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广东水师
释义

广东水师,也叫广东海军,清朝末期部署于南海区域的一支舰队,长官为广东水师提督,受两广总督节制,主要基地设在广州黄埔。

绿营广东水师

绿营广东水师最早成军于康熙3年(1664年),水师提督驻惠州;至康熙7年由于海边平静而裁撤。嘉庆14年(1809年)复置水师提督,驻虎门。其"直属部队(督标水师)"分为前、后、左、右、中五营,兼辖水师营、四会营、新会营。水师提督驻惠州,辖"水师主力"香山协左、右营,顺德协左、右营,新会协左、右营,大鹏协左、右营,赤溪协左、右营,清远右营、广海寨营、永靖营等。另有"地方部队"南澳镇右营(左营属福建),澄海协,海门营,达豪营,碣石镇标三营,平海营,归善城守营,潮州城守营,饶平营,黄冈协左、右营,龙门协标左、右营,高廉镇辖阳江营、电白营、碣州营、东山营等。兵力达2万人左右。

绿营广东水师合计各营战船约有400余艘,均为旧式木质帆船。其中最大的战舰是水师督船,也不过排水量数百吨,载10门前膛铁炮而已。这样的装备,缉贼拿盗尚敷其用,到了面对近代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则相形见绌,不堪一击。

1839年林则徐到达广州后,通过对比发现洋炮比中国铸造的土炮先进,英军火炮能"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以(己)及我,是器不良也"。为改变这种状况,他奏请朝廷增造船炮,做到"制炮必求极利,造船必求极坚。"到1842年10月,广东先后仿造了数艘新型安置舷侧炮的新式战舰。

近代广东水师

广东地处南海之滨,在多次外敌入侵之时都首当其冲地成为国防前哨。近代海军兴起后,广东水师很快顺应风潮,开始了建设西式海军舰队的努力。

同治五年至七年(1866年),当时两广总督瑞麟向英国、法国购入了六艘蒸汽火炮舰船,用于巡海、缉私、捕盗。1884年张之洞出任两广总督后,广东水师向福州船政先订购了一艘巡洋舰广甲号后又追加了广乙、广丙两艘巡洋舰和炮舰广庚,广东水师终于有了千吨级的军舰。宣统元年,广东水师与北洋水师、福建水师、南洋水师一起编为巡洋舰队和长江舰队,广东水师终结。

舰艇资料

第一批:同治五年至同治七年(1866-1868年),安澜、镇涛、澄清、绥靖、飞龙、镇海。

第二批:光绪八年至十一年(1882-1884年),德国11艘鱼雷艇:雷龙、雷虎、雷中、雷干、雷坤、雷离、雷坎、雷震、雷艮、雷巽、雷兑。黄埔造船厂建造炮舰:广元、广亨、广利、广贞、广金、广玉。

第三批:光绪十三年至光绪十七年(1887-1891年),马尾造船厂建造的巡洋舰:广甲、广乙、广丙、(这三艘是巡洋舰,是广东水师最大的军舰,自从这三艘军舰在甲午战争中被击沉之后,广东水师就再也没有添置过同等或者比这三舰还大的军舰),炮舰:广庚。

第四批:光绪三十三年至光绪三十四年(1907年-1908年),日本炮舰:楚泰、楚同、楚豫、楚有、楚观、楚谦。鱼雷艇:湖鹏、湖鹗、湖鹰、湖隼。

广东水师共有舰艇37艘,总吨位1.1万吨。“广甲” “广乙” “广丙” 调往北洋,中日甲午战争中归北洋水师指挥,先后于丰岛海战、黄海海战、威海卫之战中被击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8: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