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灌淤土 |
释义 | 灌淤土是中国半干旱地区平原中的主要土壤,一年一熟,以春播作物为主,生长小麦、玉米、糜谷等。地下水位较浅,水源充沛;因排水条件较差,有次生盐化现象,应注意灌排结合。主要分布于银川、内蒙古后套及辽西平原。灌淤层可厚达 1米以上,一般也可达30~70厘米。土壤剖面上下较均质,底部常见文化遗物。灌淤层下可见被埋藏的古老耕作表层。土壤的理化性质因地区不同而异。西辽河平原的灌淤土,质地较粘重,有机质含量约2~4%,盐分含量,一般小于0.3%,不含石膏;河套地区的灌淤土,质地较砂松,有机质含量约1%,含盐量较高。 简介灌淤土是中国半干旱地区平原中的主要土壤,一年一熟,以春播作物为主,生长小麦、玉米、糜谷等。地下水位较浅,水源充沛;因排水条件较差,有次生盐化现象,应注意灌排结合。 灌淤土广泛分布于中国半干旱与干旱地区。东起西辽河平原,经冀北的洋河和桑干河河谷,内蒙古、宁夏、甘肃及青海黄河冲积平原,甘肃河西走廊,至新疆昆仑山北麓与天山南北的山前洪积扇和河流冲积平原,多年引用含有大量泥沙的水流进行灌溉的地区,一般都有灌淤土的分布。这些地区有较为丰富的热量,但降水不足。年平均气温为6~10℃,10°C的积温达2500~3500°C。年平均降水量100(西部)~400mm(东部)。 灌淤土有着悠久的灌溉耕种历史。古笈中记载:“(宁夏)地土大半尽属沙碱,必得河水乃润,必得浊泥乃沃。”以及“田土日高”等等。说明古人已初步认识到灌溉落淤改良土壤和抬高地面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宁夏及新疆等地,对灌淤土开展了系统的研究,论证了灌淤土是在人为灌溉耕作条件下所形成的新的土壤类型。1978年中国土壤学会土壤分类学术会议,首次在全国土壤分类系统中划分出灌淤土类。 1984年全国土壤普查分类会议拟订的中国土壤分类系统及1991年出版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首次方案》,均在人为土纲之下,列入了灌淤土类。近似于美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厚熟始成土(Plaggept)。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中部分灌淤土相当于灌淤旱耕人为土。 中心概念灌淤土是具有一定厚度灌淤土层的土壤。这种灌淤土层是在引用含大量泥沙的水流进行灌溉,灌水落淤与耕作施肥交迭作用下形成的。土壤颜色、质地、 结构、有机质含量等性状比较均匀一致;有砖瓦、陶瓷、兽骨及煤屑碎片等人为侵入体散布;在地下水位较深的地区,土壤盐分随灌溉水的下渗而下移。 区分1.灌淤土与冲积土(新积土)的区别:灌淤土每年灌水落淤的量不大,仅几毫米至几厘米,其淤积层次与人工施入的肥料被耕作搅拌,均匀混合,没有明显的冲积层次,且具有较高的肥力以及人为侵入体。而冲积土具有明显的冲积层次,由于沉积条件的变化,冲积层次之间,有较大的变异。 2.灌淤土与菜园土等其它人为土壤的区别,在于用偏光显微镜观察土壤微形态特征时,尚可见灌溉淤积形成的微层理。 3.灌淤土与其母土的区别,主要是在原来的母土之上,覆盖了一定厚度的灌淤土层,从而使土壤性质发生了变化。初步研究,在冲积物上,灌淤土层厚度达30cm,其生产性能有重大变化;在具有ABC剖面的母土上,灌淤土层厚度等于或大于A+l/2B,其基本性状已不同于母土。 分布主要分布于银川、内蒙古后套及辽西平原。灌淤层可厚达 1米以上,一般也可达30~70厘米。土壤剖面上下较均质,底部常见文化遗物。灌淤层下可见被埋藏的古老耕作表层。土壤的理化性质因地区不同而异。西辽河平原的灌淤土,质地较粘重,有机质含量约2~4%,盐分含量,一般小于0.3%,不含石膏;河套地区的灌淤土,质地较砂松,有机质含量约1%,含盐量较高。 土壤形成灌淤土是在灌水落淤与人为耕作施肥交迭作用下形成的。每年灌溉落淤量因灌溉水中的泥沙含量、作物种类及其水灌量不同而异。宁夏引黄灌区小麦地每年灌溉落淤量每公顷为10300~14100kg,水稻田高达155400kg/ha;新疆每年随灌溉水进入农田的泥沙,平均每 公顷达15000kg。除灌溉落淤外,每年人工施用土粪每公顷30000至75000kg不等,土粪中还带进了碎砖瓦、碎陶瓷、碎骨及煤屑等侵入体。 人为耕作在灌淤土形成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耕作消除了淤积层次,并把灌水淤积物、土粪、残留的化肥、作物残荐和根系、人工施入的秸秆和绿肥等,均匀地搅拌混合。年复一年,使这种均匀的灌淤土层不断加厚,在原来的母土之上,形成了新的土壤类型——一灌淤土。 由于土层加厚,地面相应抬高,地下水位相对下降。在灌溉水的淋洗下,土壤中的盐分和有机无机胶体,可被淋洗下移。故在灌淤心土层的结构面上,可见到有机无机胶膜。除分布于低洼地区的盐化灌淤土外,灌淤土多无盐分积聚层。 剖面形态灌淤土剖面形态比较均匀,上下无明显变化。剖面可分为灌淤耕层、灌淤心土层及下伏母土层三个层段。前两个层段合称为灌淤土层。 灌淤耕层(Pip):一般厚度为15~20cm,多属壤 质上,灰棕或暗灰棕色(7.5YR3/4、5/4或10YR5/4),疏松,块状或屑粒状结构。灌淤心土层(Pi(B)):厚50cm左右,有的大于100cm、甚至大于200cm,淡灰棕或灰棕色,色调以7.5YR或10YR为主;有机质含量高者,偏暗,亮度和彩度均等于或小于4;有的因灌水淤积物来源不同而带红色,色调可为5YR或2.5YR。质地多属壤质土。较紧实,块状结构,有的呈鳞片状结构,结构面上有胶膜。有较多的孔隙及蚯蚓孔洞,蚯蚓排泄物较多。常见人为侵入体,不见沉积层次。 下伏母土层(Db(C)):即被灌淤土层所覆盖的原来的土壤层。因灌淤土多分布于洪积冲积平原,故下伏母土层多为不同的洪积冲积土层。(D沉积的砾质的异元母质层b埋藏层)。 基本性状1.剖面构型:如上所述,基本上是Pip-Pi(B)-Db(C)。 2.灌淤土的主要特征是剖面性状均匀。同一土壤剖面,颜色没有明显变异。土壤质地一般为壤质土,垂直方向的变化很小,上下两自然层次之间,粒级分选不明显。土壤有机质及N、P、K养分含量以灌淤耕层较高,平均值分别在12gkg-1,0.8gkg-1,0.7gkg-1及18gkg-1左右;自灌淤耕层向下缓慢递减,相邻两自然层次之间,相差不超过40%;灌淤心土层有机质含量最低不小于5gkg-1。碳酸钙含量因灌淤物质来源不同而异,一般含量为12%左右,同一剖面的垂直变化很小,相邻两自然层次之间,相差不超过15%。 3.灌淤土疏松多孔,容重:灌淤耕层为1.20~1.40MgM-3.灌淤心土层为1.3~1.5MgM-3。孔隙度为50%左右 4.灌淤土风化作用微弱。土壤的硅铁铝率为6~8,粘粒的硅铁铝率为3.5左右,同一剖面的垂直变化很小。X射线衍射分析,粘土矿物次水云母为主,其次为绿泥石及高岭石。 亚类划分灌淤土依据附加土壤形成作用所表现的剖面特征,划分出普通灌淤土、潮灌淤土、表锈灌淤土及盐化灌淤土四个亚类、剖面构型。 普通灌淤土是最符合中心概念的亚类。分布于平原中的缓岗、高阶地或冲积洪积扇的中上部。地势高,地下水位深,地下水对土壤没有明显的影响。一般具有比较典型的剖面构型,即灌淤耕层(PiP)一灌淤心上层(Pi(B))一下伏母土层(Db(C))。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中部分普通灌淤土相当于普通灌淤旱耕人为土。 潮灌淤土分布于低平地。地下水位较高,埋藏深度小于3m,灌溉时期1~2m。受地下水影响,灌淤心土层及下伏母土层有锈纹锈斑。土壤的亚铁总量及还原性物质总量,自灌淤耕层向下递增;灌淤心土层及下伏母土层的还原性物质总量比普通灌淤土的相对应层次高出一至数倍,说明潮灌淤土的剖面下部,还原作用较强。灌淤心土层下部的粘土矿物,虽仍以水云母为主,但蒙脱石相对增多,说明地下水位高,土壤水分多时,促进了蒙脱石的形成。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中部分潮灌淤土相当于斑纹灌淤旱耕人为土。 表锈灌淤土主要分布于宁夏黄河冲积平原南部,新疆阿克苏地区的乌什县也有分布。以稻旱轮作为主要利用方式。受种稻影响,灌淤耕层中有较多的锈纹锈斑。灌淤耕层的亚铁总量及还原性物质总量,比普通灌淤土和潮灌淤土的相同层次高出一倍以上;粘土矿物中蒙脱石的含量相对增多;土壤有机质含量比潮灌淤土或普通灌淤土高出12%。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中部分表锈灌淤土相当于水耕灌淤旱耕人为土。 盐化灌淤土多分布于地下水位高、矿化度大的低地。土壤发生盐化,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灌淤耕层含盐量增大,宁夏及内蒙0~20cm土层,新疆0~60cm土层,含盐量大于1.5gkg-1;地面可见到盐结晶形成的盐霜或少量盐结皮。因地下水位高,土壤剖面中也有锈纹诱斑。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中部分盐化灌淤土相当于弱盐灌淤旱耕人为土。 利用开发灌淤土地形平坦,土层深厚,质地适中,更兼光热条件好,灌溉便利,故具有广泛的适宜性。小麦、玉米及水稻等粮食作物,胡麻(油用亚麻)及向日葵等油科作物,以及多种瓜果、蔬菜、树木等,均能种植。宁夏的枸杞、新疆的长绒棉和陆地棉,都是灌淤土上生长的名、特、优产品。但各种灌淤土的肥力,尚有一定的差异。 (一)加强农田基本建设,防治土壤盐化 土壤盐化是限制灌淤土生产力的一项重要因素,盐化灌淤土的盐化危害已很明显,潮灌淤土及表锈灌淤土也存在盐化威胁。防治土壤盐化的主要措施是加强农田建设,建立排水系统(沟排或井排)进行排水,实行合理灌溉,节约用水,防止深层渗漏,以降低地下水位;还必须配合其它有效的农业耕作措施;有条件的地方进行水旱轮作等。 (二)提高土壤肥力 宁夏银川市:灌淤土的有机质及氮素含量较低,有效磷素不足。宜实行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料,发展绿肥,合理施用氮磷化肥,注意补充磷肥,以调整氮磷比。甜菜钾肥试验,显示出增加产量和提高食糖量的效果。以稀土拌种,对小麦、水稻、甜菜、蔬菜及瓜类均有增产作用。宁夏等地实行小麦与玉来带状间作,麦带套种豆类或麦后复种绿肥,是一种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良好轮作办法。 (三)其它措施 进行深耕,加厚耕作层。河流沿岸,筑坝并植护岸林,防止灌淤土农田的冲塌。洪积扇地区的灌淤土,须注意防止山洪的冲刷。沿沟、渠、路两侧,营造护田林带,也是改善灌淤土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