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古老孑
释义

古老孑为古老的裸子植物,起源距今约1亿5500万年前的中生代白垩纪,被人们称为“活化石”,是珍贵稀有濒危树种。竹柏叶形奇异,终年苍翠;树干修直,树态优美,叶茂荫浓,抗病虫害强,为优美的常绿观赏树木,可在公园、庭园、住宅小区、街道等地段内成片栽植,也可与其它常绿落叶树种混合栽种。

古老孑-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20-30米,胸50-70米;树干通直,树皮褐色,平滑,薄片状脱落;小枝树生,灰褐色。叶子为变态的枝条,交叉对生,质地厚,革质,宽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无中脉,有多数并列细脉,长8-18厘米,宽2.2-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窄成扁平短柄,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有多条气孔线。雌雄异株,雄球花状,常3-6穗簇生叶腋,有数枚苞片,上部苞腋着生1或2-3个胚株,仅一枚发育成种子,苞片不变成肉质种托。种子核果状,圆球形,为肉质假种皮所包,径1.5-1.8厘米;梗长2.3-2.8厘米。

名称: 古老孑类别: 乔木

别名: 桫杉、山杉、那木、竹叶柏 竹柏

裸子植物门 红豆杉纲 科名: 罗汉松科

拉丁名: Podocarpus nagi

生态习性

分布区较广,水热条件差异大,年平均温18-25℃,1月平均温6-20℃ 以上,极端最低温在海南为4℃以上,在内陆可低至-1℃或更低;年降水量1800-2000毫米。 为中性偏阴树种,散生于山地雨林常绿阔叶林中,在林冠蔽下能正常生长,结实较多,种子 发芽力强,林下生苗生长旺盛。土壤为山地赤红壤或山地黄壤,pH值5.5-7.0。以在深厚、 疏松、湿润、多腐殖质的砂壤土或轻粘土上,生长较为迅速。幼龄时生长缓慢,5年生以后 逐渐加快,30年生达到最高峰,此后生长逐渐减慢。定植后20年结实。主根直而明显,侧根 短小,集中于根颈下25厘米处,细根少,常具根瘤。3-4月开球花,10-11月种子成熟。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20-30米,胸50-70厘米;树干通直,树皮褐色,平滑,薄片状脱落 ;小枝树生,灰褐色。叶子为变态的枝条,交叉对生,质地厚,革质,宽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无中脉,有 多数并列细脉,长8-18厘米,宽2.2-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窄成扁平短柄,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有多条气孔线。雌雄异株,雄球花状,常3-6穗簇生叶腋,有数枚苞片,上部 苞腋着生1或2-3个胚株,仅一枚发育成种子,苞片不变成肉质种托。种子核果状,圆球形, 为肉质假种皮所包,径1.5-1.8厘米;梗长2.3-2.8厘米。

繁殖培育

当种子假种皮呈蓝紫色时即可采种,不宜曝晒和久藏,应随采随播或沙藏至翌年3月播种。播后20天左右始发芽,优质种子的发芽率90%以上。幼苗出土后,要遮荫。两年苗 高80-100厘米即可出圃。也可用大营养袋育苗,生长更快。或于春季采用嫩枝扦插。造林地 宜选在阴坡或半阴坡、空气湿度较大、土壤肥厚的砂壤土上。以雨季造林为宜。

古老孑遗植物种群

裸子植物

二叠纪 银杏 Ginkgo biloba 苏铁 Cycadaceae

三叠纪 罗汉松 Podocarpaceae

侏罗纪 紫杉 Taxaceae

盖子植物 Chlamgdospernopida

裸子植物的松Pinaceae 、杉Taxodiaceae、柏Cupressaceae、南洋杉Araucariaceae 属于晚泥盆纪

出现的第三支。

被子植物

双子叶植物: 较原始的原始花被类(称离瓣花类);较进化的合瓣花类

单子叶植物: 最原始的泽泻科到最进化的兰科。

三、 第三纪古热带区系的残遗植物

红豆杉、连香树、猬实、粗榧、松属、云杉属、桦木属、鹅耳枥属、朴属。

被子植物

一般认为发现与侏罗纪或三叠纪,有人认为更早。被子植物原始科:如五味子科、樟科、三白草科、

木通科、毛茛科、防己科、小檗科、罂粟科、连香树科、领春木科。

冰期前的古老被子植物

杨梅属 Myrica、 青钱柳属、青檀属 Ptroceltis、糙叶树属、金缕梅属、枫香属、远志属、黄连木

属、蓝果树属、栲属、青冈属、石栎属、润楠属、樟属、木姜子属、山胡椒属、木荷属、杨桐属、厚皮香

属、山茶属、栓木属、继木属、木莲属、南五味子属、桦木科、桑科、木通科、防己科、卫矛科、无患子

科、鼠李科、毛茛科、杜鹃花科、苦木科、八角枫科、旌节花科。

古老原始类型

交让木属、山茶属(Camellia)、水丝梨属(Sgcopsis)等是古老原始的类型。

徐仁:“在始新世中期以前,中国和北美植物区系”,以及和中亚、西亚和欧洲之间不存在海洋和高山的

阻碍,它们可以有效地传播,始新世以后,中国植被失去了北美成分并迅速现代化,许多东亚、特别是中

国和北美是孤立和间断分布属是曾广布于北半球的古老植物残遗。

东亚—北美分布及其变型很多是始新世前的白垩—老第三纪成分;如勾儿茶属(Berchemia)、石楠

属(Photinia)、紫藤属(Wisteria)、漆树属(Toxicodendron)、木兰属(Magnolia)、石枥属

(Lithocarpus)、枫香属(Liquidambar)[FS:PAGE]、梓属(Catalpa)、檫木属(Sassafras)、鹅掌

楸属(Liriodendron)、八角属(Illicium)金缕梅属(Hamamelis rehd)、唐棣属(Amelanchier)等

都是古老成分。

第三纪古老残遗植物—活化石,如银杏、鹅掌楸、杜仲、金钱槭、青钱柳等。起源于白垩纪的裸子植

物有松(Pinus)、云杉(Picea)、粗榧(Cephalotaxus)等。老第三纪的油杉(Keteleeria)、柳杉(

Cryptomeria)、杉木(Cunninghamia)等属植物。

从白垩纪到老第三纪出现的科有三白草科(Saururus)、八角枫科(Alangiaceae)、毛荀科

(Ranunculaceae)、小檗科()、防己科(Menispermaceae)、木兰科(Magnoliaceae)、樟科

(Lauraceae)、杨柳科(Salicaceae)、胡桃科(Juglandaceae)、桦木科(Betulaceae)、山毛榉科

()、榆科(Ulmaceae)、连香树科(cercidiphyllaceae)、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桑科

(Moraceae)、卫矛科(Celastraceae)、七叶树科(Aesculiaceae)、山矾科(Symplocaceae)、腊梅

科(Calycanthaceae)、大风子科(Flacourtiaceae)、旌节花科(Stachyuraceae)、山茶科

(Theaceae)等。

单种属和寡种属中,有许多古老残遗成分,如青钱柳属、青檀属、润楠属(Machilus)、金缕梅属、

杜仲属、扯根草科、黄栌属(Cotinus)、女箢属(Turczaninovia)。

中国特有分布性状

中国被子植物特有属,种主要分布于秦岭-大别山一线以南,横断山脉以东的东南地区,其中有又三

个特有属种分布相对集中的特有现象中心:

1、川东-鄂西-湘西北中心,这里的被子植物特有木本属几乎均为落叶乔木或灌木,具有温带性质。

2、川西-滇西北中心,即横断山脉南段,这里草本属在全部属中占的比例较高,被子植物的木本属几

乎全为落叶乔木或灌木,青藏高原的快速和强烈隆升使本区产生大量新特有种,大大丰富了中国被子植物

的多样性。

3、滇东南—桂西中心,由于地理位置偏南,处于北回归线附近,居泛北极植物区和古热带植物区的

分界线上,其乔木特有属中几乎一半为常绿植物,特有藤本[FS:PAGE]属全部为木质藤本植物,他们所隶

属的科均为热带分布的科 ,显示出明显的热带性。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21:4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