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顾锡九 |
释义 | 国民政府高级将领,第80军、123军军长顾锡九(1901—1989),字祝儒、祝如,江苏涟水县南禄乡人。国民党高级将领顾祝同的堂弟。 生平民国14年(1925)夏毕业于涟水中学,旋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步兵科第3期,后因病第4期毕业,曾任北伐军少尉见习官、中尉排长、上尉连长。 民国18年参加中央团警干部训练班受训,后历任江苏省军警干部训练所少校队长、江苏省保安第四团中校团副、江苏省保安团特别党部执委、监委、陆军第八十九军三十三师一九四团代理团长、三十三师九十七旅旅长、八十九军一一七师三五一旅旅长、一一七师师长、八十九军参谋长兼江苏保安处少将处长、八十九军副军长、八十军中将军长等职。 民国31年1月任三民主义青年团直属苏北区团部筹备处代主任,翌年4月任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第一届候补干事,夏,改任西安行营新兵训练处教育长。 民国34年任江苏省第一绥靖区司令,翌年秋改任陆军第一二三军军长。 民国38年4月南京被解放后,率部从无锡、常熟退至上海。5月上海被解放,又退至浙江嵊山、泗礁一带,旋又逃入台湾。 1952年春,任台湾省新化县“新兵训练处处长”。 1989年12月在台湾病逝。 革命党人顾锡九(1885~1916),又名息疚,学名振黄,号汰白。阜宁县花园头(今属射阳县阜余镇)人。辛亥革命烈士。从小就读于学塾,厌作八股文,喜读诗词歌赋,好学历史。18岁考入江宁中学堂,受到改良主义和实业救国思想熏陶。20岁考进江南高等学堂,后加入同盟会。3年后又考入两江法政专修科,与淮安人周实丹、阮梦桃等名士“秘设机关,广罗同志”,宣传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思想,为取消帝制、实现共和作革命鼓动工作。 宣统三年(1911年),武昌起义成功,顾锡九辍学从戎,任镇军第一支队军法官、镇军秘书长、中央讲演团讲演员。他提出:“革命力量须集中,形势相衡,又须互为策应,庶广袤之点线面浑一而不棼。往者区宇南北,实为分崩离析之造端。山阳(今淮安)位漕运中枢,乘时易帜,则幽燕闽粤,三边川滇,山鸣钟应,可以容论治,扬我天声。”献策被采纳之后,他立即回淮安与周桂玉、阮玉麟等共同召集人马,袭清军营,夺枪起义,“光复”淮安。由于误用原邑令姚荣泽,导致起义失败,险遭捕杀。此时,臧在新已率北伐军打下淮城。在群众引导下,臧在蒲中找到了隐藏的顾,随即聘为秘书长。民国元年(1912年)冬,他回籍省亲,被推举为国民党阜宁县支部长,又把革命的火种带到了盐阜地区。 民国2年,“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并通缉爱国人士。顾锡九和一些国民党员相继流亡日本。在孙中山的组织领导下,他们继续从事革命活动。次年,孙中山在日本成立中华革命党,顾加入了该党。同年秋,顾奉命回国到上海搞新闻工作,相继任《爱国日报》、《爱国晚报》、《爱国月报》主编。因报纸为辛亥革命、讨伐袁世凯作了大量的舆论宣传工作,影响深远,孙中山特亲书“苦口婆心”四字匾额赠予顾锡九。 民国5年5月20日(农历四月十九日),顾锡九和伏龙等18名爱国志士在南通做策反工作时,惨遭袁世凯爪牙杀害,时年31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