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谷类大蚊
释义

昆虫名,为双翅目,大蚊科。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等地。主要危害玉米、高粱、小麦、花生、蔬菜等等。

中文学名:谷类大蚊

拉丁学名:Nephrotoma scalaris terminalis(Wiedemann)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纲:昆虫纲

目:双翅目

科:大蚊科

分布区域:东北、华北、西北等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16~23mm,前翅长10~15mm,棕黄色。头黄色,生有褐色中纵带。触角13节丝状,雄虫触角长,超过前翅基部;雌虫触角短粗,雌、雄各鞭节基部均轮生刚毛。中胸黄色,上生暗褐色宽纵带,沟前具3条、沟后有2条;后背片上也生1条。足黄色双爪。前翅黄色,翅脉明显;盘室近四边形。腹背、腹中央及两侧均生有纵黑斑。雄蚊腹部棒状。雌蚊腹部纺锤形。

长0.75mm,长椭圆状,黑色。

幼虫

末龄幼虫体长22~26mm,浅灰褐色。头色暗,半缩在前胸内,咀嚼式口器。后气门上下有软指状突起3对,体背生刚毛。

离蛹形状与幼虫相似。蛹前胸背有短管状呼吸孔1对,腹部各节背板、腹板后缘具刺1排。

生物学特性

辽宁1年生2代,以末龄幼虫在土下20~25cm处越冬,翌年5月化蛹、羽化为成虫,6月产卵,7月上旬至8月中旬进入幼虫活动期,8月中旬至下旬化蛹、羽化,进入9月初又产卵、孵化为幼虫,10月幼虫进入老熟状态,入土化蛹。

防治方法

(1)越冬幼虫开始为害时,在土表撒施2.5%辛硫磷粉剂或5%杀虫畏药土,后锄或耙入土中或灌水,使药液渗入土中。

(2)必要时浇灌0.6%无名霸(苦参烟碱醇液)1000~1500倍液。

(3)发现为害时,可在地面堆放拌有低毒农药的新鲜菜叶,诱集幼虫,集中消灭。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5:5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