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关中皮影
释义

“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皮影戏最早诞生在两千年前的西汉,兴起于北宋。又称羊皮戏,俗称人头戏,影子戏,发祥于中国陕西。陕西关中皮影在全国久负盛名,除了表演时豪迈、厚劲、高亢的唱腔外,皮影还制作精美,引人入胜。 关中皮影刻绘善于动用冼炼的轮廓造型,夸张的装饰纹样,疏密相间、虚实有致的手法,精致缜密的雕镂功夫,以表达剧中人物的相貌、身份、衣着和性格,达到形神兼备,深刻感人。

定义

皮影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道具戏之一,通过灯光把雕刻精巧的皮影人映照在屏幕上,由艺人们在幕后操动影人,伴以音乐和歌唱,是一种深受人民欢迎的古老而又是奇特的戏曲艺术。 皮影在陕西又叫“ 影戏”、“ 影子戏 ”,几乎遍及陕北 、陕南及关中各地 。陕西皮影有东、西、南三路,影人形制大小 和表演唱腔均不一样。东路一派主要在咸阳以东、华县、华阴、渭南、大荔一带 ,以碗碗腔皮影为代表。其影人形制小巧、约28厘米左右、男性角色多豹头深目、女性角色则妖媚秀丽。西路一派分布在咸阳以西的宝鸡、陇县一带。以弦板腔皮为代表。影人形制较大,约40厘米头脸多刻通天鼻梁。南路一派皮影,其影人形制介乎东西路之间,一般约24厘米左右 。

特点

中国皮影始于西汉,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经历代相传,成为具有民族特色,饱含乡土气息的艺术品。它符合百姓的审美情趣,深为大众喜爱。

史学大师顾颉刚经缜密研究后认为“中国皮影之发源地为陕西”。陕西皮影得益于关中地区深厚文化底蕴的滋养,风格独特,名冠全国,是难得的原生态乡土艺术珍品,深为艺术爱好者和收藏者青睐。

《海阳竹枝词》中有首描写皮影戏演出的诗:“张灯作戏调翻新,顾囊徘徊知逼真;环佩姗姗连步稳,帐前活见李夫人。”(汉武帝李夫人)这是皮影戏的初级阶段,而鼎盛期为唐代,皮影造型优美,表演技术妇熟。以后的宋、元、明、清 均有皮影表演。

制作

皮影的制作是极为复杂的,从选皮到影人成形上戏,有许多工艺技巧。传统的制作工序可分为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熨平、缀结合成等八个基本步骤。 皮影的艺术创意汲取了中国汉代帛画、画像石、画像砖和唐、宋寺院壁画之手法与风格。

皮影的制作十分精细,影子的材料选料讲究,用上好的驴皮或牛皮在水中泡软后,经过泡制,使其光滑透明,然后精心雕刻,涂上 艳丽的色彩。人物、动物等均刻成侧影,干透后刷上桐油。四肢、头 部可动,用细长很支掉牵制表演。

关中皮影

表演

演出时,用一块白纱布作屏幕(屏 幕大小根据场地而定,基本像小电影的银幕),操作皮影者站在屏 幕下,把皮影贴到屏幕上,灯光从背后打出,观众坐在相对灯光方 向观看。皮影戏以秦腔为主,演唱者和操纵者配合默契。表演技术 娴熟的,关中人称其为“把式”,一手拿两个甚至三个皮影,厮杀、对打,套路不乱,令人眼花绿乱。

现状

陕西皮影保留着民间说书的种种痕迹,它是近代陕西多种地方戏曲的前身。陕西皮影造型质朴单纯,富于装饰性,同时又具有精致工巧的艺术特色。陕西皮影人物造型的轮廓整体概括,线条优美生动有力度,有势有韵,在轮廓内部以镂空为主,又适当留实,做到繁简得宜、虚实相生。皮影人物、道具、配景的各个部位,常常饰有不同的图案花纹,整体效果繁丽而不拖沓,简练而不空洞。每一个形象不仅局部耐看,而且整体配合也美,既充实又生动,构成完美的艺术整体。图中的出行图,主体人物突出,无论在色彩上还是造型上都较之仪仗人物醒目,线条的细密繁复、疏密层次以及工艺的细致都可见一斑。

陕西皮影在民间较普及,东路皮影形体较大,多刻通天鼻形,图案简洁大方。西路皮影风格精巧细腻,形象多豹头深眼。 人物形象雕刻细腻,桌椅道具花纹繁密,设色古雅,场面颇为壮观。演出时,利用皮影半透明效果,不避影像重叠,例如穆桂英坐至椅上,因影像重叠变暗,并无不适效果。

陕西华县位于中国陕西关中东部,是皮影的发源地。 中国皮影的国际正式名称叫"华剧",即华县皮影戏曲之意, 华县皮影有四绝:一是皮影雕刻作品造诣高, 二是演唱功力极深, 三是表演者功力精湛, 四是华县皮影博大精深,综合艺术水平炉火纯青,堪称为戏曲艺术之绝唱。

陕西皮影艺术表演:北京市前门大栅栏中华皮影文化城,热河皮影剧团每天演出七场,袖珍皮影剧团。

代表作

皮影戏的传统剧目有《游西湖》、《哪咤闹海》、《古城会》、《会阵招亲》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8 10: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