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谷 |
释义 | 1 汉字"谷"在汉字中是一个单字,具有一词多义,大致可理解为两山间的夹道或流水道。本字发音为拼音GU的第三声,又发音LU的第四声以及YU的第四声,所以它是一个多音字,繁体字是榖。简体字'"谷"共7笔画。另外"谷"也可作姓。 ◎ 基本简介拼音:gǔ lù yù 部首:谷 部外笔画:0 总笔画:7 五笔86&98:WWKF 笔顺编号:3434251 四角号码:80608 UniCode:CJK 统一汉字U+8C37 ◎ 详细释义名词 1. 两山间的夹道或流水道,或指两山之间:山~。河~。 2.喻困境:进退维~(进退两难)。 3. 庄稼和粮食的总称:五~。百~。 4. 粟的别称,亦指稻的子实:~物。~米。稻~。 5.木名。又称“楮”,即构树[paper mulberry]。落叶乔木。新生枝密披灰色粗毛,具乳汁。叶阔卵形至长圆状卵形,叶端渐尖,全缘或缺裂。初夏开淡绿色小花,雌雄异株。果实圆球形,成熟时鲜红色,皮可制桑皮纸 6.官俸。古人常以谷物计禄 [salary] 谷禄莫厚焉。——《荀子·王霸》7.古城名。故址在今山东省平阴县西南。春秋齐地。位于齐国西境,为当时交通要地。秦代称为谷城 [Gu city] 8.姓。 形容词 善;良 [good] 谷旦于差(选择),南方之原。——《诗·陈风·东门之枌》 又如:谷日(吉日;良辰);谷士(善士;佳士);谷旦(良晨); 不谷(不善,不好。古代诸侯自称的谦词) 动词 赡养;养着 [provide for] 以谷我士女。——《诗·小雅·甫田》 又如:谷马(喂马);谷食(以谷物为食);谷饱(以谷食充饥);谷驽(以谷物饲养驽马) 生;活着 [live] 谷则异室,死则同穴。——《诗·王风·大车》 通“禄” 谷、禄--古音谷与禄同韵同义。《礼记·檀弓下》:“齐谷王姬之丧。”按此 “王姬”,乃齐僖公之夫人,又是鲁庄公之外祖母。故下文有“或曰:‘外祖母也”’之言。僖公,名禄父。前句中之“齐谷”,犹言“齐禄”。可知谷、禄同韵同义。(摘自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入门》(油印本),广西师范学院教材部,1962年2月;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黄现璠学术论文选》第475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 ◎ 康熙字典谷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古禄切,音谷。《说文》泉出通川为谷。从水半见,出於口。《韵会》两山闲流水之道也。《尔雅·释水》水注溪曰谷。《疏》谓山谷中水注入㵎溪也。《易·井卦》井谷射鲋。《注》溪谷出水,从上注下。《公羊传·僖三年》桓公曰:无障谷。《注》水注川曰溪,注溪曰谷。《礼·祭法》山林、川谷、丘陵,民所取财用也。《老子·道德经》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又谷水。《管子·度地篇》山之沟一有水一无水者,命曰谷水。 又暘谷,日所出处。昧谷。日所入处。《书·尧典》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暘谷。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 又《集韵》穷也。《诗·大雅》进退维谷。《疏》谷谓山谷,坠谷,是穷困之义。 又《广韵》养也。《老子·道德经》谷神不死。 又《尔雅·释天》东风谓之谷风。《诗·邶风》习习谷风。《诗诂》风出谷中也。《疏》谷之言谷。谷,生也。生长之风也。《前汉·王莽传》其夕谷风迅疾。《师古曰》卽谷风。 又《韵会》竹沟曰谷。《前汉·律历志》黄帝使伶伦取竹之解谷。《注》解,脱也。谷,沟也。取竹之无谷节者,一说解谷,昆仑之北谷名也。 又壑谷,窟室也。《左传·襄三十年》郑伯有为窟室夜飮,朝者曰:公焉在,其人曰:吾公在壑谷。《注》地室也。 又人足内踝前後一寸陷中,曰然谷穴。《奇经考》隂蹻之脉,起于跟中足少阳然谷穴之後。 又地名。《春秋·定十年》公会齐侯于夹谷。《杜注》卽祝其也。 又郡县名。《前汉·地理志》上谷郡,秦置。《魏书·地形志》谷阳县,属𨻰留郡。 又山名。《山海经》波谷山者,有大人之国。 又姓。汉有谷永。又复姓。金有夹谷谢奴。《金·国语姓氏解》夹谷曰仝。 又《广韵》余蜀切《集韵》《韵会》兪玉切,𠀤音欲。义与《说文》《尔雅》同。 又姓。北魏有谷浑氏。又吐谷浑氏。《金壷字考》音突浴魂。 又《广韵》《集韵》《韵会》𠀤卢谷切,音鹿。《史记·匈奴传》置左右谷蠡王。《注》谷蠡,音鹿离。 又叶乞约切,音却。《史记·龟筴传》有介之虫,置之溪谷。收牧人民,为之城郭。 又叶鱼律切,音聿。《易林》鹿畏人匿,俱入深谷。命短不长,为虎所得。 《音学五书》山谷之谷,虽有谷、欲二音,其实欲乃正音。《易》井谷,陆德明一音浴,《书》暘谷,一音欲,《左传》南谷中,一音欲,《史记·樊哙传》横谷,《正义》音欲,《货殖·传》谷量牛马,索隐音欲,苦县《老子铭》书谷神作浴神是也。转平声则音臾,上声则音与,去声则音裕。今人读谷为谷而加山作峪,乃音裕,非。 考证:〔《公羊传·僖三年》桓公曰,无障谷。《注》水注川曰溪,注溪曰谷。〕 谨照原文溪改溪。〔《左传·襄三十年》郑伯为窟室夜飮,朝者曰,公安在,其人曰,吾公在壑谷。《注》地室也。〕 谨照原文郑伯下增有字。安在改焉在。 ◎ 说文解字【卷十一】【谷部】 泉出通川为谷。从水半见,出於口。凡谷之属皆从谷。古禄切 ◎ 汉英互译名词 cereal,corn,grain,gorge,paddy,,rough rice,vale,valley,wadi。 2 姓氏◎ 谷姓来源谷,出自嬴姓,伯益之后,与赵、秦同一个源流。据《通志·氏族略》和《谷郎碑》所载,他们都是黄帝的后裔伯益,传至舜的时候,被赐姓为嬴。嬴氏的后代有叫非子(号秦嬴,为秦国之始封之祖),被周王封于秦谷(今甘肃省天水西南,一说在今陕西省泾阳西北),后来成为秦国和谷国(在今的湖北省谷城),秦为公爵,谷是伯爵。春秋时谷国的后代开始以谷为氏。 得姓始祖:伯益。一作伯翳、大费。颛顼玄孙,父亲为皋陶,系夏朝东夷族首领。长于畜牧、狩猎。舜时被任为虞(掌管山泽之官)。后又助禹治水,立下大功,因功赐姓嬴。后被选为禹的继位人。禹死后,在夺权斗争中,被启攻杀。西周时,其裔孙非子善于养马,被周孝王封于秦地(今甘肃省清水东北),因非子最先住的地方叫秦谷,所以他的子孙中,有一支就以地为氏,称谷姓。并尊伯益为其得姓始祖。 ◎ 迁徙分布谷姓发祥于今陕甘一带,其得姓之后,在一段时间内基本繁衍于关中之地。秦统一天下后不久亡于汉,汉建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为当时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陕地之谷姓因仕宦、游学、谋生等原因进入该地者甚多。两汉之际,谷姓还播迁到了其它地方,除北方的山西、河北、河南等省外,连位于长江南岸的湖南和江、浙一带,也从汉末开始,有了谷姓人家。西汉时,谷吉、谷永父子为长安人,谷春为冯翊(今陕西省大荔一带)人,王莽时期有在天水任掌野大夫的长安人谷恭,光武帝时有寇恂外甥、上谷(治今河北省怀来)人谷崇,汉灵帝时,湖南耒阳出过一位大孝子谷朗,后曾官至九真太守。魏晋南北朝时期,谷姓播迁之地主要以北方为主,尤其在今河北怀来一带,由于比邻山区,战火难至,当地谷姓发展兴旺,后逐渐昌盛为谷姓上谷郡望,并以此为主源向北方各地播迁。此际见诸史册之谷姓名人有三国吴人、都亭侯谷利,东晋名士、湖南桂阳人谷俭,北魏昌黎(治今辽宁省义县)人谷颍、谷纂、谷士恢父子三人。尤可一提的是昌黎的谷浑家族,其子谷阐、孙谷洪、曾孙谷楷俱显贵于北魏,为后世所敬仰。唐太宗时,东夷族人谷那律改为单姓谷,并定居于今河南南乐,孙谷倚相,曾孙谷崇义,玄孙谷从政俱为名宦,由于此支新鲜血液的注入,极大地壮大了谷姓家族。后此支谷姓因居地比邻河北、山东之故,逐渐播迁于上述诸省。宋靖康之耻后,谷姓南迁者渐多。宋末时,由于蒙古铁骑南下,繁衍于江浙之谷姓因避难之故,在南方诸省逐渐散居开来。明初,山西谷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陕西、甘肃、河北、河南、山东等地。明中叶以后,江苏谷姓繁衍得较为兴盛,名家甚多。清康乾年间及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冀、鲁、豫之地的谷姓伴随闯关东的风潮入迁东三省。如今,谷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江苏、河北、山东、河南多此姓,上述四省之谷姓约占全国汉族谷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六。谷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四十四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八。 ◎ 历史人物谷 永:长安人,西汉大臣。少时为长安小吏,博学经书,工于笔札。元帝时被举为太常丞。后历任光禄大夫、凉州刺史、太中大夫等职,官至大司农。今存文二十余篇,多为奏议、对策。 谷 利:三国吴人。原为孙权左右给事,因秉性忠果亮烈,言不苟且而受孙权宠信。公元214年孙权被张辽围困,拼死突围而出,而必经之桥已被毁坏,谷利使权持鞍缓控,并从后力鞭其坐骑,马受惊而一跃过桥。因救主有功,被拜为都亭侯。 谷 郎:桂阳耒阳(今属湖南)人,西汉大臣。幼失母,事继母如亲母。官太中大夫,后因安抚南州叛乱立下大功,升九真太守。 谷 浑:昌黎人,北魏大臣。少任侠好气,后专研经史。道武帝时,因善写隶书为内侍左右。太武帝时官至侍中、安南将军、领仪曹尚书,赐爵濮阳公。居官以廉直闻名。 谷 洪:谷浑孙,北魏大臣。曾为文成帝的经学老师。文成帝即位后,累官至尚书,赐爵荥阳公。生性贪婪,攫取千金,仍不满足,后被献文帝斩杀。 谷 楷:谷浑曾孙,北魏将领。初任奉车都尉,因捕获叛乱头子法庆而升为城门校尉。眇一目,性残暴,时人称其为瞎虎。 谷 倚:魏郡(今河北临漳)人,唐代文学家。曾任太原主簿。以文词著名,与富嘉谟、吴少微并称“北京三杰”。谷子敬:应天府南京(今属江苏)人,元末明初学者。本为元朝旧官吏,元亡后被明遣戍。其明《易经》,通医道,口才健利。尤工乐府,有《吕洞宾三度城南柳》。 谷那律:魏州昌乐人,唐代大臣、经学家。太宗贞观年间曾任国子博士,后迁谏议大夫,兼弘文馆学士。其博览群书,尤谙经学,是当时学问渊深的学者和经学家。 谷崇义:谷那律孙,谷倚相子,唐代将领。唐玄宗时出任幽州大将,以雄壮果敢著称,后升左金吾卫大将军。 谷大用:明朝宦官。正德时与刘瑾等并称八虎,他居第二。刘瑾掌司礼监,他提督西厂,分遣官校远出侦事,诬籍民产甚多。后因刘瑾被杀,他辞去西厂之职。正德六年,因镇压霸州的刘六、刘七起义有功,而权势益张。后被弹劾,并籍没其家产。 谷景通:顺天府房山(今属北京)人,明代官吏。任阳城知县期间,廉洁贞介,为政纪律严明,后因事杖责小吏,为上峰所扼制,愤忧而卒,民皆惜之。 谷应泰:直隶丰润(今属河北)人,清初官吏、史学家。顺治进士,历官户部主事、员外郎、浙江提督学政佥事。曾招揽文人助其写成《明史纪事本末》,因所据资料准确,又未遇文字狱之害,故有一定价值。另有《筑益堂集》。 谷际岐:云南赵州人,清代官吏。乾隆进士,曾参与校对《四库全书》,官至礼部给事中,为官有直声。乞归后,主讲扬州孝廉堂垂十年。 谷士恒:吴县人,清朝时期著名的画家,钮枢弟子,他的特长是画仕女,他所画的仕女衣袖飘飘,栩栩如生。他的弟弟谷士芳画的仕女也如他的哥哥一样,很有名气。 ◎ 郡望堂号1.郡望 上谷郡:公元前222年秦国灭赵国后置郡上谷。相当于今天的河北省西北部,治所在今天的河北省怀来县东南。 2.堂号 恩威堂:汉朝谷郎官大中大夫。交南这个地方发生叛乱,谷郎于是率军征讨,恩威并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很快平息了这场叛乱。于是谷郎被拜为九真太守(在今的安南河内一带)。 此外,谷姓的主要堂号还有:“经库堂”、“上谷堂”、“筑益堂”等。 ◎ 宗族特征1.堂号来历脍炙人口。如经库堂出自唐代谷那律,因其精于经书,被褚遂良称为九经库,世人亦称明经库,后人遂以经库为堂号。 2.谷姓得姓较早,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3.谷姓与米、麦姓均为粮食名,但其源起与粮食无关,而与地名有关。 ◎ 通用对联1、谷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源自春秋; 望出上谷。 ——佚名撰谷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出谷姓的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侯门上客; 经库名贤。 ——佚名撰谷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汉长安人谷永,字子云,博学经书,长于笔札。建昭年间为太常丞,屡次上疏议论朝政得失。成帝时,他与楼护(字君卿)都是五侯(成帝的五个舅父,俱封侯)的上客,当时人称:“谷子运送笔札,楼君卿唇舌。”任光禄大夫时,前后上书四十多件事,都是指责皇帝及后宫的过失,官至大司农。下联典指唐代昌乐人谷那律,常识渊博,精通诸经,书法家褚遂良称他为“九经库”。贞观年间官谏议大夫兼弘文馆学士。 汉廷直谅; 唐代明经。 ——佚名撰谷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谷永,博学经书,工笔札,建昭中为太常丞,数番上疏朝廷得失。下联典指唐·谷那律事典(参见上一联下联联释)。 2、谷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名高列于三杰; 学富号称九经。 ——佚名撰谷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太原主簿谷倚,魏郡人。以文词著名,与富嘉谟、吴少微并称“北京三杰”。下联典指唐代谏议大夫兼弘文馆学士谷那律,昌乐人。淹通群书,尤诸经学,是当时学业问渊深的学者和经学家,有“九经书库”之誉。 3、谷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祖孙个个皆名宦; 兄弟双双俱画家。 ——佚名撰谷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指唐代谏议大夫谷那律及其孙秘书正字谷倚、曾孙幽州大将谷崇义、玄孙清江郡王谷从政等,世为名宦。下联典指清代画家谷士桓,钮枢的弟子,画士女能传其业,吴县人。其弟谷士芳,画士女与兄齐名。 4、谷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德播登封,芳名千古; 功封广武,勇略一时。 ——佚名撰谷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良吏谷庸的事典。下联典指北朝名将谷褒的事典。 秦封受氏,征桂阳碑,九族洪源追①子; 京易名家,稽兰台传,一经遗谚播虞宾。 ——佚名撰谷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浙江省上虞谷氏宗祠联。上联“秦封受氏”,典指谷氏的来源。下联“京易名家”,典指西汉谷永,精通京氏《易》。 注①:此字为“泽”字去掉“氵”旁,经查《辞海》没有,音义不明。 今朝有酒今朝醉; 傍晚无钱傍晚忙。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