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馆驿镇
释义

馆驿镇地处东平湖二级湖库区,位于梁山、东平、汶上三县交界处,全镇辖61个行政村,4.8万人,7.8万亩耕地,属典型的农业乡镇。西倚举世闻名的梁山,北临波光云影的东平湖。古运河、南水北调工程穿境而过。西距京九铁路l0公里,省级公路蒙馆路、梁肥路横贯该镇东西。

乡镇概况

馆驿镇地处东平湖二级湖库区,位于梁山、东平、汶上三县交界处,全镇辖61个行政村,7.8万亩耕地,属典型的农业乡镇。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结合自身实际,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镇人民,走出了种树、种草,发展畜牧业,搞农产品深加工的路子。截止到目前,全镇发展速生林15000亩,优质林果3500亩,瓜菜5000亩,建设畜牧养殖小区11处,发展畜牧龙头企业3处,牛、羊、猪的存栏量分别达到2.1万头、4.8万只、2.4万头,家禽32.6万只。林果、畜牧成为主导产业,全镇呈现出了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趋势。

经济发展

物华天宝,地理位置优越。馆驿镇地处梁山、东平、汶上三县交界处。全镇61个行政村,5万人,面积9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万亩。西倚举世闻名的梁山,北临波光云影的东平湖。古运河、南水北调工程穿境而过。西距京九铁路l0公里,省级公路蒙馆路、梁肥路横贯该镇东西。属于泰山、曲阜、水泊梁山旅游风景金三角地带,该镇地处平川沃野,土肥水美,气候宜人,物产丰饶,乡风淳朴,人民良善。人杰地灵,历史人文荟萃。古运河最早开挖于元代元世至无20年(公元1283年)。由于黄河冲淤,加之元末明初兵连祸结,疏于管理,造成河道淤积,航运困难。燕王朱棣定都北京后,于永乐9年(公元1411年)大规模开挖疏通,从此成了中国南北的水路运输要道,显现了万帆竟发、百舸争游壮观景象。从明至清,成为运河漕运的顶盛时期,馆驿、靳口、王仲口村成了商贾云集、南北货物集散重地。

五万馆驿人民在党委,政府的正确决策领导下,不甘落后,立志奋起,知难而进奋力拼搏,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汗水画出了新时代富裕文明的壮丽画卷。

一是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大搞农田水利建设。馆驿镇地势低洼,易旱易涝。经过多年苦战,开挖主干渠14条,长63.07公里,沟渠路林综合治理,井灌河灌双配套,如今的馆驿大地,沟渠纵横,机井星罗棋布,林网如带,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调节了区域小气候,为发展农业作了保障。二是调整结构,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彻底打破传统种养模式,发展速生林1.5万亩,金太阳杏、黄金梨林果3500亩、优质葡萄2000亩、冬枣2000亩、桑蚕5000亩、并建占地500亩的高效农业创业园,种植名贵药材、花卉。发挥饲草饲料丰富的优势,建起养殖小区11处,发展畜牧龙头企业3处,成为全国鲁西黄牛和小尾寒羊饲养繁育基地。三是民营经济异军崛起。为建好农牧畜镇、民营强镇,镇党委、政府加大了引资招商力度,一个个合资、独资、外资企业纷纷落户馆驿这块宝地。全镇民营企业发展到38家,个体经营广,发展到1298户,其中引进国外资金超过3千万元的。项目击者个。四是加快小城镇建设步步伐。镇党委、政府特邀省市专家,从'2002年起,制订了许安路、梁靳路为主:千道白勺“四纵四横大道”,4.8平方公里的小城镇建设框架初具规模。中心街和主干道设计路面宽30米,两旁为2层以上楼房建筑,分为机关区、文教卫生区、居民区、工业区和商贸区五大区域。小区内建设迅速,高楼林立,路面宽敞整洁,做到绿化,美化、净化。到2006年底,馆驿镇将以崭新的面貌成为梁山、汶上、东平三县交界处的经济商贸、文化中心。同时,全镇加快了新村建设步伐,做到村村通柏油路,促进了馆驿镇与外界的人员、物资、信息交流。

历史人文

运河从靳口中间越过,当年极盛时达到数千户。山西、陕西、京卫等客商纷纷在此建会馆。运河两岸,楼堂瓦舍,鳞次栉比,店铺林立,栈楼庙宇,笙歌盈耳,南来北往,游客接踵。乾隆皇帝六巡江南,多次驻足靳口。随着商贸、文化的发达,馆驿这片热土,又造就养育了无数优秀炎黄儿女。其中当数清咸丰年间科考进士——黄河钦差蒋作锦。他为治理黄河、运河,上疏朝廷,昼夜操劳,与民同甘共苦,频有政绩,并撰写了极有科学价值的《元明运河考》、《东原考古录》等专著。至今对我们治黄治运颇有价值。国家重要领导人——万里在这里撒搏革命火种,建立了东田店等抗日学校,为中国革命和建设造就了大批优秀人才。高级将领吴忠,率部转战于斯,使敌冠闻风丧胆。至今,馆驿大地,其历史遗迹尚存。靳口诉说着昔日繁华,进士府第、陵墓和众多楼台庙宇故址,引来后人凭吊。古运河数百年流淌,滋养了这方民间文化艺术,地方戏曲,依然唱响于集市庙会。狮舞、高跷、花船游乐于村村寨寨。美丽动人的传说、歌谣世代口耳相传,诉说着古运河的沧桑。

特色产业

馆驿镇食用菌生产起步晚、发展速度快,已成为全镇农村经济中规模最大,从业人员最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好的支柱产业。馆驿镇发展食用菌产业的主要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加强领导,配套政策

馆驿镇党委、政府把食用菌产业作为富民强镇的一项重要支柱产业常抓不懈。一是在组织机构方面予以保障。镇党委、政府成立了领导小组,由分管农业的副镇长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配备专职人员5名,负责全镇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指导、管理、协调和服务工作。整合食用菌资源优势,指导全镇食用菌生产,监督落实行业标准,规范食用菌行业管理,促进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二是在政策方面给予扶持。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循环经济的实施意见》,制定了一系列配套优惠政策。三是在资金方面加以帮扶。镇财政每年筹集一定资金用于食用菌标准化建设、扶持龙头企业、菌种研发等专项补贴。通过严格落实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保障机制和促进措施,使全镇食用菌产业发展既有组织保证,又有人力、政策和财力保证,为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宽松的外部环境。

科学规划,明确目标

馆驿镇所辖50个行政村,其中有7个食用菌专业生产村,结合这7个村食用菌品种、地理位置等各有不同的情况,通过深入调研,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逐步建立起简易型、层架式型和智能型新特珍稀菌类三大生产基地,有力地促进了“公司+基地”产业化模式的发展,形成了常年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格局。

为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进一步提升馆驿镇食用菌的市场知名度和份额,因地制宜地健全和完善了原有规划,确定了建设馆驿现代高新食用菌产业园的发展思路,计划至2009年,全镇食用菌生产规模要达到6000万袋,产量达7万吨,产值突破5亿元,打造成中国食用菌产业第一强镇。

抓住关键,壮大产业

产业化经营是巩固和壮大食用菌产业的关键。馆驿镇委、镇政府突出“三抓”工作重点,加速推进食用菌产业化经营。一是抓市场连锁。坚持以效益为中心,以流通促发展。通过与上海荣善菌业公司合作,产业园的产品顺利加入该公司销售网络,全国最大的销售网点、最专业的销售队伍,确保了菇农的经济效益;二是抓龙头企业。政府投入近百万元专项扶持资金,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减免有关费用或奖励龙头企业达100余万元,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全镇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的食用菌生产企业已有2个;三是抓体制创新。建立了“公司+农户”、“市场+协会+农户”等企农利益联结模式,降低了种植风险,确保了菌农增收。

科技兴菌,打造品牌

经过多方运作,现代高新产业园引进省食用菌专家活动大院1处,该大院聘请省农业厅食用菌工作站、省食用菌协会、鲁东大学等单位的专家教授担任顾问,加快食用菌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步伐,开发、引进、试验、推广新品种,研究将废弃菌包转化为农民生活用洁净能源的有效途径。同时,馆驿镇还狠抓食用菌质量,加强生产、加工各个环节质量监管和市场监管,鼓励企业树品牌、创名牌,高度重视品牌效应。

循环利用,持续发展

馆驿镇注重从品种选择、技术创新、废物利用等方面来攻克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这道难题,不断研究试验栽培料新配方和新的栽培管理技术。产业园园区食用菌种植属于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典范,以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应用现代循环农业理念,结合产业自身特点,设计食用菌产品循环利用模式。食用菌菌包材料主要是农作物秸秆、棉籽壳、麦麸、玉米芯等,出菇后菌包经过乳酸发酵,可作为养牛、养猪的饲料,牛粪和猪粪又作为沼气池的原料生产沼气,沼液可以用来当作有机蔬菜肥料还田。整个食用菌生产过程无污水、无废气,并且不添加任何化学成分剂,所产食用菌为绿色有机食品。

特色鲜明,成效显著

(一)经济效益突出。每个食用菌生产菌包成本1.1元,一般出菇0.3—0.35公斤,市场价格在8元/公斤左右,经济效益翻倍;每个生产车间日出产菌包2000包以上。目前全镇年产白色金针菇、黑木耳、杏鲍菇、袖珍菇、草菇、双孢菇、黑木耳等各种食用菌将达到6万多吨,年销售收入将达到5亿多元。同时,食用菌产业安排周边剩余劳动力3000多人,仅劳务一项就增加收入4000多万元。

(二)获得多项荣誉。馆驿镇食用菌在不断扩大规模的同时,产品质量也不断得到提高,多次获得省、市行业大奖。今年3月馆驿镇被省食用菌协会命名为全省食用菌行业先进镇,后林村被评为省小蘑菇新农村建设先进村。

科技发展

由于政府重视并积极引导,梁山县馆驿镇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

政府:由“管理型”变为“服务型”把“科技兴农”的口号变成农民学用科技的实际行动,馆驿镇精心编织“农业科普网”,采取镇培训到村,村培训到户的逐级培训办法,组织全镇90名农技人员定期定点参加“科学技术培训班”,通过现场解答、示范带动、专题培训、送技上门等形式,将科技知识传输到千家万户。馆驿镇的“科技网络”已有10余个农业科技活动组织,拥有成员1000余人,触角遍及全镇50多个村,科技推广涉及蔬菜、畜牧、食用菌、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年实现产值过亿元。

农民:由“劳力型”变为“智力型”

该镇在提高科技人员自身素质的同时,以远程教育网、专题培训、外出学习等为阵地,采取播放科教片、举办培训班等形式,把良种培育、高产栽培、病虫防治、深加工等科技知识,变成简单易懂,便于操作的技术,使新成果、新技术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迅速发挥威力。镇科技部门还与山东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建立联系,聘请专家为科技顾问,定期到该镇的食用菌、蔬菜专业村为菇农、菜农提供技术支持。

产品:由“大路货”变为“名优特”“农民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龙头走,龙头跟着市场走”。基于这样的发展思路,馆驿镇通过做大做强菌菜优势产业,让广大农民群众在科技推广中得到实惠,也推动了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步伐。该镇还通过科技改造,使传统农业产业在新技术支撑下“脱胎换骨”,变“大路货”为“名优特”。该镇的黄瓜、苦瓜、金针菇等被农业部认证为“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使馆驿的黄瓜、苦瓜、金针菇摆上了大城市的超市,并出口到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馆驿镇先后引进7个食用菌品种、4个蔬菜品种,并指导农民用高接换种、套袋、无土栽培等多项农业新技术,开发了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名优特新产品,备受市场青睐。

新农村建设

馆驿镇重点实施了街路硬化、村庄绿化、沼气池建设、改圈改水改厕等工程。东郝村是一个蛋鸡养殖专业村,行路难一直影响着该村村民的生产生活,一到夏天道路泥泞,鸡蛋等不能及时运出去,使农民们减收不少,该村借助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时机,投资25万元硬化道路2.5公里。在此基础上,配套街道绿化、亮化工程,新建50个沼气池,并对圈舍进行了科学合理改造,4家大型养殖户均计划扩大蛋鸡养殖规模。西张庄村紧傍蒙馆公路,但由于群众致富思路比较狭窄,大多数群众生活一直处于贫困线上,该镇与县组织部驻村干部一道,积极引导农民调整种植业结构,实施了食用菌栽培、蛋鸡养殖等“生态富民工程”。由于食用菌生产原料广泛,生产技术简易,省时省力,且市场前景看好,深受农民的欢迎。为此,该村通过积极运作,新建高标准菌棚20多个,种植面积达6.8万平方米,仅此一项可使农民人均劳务收入增加1400元。

招商引资

馆驿镇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立足湖区资源优势,创新招商方式,改变了客商因为地处湖区不敢投资的局面。他们针对部分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积极帮助企业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安排镇政府专职人员帮助企业办理各种手续证件,并成立了以书记、镇长为主的资金协调小组,帮助企业解决在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紧张状况,加快了企业发展的步伐。占地500余亩的馆驿镇现代食用菌产业园一期工程已初步形成,产业园内市级龙头企业一家,县级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智能化食用菌食用菌生产恒温室66个,年销售收入将达4亿多元,安排周边剩余劳动力1600多人,仅劳动一项就增加收入1800多元。

食用菌产业园产出效益明显,镇党委、政府已着手二期工程的准备工作,工程向东西延伸1公里,届时,整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占地面积讲达到5000亩,成为西部发展水产养殖、休闲渔业,中间发展食用菌种植,南部走林业及林下畜牧、蛋鸡、东部大棚蔬菜种植于一体的综合性、循环性现代农业高效示范园。该镇已与200余户群众签订了入住食用菌产业园的合同,为农户提供菌种、技术等服务,有力地促进了全镇种植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27855

男 13754

女 14101

家庭户户数 7791

家庭户总人口(总) 27816

家庭户男 13740

家庭户女 14076

0-14岁(总) 6573

0-14岁男 3377

0-14岁女 3196

15-64岁(总) 19142

15-64岁男 9396

15-64岁女 9746

65岁及以上(总) 2140

65岁及以上男 981

65岁及以上女 1159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27518

下辖村

馆驿村  何庄村  任庄村  东田店村

西田店村  滑庄村  东红庙村  西红庙村

丁庄村  轩庄村  武庄村  潘庄村

东侯庄村  西郝庄村  东丁庄村  东郝庄村

苏庄村  菜园村  田庄村  东靳口村

西靳口村  东刘庄村  后林庄村  曹园村

东尚庄村  戚村  井庄村  王思口村

王仲口村  乔庄村  李庄村  李村

徐楼村  张庄村  王庄村  大营村

小营村  辛庄村  王府集村  陈李庄村

师庄村  西丁庄村  西北楼村  毕庄村

高庄村  任楼村  姚庄村  张庄村

蒋庄村  红邓庄村  张桥村  亓 庄村

王庄村  大刘庄村  袁河村  侯集村

刘庄村  唐楼村  贾庄村  西侯庄村

南尚庄村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6 14:5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