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广汉郡 |
释义 | 广汉郡是蜀中古郡名,治所先后设在梓潼(今四川梓潼县),积雒(今四川广汉市),广汉(今四川遂宁县东北),北周时废除广汉郡。现有广汉市(县级),由四川省德阳市代管。 简介汉置治梓潼,即今四川梓潼县治,后汉徙治积雒,即今四川广汉市,晋徙广汉郡治广汉,在今四川遂宁市东北,寻还后汉旧治,北周废。 演变历史秦朝时为雒县。雒县因雒水流经县境而得名,故城在今广汉市北外乡五里巷。 西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置广汉郡,辖13县。西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置十三州刺史,此为益州,刺史治雒。 新莽时期(9~23年),改益州为庸部,部牧驻雒县。 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二年(38年),复置益州和广汉郡,雒县为广汉郡属县。 三国时期,魏元帝景元四年(283年),魏灭蜀,分益州为梁州。广汉郡改属梁州,雒县仍为郡治。 东晋时期(317~420年),广汉郡仍属梁州,雒县为郡治。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改蜀郡为益州。次年,分雒县置什邡县。 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年),复置汉州,领什邡、德阳、绵竹3县,撤销雒县建制,由汉州直辖原雒县地区,以原雒县为州治。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明玉珍在蜀称帝,建立大夏国,复置雒县。 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灭大夏国。同年,省雒县入汉州,仍领三县。明末,张献忠在四川建立大西政权,建置沿旧。 清初,仍如明制。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降汉州为散州(单州),不再辖县,隶属成都府,沿袭至民国元年。 民国2年(1913年),改汉州为广汉县(缘广汉郡而名),属川西道(次年改为西川道)。 1953年7月,广汉县改属温江专区。1960年4月29日,什邡、广汉合县,仍名广汉县。1963年1月1日,广汉、什邡分县。 1983年划入成都市,同年8月,德阳市建立,广汉县划属德阳市。 1988年2月,撤销广汉县,建立广汉市,为四川省辖县级市,由德阳市代管。 广汉郡辖县古今演变以下资料参考《西汉地经》,对当时属于广汉郡的县、道、属国等的地名和今天所在的行政区划做对比。 成都市: 青白江区,属益州广汉郡新都县。 新都县,为益州广汉郡新都县。 金堂县,属益州广汉郡雒县。 德阳市: 旌阳区,为益州广汉郡绵竹县。 中江县,属益州广汉郡绵竹县。 罗江县,属益州广汉郡绵竹县。 广汉市,为益州广汉郡雒县。 什邡市,为益州广汉郡什方县。 绵竹市,属益州广汉郡绵竹县。 绵阳市: 涪城区、游仙区,为益州广汉郡涪县。 三台县,属益州广汉郡郪县。 盐亭县,属益州广汉郡涪县。 安县,属益州广汉郡涪县。 梓潼县,为益州广汉郡梓潼县。 北川县,属益州广汉郡涪县。 平武县,属益州广汉郡刚氐道,含益州广汉郡刚氐道、甸氏道。 江油市,属益州广汉郡涪县。 广元市: 市中区、元坝区、朝天区,属、含益州广汉郡葭明县。 青川县,属、含益州广汉郡白水县。 剑阁县,属益州广汉郡葭明县。 遂宁市: 市中区,属益州广汉郡广汉县。 蓬溪县,属益州广汉郡广汉县。 射洪县,属、含益州广汉郡广汉县。 大英县,属益州广汉郡广汉县。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九寨沟县,属益州广汉郡阴平道。 重庆市: 潼南县,属益州广汉郡广汉县。 陕西省: 汉中市宁强县:属益州广汉郡白水县。 甘肃省: 陇南市文县:北部都尉阴平道,广汉属国。 现广汉市简介广汉市南距成都38公里。南接青白江区,北与德阳市中区和什邡市接壤,东邻中江、金堂县,西靠彭州市和新都区。幅员538平方公里,有耕地46.79万亩。辖4乡20镇,人口58万。 摘要广汉历史悠久,古为雒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县,属广汉郡。东汉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为广汉郡治,又为益州治。东汉兴平元年(914年)益州治迁成都。隋开皇元年(581年)废广汉郡,雒县直属益州。大业二年(607年)雒县属蜀郡。公元618年唐罢诸郡为州,雒县属益州,武后垂拱二年(686年)于雒县置汉州,雒县为州治。元中统元年(1260年)废雒县,由汉州直辖原雒县地。1361年,明玉珍建立大夏国,恢复雒县建制,明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灭大夏,废除雒县,仍由汉州直辖原雒县地。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降汉州为不领县单州。1913年改为广汉县,因广汉郡得名。新中国成立后仍置广汉县,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市政府驻地雒城。境内三星堆遗址,是国内“七五”期间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该遗址从新石器晚期延续到商末周初,为古蜀国都邑所在地,距今约4500-3600年。1986年发现的两个祭祀坑,出土青铜面罩、青铜立人像和金杖等珍贵文物400余件,不间断地反映了3600年前的蜀文化。这批文物赴美、英、日等国展出时,引起轰动。据专家推测,三星堆遗址区内还有大量的珍贵文物尚未发掘,省文物局等单位拟于2000年有计划地进行发掘。广汉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三星堆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房湖、龙居寺、古雒城等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二十余处。 地理环境广汉市地处成都平原东北部,为沱江冲积平原地带,平原面积占97%以上,属都江堰灌区,土地肥沃。境内有清白江、石亭江、鸭子河、绵远河等河流,水源充足。全境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4℃,年降水894毫米,年日照时数1236小时,无霜期284天。是粮、油、猪商品生产基地,有“天府粮仓”之称。 综合改革试验区简述广汉市是全国和四川省的综合改革试验区。1978年就开始推行农业生产承包责任制,1987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1991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再次明确广汉为全省进一步综合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区,1993年国家体改委等部委确定广汉为试点市。广汉市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针,抓住机遇,深化改革,逐步形成了“以农业为依托,工业为主体,农工商综合发展、靠联合起飞”的经济格局。 改革开放给广汉注入了新的动力,经济和社会事业都快速发展,1999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43.865亿元,比1998年增长6.1%。乡镇企业总产镇109亿元,增长15.66%,上交税金16184.2万元,增长8.18%;实现利润16492万元,增长11.42%;1999年,财政收入32919万元,增长5.7%。 分类简述农业经济。1999年全市农业总产镇9.07亿元,增长3.8%,农业生产正向高产、优质、高效发展,优质粮油、蔬菜、禽畜、水果、蚕桑、水产等种养业得到了全面发展。耕地亩产粮食达 吨粮,水稻、小麦、油菜籽亩产位居全省前列。粮食总产26440吨,生猪出栏65.41万头,水果14320吨。 工业生产。乡镇工业突飞猛进,形成了食品、建材、化工、轻纺、医药等行业。现有工业企业2000多家,产品上千种,1996年投资3亿元新建的广康化纤公司6万吨聚脂切片工程已投入生产,地奥制药厂年税收上千万元,民营企业顺发、清泉、金广、新广、南方等公司发展迅速业务逐步向海外发展。1991年以来,有200多家企业在工业开发区落户,其中“三资”企业165家,1999年创汇841万美元。 商贸旅游业。市内有各种市场40多个,从事商业、饮食、物贸、仓储的企业达2300多户。还有一大批参与商贸和第三产业的个体和私营企业。旅游业已成为新兴的行业,三星堆博物馆被列为四川省重点发展的三大旅游精品之一。全市每年接待游人达100多万人次。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朱镕基、李鹏、胡锦涛、李瑞环、李岚清、尉建行 等先后到广汉视察。 人民生活。1999年,全市职工平均货币工资5750元,比上年增加16.70%,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2745元,比上年增长3.38%。1997年4月,经省、市验收,除雒城镇(市区)外,全市23个乡镇成建制达标,成为继温江、新都之后,全省第三个达到小康标准的县市。 基础设施。广汉的交通四通八达,通讯方便快捷,水、电、气也十分充足。1999年,境内有108国道、成绵高速公路及宝成、成汶、广岳铁路横贯全境,有公路47条,总长363公里,等级公路达90%以上。全市各乡镇通往各村的机耕道已于97年底全部改建为宽6米以上的水泥、沥青或碎石公路,境内平均每百平方公里有公路76公里。2000年底,全市电话装机容量已达79850门,可直拨全国各地和世界大中城市,并于1997年在全省首先实现了村村通电话,现有市话用户41023户,农话用户20280户,移动通讯用户37000户。1999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2052万元,比1998年增长29.9%。市区的电力由四川省电网直接调控,年供电5亿度。天然气输气站日供气13万立方米。五家自来水厂日供水总量在3万吨以上,水、电、气能源供应充足。 城市建设。城市建成区面积达13.2平方公里,一个中等城市的雏形已基本形成。沿鸭子河南岸东西二十里长堤,绿荫蓊郁,一望无际。南北十里长街高楼鳞次栉比,连接成绵高速公路立交桥。三星堆博物馆的出土文物,展示了几千年古蜀文化的灿烂辉煌,三星堆文化公园再现了三星堆遗址古国古城古文化的精粹和川西民俗风貌。大型人工园林金雁湖风光如画,景色宜人,古老的房湖令人留连忘返。 总结在改革开放的历史大潮中,广汉人民为完成“十一五”计划,为建设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而努力。 奥运圣火展示原定于2008年6月16日在广汉传递的奥运圣火,由于受512汶川大地震影响,最终将火炬传递改为火炬展示。 2008年8月4日,奥运火炬传递广汉展示活动在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成功举行。此次火炬展示将奥运精神与抗震救灾精神结合在一起,表达了59万广汉人民对奥运的期盼。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