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古贡冬枣
释义

冬枣古已有之。相传,秦始皇及汉武帝在位时为乞求长生不老,寻仙不辍,听说仙人只吃冬枣不吃饭,便曾多次派方士为其寻找“肉厚皮薄,值脆甘甜”的冬枣。汉武帝刘彻更是在元封元年(前110年)来章武(黄骅)巡游时尝到大臣公孙敖向他献的冬枣时,当即赦封为“仙枣”。

简介

枣的一种,是营养丰富的水果

此枣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枣密匝匝若蒜瓣,红扑扑似彩霞,可观,可赞,更可餐。这就是我要向大家隆重介绍的我家乡的美食——古贡冬枣

记忆中,第一次吃冬枣,那枣刚一入口,觉得还没咬,即“啪”的一声裂开了,真是“皮薄肉厚,脆甜可口”。

仙枣

明孝宗时,兴济人张峦之女,被册立为后,为治兴济减河的水患,张皇后口喻胞弟哥俩督办,虽人称兴济减河为“娘娘河”。此河源兴济,出青县,过静逸,入黄骅境,经聚馆,桃园向东,在张巨河流入渤海。两国舅发现聚馆村娘娘河畔冬枣皮薄肉厚,质脆口甜,令人进献皇帝皇后,即得到孝宗张皇后的青睐,称为“枣中极品”“百果之王”,并当即钦定为“贡品”…….即成为贡品,自然娇贵,落地即碎,不易储存,加上自然条件及栽培方面的问题,冬枣遂成为了“藏在深闺人未知”的“金枝玉叶”。

现在黄骅市聚馆村集中了198棵仍在结枣的古树,可以说是冬枣的老家。为什么只剩下这198棵果树?因为在大跃进时期,人们忙着人民公社化,忙着土法炼钢,而土法炼钢需要柴火,娘娘河边的枣林,粗壮的老树,一夜之间砍了个光。

缀满玛瑙的宝树

冬枣为什么那么甜,那么脆,为什么是这个样子?这里有气候,光照,湿度等天时的因素;也有土壤成分,商情等地利的原因。每棵树不但经过认真的剪枝,树身上还留着一道道“开甲”的痕迹,那是为了控制枝叶疯长,让营养集中到果实上去。没有世世代代种树人的爱心,经验和技术,就没有今天的冬枣。这里的冬枣树一年年生长着,一代代生长着,在世世代代农民手里成了缀满玛瑙的宝树。

冬枣之乡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今天,普通老百姓能享用到冬枣的美味,得益于黄骅市委、市政府枣业政策的英明。截止到目前,黄骅已发展冬枣30多万亩。2001年,黄骅被命名为“中国冬枣之乡”,2001年“中国冬枣原产地域保护单位”和“绿色食品认证”获得国家批准。2006年5月,黄骅“聚馆古贡枣园”成了“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站在一片片生机勃勃、硕果累累的冬枣林前,品着香甜的冬枣,你就会感受到黄骅这片土地的雄奇与博大;你就会感受到黄骅人的智慧和善良。这些茂密的树林,承前启后,不仅绵延着物种的生命,而且凝聚着历史聚馆人、黄骅人的希望、梦想、心血和灵魂,更象征着一代代勤劳智慧的黄骅人民战胜恶劣条件,披荆斩棘,百折不挠,追求美好幸福生活,创造辉煌历史的斗志与豪情。

黄骅聚馆村现存有世界上年代最古老的一片原始冬枣林--聚馆古贡枣园,园内超过100年树龄的有1000多棵,其中198棵已经超过600年的历史。2006年6月,这片林子已经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它也是迄今为止惟一一片被国务院确定为“国保”级文物的经济林。作为目前国内冬枣的嫡祖林与母林,聚馆冬枣个大核小、皮薄汁多、肉质细脆,自明代开始,被作为御用贡枣达600年。公元1996年,国内林果界专家一致认定黄骅冬枣为“全国260个鲜食枣品质之冠”。

“聚馆古贡”冬枣采自聚馆古贡枣园100-740年树龄的文物冬枣树,天然绿色,古韵饴尝。作为活文物产品,产量有限,本品只限量销售高端礼品。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2:03:18