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
释义 | 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在广州市东山区文德路中段。1921年创立,原为清末广雅书局藏书楼。后更名广东人民图书馆。1933年兴建广州市立中山图书馆。1955年省、市图书馆合并改名广东省中山图书馆。1986年新馆在文明路落成。藏有古今各种书籍280万册。 历史沿革中国省级公共图书馆。在广州市,Sun Yat-sen Library of Guangdong Province,简称中图或省图,文明路总馆位于中国广州市越秀区文明路213号,北邻广州图书馆,东邻广东省博物馆(前址),成立于1912年,是中国大型综合性公共图书馆之一。而位于广州市文德路81号的孙中山文献馆是中山图书馆的旧馆址(即广州市立中山图书馆旧址),现为中图文德分馆的地方文献部。现时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共分为文明路总馆、桂花分馆、大佛寺分馆、文德分馆、龙门分馆和六祖分馆,前身为广东省人民图书馆,广州市立中山图书馆。清末两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广雅书局藏书楼,于1912年7月改为广东省图书馆;广州市立中山图书馆于1933年10月建成开放,是由旅居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古巴等地的粤籍华侨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集资兴建的。1955年5月两馆合并,改为现名。1986年11月新馆部分建成开放,1989年底全面竣工。 至1990年底,该馆藏书337万册,有中、西、日、俄等44种语言文字,以东南亚各国文种较为齐备。其中,中文平装新旧图书230多万册, 线装古籍40万册(列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的有1500种,3万册),外文图书17万册,中外文期刊2.6万种,33万册(合订本),中外文报纸2000种,17万册(合订本)。该馆还藏有舆图、照片、金石拓片、谱牒、传单文告、档案表册等文献资料以及缩微胶卷、磁盘、磁带、唱片、录像带、幻灯片等视听资料。馆藏以孙中山文献、辛亥革命资料、华侨史料、东南亚资料、海南岛及南海诸岛资料、地方志、广东革命史料等较具特色。 该馆自 1979年起与美国、澳大利亚、日本以及香港、澳门地区的图书馆建立了资料交换关系,并且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物的保存图书馆之一。 馆舍介绍该馆馆舍总面积 4万多平方米,设有中文社会科学图书阅览室、中文自然科学图书阅览室、中文期刊阅览室、 中文报纸阅览室、 台湾省及港澳地区图书阅览室、检索工具书阅览室、参考工具书阅览室、信息资料阅览室、广东文献阅览室、孙中山文献馆、古籍善本图书阅览室、中文书刊外借厅、外文书刊借阅厅、图书馆学阅览室、自带书刊阅览室、专题研究室等15种类型30多个阅览室。另外还有多功能报告厅、视听阅览室、缩微阅览室、电脑检索室等,共有普通阅览座位2000个,报告厅、视听室座位800 个,该馆除地方文献资料阅览室和古籍、善本图书阅览室外,其他10多种普通阅览室和外借书库均实行全开架借阅,开架图书总数近100万册,每天接待读者 3500~4000人次,年外借图书221.5万册次。该馆注重文献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开展定向服务、跟踪服务,编印“广东信息”等资料提供给生产科研单位使用。新馆建成后,该馆注意发挥馆舍场地的优势,积极举办各种展览会、学术报告会,各种专业讲座等。该馆还注意为残疾读者服务,经常与有关单位合作举办适合聋哑人、盲人及其他残疾读者的活动。该馆设有业务办公室、研究辅导部、采编部、阅览部、报刊部、外文部、外借部、读者工作部、参考信息部、技术部、培训部、古籍部、地方文献部等。广东省中心图书馆委员会办公室、广东省图书馆学会秘书处也挂靠在该馆。 全馆有固定工作人员 232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13人,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者49人。该馆还担负省内市县公共图书馆及其他基层图书馆的业务辅导任务,由研究辅导部负责巡回辅导,人员培训等,编辑出版《图书馆园地》 季刊。 曾编有 《广东辛亥革命资料索引》、《康有为、梁启超资料目录》等。 其他相关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文明路213号 乘车路线:1. 乘坐101路104路106路12路183路215路215长线236路35路3路42路541路65路91路b8夜21路夜36路夜39路高峰快线27到省博物馆下车步行42米。 2. 乘坐106路183路215路215长线3路b8夜21路夜36路到三角市下车步行105米。 3. 乘坐机场快线5号线到全球通大酒店下车步行160米 4. 乘坐182路194路24路264路35路36路40路519路61路7路夜12路夜16路到万福东下车步行174米。 5. 乘坐101路104路106路12路183路215路215长线236路35路3路42路541路91路b8夜21路夜36路夜39路高峰快线27到文明路下车步行176米。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