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光鱼
释义

概述

“光(此字应有鱼旁)鱼”,也叫“海鲇鱼”、“鲇光鱼”、“傻鲇光”、“傻楞巴”。它是底层鱼,生长于海水中。皮肤呈灰色或灰背腹黄色,体形似胡萝卜,头大而扁,略似淡水鲇鱼,嘴大但无须。而尾部很细。一般天然鱼一龄有15--20厘米,一龄以上可到30厘米。在北方冬季寒冷,一般不能越冬。近些年来,养虾池利用光鱼筛选优良虾,鱼虾混样,饵料充足,易长到30厘米。

至于光鱼还有一个神话传说:因为光鱼特别能长(zhang),故它也就有了做龙王的野心,一次它与“碗口鲳(鲳鱼)”在一起说话,无意中泄漏了心中的秘密,他对“鲳鱼”说:“我一年一托长,十年不死,就去吃老龙王”,“鲳鱼”为了讨好龙王,就把光鱼的话原原本本的告诉龙王,龙王听之大怒说:“好啊!它肯长是不?我叫它一年一脱胎。”就这样它每年都要脱一次胎,故它永远也称不了霸。 这则故事告诫人们,凡事不能太贪心,贪婪的心,往往会自身毁灭,把自已推向一个不可收拾的地步。

分类

绵鳚光鱼Zoarces slongatus;elongate eelpout)

分类学地位 taxonomy

|__真核生物域 Eukarya

|__动物界 Fauna

|__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__脊椎动物亚门 Vertebrata

|__有颌上纲 Gnathastomata

|__硬骨鱼纲 Osteichthyes (鱼纲 Pisces__硬骨鱼系)

|__幅鳍亚纲 Subclass Neopterygii

|__棘鳍总目 Acanthopterygii

|__鲈形目 Perciformes

|__马鲅亚目

特征

绵鳚科绵鳚属的1种。又名海鲇鱼。一般体长为190~270毫米,体重200~250克。大者可达320毫米,重450克;体长鳗形,稍侧扁。吻钝圆。眼小。口大,低位,呈弧形。上颌略长于下颌。牙细小,上颌一行,下颌二行。犁骨及腭骨无牙。圆鳞,甚细小,深埋于皮下。侧线不甚发达,至尾部后半段逐渐消失。体呈淡黄黑色,背缘及体侧有13~18个纵行黑色斑块及灰褐色云状斑。背鳍甚长,大部分为鳍条,仅在尾部有一小段为短鳍棘,其后仍为细弱鳍条;并与尾鳍尾鳍相连。臀鳍长,无鳍棘,与尾鳍相连。背鳍自第4~7根鳍条上具一黑斑。腹鳍后位,短小。尾鳍极小,不明显。分布于中国、朝鲜、日本及苏联远东海区。中国分布于东海、黄海和渤海。

习性

绵鳚为近海底层鱼类,通常栖息于水深40~60米海区,多匍匐海底,不远距离洄游。一般不结成大群。卵胎生。每年夏末秋初性成熟,生殖期为12~2月。分批产仔。怀胎数数尾到400尾。卵球形,性腺内成熟卵径约为3毫米。仔鱼产出时与成鱼同形,全长约为40毫米。仔鱼离母体后即营底栖生活。幼鱼主要摄食甲壳类,成鱼除食甲壳类外还吃头足类、鱼卵和小鱼等。黄海中部及鸭绿江外渔场常年可以捕到,以冬季产量最大。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11:0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