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广惠司 |
释义 | 简介中国元代所设的掌管回回医药的机构。元代中亚、西亚的移民和宿卫大量入华,阿拉伯医药也随之传入。蒙古中统四年(1263)忽必烈任命回回天文学家和医学家爱薛掌管西域星历、医药二司,阿拉伯医药在宫廷中极受重视。至元七年(1270)将西域医药司改为广惠司,秩正三品,设立于元大都(今北京),仍由爱薛执掌。 史籍记载据《元史,百官志》载,广惠司的职责有二:一是掌修制宫廷用回回药物与和剂(配方);二是治疗诸宿卫士和大都的孤寡及贫寒之士。广惠司均为回回医生,按阿拉伯传入的各种香药配制有特效的良方,以阿拉伯医术治疗。该司还翻译回回药方,推广回回医药。著名的医生有爱薛、撒刺、聂只耳、答里麻等。回回医生医术高明,陶宗仪撰《辍耕录》卷22记载了回回外科奇术。至元二十九年(1292),在太医院下专设回回药方院和回回药物局两个药学机构,分管大都(北京)和上都(多伦)两所回回药物院。至治二年(1322),将大都和上都药物院划归广惠司统一掌管。广惠司主要职官有20多人,内设提举、卿、少卿、司丞、经历、知事、照磨等官职。可见回回医药在元代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机构创始人广惠司,元代主要的回回医药机构。元朝军队西征后。随着西征胜利,回回医药大量传入中原并逐步诞生了专门机构。这些机构的创始人是回回医生爱薛(1227-1308年)。世祖中统年间(1260-1264年)爱薛建议设西域星历、医药的专署。中统四年(1263年)世祖命其“掌西域星历、医药二司事,后改广惠司。”《元史》第八卷载:至元十年春正月,“改回回爱薛所立京师医药院,名广惠司。”故广惠司应在公元1273年就已名实俱在了。(近人另有1268、1273年之说)其任务有三:一是修制御用回回药物;二是负责用回回药物为诸宿卫士治病,特别是为回回人组成的侍卫部队治病;三是用回回药物救济在京的孤寒贫民。总之,广惠司是回回医药在中国传播的主要机关。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