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关市下之战
释义

简介

汉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在西汉与匈奴的战争中,西汉在关市(汉、匈边境关口所设的互市)下对匈奴进行的一次反击作战。

过程

元光二年六月,西汉在马邑(今山西朔县)设伏击匈奴未能成功(参见马邑之战),但揭开了西汉对匈奴战略反击的序幕。此后,汉虽然停止了对匈奴的和亲,但为牵制匈奴,仍继续保持关市贸易。匈奴则更加频繁入塞袭掠。六年秋。匈奴骑兵袭掠上谷(郡治沮阳,今河北怀来东南),杀掳吏民,汉武帝刘彻决心再次对匈奴用兵。令车骑将军卫青出上谷,骑将军公孙敖出代郡(郡治代县,今河北蔚县东北代王城),轻车将军公孙贺出云中(郡治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骁骑将军李广出雁门(郡治善无,今山西右玉城南)。各率骑兵万余,击匈奴于关市下。卫青率部追击匈奴至龙城(又称龙庭,在今内蒙古阴山中),歼灭匈奴军700余人;公孙贺部一无所得;公孙敖部为匈奴击败,损失7000余骑;李广部亦为匈奴所败,李广被俘,途中逃归。

详述

马邑之谋后,汉匈关系日趋恶化,匈奴不断地袭扰汉边。但双方边境的关市却并未中断,匈奴欲从互通贸易中获得他们喜爱的西汉财物,如丝绸织绵、美酒食物等。西汉王朝则想利用关市诱击匈奴军。

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武帝经过一番策划,命车骑将军卫青(?~公元前106年)、骑将军公孙敖、轻车将军公孙贺、骁骑将军李广,各率万骑,分道出击上谷、云中、代郡、雁门等关市附近的匈奴军。

四将军中,公孙敖、公孙贺、李广都是与匈奴多次交战的汉军将领,有丰富的对匈奴作战经验。车骑将军卫青则是第一次领军出击匈奴。

卫青原来出身卑微。其母卫媪是平阳侯曹寿家的婢女,与人私通,生下卫青。卫青幼时给人牧羊,备受苦楚。成年后,被平阳公主(汉武帝胞姐)

看中,任为侍从骑奴。后由其友宫中骑郎公孙敖荐引,到建章宫供职。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卫青的姐姐卫子夫被武帝选入宫中,不久有孕,恩宠日增。武帝皇后无子,其母大长公主(汉武帝姑母)嫉恨卫子夫,无以泄愤,便将卫青抓起来,意欲处死。公孙敖闻讯,率数壮士将卫青夺下救走。

后来武帝知道了此事,便召卫青入见,任命他为建章宫监、侍中,跟随左右。

后卫子夫被封为夫人,卫青亦升任太中大夫。

马邑伏击战失败后,武帝认识到要最终打败匈奴,解决边患,必须主动出击,寻敌决战,而一些老将由此战表现出战术思想保守、缺乏必胜信心,难以适应战争的需要,于是他便提拔了一批青年有为,英勇敢战的年青将领,投入到对匈奴作战的第一线。卫青善骑射,才力绝人,又贵为外戚,深得武帝青睐。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武帝拜卫青为车骑将军,予以重任。

此时卫青不过二十五、六岁。

① 《史记?匈奴列传》。

② 《史记?韩安国列传》。

此次出击匈奴,卫青不负武帝信任,将兵出上谷(今河北怀来东南),一路追击匈奴军至龙城(匈奴祭天地祖宗之处称龙城,无定处。卫青所至龙城,在今内蒙古正镶白旗附近),斩杀敌700余人,得胜而还。

其余3路,李广领军出雁门(今山西右玉南),恃勇急进,遇匈奴军主力。匈奴诈败设伏,大败李广军,汉军几乎全军覆没,李广也负伤被擒。李广乃汉之名将,长期在边境任职,历任边郡陇西、北地、雁门、云中太守,与匈奴多次交锋,曾以百骑吓退匈奴数千骑,在匈奴颇有威名,匈奴兵皆畏惧李广。李广带兵,与士卒同甘共苦,作战常身先士卒。匈奴单于也知其贤,曾下令: 得李广必生致之 ①。匈奴兵捉住李广,将其置于两马间的网床之上,送往单于处,李广假装伤重昏迷不醒。行十余里,李广瞥见近旁有一匈奴兵骑着一匹良马,便乘其不备,跃起夺其良马及弓箭,鞭马南驰。匈奴数百骑在后面紧紧追赶,李广取弓箭回射,匈奴兵不敢贴近,后遇李广残军,匈奴兵乃退,李广得脱。另一路,公孙敖出代郡(今河北蔚县西南),也被匈奴军击败,损失7000余人,狼狈退回。公孙贺出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未见一敌,驻扎数日,听说李广、公孙敖两路已败,失去呼应,遂引军退回。

此战,汉军4路出击,两路惨败,一路无功而回,仅卫青获得小胜,显示了将才,武帝封其为关内侯。李广、公孙敖则因损失过重,皆被下狱问罪,按律当斩,以财物赎罪免死,被削去官职,降为庶人。

经过这次战争,匈奴对汉边的袭扰更加猖狂,尤其对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的劫掠最为严重。为加强渔阳守备,武帝派韩安国为将军,领兵屯驻于此。

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秋,匈奴骑兵2万余再度大举南下,入侵汉东北边境的辽西和渔阳两郡,杀辽西太守,掠杀2千余人,大败渔阳太守军1千余人。韩安国出战,几乎全军覆没,被匈奴军团团围住,幸赖燕兵及时赶到,救下韩安国,匈奴退去。但匈奴军又乘胜西攻,入雁门,杀掠千人。

西汉整个北部边郡形势紧张,告急文书雪片般飞奏朝廷。

在这危难之际,武帝重新起用李广,派他出任右北平(治所在今辽宁凌源西南)太守,稳住东北边郡的阵脚。同时命卫青将3万骑兵出雁门,迎击匈奴,另派李息出代郡,袭扰匈奴后路,策应卫青军。卫青与匈奴接战,身先士卒,跃马冲杀,所部吏卒见主将亲冒矢石,也勇气倍增,无不人人争先,奋勇杀敌,斩获匈奴数千,大败匈奴军。

这一战是汉武帝决定反击匈奴以来,西汉取得的第一次较大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汉军的士气,增加了汉武帝继续主动进击匈奴的战略决心。此战也是卫青出击匈奴以来的第二次胜利,汉武帝对他更加信任。从此卫青担负起反击匈奴主将的重任。

经过前一阶段的交战,汉武帝进一步认识到,匈奴虽强大,但不是不可以打败,要制服匈奴,必须集中兵力,寻歼其主力。于是,根据匈奴的情况,汉武帝制定了如下的战略计划:第一步,收复河南地,夺回匈奴进袭汉边的前哨阵地,同时作为反击匈奴的基地;第二步,打败匈奴右贤王,巩固河南地;第三步,进击西域匈奴各部,打通西域;第四步,集中全力,深入漠北,歼灭匈奴主力。

① 《汉书?李广传》。

为了迎接更大规模的战争,汉武帝从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起,就开始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在政治上,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制,他接受主父偃的建议,施行 推恩令 ,令诸侯王推私恩分封子弟为列侯,剖分各国,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在经济上,对商人征收车船税,开河渠、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积蓄雄厚的财力。同时整修了通往边境的道路,输送大量兵力。随后开始实施战略计划。

点评

此战总体战果并不理想,西汉虽多路出击,但由于汉军投入作战的兵力不多而又分散作战,彼此难以相互支援,胜少败多,势在必然,而且有一定的盲目性……从作战规模来推测,汉军此战似乎带有试探的性质,目的主要是为了侦察敌情,积累作战经验。还应该看到,此战是汉军第一次把战场摆到了匈奴的境内,而卫青率轻骑奔袭成功,则为汉军提供了远途奔袭作战的最初范例。卫青此战的胜利,不仅是他个人军事生涯的第一个胜利,而且也是汉武帝反击匈奴战争的第一个胜利。此外,但通过实战的锻炼,却涌现了一位能够担当大任的抗匈主将,这就是后来被拜为大将军的卫青。同时,通过这一系力实战的检验,西汉王朝开始改变对匈奴的作战方式,将原先消极被动的“守边”、“堵击”改为主动出击,深入到匈奴境内远程奔袭。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10:3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