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顾毓秀 |
释义 | 顾毓秀(1902-2002)字一樵,江苏无锡人,科学家、教育家、音乐家、诗人,清华学校中等科毕业,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电机工程学士、硕士、科学博士,国民政府教育部次长、中央大学校长、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客座正教授,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 人物简历顾毓秀先生1902年12月24日出生于无锡城区虹桥湾,童年时就读于俟实学堂(今连元街小学)。1915年考入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中等科。1923年毕业后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留学,获电机工程学士、硕士、科学博士学位。1929年回国,先后任浙江大学电机工程系教授兼主任,中央大学工学院院长,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教授兼主任,工学院院长。1928年起,历任国民政府教育部次长、中央大学校长、上海市教育局局长、国立政治大学校长。在此期间,曾兼任国立音乐学院院长、中央大学教授,交通大学教授。1950年旅居美国,先后任麻省理工学院客座正教授,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荣誉教授、2002年9月9日,病逝于美国俄克拉何马市寓所,享年100岁。 电机权威1926年,顾毓秀应用英国电磁学权威赫维塞的“运算微积分”将电流中的固定坐标调换至旋转坐标,得到前进及后移变数,解决了电机界关于“交流电机瞬变分析”这一难题。国际电机学界称这一方法为“顾氏变数”。顾毓秀曾用这一方法帮助美国芝加哥电机厂完成了扩充计划的设计和全电网各点的电流瞬变计算。 顾毓秀在浙大任教时,兼任浙江省电气局顾问工程师,为该局筹建了电气实验室,拟制了新的电厂建设规划,后发起创办了《电工杂志》,为在我国普及电工知识起了很大作用。在此同时,发表了几篇有关电机的科研成果,译著了《直流电气原理》,到清华一面从事教学,一面进行科研,发表了一批论文,出版了《中国科学论文集》,译著了《电工原理》,并为清华创办了航空工程研究所和无线电研究所,对我国航空事业和无线电事业的发展起了相当作用。 抗战期间,顾毓秀担任教育行政职务,仍然挤出繁忙的公务时间进行科研。发表了《三十年来中国之电机工程》,对我国电机工业的创立和发展经验和现状进行了科学的总结和分析并提出了设想。由于他在电机学方面的成就,当选为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会长。 1946年9月,顾毓秀应邀赴法国巴黎参加“国际理论及应用力学联合组织”举行的学术会议,在会上宣读了有关电机学方面的科学论文并当选为该组织的名誉理事。 顾毓秀于1950年旅居美国后,继续从事电机学的教学与科研。在科研方面获得了美国IEEE(电机及电子工程师学会)授予的“兰姻”金质奖章;从事“非线性控制”研究,出版了《非线性系统的分析与控制》专著;用新的图解法代替微分分析仪来分析电机,被国际电机界称之为“顾氏图解法”。 由于顾毓秀在电机工程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2000年,IEEE又授予他杰出成就奖——千禧奖。国际电机学界称他为“现代电机理论的最有贡献者”。 教书育人1929年顾毓秀学成回国后,即从事高教的教学,1931年执教中央大学时,安徽省建设厅厅长程振钧曾盛情邀请他赴皖担任该厅技正兼安庆或芜湖工务局长,许以丰厚待遇并承诺工作一段时间后推荐为一个市的市长。顾毓秀志在教育婉言谢绝。后来,清华大学邀请他去筹建工学院他随即北上。 抗战期间,顾毓秀担任了国民政府教育部次长兼战时教育委员会主任,为抗战时期的教育工作殚心竭虑。制订了战时教育实验方案,筹组了西南联合大学和西北联合大学,先后到云南、贵州、新疆、广西、湖北等省,视察指导教育工作、对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师范教育、民众科学教育、妇女教育等都极为关心,提出了许多适应战时的教育措施,推动了这些教育的发展。同时他对音乐、戏剧、美学等方面在的教育也相当重视。1940年秋兼任了新创办的国立音乐学院院长,1943年5月又兼任礼乐馆馆长,1944年8月,国民政府任命顾毓秀为中央大学校长,虽校务繁忙,他仍坚持兼授电机学课程。抗战胜利后,顾毓秀任上海市教育局局长,兼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1950年移居美国后,先后任麻理工学院客座正教授,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荣誉教授。1979年后,被上海交大,西安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方交通大学、台北新竹交大、东南大学、东北工学院、西北电讯学院、南京大学礼聘为名誉教授。曾多次在这些学校讲学。 顾毓秀的学生真可谓“桃李满天下”,其中出现了不少知名的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戏剧家、音乐家。曾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就是他在上海交大任教时的学生。 顾毓秀一生都从事教育,他曾在一首诗中自豪地称赞他的“三千弟子尽豪英”。 文坛耆宿顾毓秀自小在祖母和父母的熏陶下爱好文学,阅读了大量我国古典诗词和文学作品,进入清华后又接触了西方文学,翻译并译介了一些国外文学作品并开始创作小说和剧本。毕业时,就已翻译了十余篇外国短篇小说和剧本,发表于我国最早的文学期刊《小说月报》和《晨报》、《时事新报》等报纸的副刊上。其中有莫泊桑的《亡妻》、《肥与瘦》,泰戈尔的《胜利》,马克·吐温的《生欤死欤》等。 1919年,他积极参加了五四运动和新文学运动。1920年,我国近代最早的文学团体——清华文学社成立。他和闻一多、梁实秋、崔毅夫等人是这个文学社的第一批成员。顾毓秀是戏剧组的主席又是小说组的成员,两年多的时间内,课余创作了21篇短篇小说和1个剧本。发表在《小说月报》和《时事新报》上。同时开始写作中篇小说《芝麻与茉莉》,后经郑振铎先生推荐列入文化研究会丛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1923年赴美留学与梁实秋在上海拜访了郭沫若、郁达夫和成仿吾。在赴美海轮上与梁实秋、谢冰心、许地山等人,创办了《海啸》文艺壁报,创作了一批作品,后来这批作品发表在《小说月报》上并收入这一刊物的丛刊。 顾毓秀在美留学和后来工作期间一直坚持文学创作,创作了一批剧本,散文和大量的诗歌。 桂冠诗人顾毓秀自小在祖母和父母熏陶下就喜爱我国古典诗词,读书和工作后对我国历代知名的诗人词家的作品几乎都有涉猎、探研、评述和唱和。他服膺古人提出的“作词有三要,曰重、拙、大”理论并扩大到诗歌乃至整个文艺创造。“以此论诗,则渊明以拙,太白以大,少凌以重。”“以重、大、拙为一切中西文学艺术之批评标准”,他在诗词创作中不懈追求这样的意境、使他的诗词艺术不断升华。 打开近30部顾毓秀诗词集,翻阅他数十年写下的作品,我国可以触摸到他那跳动着的爱国爱乡的赤子之心,可以感受到他的诗词创作上那种严肃认真的态度和真挚喷涌的情感,欣赏到他那清雅、俊逸、隽永的文采。几乎找不到随意、无谓、苍白、枯涩的词句。 在抗日战争年代里顾毓秀怀着对侵略者的满腔仇恨和抗日的热情,写下了多首诗词。在谈到他对我国话剧贡献中已引用了几首,这里再摘录一些诗句:“书生投笔从戎热;国士贡言献爆狂,岂为揪杆争黑白,欲凫肝胆报炎黄。”“雄关今日集群英,夜月中秋处处明。誓歼狂倭同意气,浮图古寺且谈兵。”“好男谁说不当兵,好女今朝亦请缨。”“不辞石柱中流砥,宁别沙坪万里征”等等。 顾毓秀旅居美国时,写下了大量怀国思乡诗词。1954年,他在《百字令》词中写道:“离乡万里,鸿雁无来去……海天寥阔,梦魂何处吟……烟波万里五湖心。”1957年,他在《蝶恋花》一词中写道:“重洋更比重山远”,他只能“在梦里湖山寻觅遍”。又在《一落索》词中写道:“浊酒一杯家万里,又霜露遍地,燕然未勤那能归,对白发,征夫泪。”1958年,他思念家乡惠山,梦魂飞归,醒来写下《春山三首》,其中一首为:“万里春山隔几重,醒来忆句意朦胧,窗前只见杜鹃好,归梦何曾到听松。”听松是惠山一块奇石,顾毓秀因梦中未能见到而遗憾。1964年,他在《珠帘卷》词中自问:“青山外,赤霞飞,乡心十载依依,鸿雁已知归,为何人别离?” 1973年,顾毓秀实现了他回国返乡探望的宿愿,到辞世时,先后8次回国访问,目睹祖国家乡翻天覆地变化,满怀激情地写下了多首诗词。他在《南乡子》一词中赞美祖国成就:“滚滚大江流,无限风光黄鹤楼,天下兴亡多少恨,休休,明月轻舟赤壁游。极目望神州,大地丰收酬众志,千古英雄无敌手,悠悠,如画江山何所求。”在《临江仙》词中赞道:“文艺复兴今日事,开来继往精神,山河大地尽回春。九州同意志,五族一家亲,诗圣词仙书画妙,况加科技更新,年丰物阜最堪珍,仁人心日月,天际摘星辰。”在故乡以耄耋之身攀登惠山,愉悦地写下《惠山》一诗:“惠山清明好踏青,挈杖攀登身轻。九龙盘曲仰天娇,太湖浩荡独山惊。春申涧水清且冽,天下名泉出丹穴。陆羽荣仙曾品题,雨前荣叶煮春雪。三竺曾经释梵天,御风归渡昆仑颠。清凉世界甘露雨,普渡红尘仓生苦,我饮惠泉泉甘美,一曲高歌震万古。听松半山忽雷鸣,远寺疏钟应暮鼓。” 他对我国古典诗词有着很高的修养,一生创作了近4000首诗词。1977年,国际联合会桂冠诗人组织授予他名誉会员称号。 话剧先驱20世纪20年代初,顾毓秀是我国最早的文学团体之一的清华文学社戏剧组主席。1921年,他译介了柴霍甫的《悲剧者》和洛斯的《一个囚犯》两个外国话剧剧本到我国来,接着又创作了我国现代话剧最早的剧本之一《孤鸿》,后又编创了《张约翰》在清华公演。在美留学期间,与洪深、余上沅、熊佛西、赵太侔等人提倡我国“国剧”。1925年,顾毓秀编导了英语《琵琶记》,由大波士顿中国留学会在波士顿大剧院公演。顾饰剧中宰相,梁实秋饰蔡中郎,谢文秋饰赵玉娘,谢冰心饰宰相之女。演出时收到了较好的反响。国内“五四”惨案发生后,顾毓秀义愤填膺,奋笔创编了《国殇》一剧,在雪城学生联合会公演,激起了中国留美留学生的爱国热情,支援了国内的工人学生反对帝国主义运动。《国殇》一剧后经《时代公论》刊载。接着,顾毓秀又取材于我国历史上一些英雄人物抗击强暴、威武不屈的事迹,编创了《荆轲》、《苏武》、《项羽》等剧本,来鼓舞国人的反帝斗志和爱国热情。在《荆轲》一剧中,他通过剧中人物来抒发他对帝国主义的愤怒与仇恨。“我们的热血在沸腾,我们的剑在悲鸣,趁满腔热血,去洒遍敌人的门庭”。“我们要扫灭强邻,我们要手刃敌人”。“一个国家只要有了忠义的人,我想是不怕敌人来欺负的”。他呼吁:“大丈夫生当今世,决不能独自逃到山野里去逃生,而应当献身国家,抵抗强暴”。在此期间,顾毓秀根据民间传奇故事创作了《西施》、《白娘娘》。白娘娘的形象又展现在《京剧》和其它剧种的《白蛇传》中,但顾毓秀在剧情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都有所创新。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顾毓秀愤而创作了历史剧《岳飞》,激情歌颂了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岳飞,无情鞭挞了认贼作父。显道外国的卖国贼秦桧及其一伙。他用《满江红》词调,唱出了人民伉敌心声:“上国衣冠,沦夷妖。风凄雨歇。执干戈,龙腾虎啸,牺牲壮烈。寸寸黄金长城土,团团白雪燕京丹,好河山,终不让人占,心长切;偏安耻,犹未雪,失地恨,何时灭?要从头完整金瓯残缺!民众同仇拼骨肉,将士敌忾涂膏血。到最后胜利终属我,弥前阙!”抗战爆发后,顾毓秀又创作了现代剧《古城烽火》。 《岳飞》、《古城烽火》剧本发表和搬上舞台后,对动员群众奋起抗日,激励抗日将士士气起了一定作用。1940年4月,国立戏剧学校在重庆国泰戏院公演《岳飞》,由著名剧作家曹禺执导。当时,国民政府外外交部曾邀请英、法、美、苏等国家外交使者观看了该剧,赢得了一片赞誉。英国驻华大使卡尔爵士还致函戏剧学校校长余上沅表示祝贺。《岳飞》剧本先后在重庆、香港出版。后该剧被京剧及一些地方戏曲剧改编演出,影响较大。《古城烽火》由正中书局出版发行,胜利后曾经再版。 为了纪念顾毓秀在我国话剧开拓性的贡献,1990年,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了《顾毓秀戏剧选》,该书四江泽民主席题词,著名戏剧家曹禺作序。是年12月,上海戏剧学院在实验剧院演出了顾毓秀的剧剧作《白娘娘》,作为对该院45周年院庆的一项活动。该院建立时演出的第一个剧目,也是顾毓秀的剧作《古城烽火》。 顾毓秀被我国话剧界公认开拓者之一。 古乐泰斗20世纪40年代,顾毓秀就对我国古代音乐史进行了研究和阐述,并译解了贝多芬第九交响乐第四乐章。1940年秋国立音乐院成立时,他兼任首任院长并提出以“三四八”为黄钟标准音的建议,这一建议经国民政府教育部音乐教育委员会通过施行。1941年4月5日音乐节期间,顾毓秀在《国风》上发表了《黄钟定音记》一文,对黄钟音是我国古代的基本音律进行了论述和对黄钟定音的过程进行了介绍,与此同时,国立音乐院演奏了由应尚昆为顾毓秀《荆柯》题词谱曲的词曲。 1943年顾毓秀又兼任国民政府礼乐馆馆长。 1950年顾毓秀移居美国以后,潜心于我国古曲音乐的探研,1955年完成了我国明代刻印古诗词乐谱的整理,后来台湾音乐研究所根据他整理的《魏皓氏明刻诗词乐谱》中的《清平乐》、《阳关曲》、《秋风辞》、《关山月》、《青玉案》、《玉蝴蝶》等12调进行演唱,在音乐界引起了较大反响。顾毓秀接着又整理了《唐宋谱廿十五调》,其中歌15首,词10首,并配以英文译本,由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1968年顾毓秀又出版了《宋词歌谱五十四调》。1972年,出版了《樵舍词曲五百首》,1973年,出版了樵舍词《樵舍诗歌一千首》。两本书中均收有顾毓秀自谱歌曲和译歌。台湾研究院曾将他的《樵歌十首》收入《中华大典》。1991年,中国交响音乐学院和中央学院为了庆祝顾毓秀90华诞,特地举办了“顾毓秀作品音乐会”。 日本音乐界称之为“中国古典音乐的泰斗”。 情系故土顾毓秀长期旅居海外,但对故土一往情深,曾多次到中国访问和讲学,先后被十几所大学聘为名誉教授,并提出任欧美同学会名誉会长和中央音乐学院萧友梅音乐教育促进会名誉顾问。 1992年6月2日,江泽民同志和夫人王冶坪特邀刚回到故乡的顾毓秀和夫人王婉靖到中南海会见。在此两天前,顾毓秀在北京出席由李政道博士主持的“现代物理国际研讨会”。江泽民到会致词欢迎,特别提到“人生何处不相逢,今天我的老师顾毓秀教授也来了。”接着中南海会见,引人注目的是应邀作陪的是顾毓秀的长媳俊英、次子顾慰庆、三儿顾慰华、三儿媳良杰、孙女宜靖、宜文及孙婿郑刚。其中,三儿夫妇及孙女宜文是专程从美国圣地亚哥赶来北京的。江泽民的二儿子、儿媳、孙女也一同参加会见畅谈,并合影留念。师生情谊深厚,家庭气氛浓郁。 更难忘刚刚过去的20世纪:1973年8月,周恩来总理抱病接见他;1983年9月,邓小平同志又接见他;1989年10月、1992年6月、1997年10月、2000年9月,江泽民同志多次会见、拜访他……他清晰地记得,那是美国前总统尼克松首次访华不久的岁月,他毅然从美国冒险试飞,第一次辗转由伦敦、香港回到阔别24年的故土探亲访友。时值中共“十大”闭幕当晚10点,当首都还沉浸在一片庆祝气氛中时,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他和夫人王婉靖及部分儿女。第二天,全世界都知道了顾毓秀的北京之行。当时,周总理热烈地握着顾毓秀的手说:“我们党要感谢你,因为你养育的儿女中,有三个是中共地下党员!……” 顾毓秀的大儿子顾慰连,1929年冬出生在杭州,解决后曾任东北农学院副院长。二儿子顾慰庆,1932年秋出生于上海,70年代中期曾任某公司副总工程师,多届全国政协委员。大女儿顾慰文,1934年春出生于北京协和医院,由著名妇产科大夫林巧稚接产,80年代为著名教授。1949年5月9日,顾毓秀在时代大变革之际不得不离沪赴台湾。但年仅15岁的大女儿顾慰文不从,即使家人把她锁在三楼,还是被她偷偷从窗外的落水管爬下脱逃。5月11日,顾毓秀夫妇带顾慰连、顾慰庆及其他儿女乘“中兴轮”抵基隆,当晚到达台北。但不久,顾慰连、顾慰庆兄弟俩又摆脱父母,重返祖国大陆,迎接解放。三儿女坚持不离开祖国大陆的谜团,多年来一直困惑着顾毓秀夫妇,直到周总理接见之夜,才得知谜底:三个大孩子早在学生时代就加入了中共地下组织。 几十年后,顾慰庆对记者说:“我们兄妹之所以青少年时代就加入中国共产党,当然是由于党的影响和组织的培养,但细细回想起来,与父母从小教导我们要做一个爱国正直的人,也是分不开的啊!” 1993年10月25日,大女儿顾慰文赴美国参加国际会议,不幸遭遇车祸去世,享年60岁。12月10日,顾毓秀含泪在上海交通大学设立“顾慰文教授纪念奖学金”,誓为中国培育更多英才。 2001年12月18日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同首都文化、教育、科技等各界人士一起,在人民大会堂小礼堂欣赏了顾毓秀教授作品音乐会。经新华社报道后,顾毓秀这位久居海外的大教授再度成为海内外关注的新闻人物。而此时,距离老人12月24日的百岁大寿已不到一个星期。活动的主办者显然是想用音乐会这种特殊的方式为老人祝寿,表达对一位世纪见证人跨越进空的敬意。 历史评价顾毓秀,堪称是一位文理融通、博学多才的传奇式人物。海内外媒体称誉他是“电机权威、教育专家、文坛耆宿、桂冠诗人、话剧先驱、古乐泰斗、爱国老翁”,这28个字深刻地概括了他的一生风采。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