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贯籍 |
释义 | 籍贯的概念词目贯 籍 拼音guànjí 解释(1).在户籍簿上登记入册。 隋炀帝 《答智顗遗旨书》:“又以僧末贯籍,许其出首。” (2).指户口册。《旧唐书·杨炎传》:“ 玄宗 方事夷狄,戍者多死不返,边将怙宠而讳,不以死申,故其贯籍之名不除。” (3).谓迁至新地经过一定时间,取得入当地户籍的资格。 宋 宋祁 《孙仆射行状》:“迁至 汶上 ,乐其风土,遂贯籍焉。” 元 姚燧 《转运盐使曹公神道碑》:“至 金 初,曾祖 仪 贯籍 睢 之 考城 。” 词源由来在古代,籍是指一个人的家庭对朝廷负担的徭役种类,也就是指其所从事的职业,如“盐户”(专门为朝廷煮盐以服役的)、“军户”等。北魏诗歌《木兰诗》中花木兰家就是军户,所以““昨日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同一种户役的人户都编入一份册籍。 贯指一个人的出生地,如“乡贯”、“里贯”。《隋书·经籍志》“其无贯之人,不乐州县编户者,谓之浮浪人。” 白居易《新丰折臂翁》诗:“翁云贯属新丰县,生逢圣代无征战。” 籍贯合在一起,指一个人的出生地(贯)和家庭徭役种类(籍)的登记文件。《魏书·景穆十二王列传》:“太兴弟遥, ……迁冀州刺史。遥以诸胡先无籍贯,奸良莫辨,悉令造籍。”不是说胡人没有出生地,而是没有注册。《魏书·宦官列传》:“石荣籍贯兵伍,……”即其籍编于军队。 从魏晋时期开始,国家对籍贯加强掌控,以避免徭役和赋税的流失。《魏书·食货志》:“自昔以来,诸州户口,籍贯不实。”指出当时籍贯的漏洞。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