有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因素,这就是镇守广武的特殊性;信对这点认识不足,心里准备更不足。所以,他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他踌躇满志地到了晋阳,然后亲赴雁门关,勘察边备情况,最后上奏刘邦:“国边被匈奴数入,晋阳去塞甚远,请治马邑。”为了备边,韩王要把王室移出晋阳,这是对的,但,要移置在雁门关外的马邑,这就是冒险。如果信驻在广武古城,雄险的雁门关和长城就是一道巍巍的屏障,就可挡住冒顿稍纵即逝的铁骑。刘邦接奏后,并没觉得韩王的浮躁,并没有认识到广武(秦在雁门关内、外置姊妹城,称上、下广武)城在战略和战术上拥有的优势,更没有了解到匈奴首领冒顿在打仗用兵时采用特殊的思维形式,他准奏了。 高祖六年九月,冒顿率兵大举围攻马邑。韩王身陷绝境:一是兵将不习惯雁门关的苦寒环境,士气低落;二是远离关内粮草难以为继,特别是雁门关内援军数日内翻不出勾住山。而冒顿和士卒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却如鱼得水,士气旺盛,杀声阵阵。困守孤城的韩王,为了苟全他和士兵们的性命,只得数次遣使纳贡求和。韩王求和,刘邦震怒,修书一封严责之:“专死不勇,专生不任。寇任马邑,君王力不逞,以坚守乎安危存亡之地。此二者腾可以责于君。”韩王信读此信后,冷汗如流,他怕全族被诛,遂携城投降,并盟约攻汉。此时,信的英雄气概被雁门关的朔风吹得无影无踪了。 与此同时,广武古城集匈奴和异姓王叛乱,两大颠覆汉政权因素于一身。广武古城拉动了长安的神经。广武的变动成了大汉向胡汉和亲方向发展的向导,信的叛变成了促成胡汉和亲的催产婆。 刘邦御驾亲征汉高祖刘邦 刘邦建国基本沿袭了秦制,即中央集权的封建统一国家制度。为了这个目的,他不得不将开国功臣封王,以求他们的承认。可是这些王拥兵自重,谋国造反。譬如韩王郑昌,元年受封,三年后就扯旗造反;新韩王信,五年受封,七年后投降匈奴造反。异姓王不削,大汉不稳。为了巩固中央集权封建统一这个目的,必须安定民生、与民休养生息,迅速恢复国力,可是与匈奴接壤的十数郡还在战火中呀!为了巩固中央集权封统一这个目的,必须和匈奴搞好经贸。可是目前匈奴强大,经贸关系是掠夺和被掠夺的关系。只有臣服匈奴,才能用黄金和丝织品换回匈奴的马、骡、驴、骆驼、兽皮、毛织物,达到外边物产流内地,内地利益不外溢的经济目的。就这样,“立国安国”的需要,把刘邦请驾至广武古城! 雁门关内外,胡、汉两军剑拨驽张,凝滞的空气一动就会天崩地裂。刘邦站在固若金汤、威风凛凛的广武古城头,遥望黑朦朦而不露真面目的勾住山、雁门关,期盼着在谈笑间消灭冒顿和韩王,在大风歌声中稳住国基。 刘邦是带着一连串的胜利进驻广武的。御驾亲征以来,首仗打在今山西沁县南,韩王信的大将王喜被斩,精兵千余被灭。很快冒顿组织了第二次战役,派左、右贤王率精骑万余和信的大将王璜合攻晋阳,结果匈奴又遭惨败,率兵北遁。第三仗是汉军与匈奴军在楼烦(今宁武城附近)决战,结果还是冒顿大败。此役后匈奴兵一直撤退至平城(今大同)以北。 刘邦进驻广武古城后,冒顿躲在远处隐兵不战。捕不到决战之机,汉军浮躁之气悠然抬头。这种气氛,促使陶醉在胜利之中的刘邦要出广武,到雁门关寻冒顿和信决战。主意已定刘邦数次派探子到平城打探军情,先后十余人(次)回来均报,未见匈奴精兵,只见老弱病残;城中只见妇女儿童,未见精壮;城周游荡的是牛犊和病驴。看来冒顿、韩王要迁精壮携财物北逃了。最后,刘邦又派重臣娄敬亲自去考察,情况亦然。谋士们坚决认为出塞决战时机成熟,唯有娄敬力排众议,提出反对意见。 娄敬,齐国人,有经邦济世之才。刘邦暂都洛阳时,娄敬从齐国赶赴投奔。在山东老乡、刘邦爱将虞将军的引见下,娄敬做了刘邦的谋士。当时众人谏刘邦定都洛阳,娄敬劝定都关中。他说:“汉取天下不同于周室,山东连年战事,民穷地荒,故不宜为都。而汉中地被河带,四塞为固,地腴资饶,宜建都。仅管外边战乱,也难波及到中央。”于是刘邦纳谏迁都汉中,赐娄敬刘姓,官拜郎中,号奉春君。这次娄敬又劝道:“两军对垒,一般双方都要炫耀自己兵精马壮,以声势压倒对方,而今冒顿显示的都是自己的短处,其中必有诈”。此时,刘邦的二十万大军已进入雁门关的丛山之中,焉能撤退。刘邦大骂:“齐虏!凭三寸不烂之舌,谋得官位,今休要阻我大军!”遂械系娄敬于广武城,待得胜归来,要用他的血祭军旗。 刚愎自用的刘邦哪知逾雁门关的士兵,冻掉手指、脚指者十之有三,兵士伤病过半;更不知迈出广武城后,《大风歌》主调需要修正。 匈奴首领冒顿冒顿(?-公元前174年)是在氏族间相互吞食的战争中长大的。其父亲叫头曼,为匈奴单于。初,冒顿被立为太子。后头曼与后妻,又生一子,遂废冒顿,立幼子为太子,并将冒顿送到月氏国做人质。后妻施借刀杀人之计,劝头曼出兵攻打月氏。两国开仗,做为人质的冒顿危在旦夕。在战乱中他越死牢、盗宝马,开一条血路,逃出回匈奴。头曼见儿子满脸是血,并活着回来,奇之、异之,方知儿子是大器,遂赠兵万余骑。从此冒顿开始了铁血生涯。冒顿是踏着父母弟弟的鲜血夺取单于大位的。他被废、被害的经历,铸就了工于心计、心狠手辣的枭雄性格;单于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富有四海的财富,诱惑他弑父谋国。当他有了一定的实力后,就不动声色地精心实施篡国计划。第一步从训练部下绝对服从命令开始。他制中呜镝,呜镝所向就是他指的方向;呜镝所杀,就是他要所杀,不服从呜镝,就是不服从他本人,尽斩!冒顿先用呜镝射鸟,部下皆随之;再用呜镝射自己的坐骑宝马,左右不敢射者,皆斩!后冒顿把自己最宠的妻子作为呜镝所指,不敢射者,悉数尽斩!最后,冒顿用其父头曼的宝马作为呜嘀所杀目标,左右争先恐后投射之。冒顿见手下只认呜镝不管目标,绝对服从自己,才露出满意的笑容。第二步就是寻机杀父夺位。此间,他尽量靠近头曼,设法讨好头曼,直到头曼总和他一块猎狩,才动手。一次冒顿又随父打猎。在追逐猎物时,他故意率兵跑在后边,然后他将呜镝射向跑在最前边的父亲。头曼中镝跌下马来,冒顿左右皆一拥而上,乱刃杀之。冒顿率众返回龙庭(都城)杀了后母、弟弟及大臣和其他从者,自立为单于。 冒顿在北方少数民族、部落间的相互吞噬中把匈奴族从弱小带向壮大的。冒顿自立单于时,邻国东胡十分强盛,为了灭东胡,他忍辱负重,费尽心机。东胡遣使向刚称汗的冒顿索宝马,众臣皆曰“不”,而冒顿却说“予”。他向众臣解释道:“因一马不睦邻国,错”!东胡不费吹灰之力得宝马,骄。稍后,东胡又遣使索冒顿的宠妾,众臣皆怒曰,不行!而冒顿在口头上又说,不应与邻国因同爱一个女人,而恶化睦邻关系。取我所幸之阙(皇后),予之。自此,东胡益骄,根本不把冒顿放在眼里,更没有在边备上防冒顿。一年后,东胡再遣使,索与其临界的匈奴国土。冒顿召集众臣商议,群臣中有的说不能给,有的说可以给。此时,冒顿大怒,提剑站起身讲道:“地,国之本也。安能把‘本’送给别人。丢了‘本’,还有国吗?!”说着举剑劈案,再有说“给”者,如同此案!然后,动员全国青壮参战,亲率铁骑杀向东胡。还在饮宴、静候佳音的东胡大汗,在糊里糊涂中亡了国。就这样,冒顿用勇敢和谋略,灭了二十余个少数民族部落,统一了我国北方。 空前强大的匈奴趁中原战乱,把战略的重点放到中原。冒顿曾一语道破他能和汉抗衡的资本:“诸引弓(游牧)之民并为一家。”但是,经过和刘邦三次较量,原来脑袋就比较冷静的冒顿,此刻更冷静。他心里清楚,目前,仅管汉国力虚空,亟需休养生息,但要来汉或臣服汉,那是万万不可能的。胡和汉要认真打起来,大结果是两败俱伤,小结果匈奴也没多少便宜可占。冒顿还清楚,要统治匈奴现在拥有的辽阔地域,必须维持内部发展,发展是离不开中原的。如何能得到大汉援助,如何能从中原获得更多的先进技术和先进文化?这确是一道难题、大题!冒顿望着旌旗猎猎、威风凛凛的广武古城,不得不再使谋略,教训一下刘邦,放下“大”架子,然后谋和,得个永久性的"赐偿"。达到这两个目的,必须一个“胜算”。 胡汉和亲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十月,刘邦率汉军出广武逾勾注,直扑平城。他将三十万大军驻扎在平城附近的高地白登。夜间,隐匿多日的40万匈奴大军似从天降,将白登围了水泄不通。刘邦面对的情况十分残酷和危险:对方是士气高昂的匈奴铁骑和由他们组成重重包围;而汉军却是士气低落、水土不服、环境不适、伤病愈半。更可怕的是粮草给养难以及时补充。在这种形势下,汉军能持多久?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刘邦只得用陈平计厚赂冒顿厥氏(皇后)。第七日冒顿引兵退出,白登之围方解。 刘邦返回广武城做的第一件事是,囚入死牢的娄敬请出来,并向娄敬检讨到:“吾不用公言,被困平城”。乃封娄敬二千户,为关内侯,号建信侯。第二件是大开杀戒,将那些“言匈奴可击”的使者,悉数尽斩。刘邦直杀得广武城昏天地暗,方才出了心中恶气。 刘邦被困白登,亲身感受了匈奴的力量,这才使他冷静下来,围绕着“宁息战乱,与民休养生息,医治创伤,发展国力,”的主题,思考如何处理大汉和匈奴的关系。又问计于娄敬。娄敬遂献出“和亲"国策。他讲:“以嫡长公主嫁冒顿,匈奴国必因倾慕而立阙氏,生子必为太子。冒顿在位,为汉室的女婿,必敬大汉。冒顿下世,外孙可继位为单于,因有血缘关系,又必和大汉和好。这样不用一兵一卒、一剑一刃,而使匈奴称臣,关系和好。胡汉和亲,互取有无,互补长短,一统关内外,共同发展”。刘邦点头称是,决意下嫁长公主。此策定于广武古城! 汉高祖九年(公元前198年)娄敬奉诏护送长公主出使匈奴,缔结和亲。遗憾的是这位长公主是假的,因吕后仅有一女,一听要下嫁匈奴,日夜啼哭,拒嫁单于。没办法,刘邦才又从宫中选才艺双佳之女,冒名公主下嫁冒顿。 刘邦采用“和亲”政策,持着忍让的态度,而冒顿也愈益骄横了。仅管他是大汉的女婿,还是纵兵掳略,特别是云中、辽东等郡,每年被匈奴兵掳去的人口达一万余人。但是,汉朝赢得了时间,能致力发展生产,国力、民力迅速增强,到汉景帝时,仅十几年时间,汉朝就强盛了,匈奴仅能“小入盗边”,六十年后的汉武帝时,军事对比完全颠了个。彻底臣服了匈奴。应该这样讲,没有刘邦的“和亲”,就没有汉武帝的真正统一。 战争所在地广武在今山西代县城西7.5公里处,有一片平展的黄土小平原。在这平原的上边, 托着一个数百人的小村庄,名曰“古城”;在它的下边还覆盖着一座构架完整、文化生命已达2200年,并还将无限延续的古都遗址——汉广武城。广武古城和历史上其它湮灭的都城相比,它突出的贡献是孕育出了“胡汉和亲”这支历史文化之花,为汉代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因为刘邦在建立汉朝初北和匈奴,南抚南越,才宁息了战乱。所以,才能在汉初安定民生,休养生息;才能为汉武帝时期的飞跃发展积蓄社会爆发能量;也才以巩固和发展了秦建立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这就是广武古城拥有的历史价值和科学文化价值,所以它的生命得以延续至今。 晋阳火烧晋阳 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古城营村。据史书记载,公元979年, 宋太宗赵光义火烧晋阳城。这段史实已被考古人员通过考古手段发现的大量实物所验证。在晋阳古城遗址考古现场,残留在地面的一些被火烧过的黑色炭块和红色烧土粒痕迹呈现在现代人眼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