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关四平
释义

关四平,祖籍山东省平度市,1953年10月生于黑龙江省绥化市。1985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院院长。 关四平主要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在中国古代小说与中国古典戏剧研究上用力较多。学术著作主要有:《后妃的命运》(1991年),《中国古代文学丛论》(1999年),《三国演义源流研究》(初版于2001年11月,2003年10月再版,2009年1月修订三版),《中国古代禁毁小说漫话》(合著,1999年)。古籍整理主要有:周曰校刊本《三国志通俗演义》点校(合作,1994年),《太平广记》点校(合作,1995年),《中国才子佳人小说精选》点校(合作,1994年)。 此外,在《新华文摘》《文学遗产》《文艺研究》《红楼梦学刊》《明清小说研究》《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天津大学学报》《山西大学学报》《东北师范大学学报》《上海师范大学学报》《东岳论丛》《社会科学战线》《学习与探索》《求是学刊》《学术交流》《北方论丛》;《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社会兼职主要有:中国三国演义学会副会长,中国水浒学会副会长,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中国西游记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古代戏曲学会理事,《红楼梦学刊》编委,《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编委,黑龙江省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黑龙江省红楼梦学会秘书长。

关四平小说方面论文目录:

1、《贾雨村的启蒙与林黛玉的叛逆》,《红楼梦学刊》1991年第1期。

2、《论贾雨村》,《红楼梦学刊》1991年第4期。

3、《无可奈何花落去——论贾政的人生悲剧及其文化意蕴》,《红楼梦学刊》1993年第4期。获哈师大1994年科研成果一等奖。

4、《真人假士 殊途同归——论〈红楼梦〉的士林人生道路》,《红楼梦学刊》1995年第4期。

5、《评〈中国文学通史简编〉》,《人民日报》1993年11月11日第3版。

6、《刘姥姥三题》,《北方论丛》1990年第1期;《新华文摘》1990年第5期全文转载。

7、《论贾雨村形象在〈红楼梦〉艺术结构中的作用》, 《学习与探索》1990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0年第3期全文复印;《新华文摘》1992年第10期“报刊文章篇目辑览”收入。

8、《论〈三国演义〉的“多层展现”人物性格表现法》, 《求是学刊》1991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2年第5期全文复印。

9、《道是无情却有情——论〈三国演义〉情感表现的文化意蕴与审美价值》,《学术交流》1992年第3期;《新华文摘》1992年第10期“报刊文章篇目辑览”收入。

10、《情节奇 ? 性格真 ? 情理实——〈三国志通俗演义〉艺术经验探微》,《学术交流》1990年第1期;获《学术交流》杂志社首届科研成果一等奖。

11、《〈金瓶梅价值论〉评介》, 《求是学刊》1992年第4期;《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2年第4期摘要。

12、《论文化魔方中的刘禅》,《求是学刊》1995年第2期;《社会信息集萃》1995年第3期全文转载。13、《试论罗贯中笔下的鲁肃形象》,《北方论丛》1987年第1期。

14、《周瑜形象的演化》,《学术交流》1988年第1期。

15、《论司马迁笔下的刘邦形象》,《北方论丛》1988年第4期。

16、《从比较美学角度看罗贯中笔下人物的个性塑造》,《求是学刊》1988年第6期。

17、《长使英雄泪满襟——论〈三国演义〉的悲剧与哀情》,文载《文学论丛》,1989年10月第1版。

18、《穷通怪圈中封建士人的悲剧——贾雨村形象刍议》, 《北方论丛》1990年第3期。

19、《〈三国演义〉理想人格的文化意蕴及审美价值》,《海南大学学报》1991年第3期。

20、《论〈三国演义〉人物性格的建构模式,《北方论丛》1992年第3期。

21、《困惑中的彻悟——读刘敬圻的〈困惑的明清小说〉》, 《学习与探索》1992年第1期。

22、《〈三国演义〉版本史上的新里程碑——评沈伯俊对〈三国演义〉的校理》,《学术交流》1993年第3期。

23、《别开蹊径 独树一帜——评王启忠〈小说文化价值论〉》, 《社会科学战线》1994年第2期。

24、《封建帝王与士人关系的优化模式——〈三国志演义〉中刘氏父子与诸葛亮关系的文化透视》,《北方论丛》1994年第5期。

25、《一部富有开拓探索创新特色的小说史著——读刘上生〈中国古代小说艺术史〉,《明清小说研究》1994年第4期。

26、《文史纵横自一家——读郭豫适〈中国古代小说论集〉》,《学术交流》1995年第2期。

27、《宋江论》,文载《文学人物鉴赏辞典》,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年12月第1版。

28、《石秀论》,文载《文学人物鉴赏辞典》,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年12月第1版。

29、《宋江思想性格的复杂性及其成因初探》,《绥化师专学报》1984年第2期。

30、《红花尚需绿叶扶——论刘姥姥在〈红楼梦〉中的艺术作用》,《佳木斯师专学报》 1991年第3期。31、《柳湘莲人生悲剧索解》,《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6期。

32、《水浒传:“侠义”皈依“忠君”的悲剧》,第1作者,《北方论丛》1998年第3期。

33、《〈剿闯小说〉文化意蕴探微》,第1作者,《学术交流》1998年第2期。

34、《论〈英烈传〉的文化意蕴》,第1作者 《明清小说研究》1998年第1期。

35、《论红楼之情的文化超越与人性深度》,第1作者,《红楼梦学刊》1998年第2期。

36、《论〈三国志演义〉的创作与接受》,第1作者,《求是学刊》1999年第4期。

37、《论〈三国志演义〉的虚实艺术》, 文载《闻思集》,明天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

38、《以俗融雅 以心驭史——〈三国志平话〉的文化透视》,《北方论丛》2000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0年第8期全文复印。

39、《论〈红楼梦〉真人的人生态度及其文化渊源》, 《红楼梦学刊》2001年第1期。

40、《史笔寓褒贬 抑曹尊蜀汉——论〈三国演义〉“拥刘反曹”思想的史传渊源》, 《明清小说研究》2001年第2期。

41、《从历史到小说的关键一环——论〈资治通鉴〉在三国题材演化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北方论丛》2001年第6期。

42、《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三国演义〉虚实艺术新论》,《哈尔滨学院学报》2001年第6期。

43、《论〈红楼梦〉的时空转换艺术》,第1作者,《红楼梦学刊》2002年第2期。

44、《运奇笔状奇人异彩——论〈三国演义〉奇美风格的史传渊源》,《学术交流》2002年第1期。

45、《探赜阐幽 辞约旨达——读王汝梅著〈中国小说理论史〉》,《学习与探索》2002年第3期。

46、《罗贯中三题》,《山西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47、《论〈三国志演义〉的悲剧与悲情》,第1作者,《求是学刊》2003年第5期。

48、《论〈三国志〉与〈三国志演义〉文化意蕴的传承性》,《北方论丛》2003年第5期。

49、《开拓西游学新领域 探寻其中深隐意蕴——评中野美代子〈西游记的秘密(外二种)〉》………………《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

50、《论<三国演义>的士林人生道路》一文,载《富春江畔话三国——第十五届中国<三国演义>研讨会论文集》,陕西旅游出版社2003年5月第1版,第42-61页。

51、《论红楼梦的“天乐”人生境界,《红楼梦学刊》2004年第3辑。

52、《论唐人小说中君臣关系的理想形态》,《北方论丛》2004年第3期。

53、《论关羽形象的演化》,《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54、《全方位的观照 多角度的透视——读孙玉明博士著〈红学:1954〉》,《文艺评论》2005年第1期。55、《〈梼杌闲评〉文化意蕴管窥》,《明清小说研究》2005年第三期。

56、《唐传奇〈霍小玉传〉新解》,《文学遗产》2005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5年第11期全文复印。

57、《君忌而臣危——论唐人小说中君臣关系的异化形态》,《求是学刊》2005年第6期。

58、《〈铁花仙史〉考论》,《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版,第156-168页。第1作者。

59、《从女性形象塑造看〈水浒传〉的人物美学特征》,《水浒争鸣》第八辑,崇文书局2006年6月第1版,第102-120页。

60、《开阔学术视野 拓展批评领域——第三届中国古代小说国际研讨会述评》,《光明日报》2006年9月1日。

61、《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史上的学术盛会——第三届中国古代小说国际研讨会述要》,【韩国】《中国小说研究会报》,2006年9月。

62、《唐代人神婚恋小说新论》,《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63、《论〈红楼梦〉的人物出场艺术》,《红楼梦学刊》2008年第1辑。

64、《诸葛亮与吴用同中之异的再认识——<三国志演义>与<水浒传>比较研究之一》,《东岳论丛》2007年第3期。

65、《唐代婚恋小说超越现实模式管窥》,《大连大学学报》2008年1 期。

66、《论<三国志演义>在戏曲系统的接受与传播》,《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67、《论唐代小说中臣与臣关系的扭曲形态》,《绥化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68、《是入仕为官 还是入山求仙——唐代小说中士林人生道路问题》《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10月第1版,第156-168页。

69、《理智与欲望的冲突——唐人小说中帝王形象的文化透视》,《学习与探索》2008年第5期。

70、《从紧箍咒管窥孙悟空的内心世界》,《明清小说研究》2009年第2期。

71、《当下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的反思》,《文艺研究》2009年第6期。

72、《从尤三姐的改塑管窥脂评本与程高本的价值》,《红楼梦学刊》2009年第4辑。

73、《唐传奇<莺莺传>新解》,收入《重读经典——中国传统小说与戏曲的多重透视》一书上卷,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主编,周建渝等编,牛津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第1版。

74、《刘备与宋江比较论》,《水浒争鸣》第十一辑,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10月第1版,第495-524页。75、《宦途得意与情感外溢的困惑——唐代小说中仕宦与家庭矛盾问题新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

76、《唐代仕宦小说官民关系的文化批判》,《北方论丛》2010年第1期。

77、《唐代人虎关系小说新论》,《社会科学辑刊》2010年第1期。

78、《独立人格的写照,睿智思考的结晶——〈何满子学术论文集〉给学人的启迪》,《北方论丛》2005年第6期。

79、《以雅融俗 传神写意——从三国戏看元杂剧的人物美学特征》,《文艺研究》2005年第8期。

80、《关汉卿杂剧中婚恋理想的再认识》,《学术交流》2007年第10期。

81、《论关汉卿杂剧的士林人生理想》,《北方论丛》2008年第1期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1:5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