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古河道狮子舞
释义

山东省广饶县花官乡古河道“狮子舞”,起源于清朝初期。三百多年来,代代相传,经久不衰,富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形成了“江北狮子”的独特一派。 古河道狮子舞的道具有绣球、狮头、狮衣等,件件都是自己制作。演出可分舞台演出和场地演出两大类,玩法上有双狮、三狮、·四狮、五狮同舞,雌雄狮对舞或一幼狮混于其间的闹舞。

古河道狮子舞的起源

起源:

花官乡古河道“狮子”年代久远,据村中老人们讲,可追溯到清朝初期。

满清入关定鼎北京之后的某一天,来了位“老僧人”病倒在古河道庙里,神志昏迷,气息奄奄。被村民发现后,请医抓药,送汤奉饭,热心照料,待如亲人,老人转危为安,渐渐康复。老人病体痊愈之后,非常感谢村民的救命之恩,赞赏这扶危帮困的淳朴民风,又发该村有尚武的爱好,就住了下来,为酬谢治病救命之恩,逐将一生所学武术传授给了该村练武之人。该村武术经老僧指教点拨,成了正统少林门派。几年之后,老人见弟子们武术日臻娴熟就云游他乡去了。既没留姓名,也不知家居何地和因何出家,只知是少林弟子。关于他身世传说颇多:一说是明朝提督(武职官员);一说是闯王李白成起义军将领。明亡后,便埋名隐姓出家当了和尚,后又到处避难,来到古河道村病倒庙里被村民相救。老僧人报恩教武,使该村武术闻名遐迩,很多练武之人不断来此寻师访友切磋武艺。该村人热心接待,.本着来者欢迎,能者为师,很多武林高手,杂耍艺人慕名而来,念念不忘,留连往返。逢年过节,他们看到除去练武打把式之外,别无庆贺节日的“玩艺”,便传授给该村狮子舞。

历史:

300多年来,古河道村狮子舞越玩越精彩,技艺越高超,在演出功能、动作、道具、顺序等方面都进行了改进和创新。功能上,在旧社会,被人雇去出大殡、拜年及为庙会助兴;新中国成立后,狮子舞作为一种民间文艺演出形式,受到群众欢迎。他们每年参加县里民间艺术调演,并多次获奖。动作上,由小(单)挠痒发展到大(双)挠痒,由跳方(长)桌到跳狮子,夺球的狮子个数由2个增加到10个,总体动作数量增加到走、站、翻、跳、摆等10余种。道具上,狮头的长鼻子变为短鼻子,狮毛由过去的老山羊的长毛贴头、缝衣麻到现在的红绿色绞丝。演出顺序上,为在短时间内吸引观众注意力,将场面热闹的打滚、夺球、摆头、跳狮子、挠痒等动作调整到开场之初。

一百多年以来,狮子舞共经历了3代。20世纪初至20年代,以张明典、张明礼为代表;20世纪30年代-70年代,以张鸿文、张鸿禄、张其元、戴杏梁为代表;20世纪70年代至今,以戴杏柱为代表。

传承的问题不是很大,目前已经在胜利油田培养起了2支队伍,现在,村里常年活动着一支14人的队伍,我也在市海河小学教着24个学生。传人不用担心,只要用心专门训练半个月就能学会。对狮子舞未来的发展,第三代传人戴杏柱很有自信。

古河道狮子舞的制作

绣球:

用0.4厘米厚、0.8厘米宽的长竹条盘成直径30厘米的三个圆圈,按照西瓜形均成六棱圆球状,中间再箍一竹圈,竹条上缠绕红绳, 以不露竹条为度,最后再系上红绸子即成。一球领一狮,或领两狮。

狮头:

用胶泥做一个泥塑狮子头,凉干后先糊一层毛头纸,再糊几层牛皮纸或高丽纸,约0.5厘米厚,干后把泥胎搞碎取出,修理好咀、眼、耳、鼻等部位,进行油漆彩绘,安装眼球、下颔,使其能做瞪眼、张咀等动作。头底部用宽5厘米、厚0.6厘米的薄柳木板圆圈附内, 以利手拿狮头表演,颔下垂一踢胸。头顶系红(雄)绿(雌)绸子顺耳垂于颈下。

狮衣:

过去用白粗布今用白细布缝制,可容纳头、尾两人表演之用。缝土。一撮撮密密麻麻的狮毛(过去用老山羊的长毛贴头、缝衣,今用梳理好的20—25厘米长的麻作狮毛),缝好狮衣、狮腿后一块染色,用羊毛时染黑色,今染杏黄色。表演时二人披狮衣,穿狮腿,狮爪覆盖脚面。头人举狮头兼做瞪眼、张咀、含球之动作,尾人腰系摆尾巴的铁丝兼做摇尾动作。

另外,还有狮脖子上的项铃。用5厘米宽、3米多长的熟牛皮条做成一个能甩铃的大项圈,上系16个茶杯大的铜铃,中间垂一个碗口大的红缨,表演起来美观、威武、铃声高吭、悦耳。

古河道狮子舞的玩法及种类

狮子舞有双狮、三狮、·四狮、五狮同舞,雌雄狮对舞或一幼狮混于其间的闹舞。初时只是摹拟动物做一些简单动作,经历代艺人们潜心研究、学习、,创造,动作越来越多,主要概括为走,站、翻、跳、摆,挠、抢、抖、滚、甩10种。走:名日跑狮子,实则是走。二人一狮,踏着“咚咚呛、咚咚呛,咚呛咚呛,咚咚呛”的锣鼓点绕场,转圈、打场子或表演“十字大串花”、“剪子股”、“步步高”、“盘长字”等花场图案,是狮子舞的基本动作。

站:

狮尾人抓住狮头人的腰,狮头人跳起亮相,狮子成站立状。

翻:

即狮子大翻身。狮头人左脚一跺送信号给后尾人,后尾人就知道是向左翻身,两个统一行动,翻身后一块站起抖毛、摆尾。

跳:即跳狮子和跳桌子。跳狮子是:雌雄狮头约好谁卧谁跳,—只卧于地上,另一只摆尾、摇头、瞪眼后跳起跃过卧狮。跳桌子有方桌、条桌之分:跳方桌是狮子跳上方桌做一些挠、摆、抖等动作;跳条桌是狮子紧跑几步跳过桌子去。

摆:

即摆头、摆尾。摆头分小摆头、大摆头。小摆头是狮子自己做摆头动作;大摆头是两只狮子对脸统一做摆头动作,狮头人举狮头由下经左或右方而上,再向下抡圆配以晃、摇、抖动作,并急速跳向相反方向,抖毛、甩铃。摆尾:后尾人拉动腰间铁丝配合狮头表演而做摆尾动作。

挠:

即挠痒。有小挠痒大挠痒之分。小挠痒是狮子用咀或脚自己挠痒;大挠痒是两狮相互用咀挠痒。

抢:

领狮者将球抛向空中,落下时两狮抢球,抢不着落到地上时,两狮用咀去抢(实为头人手抓)。

抖:

即抖毛。翻、滚、挠、摆、站后都有抖毛的表演,技艺精者全身的每一撮毛都能抖动,恰似活狮一般。

狮子翻身一个为翻,连续翻两个以上者为滚。二是滚绣球。雄狮含球在雌狮身上滚动和球在雌狮身上自己滚动(后尾人中狮衣内抓球表演)。

即甩项铃。摆头、挠痒、走花场都有甩铃表演,使项铃最大幅度的左右甩开,铃声清脆、悦耳。打场子、串街多用此动作。

分类:

演出可分舞台演出和场地演出两大类。演出时狮子卧于地上舞台演出时卧于中幕后),领狮者扮一戏剧中的小武生,手持双绣球“跟头”上场,打一趟叫“枪皮”的武术拳脚动作,紧接着朝卧狮跺脚、.举球、抖球唤起狮子开始表演,狮子起舞后领狮者暗退场。只有在表演抢球时由领狮者抛球,表演跳方桌、跳条时领狮人先示范给狮子看,启发狮子学着跳,完成表演项目。

舞台面积小表演受限制,只宜做“十字串花”、“剪子股”这样的小型图案表演,中间或之间插演以上翻、滚、挠、摆等动作,既有一般场地花样图案,又有精彩动作表演。场地地方大多做“步步高”、“轱辘钱”、“盘长字”、“丫丫胡芦套盘长”这样的大花场,过去赶庙会、出大殡人如潮涌,拥挤异常时,先由武术队打开场子后狮子队再表演,或武术队在四周表演, 中间舞狮子。武术队一般表演刀、枪、剑、·戟、鞭、拐、棍、杈等器械,对打或单练,发挥了该村练武的特长。

过去,晚上演出还有生小狮这个节目。雄狮含绣球在雌狮身上滚动后,球再在雌狮身上自己滚动以示母狮被公狮“戏”了,逐渐步履蹒跚、行动迟缓有怀孕之态而卧于一边,雄狮则加紧表演精彩动作,然后去吻雌狮,雌狮很艰难地绕场一周(后尾人抱小狮)卧地后,生下一小狮子(由小孩扮演),观众非常惊奇。原来母狮卧地雄狮表演精彩节目吸引观众注意力时,趁机将藏于观众中事先扮好用大衣裹盖着的小狮子送入母狮体内的。小狮子出生后,由母狮呵护,进行舔、吻、拱等动作,小狮子则抖毛、摇摆尾、翻身、欲站、学步表演的维妙维肖,深受观众喜爱。

古河道狮子舞的历史地位沿革

旧时:

旧社会,古河道“狮子”每逢荒年旱月,就外出卖艺度荒。平时也被人雇去为大殡演出和参加春节“拜年”及为庙会祝兴活动如:参加了陈官乡北户村张成训(鼎新盐业公司经理)、生金村李振东之父、丁庄镇尚道村姜老八、石村镇寨村的元顺、铜城、和顺等商号及东刘、韩疃、杜疃和博兴县刘官、许李、利城、毛道、闫坊鲍家的大殡演出,也参加了本村娘娘庙及大桓台大仙庙、碑寺兴国寺、李楼青龙寺等周边庙宇的香火会祝兴活动,每逢大小丰收年景的春节,为本村、邻村或作为友好使者到关系好的村演出,名日“拜年”。经常去本县的马疃、五北西、陈官、斜里巴及博兴县的刘官庄等村演出,增进了友谊,力口强了团结。顶狮包的张永亭、张鹤亭表演的非常逼真,享有“活狮子”之称的美誉,深得观众的欢迎。

1946年“清明”,是解放后农民的翻身节,土改后的农民欢欣鼓舞,心情欢畅, 自发的组织起来糊狮头,缝狮衣为庆贺翻身节演了10多场。9月,为张杨村农救会长“杨在山烈士追悼会” 演出。1949年lo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此多场演出。建国后第一个阳历年也贴春联、放鞭炮、舞狮子欢度元旦。

建国后,古河道狮子表演队作为花官乡代表队年年参加女民间艺术调演,并且次次获奖。也经常到外地水利建设工程工地慰问民工。2000—2002年作为县代表队在东营市新世纪广场参加市元霄节民间文艺展演,受到了领导和观众的好评。胜利油田管理局成立之后,古河道狮子队多次到运输总公司、油建大队、供水公司等单位演出。1974年,该村的舞狮老艺人张其元、张鸿禄、张鸿文被油建一部请去传授舞狮技艺和狮头、狮衣等道具的制作,使其在胜利油田办起了第一支狮子表演队。1994年秋,胜利油田胜大集团粮油加工厂为庆祝建厂五周年和元旦,请去该村艺人戴杏柱传授狮子舞,连续两个冬季,为其培养了一支16狮、50余人的大型狮子表演队,每次参加调演均受到表彰奖励。

今后:

改革开放后的1980年,作为花官公社代表队去县城参加调演后,被县城周围村庄请去演了20多场,每到一处观众如潮,拥挤—汁常,该村艺人们萌生了巡回演出的念头。1984年冬,张怀贵、李西金等12人集资办起了狮子、杂技表演队,除在本乡、邻乡村庄演出外,还到了临淄、寿光、青州、 昌乐、安女、潍坊、昌邑等地巡回演出。1986年秋,张同庆、张永贵等28人自筹资金制做了围棚和舞狮、杂技、气功、魔术的一应道具,在广饶县、东营区、垦利县各集镇物资交流大会和村庄演出,场场爆满,直到大棚容纳不了为度。所到之牡群众争相观看, 以睹醒狮风采,有的观众连看数场而乐不知疲。

古道西村的领导干部和群众非常珍惜这一优良传统,演员们在继承传统表演动作外,继续学习研究、创造新的动作,提高演出质量。舞狮子的锣鼓点,在“清堂阁’’的基础上,为配合狮子各种精彩动作,溶进了京剧锣鼓的“冲头”、“次鞭”、“四击头”等鼓点,使狮子舞这一古老的优秀民间艺术再放异彩。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3:2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