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管道昇 |
释义 | 管道升,元代画家,字仲姬,吴兴(今浙江湖州)人,赵孟頫妻。宋亡后随夫入京,封魏国夫人。工诗文,善书法,擅梅、兰、竹、山、水、佛像等,画风受赵影响,画竹用笔劲挺爽健,得晴竹新篁潇洒玉立之姿。有书法墨迹《秋深帖》,绘画《墨竹图》(与赵孟、子赵雍合作)等传世。 中文名:管道升 别名:字仲姬,一字瑶姬 国籍:元代 出生地:江苏青浦(今属上海) 出生日期:公元1262年 逝世日期:公元1319年 职业:元代书画家 主要成就:元代著名书画家 代表作品:《水竹图》《千字文》《竹石图》《我侬词》 基本信息人物简介管道升(1262~1319),字仲姬,一字瑶姬,管道升排行老,江苏青浦(今属上海)人。南宋景定三年(1262年)生。幼习书画,笃信佛法。曾手书《金刚经》数十卷,赠名山寺。嫁元代吴兴书画名家赵孟頫为妻,封吴兴郡夫人,世称管夫人。管道升所写行楷与赵孟頫颇相似,所书《璇玑图诗》笔法工绝。精于诗。尤擅画墨竹梅兰。晴竹新篁,为其首创。其创作经验,都总结在其所撰《墨竹谱》一书中。亦工观音、佛像。多次被召进宫中作画。所写《千字文》,元仁宗令人装上玉轴,藏于宫中。元延祐六年(1319年)卒。存世的《水竹图》等卷,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竹石图》1帧,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管道升不仅画画得好,也有理论水平。如留存下来的《墨竹谱》,虽然只有八百余字,却涉及到许多绘画技艺,特别是墨竹的画法。除了擅长墨竹之外,她的画还涉及山水、建筑等。 管道升自幼聪慧,能诗善画,嫁赵孟頫,册封魏国夫人。元延裆六年五月十日病卒,葬东衡里戏台山(今洛舍乡东衡村)。擅画墨竹,笔意清绝。又工山水、佛像、诗文书法。元仁宗尝将赵孟頫、管道升及赵雍书法合装一卷轴,藏之秘书监,曰:“使后世知我朝有一家夫妇父子皆善书,亦奇事也。”管道升有一首著名的《我侬词》,据说赵孟頫50岁时想效仿当时的名士纳妾,又不好意思告诉老婆,老婆知道了,写下这首词,而赵孟頫在看了《我侬词》之后,不由得被深深地打动了,从此再没有提过纳妾之事。《我侬词》全文如下:“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与你生同一个衾(qin,念二声),死同一个椁(guo,念三声)。” 管道升堪称相夫教子的典范,经她教育的后代,在中国书画史上熠熠闪光的名字包括:赵雍、赵麟、赵彦、王蒙(管升道的外孙)——赵氏一门光耀千秋。 主要经历管道升自幼聪颖慧敏,性情开朗,仪雅多姿,有“翰墨词章,不学而能”(《魏国夫人管氏墓志》其夫赵孟頫撰)之称。尤其精擅书画。她写过才女苏蕙做的《璇玑图》诗,见者称“五色相间,笔法工绝”。她在湖州瞻仰佛寺时在一堵粉墙上画了《竹石图》一幅,高约丈余,宽一丈五六,巨石以飞白手法画成,墨竹亭亭而立、栩栩如生,一时间引得四方游人蜂拥而至,将该寺的铁门槛踏得锃亮。所以管道升未嫁之先,才女的芳名就传遍了江南。管道升二十八岁那年嫁与大书画家赵孟頫,两人意趣相投,心心相印。管道升也能诗词书画,尤善绘梅竹,笔意清绝,曾给太后画过一幅墨竹,太后极为欣赏,封她为魏国夫人。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曾在《拟古四十首》诗中对赵孟頫和管道升的知己式婚姻深表羡慕“吾怜赵松雪……亦有同心人,闺中金兰契。 赵孟頫晚年晋升为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官居从一品,贵倾朝野,但赵孟頫以宋室后裔而入元为官,依然受摆布而不得施展抱负,常因自惭而心情郁闷,故潜心于书画以自遣。管道升曾填《渔父词》数首,劝其归去。其一曰:”人生贵极是王侯,浮名浮利不自由。争得似,一扁舟,吟风弄月归去休!延祐五年,管道升脚气病复发,经赵孟頫多次上书请求,次年四月,方得准送夫人南归。五月中旬,途经山东临清,管道升病逝于舟中。三年后,赵也去世。两人合葬于湖州德清县东衡山南麓。 婚姻家庭管道升与赵孟頫成亲之后,夫唱妇和,琴瑟相悦。当然,他们也是平常夫妻,也会为一些事情产生分歧,可他们的处理方式不同于常人。略举二例。一是赵孟頫仕元做贰臣遭受众多贬斥时,管道升多次以填词赋诗的方式暗示丈夫退隐,不要在宦海搅和,如其中一首《渔父词》就写得十分明显:“人生贵极是王侯,浮名浮利不自由。争得似,一扁舟,吟风弄月归去休!”二是赵孟頫50岁时想纳妾,写了首小词投石问路:“我为学士,你做夫人,岂不闻陶学士有桃叶桃根,苏学士有朝云暮云。我便多娶几个吴姬赵女何过分!你年纪已过四旬,只管占住玉堂春”。管夫人深知夫意,也不便当面锣对面鼓的,就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你侬我侬,忒煞多情,情多外热似火,把一泥人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咋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廓”。赵孟頫看后,被夫人的深情所打动,从此不提纳妾之事。 艺术成就绘画方面管道升擅画墨竹和梅兰,师承古人却另有新意,意境清新开阔,书法多受夫君影响,形似赵体,甚或乱真。1316年,赵孟頫加封魏国公,管仲姬加封为一品魏国夫人。在封诰之后,管夫人当众泼墨挥毫写墨竹,得到元仁宗的赞赏:“没想到我朝有如此善书妇人,我定要后人知道,我朝赵氏一门皆能书,实乃奇迹!” 管道升在绘画方面,以墨竹见长,兼工山水、佛像。其笔下之竹,劲挺有骨兼具秀丽之姿,“笔意清绝,颇有韵味”,名靡时世。墨竹师承“文湖州”(文同),为文人画风,始创晴竹新篁。曾经画有悬雀朱竹一枝,由杨廉夫为之题诗。传世墨竹作品有:1313年(皇庆二年)作的《墨竹图卷》,故宫博物院藏有她1308年(至大元年)在碧浪湖船上作的《水竹图卷》,在湖州(今属浙江)瞻佛寺画的《竹石图》壁画一堵,高约丈余,宽一丈五六,巨石以飞白手法,晴竹亭亭而立、栩栩如生。她还著有关于墨竹的绘画理论著作--《墨竹谱》一卷。她为人慈善,信封佛法,常画佛像、抄佛经馈赠高僧、名寺,画观音像,“既有‘神’的飘逸气质,又有‘人’的世俗情怀”,所画观音有1302年(大德六年)临吴道子的《鱼篮观音》等传世,另外还有相关佛教绘画《长明庵图》、《山楼绣佛图》等。在《画史会要》《图绘宝鉴》等书中都有她的绘画著录。 书法方面管道升在书法方面,工尺牍行楷和小楷,风格深受赵孟頫影响,董其昌谓:“与欧波公(赵孟頫)殆不可辨同异,卫夫人后无俦。”小楷端庄华贵、清闲自由,行草幽新俊逸、平江游舟,书法能入妙境。《江宁府志》载:管道升于大德丙午(大德十年1306年)春清明,写楷书《观世音菩萨传略》,刻石江宁,称其笔画结构曰“宁画秀整”,想必为佳作。她还手书《金刚经》数十卷,赠于名山古刹,高僧、善寺,广结“善缘”。她的书法风靡朝野,名满天下,就连皇帝都为之倾动。根据《书史会要》中记载:元仁宗“尝取夫人书和魏公及子雍书,善装为卷轴,识以御宝,命藏之秘书监,曰‘使后世知我朝有一家夫妇、父子皆善书也’。”《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说得更为详尽:仁宗命书《千字文》,并且敕令玉工琢磨玉轴,然后通知秘书监妥善保管收藏。又命令赵孟頫书《六体千字文》为六卷,命令他们的儿子赵雍也写一卷。而且说:“今后世知我朝有善书妇人,且一家皆能书,亦奇事也。”据说,她当年“写璇玑图诗,五色相间,笔法工绝。”现在见到的《和南帖》前六行为楷书,略带行意,至后面逐渐变草,而通观全篇,却笔意连贯,一气呵成,和谐统一。表现出书家绝妙的才华和精湛的技艺。还有故宫博物院所藏的行书《秋深帖》册页,为纸本,纵26.9厘米,横53.3厘米,18行;有宣统玺印及李肇亨鉴藏印等4方。这是管道升给婶婶的问安、馈赠的家信,署名管道升,一说实为赵孟頫所书,并称:赵氏以管道升的名义所写,而且信笔写来一时忘情,末款开始竟然署了自己的名字,发觉后又急忙改为“管道升”,现在还可以看出涂改之迹。 诗词文学方面管道升在诗词文学方面,也表现出很高的造诣。正如《虚斋名画录》中所说:“管夫人不独书画精妙,于诗词无弗工。”由于书画名中天下、流传广大,诗词之名为其所掩。管道升最有名的便是《我侬词》了。其次,还有《渔父词》四首及诗《寄子昂君墨竹》《画梅》《题竹》《题画竹》等。四首《渔父词》反映了她对世俗名利富贵的不满和对田园、江村闲逸生活的憧憬,同时也通过表达对故乡吴兴的怀念,流露出对故国南宋的留恋。诗中也有同样的民族情感和亡国感慨,如《题竹》诗中有“宋室山河多少泪,略无半点上林于”之句。她的诗词因物寓志,清丽婉约,借事抒情,情中明理。 总之,管道升既能超脱凡尘世俗之外,又能被社会历史交口称誉;既能处理好古代妇女在家庭社会中的日常琐事,又能摆脱封建束缚,极大地发展和展示出自己全面而杰出的才华。她无愧于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伟大女性之一。 人物故事值得一提的是《秋深帖》,纵26.9厘米、横53.3厘米,字共计十八行,全帖为行书,其笔力扎实、体态修长,秀媚圆润,畅朗劲健。 《秋深帖》整篇文字断句、起笔不拘一格,结构错落有致,研读观赏之下,每一处的起笔、停顿、运势,都有其章法,却又化章法于无形,体现出书法家的艺术技巧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这封家书以赵孟頫的妻子管道升的口吻写道:“道升跪复婶婶夫人妆前,道升久不奉字,不胜驰想,秋深渐寒,计惟淑履请安。”当时季节渐入深秋,书信表达了他们关心长辈的思念。信中还向婶婶讲述了家里的亲戚往来,“近尊堂太夫人与令侄吉师父,皆在此一再相会,想婶婶亦已知之”。 只是在这帖页末尾的落款,字迹模糊,虽然署了夫人管道升的名字,却一眼看得出是经过涂改的。 赵孟頫与管夫人感情至深,所以大部分专家认为,《秋深帖》应该是赵孟頫代替夫人管道升所写。从字迹上看,《秋深帖》笔体温和、典雅,正与赵孟頫的行书特点相契合。专家推测,可能是赵孟頫代夫人回复家信,而他信笔写来一时忘情,末款署了自己的名字,发觉之后,深爱妻子的赵孟頫觉得属自己的名字不妥,所以连忙又改了过来。 至于《深秋贴》(或称《代管道升札》)中的题名问题,是由于丈夫意识写的兴致勃勃,不小心题了自己的名字上去,因为这通手札写的太漂亮了,自己也不舍得毁弃,便在名字上略作涂改,原文题字为赵孟頫的字——子昂,修改为道升(升在手札上为繁体字升)。手札可于《明前名人手札赏评》——靳永,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一书56页中明显看出,“道”字由“子”字修改而来,“升”字是由“昂”字修改而来。 主要著作管道升世称“管夫人”。天资聪慧,才华横溢,书善行、楷,风格类夫;画长墨竹梅兰,兼工山水、佛像;诗词、文章,无所不能。传世作品:书法有《和南帖》、及一些题跋,绘画有《墨竹图卷》、临吴道子的《鱼篮观音》、《水竹图卷》、《山楼绣佛图》、《竹石图》、《长明庵图》等。文学有《我侬词》和《渔父词》四首,诗《寄子昂君墨竹》《画梅》《题竹》《题画竹》等。著《墨竹谱》1卷。 作品赏析《我侬词》管道升出生于湖州吴兴(今浙江吴兴),天生才资过人,聪明慧敏,性情开朗,仪雅多姿,“翰墨词章,不学而能”生而知之的极高天赋,加上长期而全面的训练、学习,在她的童年和少年时期,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基础,培养了多方面的艺术才能。 长期以来的各种家庭琐事及社会应酬,将她以前的月华水色消磨殆尽,思想变得更成熟、性情变得更严谨、态度变得更现实,不免与风流倜傥、才气纵横、追求唯美的赵孟頫的心理有所出入、产生隔膜,于是赵孟頫对婚姻的忠贞便开始动摇,准备且坚持纳妾,在这婚姻危机的关键时刻,她一不严声厉色、二不依来顺受,而是以一种高雅通达而积极严肃的态度和情怀作了这首《我侬词》表达自己的感受: “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如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 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 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词中反映了重塑你我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科学态度,也反映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密切命运和家庭责任,成为表达伉俪情深意笃千古绝唱。当赵孟頫看到她的这首词后,不由的被深深地打动了,从此,也就再没有提过纳妾之事。 《题画竹》1289年(至元二十六年),其子赵雍(字仲穆)出生。从赵雍日后的书画等艺术成就来看,管道升不仅是一位绝代盖世的才女,温柔贤淑的良妻,同样也是一位循循善诱、言传身教的慈母。管道升曾在一首《题画竹》的诗中写道:“春晴今日又逢晴,闲与儿曹竹下行。春意近来浓几许,森森稚子日边生!”借森森竹笋表达母亲对儿女的殷切期望。。 《渔父词》1317年,元仁宗册封赵孟頫为魏国公,册封管道升为魏国夫人,“管夫人”的世称,即源于此,并因为她的书法成就,与东晋的女书法家卫铄“卫夫人”,并称中国历史上的“书坛两夫人”。尽管她身为命妇,享受着荣华富贵,但她同岳飞一样认为“三十功名尘与土”,同赵孟頫一样向往“归去来兮”她曾在一首《渔父词》中写道:“人生贵极是王侯,浮名浮利不自由。争得似,一扁舟,弄月吟风归去休。”还有一首《渔父词》同样写道“南望吴兴路四千,几时闲去云水边?名与利,付之天,笑把渔竿上画船。”反映了她向往闲逸、自由的清淡生活,淡漠凡俗尘世的功名利禄。 有关评价1319年五月十日,管道升病卒,葬东衡里戏台山(今洛舍乡东衡村)。赵孟頫为她亲笔撰写了《魏国夫人管氏墓志》,其中充满了赵孟頫对其妻的深切怀念和沉痛悼挽,同时也反映了一代文化艺术大家对良知益友、对近乎同等高度的另一位文化艺术大师的崇高敬意和公正评价。的确,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妇女,在“女子无才便是德”封建文化偏见下如此的博学多才,在上侍公婆、中从夫君、下教子女的社会伦理义务的沉重负担下,还能够表现出那样诗情画意的浪漫情趣,是多么得难能可贵!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