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古玺文字 |
释义 |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篆刻发轫阶段,形成中国书法的特殊形式--古玺文字。玺,是春秋战国时代印章的通称,一般从金或从土写作"鉩",表现出其工具和材料的特征。当时还没有"印"这一名称,凡印章不论公私尊卑贵贱皆称玺。秦统一六国后,才规定天子的印章专称"玺",臣民的印章皆称"印"。相对中国篆刻成熟时期--秦汉以后的印章,春秋战国时代的印章被通称古玺。《左传》、《周礼》中出现过"玺书"或"玺节"等名词。目前见于著录的春秋战国古玺达6000 余方,它们大多数属于战国时期,少数属于春秋时期。 古玺是当时在交往中作为权力和人身凭证的信物,主要用途是封发物件和简牍,在封泥上打出印文,以防他人拆,并作信验。此外,吉语印、肖形印、黄神越章等印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习俗和人们的思想意识。古玺的材质以铜为主,亦有用金、银、骨、玉、石、木、琉璃、琥珀、泥土等材料的。印文分朱文、白文两类,字体反映出各国风貌。形状和大小无定制,体现了玺印初期的特征,有长方形、方形、圆形及其他不规则形。内容有官职、姓名、吉语、肖形图案等。古玺制作精工,或凿或铸,非金属玺多凿成,金属玺多铸成。但即使是金属玺,也一般需要用刀刻成泥范。因此,新兴的铁工具在古玺上获得广泛使用。古玺的字体与金文有传统上的联系,但为适应玺文的特定小型框架,讲究章法,方寸之间表现大千世界。朱文玺有的边栏宽阔,白文玺多有界格,还有一种朱文相间的古玺也很别致。 根据吴荣曾的研究,古玺分为如下6 类:"(1)官印。以正方形居多,也有圆形、长条形或折矩形。印材以铜为主。印背有带孔的钮,以便穿系印绶。钮式以鼻钮为最常见。印文有阴文和阳文,书体为籀文。出现在印上的官名有大府、行府、司徒、司空、奠敖、工师、啬夫等。(2)私印。形状与官印相似。除铜以外,也用玉、银、骨、琉璃等材料。印钮有鼻纽、坛钮、覆斗钮、亭钮、兽钮等类。(3)吉语或单字印。常见的吉语印有'敬上'、'忠信'、'宜有千万'等,即后世所说的闲章。单字印有'吉'、'公'等字。(4)巴蜀文字印。四川各地常有出土。印为方形或圆形,背面也有钮。唯印文为战国巴蜀人的图画文字。(5)肖形印。印上无文字,只有鸟兽、人物、神怪等图象。(6)其他。有一类印专作在马身上或木材上打烙印之用,还有一类是供陶工在湿坯上打印记用。"①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