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顾 |
释义 | 顾,姓氏,源于夏代顾国。最早一支形成于夏末商初今河南范县,一支形成于西汉初期会稽(今江苏苏州),后人称为“南顾”和“北顾”,至今顾姓人论渊源,仍有“南顾”、“北顾”之说。综观顾氏家族史,从古至今,繁衍中心一直在江浙一带,历史名人大多出自南方,尤其是江苏,有顾况、顾祝同等名人。 中文名:顾 性质:姓氏 分布:河南、江苏 中心:江浙 名人:顾况、顾祝同等 汉字释义部首笔画部首:页部外笔画:4总笔画:10 五笔86:DBDM五笔98:DBDM仓颉:MUMBO 笔顺编号:1355132534 四角号码:71282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987E 基本字义1.回头看,泛指看:~眄。~名思义。回~。 2.照管,注意:~及。~忌。~虑。~念。~恤。~全。~问。~惜。兼~。 3.商店或服务行业称来买货物或要求服务的:~客。惠~。主~。 4.拜访:三~茅庐。 5.文言连词,但、但看:“兵不在多,~用之何如耳”。 6.文言连词,反而、却:“足反居上,首~居下。” 7.古同“雇”,酬。 8.姓。 详细字义动 1. (形声。从页( xié),头。表示与头有关。雇声。本义:回头看) 2. 同本义[turn round and look at;look back] 顾,环视也。——《说文》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史记·项羽本纪》 顾瞻周道。——《诗·桧风·匪风》 3. 又如:顾瞻(回首环视;眷顾;关照);顾盼生辉(一回首,一注目,都有无限光彩。比喻眉目传神);顾返(回头,回家);顾笑(回头而笑);顾望(回视,观望。有谦让、畏忌或踌躇不前的意思) 4. 观看,瞧[look] 顾我则笑。——《诗·邶风·终风》 惠顾前好。——《左传·宣公十二年》 5. 又如:四顾无人;相顾一笑;顾观(观看);顾眺(眺望,远望);顾影惭形(看着身影,心感内疚) 6. 访问,拜访[call on]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三国志·诸葛亮传》 7. 又如:光顾;枉顾;三顾茅庐;顾聘(拜访聘请);顾访(探视访问);顾临(过访) 8. 照顾,关怀[take care of] 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诗·魏风·硕鼠》 9. 又如:顾睦(照顾);顾揽(照管);顾管(照顾,照管);顾报(顾念报答) 10. 眷念,顾及[think fondly of] 屈平既嫉之,虽流放,眷顾楚国,系心怀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战国策·齐策》 11. 又如:顾惯(顾念);顾哀(眷念哀怜);顾思(眷顾思念);顾重(顾念重视) 12. 反省[self-question]。如:顾省(省察);顾愆(反省自己的过失) 13. 顾虑;考虑[scruple;hisitate]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纪》 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楚辞·屈原·涉江》 14. 如:顾畏(顾虑畏惧);顾惮(顾忌);顾累(忧虑麻烦);顾忧(操心) 15. 通“雇”。出钱请人做事[hire; imploy] 天下女徒已论,归家,顾山钱月三百。——《汉书·平帝纪》 如此使用民财以顾其功。——《汉书·晁错传》 16. 又如:顾倩(雇用);顾募(雇佣征募);顾唤(雇请) 名 商店称来买货的人[patronage]。如:惠顾;主顾;顾客 副 1. 表示轻微的转折,相当于“而”、“不过”[only] 顾自以为身残处秽。——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2. 反而,却[on the contrary] 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战国策·秦策一》 3. 又如:顾荷(反而受到[恩惠]) 顾姓介绍顾姓源流顾姓是源于夏代顾国的姓。 源流一 顾姓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姓氏,最早的一支形成于夏末商初,出自顾(今河南范县);还有一支形成于西汉初期,出自会稽(今江苏苏州)。 据宋人郑樵《通志·氏族略》所云:“顾氏,已姓,伯爵,夏、商之诸侯,今濮州范县东南二十八里有故顾城,是其地也,子孙以国为氏。又,顾氏谱云:越王勾践七代孙闽君摇,汉封东瓯,摇别封其子为顾余侯,汉初居会稽,亦为顾氏。” 据史书记载,夏朝时,昆吾氏的子孙受封于诸侯国顾国(今河南范县),与附近的巴姓昆吾国和彭姓韦国,都是夏朝在黄河下游的重要支柱和东部的屏障。夏末商初时,顾国被商汤灭掉,亡国后的顾国王族子孙,散居全国各地,以国名为姓氏,从此中国开始有顾姓。 源流二 而另一支顾姓源自遥的子孙。汉朝初年,越王勾践的裔孙摇,因佐诸侯灭秦有功,被封于东颐(今浙江永嘉),后来摇又封自己的儿子于会稽,人称顾余侯。后来顾余侯的子孙以其封地的名称号的“顾”为姓氏,从而又形成一支顾姓居民。 南顾与北顾 这两支顾姓,一支起源于北方,另一支起源于南方,后人便称为“南顾”和“北顾”。至今顾姓人在谈论其渊源时,仍有“南顾”、“北顾”之说。 少数民族改姓 满族 据《清通志·氏族略》记载,清礼部尚书顾八代,“本姓伊尔根觉罗氏,自八代始,子孙以顾为氏”。 锡伯族有一支本姓固尔佳氏,取第一个字谐音而改姓顾。 裕固族 出于本姓“顾勒都斯”,取第一个字谐音而改姓顾。 繁衍播迁三国至唐代,顾姓一直是江东四大姓之一;唐以后,由于种种原因,顾氏不断向南北各地播迁。至明代,不仅分布于今山东、安徽、湖北、湖南、福建、广东、四川等地,而且在北方的陕西、山西、河北、内蒙等地也有顾姓人居住。 综观顾氏家族史,从古至今,其发展繁衍中心却一直在江浙一带,因此,顾姓历史名人大多出自南方,尤其是江苏。例如:三国时吴国丞相顾雍,西晋时支持司马睿的江南士族领袖、顾雍之孙顾荣;东晋画家顾恺之;南朝时期的文字训诂学家顾野王;元朝画家顾安、文学家顾瑛;明朝武英殿大学士顾鼎臣、吏部文选司郎中顾宪成;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学者顾炎武;历史地理学家顾祖禹;清朝词人顾贞观、学者顾栋高、校勘学家顾广圻等,都是今江苏人。唐朝诗人顾况为今浙江人,五代南唐画家顾宏中为江南人;明末农民起义军将领顾君恩为湖北人。 顾姓发展顾氏得姓后,“北顾”发展不及“南顾”,南顾很快成了会稽一带的大姓,汉魏六朝时与陆、朱、张三姓合称为会稽四姓。由于顾姓主要发源和成长于会稽,所以会稽也成了顾姓的著名郡望之一。后来,这支顾姓中的人西迁武陵(今湖南常德),并迅速发展,因此武陵也成了顾姓的又一郡望。三国至唐代,顾姓一直是江东四大姓之一;唐以后,由于种种原因,顾氏不断向南北各地播迁。至明代,不仅分布于今山东、安徽、湖北、湖南、福建、广东、四川等地,而且在北方的陕西、山西、河北、内蒙等地也有顾姓人居住。 但是,综观顾氏家族史,从古至今,其发展繁衍中心却一直在江浙一带,因此,顾姓历史名人大多出自南方,尤其是江苏。例如:三国时吴国丞相顾雍,西晋时支持司马睿的江南士族领袖、顾雍之孙顾荣;东晋画家顾恺之;南朝时期的文字训诂学家顾野王;元朝画家顾安、文学家顾瑛;明朝武英殿大学士顾鼎臣、吏部文选司郎中顾宪成;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学者顾炎武;历史地理学家顾祖禹;清朝词人顾贞观、学者顾栋高、校勘学家顾广圻等,都是今江苏人。唐朝诗人顾况为今浙江人,五代南唐画家顾宏中为江南人;明末农民起义军将领顾君恩为湖北人。 在古代顾姓名人中,最值得称道的是在中国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顾恺之,和清代思想家顾炎武。顾恺之,东晋义熙年间任通直散骑常待,多才多艺,工诗赋、书法,尤精绘画,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其画主要是人物肖像及神仙、佛像、禽兽、山水等。后人评其作画是“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著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等,对中国画的发展有很大影响。顾炎武,明末清初人,他学识渊博,在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等方面,都有研究。晚年治经侧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对后来考据学中的吴派、皖派都有影响;在音韵学方面,有承前启后之功。著有《日知录》、《音学五书》等,是中国历史上最受尊崇的学者之一。 在近现代史上,顾姓对社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例如:现代史学家顾颉刚,曾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主持标点《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等。在科学技术界有顾济之,任《辞海》水利科副主编,参加了《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审稿工作;顾震潮,大气物理研究所第一任所长,对中国气象预报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艺术界有著名沪剧演员顾月珍;钢琴演奏家顾圣婴,曾多次在国际音乐比赛中获奖,被誉为“天生的肖邦演奏家,真正的钢琴诗人”。 顾姓在当今中国按人口数量排列的百家姓氏中居第8l位。 顾姓家谱《乐安顾氏宗谱》(清道光三年木活字本) 《暨阳顾氏宗谱》(民国14年绳武堂木活字本) 《暨阳平阔厚丰顾氏宗谱》(民国16年植嘉堂木活字本) 《靖江顾氏宗谱》(民国22年经畲堂木活字本) 《南通顾氏宗谱》(民国20年南通翰墨林铅印本) 《舶口阜顾氏宗谱》(顾庄等纂修 清光绪十三年刻本) 《吴江顾氏族谱》(明顾绍业、顾绍龄纂修 民国7年柳弃疾南社丛刻红格钞本) 《上海顾氏家乘》(顾德溥等纂修 清乾隆十年刻本) 《上虞西华顾氏宗谱》(顾霁等纂修 清宣统三年格思堂木活字本) 《宜兴阡塘顾氏宗谱》(庄拱辰纂修 民国31年永寺堂木活字本) 《无锡顾氏大宗世谱》(清同治十三年佑敦堂木活字本) 《无锡南河顾氏宗谱》(清·顾璋清等纂修 清光绪元年木活字本)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